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和谐"思想的源流并不为中国道德哲学所独有,西方道德哲学亦独立地产生了类似于中国的"和谐"文化思想。对肇始于古希腊、结束于近代的西方道德哲学中的"和谐"理念架构进行爬梳,从"和谐与自然"、"和谐与人心"、"和谐与社会"三个层面来澄明西方"和谐"理念的逻辑脉相,这对于正确理解社会的和谐发展将具有重要的启发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时间与空间,生命观与社会功能视角分析了丧葬管理的变迁历程,及镶嵌在社会结构中的死亡文化体系。针对现代殡葬改革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从个体、群体、社会及国家层面探讨中国丧葬管理走出困境的路径。提出代际差异化丧葬管理,丧葬管理体系的"解构"与"重构",传统丧葬伦理道德的现代意义,实现公序良俗的现代丧葬管理路径。  相似文献   

3.
伦理学在道德哲学层面重新思考形上人性论建构的理论课题之时要转向宋明理学人性论寻找学术资源。此种判断是基于中华文化生命的客观历程,当代人的实际精神状况和中国的道德国情。宋明理学人性论能为当代道德哲学提供丰富的营养和启示,主要是世界的统一性、整体性如何在人性论上体现;在人性论体系中如何完成"伦理-道德"的整体性辩证以及如何确立人的精神世界才能让它呈现实体等等。  相似文献   

4.
团体形象是多重的、动态的,且具有建构性的本质特征;而话语作为语言的实际运用,不仅可以反映社会实在和社会意义,还可以潜在生产、建构乃至重构社会实在和社会意义。因此,话语在团体形象的展现、塑造和建构中发挥着至关重要而又不可替代的作用。得体、适宜、理想的团体形象的话语展现、彰显、塑造和建构,既是塑造和培育团体话语能力的中心议题和核心任务所在,也对人们的"社会事实"认知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制约和塑造作用,进而使得该团体在广大公众的心目中留下良好印象,获得广大公众的支持与认同。  相似文献   

5.
在道德哲学视域中,伦理的根本逻辑需满足两大价值条件:一是建构个体性与普遍性之间的价值关联性;二是以普遍性为预设前提和根本目标,使个体性复归于普遍性。伦理悖论的道德哲学本质表现为伦理建构的可能性与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互联网的交往本性及其公共性建构,天然地带来了伦理建构的新可能。公共性建构汇聚起碎片化的个体,不仅生成经验层面的网络社群,而且内在地自然过渡为价值层面的网络共同体,造就了个体性向普遍性的价值提升,因而潜藏着伦理的意义。但共同体并不等同于伦理实体,网络共同体自身建构过程呈现出"个体主义"和"精神真空"的伦理难题,未能将普遍性作为预设前提和根本目标,因而又携带着伦理有限性的基因。有"形"无"实",互联网交往的伦理建构深陷悖论之中。如何走出悖论,是互联网时代伦理生活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6.
明代中后期政权运作与亵渎帝王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盛于明代中后期的亵渎帝王的小说创作风气由多层面的机缘促成,但若仅就政权运作层面来讲,徐了有最高统治者的行为导向外,当道官员的权力运作、政权运作体系本身的建构状态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此为明代政权集团不同权力阶层共同运作、政权运作体系本身建构坏损共同促成的结果.这些亵渎帝王的小说严重损伤了国家的威严,于朱明王朝的治化是极为不利的.然而若就小说创作发展而言,这有利于小说创作题材的丰富、多元,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7.
兴盛于明代中后期的亵渎帝王的小说创作风气由多层面的机缘促成,但若仅就政权运作层面来讲,除了有最高统治者的行为导向外,手握重权当道官员的权力运作、政权运作体系本身的建构状态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此为明代政权集团不同权力阶层共同运作、政权运作体系本身建构坏损共同促成的结果.这些亵渎帝王的小说严重损伤了国家的威严,于朱明王朝的治化是极为不利的.然而若就小说创作发展而言,这有利于小说创作题材的丰富、多元,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8.
文化表征是重要的族群边界,也是维持族群边界的主要因素.瓦乡人及其民族精英与地方政府对盘瓠神话进行的既有别于苗族又依附于汉族的文化建构,呈现出他们内心亦苗亦汉复杂纠结的情感,说明族群认同既是强势与弱势力量互动变迁的过程,也是“边缘”力量和“中心”力量共同建构的结果,更是根植于人类深层意识的心理建构历程.在现代社会,族群认同是复杂的,只有在动态的文化情境中考察族群的边界及其维护才能明确族群认同的实在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涅槃重生同伴辅导教育小组"为例,从分析预估、服务计划、服务实施、总结评估、专业反思五个方面,介绍上海自强社会服务总社在社区戒毒中引入同伴教育的创新实践。案例展示了一个"建构生命意义"的介入历程:从优势视角和意义建构理论出发,运用小组社会工作方法培养同伴辅导员,促使戒毒康复人员通过"自我探索""情感体验""意义建构"三条路径,走向"自助、互助、社会"。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国内"医享网"癌症社区"肺癌圈"中33篇精华帖的叙事分析,探究其中生命故事的主体对自我身份的建构路径及其对生命价值的意义探寻,并尝试性地提出一些反思。研究发现,在自述和他述生命故事中,叙事者在信息寻求过程中改善自我印象,并运用"写作疗法""阅读疗法"和叙事隐喻理解疾病,帮助患者重塑自身角色。通过社群互动,患者形塑了对自身的身份认同,并形成了集体层面的生命价值观。从本研究的结论看,疾病叙事是癌症网络社区患者建构个体身份、形成身份认同的重要途径,叙事或可成为未来增进社会对癌症乃至其他疾病的理解、推进治疗与康复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