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诚信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根本和基础。诚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道德基石。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塑造公民诚信人格、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弘扬传统诚信文化等方面大力加强诚信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2.
诚信是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道德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通过报告、讲话、指示等方式,对诚信建设做出了重要阐释.从命题维度,科学考察把诚信列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的提出域境;来源维度,承继弘扬马克思主义诚信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诚信文化;实践维度,深入探索社会主义诚信建设的现实路径.对这三个逻辑向度进行深入探析,即对为何把诚信列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何为习近平诚信观的源头活水,如何加强社会主义诚信建设三个核心问题作出系统回应,是全面认识和把握习近平关于诚信建设重要论述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诚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保证,当今社会出现诚信缺失现象,如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进行诚信文化建设,首先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诚信文化内涵,通过不断完善社会诚信监督体系进而促进我国社会和谐发展,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诚信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及其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提出"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目前,对诚信的理解存在两方面的偏颇:第一,把诚信仅仅理解为主观的道德规范,或者仅仅理解为外在的信用制度;第二,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区分,把诚信局限在个人层面。其实,诚信本质上是一个由内在道德规范和外在信用制度相统一的文化理念;不仅个人需要诚信,国家、社会也需要遵守和维护诚信原则。所以,藉以中西方不同的理论资源和价值观念体系为基点,认为诚信建设必须从道德层面进入制度层面,最终上升到文化层面,由此,才能真正确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诚信观。  相似文献   

5.
诚信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诚信领导则是国内外领导理论和组织行为学领域一个全新的领导学概念,并且诚信领导理论对于我国经济转型时期企业领导与下属间建立诚信关系具有借鉴意义。本文主要综述了西方关于诚信领导的研究,并对诚信领导的未来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网络诚信是大学生群体在进行的所有网络行为中,遵守承诺,信守约定,不利用网络作为工具从事不诚信的行为.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仅依据学识,诚信也是不可缺少的.大学生网络建设是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传播阵地的重要体现,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诚信价值观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义之一,首先诠释了传统的诚信价值观念的内涵,从理论上阐述了传统诚信价 值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其后,罗列了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诸种现象并分析了原因;最后,提出高校应从逗硬大 学生诚信奖惩机制,强化规则约束;创新诚信教育方式,强化诚信道德实践;大学生自觉加强诚信品德修养三个方面加强当代 大学生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8.
企业家诚信是市场机制良性运行的重要因素.如何构建一个测度企业家诚信程度的评价体系,来引导企业家进行诚信修炼和自律,进而评价企业家及企业的诚信程度,迄今为止国内外相关研究尚不系统.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家诚信评价指标的框架,借助spss软件对指标进行筛选和分析,确定了企业家诚信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儒家伦理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大学时期正值大学生伦理道德培育的重要阶段,是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儒家诚信伦理是指导当代大学生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为人处世的重要基础,是大学生安身立命、交友处世、立业发展的道德基石。面对复杂的社会,受着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就业等方面存在诚信问题,大学生应正确对待,深入挖掘儒家诚信伦理资源,营造校园诚信伦理文化的良好氛围,增强大学生对诚信伦理文化的认同,树立正确的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10.
试论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长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是诚信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教育在诚信社会的建立和完善中负有重要的使命。目前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是来自社会环境、教育、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冲突、大学生自身以及缺乏诚信管理机构等方面的因素。针对此,可从这几个途径来构建我国大学生诚信教育长效机制:1.确立诚信教育在高等院校德育工作中的核心地位;2.更新诚信教育理念和模式,从知识走向心灵,由他律走向自律范式;3.完善高校规章制度,以诚信的制度约束学生;4.发挥表率作用,高校教师要努力做诚信的典范;5.开展全民诚信道德教育,以诚信的社会环境塑造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