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魏靖 《日本研究》2001,(3):31-34
对于一直处于高关税保护状态下的我国各产业而言 ,加入 WTO意味着将面临世界经济浪潮更激烈的冲击。由于五、六十年代日本所处的经济环境与我国现在有许多相似之处 ,因此 ,借鉴日本五、六十年代“入关”后所采取的产业政策 ,吸收其成功经验 ,对于合理制定我国“入世”后的产业政策 ,准确把握我国产业调整的方向和力度将十分有益。一、日本“入关”后的产业政策走向及其效果   1、日本“入关”时所面临的经济环境   195 5年 9月日本被接纳加入关贸总协定 ,成为其正式缔约国。根据关贸总协定各成员国应承担的义务 ,日本被迫于 196 4年开…  相似文献   

2.
清朝作为崛起于边疆一隅的少数民族政权,能够于入关前取得对明朝之优势,入关后扫除群雄,终获开国成功,要因之一是满洲贵族拉拢到一股股日益壮大的汉族势力.入关前,形成八旗汉军、汉族文臣、诸汉藩三个群体;入关后,有八旗汉军、原明官僚士大夫、诸汉藩势力.而各汉族势力之所以与满洲贵族合作,主要在于清朝民族政策不断改善、满洲贵族的汉化取向以及明朝和南明的腐败.争取到汉族合作势力,是清朝奠定基业之要诀,"三藩之乱"后反清重任由下层民众承担,即印证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3.
日本入关经验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三年左右的谈判,1955年9月日本轻松地加入了关贸总协定(GATT)。入关五年后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被迫开放国内市场,即实行所谓贸易自由化。针对市场开放的风险,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对策,进退有据,不但有效地缓解了入关的冲击,而且使日本成为第二世界经济大国。因此,研究日本的入关经验对于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中国制定有效的对策,利用机遇,减少冲击,实现经济腾飞来说是有借鉴意义的。一、两场大辩论与日本入关  二战结束后,日本经济重建、发展应走什么道路?1946年日本外务省特别调查委员会在《重建日本经济的基本问题》中作了回答——…  相似文献   

4.
《学问》2015,(5)
17世纪初,兴起于东北的满族政权成为左右中国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而清军入关是清政权实现从地方到全国一统转变过程的关键环节。当时,清政权刚刚经历一场皇位争夺,即位的顺治帝也只有6岁,摄政王多尔衮不仅没有乱政,而且抓住时机,挥兵入关,其历史贡献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5.
日本“入关“后的产业保护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 《日本研究》2000,(1):25-30
日本于 1 952年申请入关 ,1 955年正式加入。入关之时正值日本刚刚完成战后初期的经济恢复 ,产业国际竞争力还相当薄弱之际。为使日本既能享受到入关的利益 ,又能充分保护国内产业 ,免受外来商品的冲击 ,日本政府根据本国经济的实际情况 ,趋利避害地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贸易、经济政策 ,较好地把握了对外开放的节奏 ,在有效地缓和入关冲击的同时 ,育成了一批颇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中国加入 WTO已近在咫尺之遥 ,如何充分利用多边贸易体制下的自由贸易 ,避免或削弱一些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 ,对同属后发展经济类型的中国而言 ,日本的经验无…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清入关前皇太极所进行文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具体措施及其作用。皇太极在接续后金政权后,在文化领域进行的“参汉酌金”的改革,不仅适应了当时后金政治、经济全面改革的需要,同时也为清入关后,文化思想意识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文章论述了皇太极在“创制新满文”、“开设文馆”以及“设制科”等方面的改革措施。指出:皇太极的文化改革提高了满族文化素质,促进了政治经济的改革,为建立大一统的清王朝创造了思想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7.
中国“入世”,已是举世瞩目的一件大事。然而 ,“入世”后对我国社会经济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及我国应该采取何种战略措施 ,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国际经验来看 ,“入世”(“入关”)后的国家或地区效果差异很大 :有收效不大的 ;有受到严重冲击的 ;也有得益甚大的。日本则是比较成功的国家之一 ,它不仅化解了“入关”可能给本国经济带来的冲击 ,而且还以这一来自外部良好条件为契机 ,实现了经济腾飞与创造世界经济神话的愿望。认真地研究日本“入关”前后的体制转换、政策调整以及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等经验教训 ,对我国不断地完善…  相似文献   

8.
黄宗羲思想的特色:批判性、兼容性、实践性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吴光明清之际,中国封建社会处在改朝换代的交替时期,按照黄宗羲的说法叫做“天崩地解”。当时,腐朽的明皇朝被李自成农民起义所推翻,明总兵吴三桂勾引满清军队入关又打败了农民军.建立了以...  相似文献   

9.
清初旗人入关后,北京城实行旗民分居,汉族官员居于外城。在外城特定的生活空间里,汉官在日常交往活动中形成了多元互动的"关系网络"。这种网络对汉官及政局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本文是对以王士祯为中心的一个汉官交往群体的个案研究,通过考察在生活空间中汉官群体所形成的关系网络,展现了汉官的生活空间和关系网络与当时政局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0.
周喜峰 《求是学刊》2012,(5):140-146
多尔衮是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同时也是满族历史上作出巨大贡献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扶立皇太极幼子福临为帝,自为摄政王,1644年率领清兵入关,定鼎中原,成为清王朝的实际统治者。多尔衮的华夷思想主要分为四部分,即处处从满族的利益出发,对汉族进行军事征讨的民族征服和大一统思想,剃发易服的民族同化思想,经济掠夺、政治压迫的首崇满洲思想以及满汉一体思想。这些思想决定了多尔衮在清入关后的统治政策。  相似文献   

11.
《学问》2015,(6)
后金建国前,已开始经略东北边地族群地区。清入关前,主要以朝贡制度统辖边地族群,由于满族(女真)统治者奉行"重威辅恩"的治边思想,要求朝贡成员按时贡纳数量不菲的贡品,若有拖延、反叛,便以武力征讨之,从战争中获得大量人口、牲畜和皮张,以补充兵源和国力,表现出北方民族实行"强力统治"的政治传统。皇太极时期,在东北边地族群朝贡制度运作过程中,出现编户、设佐的新因素。清入关后,沙俄入侵,加速了满族统治者以具有民族特点的行政建置统治东北边地的进程。到康雍时期,东北边地族群朝贡制度最后为民族地方建置所取代。  相似文献   

12.
辞旧迎新,从古至今都是中国大多数民族最重要的节日。在清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中,作为万民之主的帝王,这一天更要举行名目繁多、盛大隆重的节庆活动,主要有元旦开笔、堂子祭天、坤宁宫祭神、朝贺、筵宴等。其中,筵宴是最重要的一项活动。清宫元旦(这里指农历元月初一日)筵宴,一直从入关前延续到入关后,逐渐完善成为礼仪制度,不仅显示着岁末年首的喜庆气氛,更在等级次第及三跪九叩中弥漫着皇权至上的威严。  相似文献   

13.
刘红力 《社科纵横》2013,(1):283-284
清朝官员致仕制度在清入关以前处于萌芽阶段,清朝入关以后,随着社会政局的稳定,官员致仕制度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康雍乾时期官员致仕制度不断得到发展完善。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清朝官员致仕制度的内容,从官员的致仕的原因到致仕的待遇再到官员致仕后的社会生活可以说非常的广泛。清朝官员致仕制度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形成了鲜明的等级性、时代性、奖惩性、严密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入关”后,对我省经济的影响 (一) 有利方面第一,将有力地促进对外开放和对外贸易的加速发展。这里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可以进一步发挥对外开放的地缘优势。我省有18个市县与俄罗斯隔江相望或陆地相联,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是联结双方沿岸市镇并向  相似文献   

15.
在历史上,确有一类虽已“盖棺”,却不能“论定”的复杂人物,洪承畴就是其中的典型。洪承畴在镇压农民起义过程中崭露头角,而被晋升为三边总督。崇祯十二年,明廷又授予他兵部尚书兼副都御史总督蓟辽军务之职,担负起抵御清军南下的重任。由于朝廷的掣肘和麾下总兵不战而逃,导致洪承畴松山战败被俘而降清。此后,为清运筹帷幄,成为清入关的指路人;清入关后,又为清廷招抚江南,“经略楚、粤、滇、黔诸省,西南底定”,在清统一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洪承畴是一个由明末之栋梁而一变为清初之重臣,由镇压农民起义起家到为清统一全国做出巨…  相似文献   

16.
顺治元年(1644)五月清兵入关南下,一场激烈、复杂的战争拉开了帷幕。大战之后,仅有几十万人口的少数民族──满族,成了这个已有半亿以上人口的国家的统治民族。这个令人惊讶的结果长期以来一直激动着研究者们,他们力图从各方面来加以说明。我认为,满族能够成为统治民族的最重要的因素,莫过于满洲统治者对八旗汉军的成功利用。就是说,八旗汉军是促成这个结果的最重要的角色。本文拟就八旗汉军在清初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清初政权的性质等问题谈一点看法。 清军入关后,随着民族征服战争的逐步升级和民族高压政策的不断强化,全国各地掀起了大规模…  相似文献   

17.
清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朝代,它是以满州贵族为主联合汉、蒙等族贵族地主共同掌握全国统治权的政权。这个朝代曾经有过一段较长期兴旺稳定的阶段,曾经大力发展过当时的社会经济,促进了封建文化的繁荣,与此相适应,又曾将中国封建政治制度推到了前所未有严密周备的程度,在体制上有重大的兴革,颁行的规章制度也最为详细,从而也建立和健全了它带有明显特色的文官制度。一、请入关前的政权建设和文官制度的形成清入关前的文官制度,是伴随着以满族为主体独立政权的建立,伴随着本政权专制政制和法制的缔建,同步地发展起来的。它…  相似文献   

18.
入关前的后金(清)政权,对征服或来附的女真、汉人军民、蒙古各部、朝鲜,都以分封来确定他们与本政权的统属关系。因此形成:满族政权内部汗家宗王贝勒对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共24个旗的集中统领,异姓功臣对所赐牛录的世袭专管,率众来归之蒙古部长对八旗之外蒙古族的领辖,汉藩王对原所部军队之私统,以及蒙古各部贵族对编为扎萨克下的原牧民的统领,朝鲜李氏也经清廷以册封的形式而成该国之王。这种分封的实行,确定了各受封者与属人或属民不同的领属关系,以及他们对满族政权不同的统辖关系,形成当时满族政权复杂而又远近分明的统治体制,这种旧制在入关后的延续,也给清王朝的统治带来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渴望入关英《经济学家》编辑部文章即将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如果未能把全球1/5的人口包括在内,无疑是一件憾事。“世界贸易组织”即将于1995年1月1日取代关贸总协定,因此,其成员国欢迎中国的加入。但中国从封闭的社会主义经济向市场自由贸易的转变只是...  相似文献   

20.
清代科举制度对满族文化发展的多元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杰 《学习与探索》2004,1(4):129-133
清代科举制度对满族文化发展的影响是多元的,尤其突出体现在不同历史时期与不同地域上。关外皇太极时期的开科取士,促进了辽东汉族的满化,推动了关外满族文化的发展。满族入关后与汉族一体使用汉文考试,是关内满族走向汉化的重要标志。而吉林、黑龙江地区由于长期禁止科举考试,则出现了长达200余年满族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