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前商业贿赂犯罪呈现出愈演愈烈的现象,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特点。笔者根据江西省某区人民检察院2007年至2008年年底查办商业贿赂案件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出商业贿赂犯罪的新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反腐力度的加大,受贿罪已经成为被打击的重点犯罪,为更好地打击受贿犯罪,本文对受贿罪主体、构成要件之“为他人谋取利益”、贿赂的内涵与外延等问题作了分析,以便对受贿犯罪本质的认识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3.
“贿赂”,是贿赂罪的犯罪对象,从抽象意义上来说,贿赂的范围是从不固定的,其范围最终取决于社会生活的发展状况。我国现行刑法将贿赂罪的内容仅限定为财务,这在司法实践中往往碰到许多以非财务性利益为内容的贿赂犯罪案件,具有相当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由于现行法律对此无明文规定,使这部分贿赂犯罪在法律上存在很大的漏洞,笔者认为,应当扩张刑法上贿赂的范围,这有利于加大刑法打击这类犯罪的力度,从而更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秩序,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卷烟消费大国,烟草行业健康平稳的运行不仅仅关乎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关乎卷烟消费者的健康问题。烟草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烟草行业在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近年来,伴随着新科技和新产业的迅猛发展,涉烟犯罪手段也不断翻新,反侦察能力不断加强。本文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探讨涉烟违法犯罪新特点的基础上,尝试性地针对各种涉烟犯罪新特点、新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贿赂犯罪的手段也在不断翻新。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以借为名”的贿赂形式,受贿嫌疑人在面对侦查人员讯问时,常常将贿赂款辨称为”借款”,或将受贿所得的房产、汽车等物品辨称是“借用”,以期逃避法律制裁。为遏制新型的贿赂犯罪,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的形式,引入“刑事推定”的证据规则,通过客观行为推定主观故意,达到打击贿赂犯罪的目的。本文分析了“刑事推定”在查办以借为名贿赂案件中的应用,并在证据收集方面提出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商业贿赂犯罪日益猖獗,严重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笔者试从商业贿赂立法出发分析我国立法现状,完善立法以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7.
商业贿赂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社会现象。当今,商业贿赂主要是依靠贿赂去引诱对方与其发生交易或为其提供交易方便,是一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具有巨大的社会危害性。我国反商业贿赂的立法目前尚有诸多局限。在刑法领域,我国惩治商业贿赂犯罪的立法应当完善。  相似文献   

8.
从我国《刑法》的规定看,商业贿赂犯罪配置的刑罚主刑从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直至死刑,附加刑有罚金、没收财产和剥夺政治权利.对比西方发达国家刑事立法及有关国际条约的成熟经验看,我国商业贿赂犯罪刑罚的配置主要存在:重受贿轻行贿、附加刑设置和死刑适用问题.对此笔者提出完善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盐城市交通局原局长陶超因受贿犯罪,他对待贿赂有个“五不”信条:“只要不是自己去索贿,不故意在工作中设障碍逼人家送钱,不是不择手段地捞钱,不对国家  相似文献   

10.
<正>商业贿赂违背公平竞争的市场原则,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毒化社会风气,滋生腐败行为,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一大公害。高层亮剑直指商业贿赂所谓商业贿赂,就是以获得商业机会为目的,在交易之外以回扣、促销费、宣传费、劳务费、报销各种费用、提供境内外旅游等各种名义,直接或间接给付或收受现金、实物和其他利益的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国家高层对这一问题已引起高度重视,并擎起达摩利克斯之剑,以反腐败的名义向商业贿赂宣战。这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11.
赵华 《决策探索》2010,(12):54-55
“商业贿赂”一词此前从未见诸于中国的法律条文,仅以党的政策、政府文件方式存在于实践中。2005年,由中纪委牵头,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在内的18个部委成立了“全国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拉开了中国反商业贿赂犯罪的序幕。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共同印发《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相似文献   

12.
继去年公安部3次部署全国公安机关集中开展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并取得显著战果后,针对此类犯罪出现的新情况,近日,公安部再次部署北京、河北、上海等20个涉案地公安机关开展集中打击行动。据了解,尽管这3次集中打击取得了重大战果,但从整体情况看,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以及引发的各种违法犯罪仍然严重,一些不法分子顶风作案,不断变换犯罪手法,  相似文献   

13.
修改后的《刑诉法》第73条对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规定了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制度,并规定检察院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决定和执行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刑事诉讼规则》第120条则明确了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执行监督由监所检察部门负责。  相似文献   

14.
侯宜杰 《领导文萃》2011,(11):87-90
贿赂行为自古就有,历来不断,其名堂始于何时,则无从查考。笔者孤陋寡闻,见到贿赂名堂出现于正史之中的是明朝嘉靖年间。据《明史·杨允绳传》记载,总督和巡抚到职的时候,照例要贿赂权要,名为"谢礼";有所奏请,也要贿赂,名为"候礼"。及其任满营谋升迁,或是避难求去,或是犯罪想着补救,或是做错事情希图庇护,那就"输贿载道",花钱更多,只是这些均无什么名堂了。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文字进行解读,往往会让人窥见复杂的社会意义.比如"贿赂"二字皆是"贝"字边,在现行法律上,对"贿赂罪"的界定,也多以"计赃论罪",那些非物质性利益交易行为,往往就不被界定为贿赂犯罪,比如性交易.  相似文献   

16.
杜绝政府采购中的商业贿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贿赂,实质就是贿赂。随着现代社会商业活动的大量增加,以及交易主体的多元化发展,商业行为愈发变得复杂化。商业贿赂不再是简单的权钱交易,已经演化为打着正当的商业行为旗号实行贿赂的一种行为。由于比较普遍地存在于各种商业经营活动之中,往往披着所谓“正当”商业经营回报的外衣,有较大的隐蔽性、欺骗性,对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原则和秩序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和危害性,是新的情况下的腐败根源。  相似文献   

17.
陈晓 《决策与信息》2011,(12):126-126
商业贿赂是指在交易中经营者以一定的金钱、实物或者其他利益,收买交易相对人或者其他有关人员,以获得交易机会,或者接受他人收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我国虽采取了各种措施治理商业贿赂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国的反商业贿赂工作进行的并不彻底。在实践中存在商业贿赂的经济法认定不准确的问题,本文旨在明确商业贿赂行为的经济法认定,以对其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贪污腐败已成公害,甚至被有些国家上升到了会导致"亡党亡国"的高度来打击。行贿受贿犯罪在贪污腐败的犯罪事实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实,行贿是"因",受贿是"果",行贿行为直接推动收受贿赂的犯罪,二者为对合性贿赂犯罪,不可区分对待。因此,要刹住贪污腐败之风、遏制收受贿赂行为,就应追本溯源,从行贿犯罪的防控和查处抓起。一、行贿犯罪和法治意识在对行贿罪的认定方面,我国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中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9.
商业贿赂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秩序有效发展的严重障碍,是有损社会市场规则的腐败现象。商业贿赂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各国都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对其加以治理,通过立法规范、行政监督、社会舆论等多渠道进行惩治。本文通过对世界各国对商业贿赂立法现状的分析,揭示了我国商业贿赂治理上的缺陷,探索我国商业贿赂治理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现代法制社会刑事审判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对案件准确定罪和恰当量刑,但是在我国腐败犯罪立法方面由于立法方面存在的缺陷,导致实践中法院对于依法贿赂犯罪的判决结果往往难以令人接受,许多判决结果也违背了法律的基本原则,本文通过对贪污贿赂犯罪立法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参照国外对相关问题规定,提出完善我国立法方面缺陷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