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城市维吾尔族婚俗文化变迁——以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居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达莱提&#;塔伊尔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6):80-84
城市维吾尔族居民婚俗文化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正在发生变化。在乌鲁木齐市,改革开放后,出现了诸如包办婚姻已不存在,自由婚姻绝对占上风;婚礼都在宴会厅举行,婚礼仪式全程摄像等变化趋势。城市维吾尔族中婚俗文化变迁与人们的思想更加解放、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文化相互渗透有关。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新疆大学维吾尔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语言使用状况进行了调查,认为在家庭、宿舍场合中使用维吾尔语较多,在课堂及工作中使用汉语较多,在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及在社会公共场合则维吾尔语和汉语混合使用,视不同场景而使用维吾尔语或汉语。影响维吾尔族大学生语言使用的因素主要有教育、家庭、社会语言环境、传统生活方式改变、城市化和市场经济发展、民族关系等。就总体情况而言,维吾尔族大学生的母语水平较好,汉语作为国家通用语得到了维吾尔族大学生的普遍认同,网络媒体对维吾尔族大学生语言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3.
古丽扎·尼牙孜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11,(1)
在现代文化整合背景下,分析维吾尔族传统文化在向现代化转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民族学、文化学的视角,探讨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指出维吾尔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应当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许劲松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1):23-2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政治体制的全面改革,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局面。在这新的历史时期,认真研究政治体制的变迁,总结我党在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对于进一步推进政治民主化和政治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政治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泠霏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2(5):23-26
新疆哈密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丰富多彩,该文主要从刺绣、服饰、音乐三个方面探讨哈密维吾尔族传统文化特色,认为这一地区较新疆其他地区回鹘文化保留得多一些,受阿拉伯和波斯文化的影响较小,汉民族文化影响较深刻。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伊宁、哈密、于田、乌鲁木齐等地区多民族语言使用情况问卷分析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兼通汉语的双语人数在迅速增长,同时呈现出少数民族单语入正向民汉双语入转化的趋势,其原因主要在于政策的支持、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汉语意识的增强、大众媒介的逐步普及等。 相似文献
7.
王洋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3):140-144
文章以新疆的主体少数民族——维吾尔族为研究对象,是在对处于新时期的维吾尔族的语言态度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理论,对维吾尔民族内部不同特点的社会成员对待母语、汉语的态度进行了分析。总结出维吾尔民族在语言态度上的特点,为新时期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政策的制定、教育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为处在既要维护本民族文化传承又要适应主流社会生活这种双重境地中的少数民族提供更广阔的视野以寻求自身最大限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清朝政府重新统一新疆以及对新疆的经营和开发,清代新疆文化发生了重要变迁。除自然环境的影响之外,清代新疆文化的变迁与当地的人文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其中新疆的疆域、政区、军事、人口、民族、经济、城市、交通等因素对新疆文化发展变迁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彭志强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9,29(5)
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归根结底为现实的社会存在所决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重大的社会转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应地也促进了青年价值观发生了重大变迁。青年价值观经历了追求理想、价值反思、主体觉醒;多元价值趋向的形成发展;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并存;多元趋向整合并向传统回归四个阶段的变迁。呈现出由一元走向多元、由轻理想到重现实、由社会本位到个人本位转化等特征。新时代背景下,需正确审视青年价值观的变迁和发展,这对更好地引导青年,帮助青年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蒋美华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2,14(3):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性的角色变迁迈进了现代化的新阶段。以角色变迁理论来审视,可以看出,与改革开放前相比照,改革开放以来中日女性的角色变迁主要有如下一些特点:(一)角色变迁理论:“回家”与“就业”的论争;(二)角色变迁机制:法律与组织的保障;(三)角色变迁目标:平等与发展的整合;(四)角色变迁态势:挑战与机遇的并存。这些特点体现了女性角色变迁与社会改革的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11.
周竞红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9,(1):33-40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中国社会实现伟大转折的三十年里,民族关系也在多个层面、多个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民族关系未来创造了良好条件,这些变化也向全社会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民族关系的处置问题。中国社会的民族关系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但也要面对更为复杂的挑战和问题,和谐民族关系也将在应对问题和挑战进程中实现。 相似文献
12.
司南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6):43-44
建国以来,中国的发展以1978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30年。前30年,中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顺利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任务、社会主义改造,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国民经济体系。后30年,中国通过改革开放,走上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初步实现了国家的繁荣强盛,但是也面临着发展的困境。如果说,正是通过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真正跻身世界大国行列,那么中国在今后的发展中解决一系列发展难题,也必然要靠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因此,认真总结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我们必须要做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3.
蒯正明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3(2):32-35
改革开放30年来,党的执政理论得到不断的发展与创新。主要表现为:执政理念的新飞跃,执政基础的新巩固,执政方式的新转变,执政方略的新提升,执政资源的新拓展。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立军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19(5):60-61,6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它的发展遵从文化发展的普遍规律,在内涵、内容、载体等方面不断发展变化,逐渐由自发到自觉、由无序到有序、由感性到理性、由单一到多元,成为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大学生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对大学生全面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轨迹反映出它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关于改革开放的十大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小林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9(5)
在中共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前夕,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上对改革开放的起点、成就、性质、目的、进程、基本问题、宝贵经验、态度、成功原因和成果分享等10个问题作了全面而又明确的回答.在理论上,有利于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凝聚改革共识,在实践中,有利于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6.
论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背景下社会矛盾的化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中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0(4):1-4
改革开放至今持续30年的经济快速增长,已使当前社会形势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已成为世界舞台的重要角色之一。在这个发展关键时期存在着贫富不均、社会结构二元化、区域经济差距加剧、人与环境对立、劳资冲突等重大社会矛盾。中国要担负起化解社会矛盾的时代使命,就要综合运用指向、基质、协同、创新、消减、疏通、协调、更替等多种方法来化解各种矛盾以达成社会和谐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肖浩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4(5):24-29
邓小平理论中包含丰富而深刻的对外开放思想。在邓小平看来,社会主义社会是对外开放的社会,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外化为实践,形成了我国全面多元,在进出口贸易、利用外资和外国智力上的战略选择,以及由沿海向内地逐步推进的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相似文献
18.
唐元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1)
客观分析改革开放18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综合运用长期宏观经济总量预测模型,地区宏观经济预测模型、人口—经济协调发展预测模型和工业所有制结构演化预测模型等,定量预测中国1997—2010年经济与人口发展的主要指标。预测结果表明,未来14年中国人口总量将在增长速度递减情形下递增,经济发展将迎来又一高峰: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并步入规范化运行轨道,国有企业及其与之配套的其他改革基本完成,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较大变化;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不会根本改变,但沿海与内地经济相对差距较大的速度将缩小和减缓。 相似文献
19.
孙力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2):39-42
自近世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经由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的被动不适、洋务运动至民国末年的主动适应直至新中国的自主经略,其间先后出现半殖民地化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新中国自主经略对外开放的进程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相继实现三次历史性飞跃。贯穿于近世以来中国对外开放过程的主题一直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追求;对外开放历程之于来者,启示价值颇丰。 相似文献
20.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中,经济利益关系的变动是沿着发端于确认多元利益主体,继之于拉开经济利益差距,目标是形成合理的利益关系格局的基本轨迹进行的。这种利益关系的变动,从调整过程上看是正确的,从调整的社会效果上看是积极的,从调整目标上看任务是非常艰巨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