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研究生群体是科研领域的预备军。研究生学术道德水平直接决定着科学技术研究领域未来的学术生态规范。本研究基于PDCA循环及道德四要素理论,从研究生的学术道德认知、学术道德情感、学术道德意志和学术道德行为四个部分来建构闭链循环的可持续学术道德提升模式,以期促进研究生群体的学术道德发展,为未来科研群体的学术生态规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和新追求,生态学和人类生态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科学基础。理性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人类历史上不同文明形态发展阶段都贯穿着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考和社会实践选择,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继承、批判与提高。生态建设为生态文明打基础,生态文明为生态建设指明方向;寓生态文明于生态建设之中,并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生态建设层次,发展生态文明的文化和理念,推进生态文明社会实践,是符合国情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台湾在乡村生态建设政策方面具备强劲的优势,且经验丰富;福建新近提出"生态省"发展战略,但不论是生态建设程度,还有生态治理模式的综合性都较为落后,也难免存在错漏之处。对比闽台乡村生态建设是为了进一步探索合理的生态治理模式,形成以政府为主导,法律为规制,社区为建设点,多方组织参与,生态产业发展为力量,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的乡村综合一体化治理模式,积极推动海峡两岸的乡村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4.
学术管理就是对高等学校中学术性事务和活动的管理,学术管理是高等学校管理活动的中心。目前,学术管理多以行政权力为主导,学术事务与非学术事务的混乱不清,行政权力泛化,加强学术管理的关键是建立以学术权力为主导的学术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学术民主管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长江上游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生态屏障地区,其生态建设和生态管理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生态安全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目前,长江上游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非常尖锐。在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实施的过程中,怎样通过生态建设管理体制的创新,促进长江上游“天保”和“退还”等生态工程实施,提高生态建设管理水平,已是我国国民经济空间区域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学术不端行为数量呈现上升之态势,尤其在本应是教书育人、做学问的大学中,学术失范、急功近利、拜金主义等不正之风已导致学术正慢慢有了变味成赚钱术、抄袭术、晋升术的趋势。学风不正直接导致学术不能端正,学风不正的背后又间接证明了评价机制、学术压力等一系列的成因,通过本文的剖析,力求找出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健全相应机制,使得学术规范进一步完善,真正从源头端正做学问之术、诚信之术。  相似文献   

7.
袁月 《经营管理者》2013,(30):271-271
在科教兴国的战略下,加强高校管理,成为"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关键。学术管理是高校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加强高校管理尤其要加强学术管理。本文论述了以学术权力为主导,把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区别开来,以加强学术管理,从而加强高校管理。  相似文献   

8.
学术道德是科学研究的基本伦理规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高校学术道德建设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不健全的学术评价机制不利于教师的学术道德成长;监督不力、惩戒不严助长了学术歪风;部分教师缺乏创新精神和自律意识等。论文就此探讨了相应的学术道德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9.
红原是四川省特殊类型贫困县的重要组成部分,集"老少边穷病高"于一体,面临生态建设与保护两大任务。文章从红原实施的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着手,全面描述了红原依托生态建设工程和独特的草地森林资源所展示的五大生态扶贫模式,即草场流转扶贫、草原生态奖励制度扶贫、沙化草地治理扶贫、牧(农)家乐旅游扶贫和生态农业扶贫,识别出红原牧区生态扶贫所面临的六大困境或约束,即牧户生态治理主体地位、草地占用压力和耕地化学投入品强度、女性贫困与女性文盲并存、联户贫困、宗教文化影响以及市场经济背景下藏族发展空间的挤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学术回归之路。认为只有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制度体系,改革学术评价标准,构建同行评价和监督的公共平台,建立学术诚信体系,保证同行评价的科学和公正,学术才能回归。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各政府部门加强对基层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视,但是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基层政治文明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不影响政治生态体系的构建,需要对当前基层政治生态建设流程进行优化,进而保证基层政治生态建设工作实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出并阐述政治生态问题,政治生态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地方政治生态是国家政治生态的根基,净化地方政治生态、营造风清气正地方政治生态,是化解地方社会矛盾的根本途径,是维护我国良好发展稳定环境的根本途径,是国家政治生态建设的重中之重。本文深入探讨地方政治生态内涵,认真分析地方政治生态问题,探索营造风清气正地方政治生态的主要路径,力求为深入开展地方政治生态建设提供较为系统的视角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生态承载力的分析方法,基于对绵阳市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分析,结合灾后重建的要求,探讨了绵阳市生态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政治生态是相对于自然生态、经济秩序而言的一种社会政治状态,它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近年来,基层政治生态建设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为深入了解当前基层政治生态的现状及问题,并为基层政治生态建设提供有益的意见建议,本课题组在学习和参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如何构建基层良好政治生态问题进行了调研与思考,形  相似文献   

15.
熊丙奇 《领导文萃》2013,(22):112-115
于1998年开始启动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今年已实施15年。这一计划究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官方和民间的感受似乎很不相同。在官方看来.这一计划成果丰硕,而在民间看来,这一计划某种程度却加剧了学术的行政化和功利化,制造出庞大的学术利益共同体,破坏了我国的学术生态。  相似文献   

16.
加强对草原生态保护的公共政策研究,提高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公共政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近半个世纪以来锡林郭勒盟在推进草原畜牧业发展和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中公共政策的演变过程,分析各时期的政策导向、实际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暴露的生态建设等问题以及这些公共政策实际取得的效果、局限性,进而提出和完善推进草原生态建设的公共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以结构性功能主义视角来分析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用结构化视野来看待党内政治生态建设过程中的每一个主体、角色、组织,有助于建设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态结构互动体系,进一步推动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不断好转。推进党内政治生态系统与社会生态系统之间的宏观互动,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保证民意诉求供给准确;严肃整顿不正之风,推进政党公正形象重塑;夯实基层组织建设,搭建民众政党沟通渠道。推进党内政治生态系统内在各要素之间的微观互动,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全程,总体坚持"各司其职、协调运转"工作思路,完善党内政治生态内在制约机制。推进党内政治生态结构交流渠道之间的内在互动,要着力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系统中权力运行结构,推动构建党内政治生态回路与生态链系统。  相似文献   

18.
杨薇 《管理科学文摘》2009,(23):256-256
本文通过介绍环境保护和生态教育之间的关系,提出生态教育是实现环境保护基石的观点。同时对开展生态教育提出了普及生态基础理论、增强政策控制力度,开展全民生态教育以及加强对下一代的生态教育、保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性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炜 《科学咨询》2004,(17):20-21
长江上游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生态屏障地区,其生态建设和生态管理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生态安全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论述了寒地新农村在进行建设时需要考虑的生态建设内容以及利用生态建设能取得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分析了寒地新农村建设中涉及的有关空间格局、生态环境营造的方法,力图实现对寒地新农村生态设计理论核心问题的研究和成果的编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