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罗尔斯对正义的思考并非只是停留在哲学层面上的纯粹思辨,他更多地把作为伦理范畴的正义思想与国家的治理实践结合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国家善治思想。国家善治就是国家要在治理中实现正义价值,这就必须从作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制度入手,设计一套符合公平正义原则的制度,以保障所治理的社会是一个自由民主的社会;为了在全球范围实现正义,还应有一个万民法来调节这个世界;同时善治传统要在代际间实现传承就应该以公共文化形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罗尔斯对正义的思考并非只是停留在哲学层面上的纯粹思辨,他更多地把作为伦理范畴的正义思想与国家的治理实践结合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国家善治思想。国家善治就是国家要在治理中实现正义价值,这就必须从作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制度入手,设计一套符合公平正义原则的制度,以保障所治理的社会是一个自由民主的社会;为了在全球范围实现正义,还应有一个万民法来调节这个世界;同时善治传统要在代际间实现传承就应该以公共文化形式来宾现。  相似文献   

3.
社会正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追求和理想状态,更是社会或国家治理的合理性基础。西方世界的政治价值赋予了社会正义自由和平等的基本内涵,但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社会正义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社会正义不仅是一种理论、一种观念,更是一种实践,它塑造着人类社会生活的秩序,驱动着民主政治的进步。在实践中,社会正义实现的途径是制度正义,包括经济制度的正义、政治制度的正义和法律制度的正义等。社会正义伴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当今世界人类要立足现实,回溯历史,思考未来,科学和合理建构社会正义的实现机制,而在我国就是要建立彰显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立法正义的本质是分配正义,它构成法律正义的第一道门槛。保证立法的正义性已成为当今民主国家立法面临的最大难题。立法正义必须符合道德与法制两方面的标准。立法正义的基本标准是:立法要保障人权,倡导以人为本;要尊重公序良俗,倡导社会诚信;要保护私权,留出道德余地;要符合制度的规范形态。我国需要完善现有立法,推进立法正义的实现。应当校正立法的宗旨,弘扬法律的正义价值;坚持立法民主化,畅通民众参与立法的渠道;倡导立法程序公开,保障利益主体公平博弈;加强立法审查,做好法律清理与备案工作。  相似文献   

5.
法律行为制度的伦理基础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法律行为制度欲发挥规范效力 ,必须具备伦理上的正当性 ,即必须符合正义性的要求。法律行为所能实现的正义只是现代制度伦理或规则伦理中的交换正义与纯粹的程序正义 ,而非分配正义、矫正正义、归属正义与结果正义等类型。在判断交易主体所实施的法律行为是否正义时 ,亦即一方的给付与另一方的对待给付是否具有等值性时 ,原则上应当采纳主观价值标准 ,而非劳动价值论这一客观价值标准。通过主观价值标准来判断法律行为是否正义 ,其实也就是将自由意志作为判断法律行为是否正义的标准 ,自治性基本上就能够满足法律行为伦理性的要求。从原则上来说 ,一项基于双方当事人的自愿而达成的交易就是公正的交易 ,国家不应对之再作出干预  相似文献   

6.
儒法法理学异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法两家形成于我国社会大变革的春秋战国时期。因当时急剧动荡的社会状况所要求,他们都提出过治理国家的独特方案。这些治国理论后来成了中国古代法律的两个重要渊源。研究儒法两家学理的异同及其历史命运,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法律乃至古代社会将不无帮助。 一 从自然法的角度论述人定法,是古代法学理论也是儒法两家共有的特点。天的法则和人的本性是儒法谈论自然法时触及最多和最基本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英国有句古老的法律格言:“正义必须被伸张,而且必须眼见着被伸张。“在现代国家,正义要得到伸张,宪法监督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因为它本身就蕴涵着正义价值,并且通过合理配置国家权力、维持“良法“摒弃“恶法“与及时救济权利来彰显正义价值。  相似文献   

8.
英国有句古老的法律格言:"正义必须被伸张,而且必须眼见着被伸张."在现代国家,正义要得到伸张,宪法监督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因为它本身就蕴涵着正义价值,并且通过合理配置国家权力、维持"良法"摒弃"恶法"与及时救济权利来彰显正义价值.  相似文献   

9.
程序正义在我国被广泛接受是需要时间的,因为我国的专制和人治理念过深。但我们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司法改革目标已确定,程序正义是我们司法改革重要链条的一环,必须实现。程序正义面临许多现实难题和困惑,确立程序正义的观念并以此作为审判方式和司法制度改革的基本理念,才能最终实现法治国家的目标,并实现程序正义与国际司法程序正义的接轨。  相似文献   

10.
对休谟正义理论的一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谟在论述其正义理论的过程中体现出了法律哲学和道德哲学两种看待问题的角度。从法律哲学的角度看,共同利益感是其正义理论的中心概念,这种角度以人性中自私的一面为出发点;从道德哲学的角度看,道德感是其正义理论的中心概念,这种角度以人性中利他的一面为出发点。休谟并没有明确地把这两种看待问题的角度贯彻到底,致使他在其所提出的正义行为的原始善良动机问题上表现出含糊其辞的态度。他的这种态度也导致了人们对他的正义理论甚至整个道德学的不同看法和误解。  相似文献   

11.
正义是在政治、法律、道德等领域中关于是非、善恶的肯定判断。人们的行为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最大多数民众的根本利益,是判断人们行为是否符合正义的客观标准。具体语境中的法律正义与社会正义常常不是融汇贯通的。司法实践中,具有法律安定性的法律正义与演变中的社会正义不断产生冲突和悖反。社会变迁中的正义冲突只能通过法律适用来解决。  相似文献   

12.
法律之本在于正义,而正义又何在呢?程序正义优先,还是实体与程序并重?尽管在这一问题上,两不得罪的并重说粉饰了理论界对正义论战的分歧,但是不明确的定论又使人们陷入了另一个认识的误区,即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是可兼容的.因此,应有的正义之本亟需从学理、历史、人权的角度作一个黑白分明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西方思想家大多倾向于从严格法权的角度来理解正义,由此认为仁慈或爱并不是正义。莱布尼茨正义思想的最大特色,就在于超出了从严格法权的角度来理解正义的局限,把仁慈也视为一种正义。在他看来,不仅神对人的智慧的仁慈、人对人的以明智为中介的仁慈也是正义,而且德与福的相称和罪与罚的相称一样也是正义。康德早期的正义思想与莱布尼茨的正义思想比较接近,但在其晚期著作、尤其是《道德形而上学》中,他在严格区分法权义务与德性义务的基础上,将正义仅仅局限于法权论的范围,而将仁慈或爱放在德性论的范围。由此,康德也将神对人的智慧的仁慈、即保证人的德与福的相称不再置于正义论的范围。  相似文献   

14.
“二元正义”的误区及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程序独立价值说或优先价值说是在打着"重程序"的旗号下,吸收国外的程序本位主义理论而兴起的,同时又迎合了审判实践的现实需要,即,为提高审判效率放弃客观真实,转而追求法律真实。然而,这也导致法律正义原本具有的"一元"属性被人为地割裂成"二元正义"——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这就违背了诉讼的基本价值目标。从裁判者角度而言,程序正义是可以感知的实然状态,实体正义是存在于观念中的应然状态;就当事人而言,他们的"正义"观念中无疑包含实体内容的法律正义。质言之,实体正义是法律正义的内在生命和灵魂,程序正义则是法律正义的物化载体。而"二元正义"观以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各自独立为前提,必然造成程序正义的缺位,实体正义也将失去其外在形式和载体。  相似文献   

15.
从伦理学的视角来讨论公民服从,即要考察政治生活中的服从在道德上是一种自律而不是一种他律,而不正义法律要想获得对公民的道德约束力,它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它所在的法律体系是近乎正义的,二是它的不正义程度没有逾越社会作为一个公平的合作体系所能容忍的道德底线。在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情况下,公民对不正义法律的自觉遵守是公民主体性意识的理性自律,也是维护法律权威的正义要求。一般而言,对不正义法律的矫正只能通过合法的方式进行,但是公民不服从这种矫正方式以其强烈的道德意识、远大的感召力能够得到道德的辩护。  相似文献   

16.
法经济学:效率对正义的替代及其批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经济学是 2 0世纪 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门新学科。它是法学和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 ,其特色是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法律制度。近年来法经济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正是由于法经济学的努力 ,使效率渐趋替代正义成为法律的基石。这种替代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本文拟探讨效率何以替代正义及对替代的批评 ,以期对法经济学的基本动向有所把握。  相似文献   

17.
法的正义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国华 《江淮论坛》2012,(5):5-7,195
正义是哲学范畴,更是法学范畴,是法的本位所在。没有永恒的正义,马克思主义认为利益关系、经济关系是正义的实体,正义是人们对一定利益关系的评价。法律必须找到正义的底蕴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8.
法对实质正义的追求和维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古至今,法对正义的追求是一直沿袭的.法的价值不仅在于实现正义,法的价值还要表现为实质正义.实质正义是一种追求最大多数社会成员福祉、体现社会主义本性的正义观.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需要张扬实质性正义的法来契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在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进程中,一方面需要民商法等体现形式正义的法来促进社会正义,另一方面也需要经济法等体现实质正义的法来促进实质性正义.法对社会经济关系的调整是通过一系列追求正义的制度规范来实现的,需要不断的制度完善.  相似文献   

19.
程序正义新释:内涵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序正义理论对于结果公正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在英美法系国家,程序优于实体的观念一直在指导着司法实践,也得到了民众的普遍认同。程序正义的具体内涵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基本精神都应当一致:程序正义应当是属于法律程序本身的内在优秀品质,这种优秀品质应当确实存在并独立而非依附于程序的工具性之中。中国受到古代法制传统的影响,程序正义不受重视,法官更为了追求实体裁判的公正而漠视程序正义。在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对程序正义的尊重和执行应当内化为法律人乃至所有国人的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历史上的不同时代,正义的内涵是不一样的.在农业社会,分配关系占主导地位,所以,"分配的正义"属于最为基本的正义类型,交换正义只是作为"修正的正义"而发挥作用的.到了工业社会,随着交换关系与竞争关系成了主导性的社会关系,"公平的正义"成了基本正义,而分配正义则成了"修正的正义"或"补偿的正义"了.20世纪后期以来,由于竞争关系不断地制造着不平等,公平的正义不再能够维持正义的局面.这一方面引起了分配正义的复兴,进而造就出了福利国家;另一方面又引起了要求"承认差异"的运动,进而产生了"承认政治"的正义主张.承认政治存在着正义的困境,要走出这一困境,需要一种新的正义方案,需要通过合作治理去重建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