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翻开今年的日历,便会发现公历2月“闰”,农历甲申年二月之后还有一个“闰二月”,使得今年公历全年有366天,农历全年有13个月384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相似文献   

2.
清太宗皇太极死于何时?这本来不成问题。因为《清太宗实录》卷65,崇德八年癸未八月庚午记云:“是夜亥刻,上无疾端坐而崩。”查该八月朔(初一)为壬戌,可知庚午即是初九。所以皇太极死于崇德八年八月初九,即公历1643年9月21日。若按我们通常的习惯,年用公历,月日用农历,那就是1643年八月初九。这是确凿无疑的。  相似文献   

3.
哲布尊丹巴八世登极“额真汗”日期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11年12月1日外蒙古宣布独立后,公举哲布尊丹巴八世为“额真汗”。至于其登极日期,国内外史学界大致有“宣统三年十月初九日(1911年11月29日)”,“1911年12月16日”、“1911年12月28日(宣统三年十一月初九日)”、“1911年12月29日”、“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1912年2月15日)、“壬子年正月初一日(1912年2月18日)”等六种观点。本文认为,其登极的确切日期应为蒙历白阴猪儿年(共戴元年)十一月初九日,农历宣统三年十一月初十日癸酉,俄历1911年12月16日,公历1911年12月29日。  相似文献   

4.
清明     
《家庭科技》2013,(4):54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丰富、独特的民族精神与情感。清明节也是我国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日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历史悠久的民族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同时,总类繁多、形式各异的节日亦是我国节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闽南地区的节日民俗千姿百态,包括了以公历行事和农历记时的传统节日,闽南的节日庆典又由于地区的差异而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6.
我国用行的纪年方式,一向是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并行。1950年废除了年号纪年,而代之以公历纪年:干支纪年,则随着农历而被保留下来。可是,干支纪年的来历,至今还是若明若暗,不时有异说出现。本文就其萌芽、发展、过渡到定型的过程,予以概括的叙述。  相似文献   

7.
今年农历三月十三,是当代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陈直先生华诞九十周年;公历六月二日则又值先生谢世十一周年之忌日。作为先生的受业弟子,深感对于先师最好的纪念缅怀,莫过于学习他的治学精神,总结、继承和发扬他的学术思想。本文仅是个人的一点粗浅认识,愿与海内外有兴趣于斯道之朋友共勉。  相似文献   

8.
《家庭科技》2013,(10):F0004-F0004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是一个传统节日,与除夕、清明、中元三节合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重阳节的庆祝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菜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为老年节。  相似文献   

9.
立秋时值公历8月7日前后,此时太阳黄经为135度。“秋”字的构成非常直观,“秋”乃“禾”“火”也,说明立秋之时,“禾”可燃“火”也,暗示谷物成熟了。从这一天起,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开始逐渐下降。有谚语说:“立秋之日凉风至”,即立秋是凉爽集结的开始。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  相似文献   

10.
希吉拉历与公历换算方法探微刘志庆希吉拉历,中国传统上称之为“回回历”或“回历”,它从使用至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中,在伊斯兰世界中被广泛地运用于政治、宗教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约束着全球9亿多穆斯怵的行为规范。希吉拉历是一种精确度很高的典型的纯阴历,...  相似文献   

11.
黄遵宪青年时期既对日本废夏历改用阳历不满,又对新鲜的阳历表现出猎奇心理,中年之后则明确指出日本迷信西法、轻易废除夏历不对。支配黄遵宪改历的思想历程的是民族主义、国粹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他的改历观的思想历程揭示了两历遭遇之初,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情感与理智的二难矛盾。他的"余意改历似可不必"的主张,在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环境里,亦有其历史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屈原生年辨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学文 《云梦学刊》2009,30(4):50-55,62
《离骚》首段自叙是我们推断屈原生年的重要根据。“摄提”应是指岁星,“孟陬”指孟春陬月,日在营室陬訾,为夏历正月。通过对有关问题的辨析,屈原当是生于公元前351年夏历正月初四(或初五)。  相似文献   

13.
《离骚》作为赋体文学作品,继承了荀子《赋篇》的“隐”的传统,以“历数”为隐,寄寓了作者对现实政治的批判以及改革、更新政治的主张.《离骚》的作者是淮南王刘安,不是屈原,《离骚》是作者应汉武帝之命而作.《离骚》的写作时间在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其写作关乎武帝时代诸侯王地位日益微弱,朝廷疑忌日深的形势;作者作为“反王之后”的诸侯王忧谗畏讥,希望武帝消除对自己的疑虑,这是《离骚》题旨的重要方面.《离骚》之被认为屈原作,大约源于刘安的托名,托名他人,一方面这是一种文化传统;另一方面,由于《离骚》的以历为隐,表现了作者“改正朔,易服色”的主张,而当时的实际掌权者窦太后反对这种主张,为避不测,作者于是既托名屈原又将“历事”隐去.  相似文献   

14.
新闻传播学中刻板印象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露 《云梦学刊》2010,31(3):152-155
“刻板印象”这一概念引入中国已有20年。在这20年中,我国新闻传播学界对刻板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媒介内容中的刻板印象、使用刻板印象的原因及其效果、刻板印象的突破和“反用”、具体媒介工作流程中的刻板印象。当前我国新闻传播学界在刻板印象与媒介关系的研究中似存在如下两个尚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对什么是“刻板印象”的界定有待廓清与统一。仅从媒介内容归纳刻板印象的内容,多少有误用概念之嫌,既不能全面揭示特定时段中刻板印象的内涵,也无助于深入探索媒介与刻板印象的复杂关系。于是,如何在廓清概念的基础上,揭示刻板印象与媒介的复杂关系,也就成了当前另一个需要进一步深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概括了国内外近二十年有关"不胜任教师"研究的三个方面:"不胜任教师"的特征、"不胜任教师"的评估及应对"不胜任教师"的措施。同时,针对已有"不胜任教师"研究的不足,剖析其未来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从2003年提出“故宫学”以来,就在思考“故宫学派”的问题。只要是治中国传统文化之学,采取文献与文物相结合、重实证不空谈、学风严谨、求真求是的治学路径的,都是“故宫学派”采用的治学路子;如果研究的又是关于故宫的学问的话.便是不折不扣的“故宫学派”。  相似文献   

17.
陈绪清 《云梦学刊》2009,30(6):77-80,140
杨朔散文作为“十七年”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当代散文研究领域的典型个案。人们对“杨朔散文模式”存在认识上的不一,持肯定与否定态度者皆有。“杨朔散文模式”是特定时期时代与读者的共同作用而成。  相似文献   

18.
丁加勇  易磊 《云梦学刊》2009,30(6):136-140
运用构式语法理论研究“爱V不V”结构能够解决以往研究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和缺陷。“爱V不V”结构作为构式存在,它独特的语义是结构本身赋予,结构具有不完全推导性。“爱V不V”构式在不同的语境中发生语义偏移,是构式多义性的表现。“爱V不V”构式对进入构式的动词音节和动词义都有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9.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关于“三农”问题的研究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关于"三农"问题的研究主要涉及农村、农民、农业以及"三农"综合问题等四个方面。农村问题的研究项目数量最多,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农村发展与改革建设、农村政治民主与法治建设、新农村建设等九个方面;关于农民问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农民工问题、农民素质问题、失地农民问题等方面;农业问题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农业发展、农产品及土地问题;"三农"问题的综合研究涉及中国历史、应用经济、经济理论、人口学和党史党建等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关于"三农"问题的研究也存在重复研究多、跨学科力度不够、研究人员水平不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理论界提出建设“中国式民主”的主张虽具有正当性,但这一民主模式能否成立,关键在于它能否回答并解决好与此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中国式民主是阶级的还是全民的;中国现有的制度模式如何有效落实“人民作主”的原则;这一模式如何得到国内人民与国际社会的认可;它如何回应谁拥有民主定义权的问题;它如何在实践检验中证明自己比西方或北欧民主优越。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中国式民主才能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