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台湾问题是当前中美日三角关系中的一个焦点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美、中日和美日关系的发展.美日插手中国台湾问题,目的在于两国战略利益和遏制中国的考虑,但却阻碍了中美、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也损害了自己的利益.在中美日三角关系框架下,中国为解决台湾问题应采取积极的对策,在提高自身综合国力的同时,发展良好的中美、中日关系,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寻找有利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中美经贸纠纷一直是中美两国经贸关系发展中的焦点问题.本文着眼于中国入世后中美之间经贸纠纷的新变化,系统地分析阐述了中美之间经贸纠纷的根源、"入世"后中美经贸纠纷新的发展动向以及由此我国应采取的相应战略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尼克松访华之后至中美建交前夕 ,大量美国国会议员访问中国 ,使国会对中国的关注程度和了解程度极大地提高。此间国会有关中国问题的辩论表明 ,台湾问题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绝大多数美国人在赞成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同时 ,反对“抛弃”台湾。国会的对华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行政部门改善对华关系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中美建交 2 0多年来 ,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两国关系中最为敏感的问题 ,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所采取的“一个中国”的政策 ,一方面有限地制止了台湾的台独 ,另一方面也越来越制约着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5.
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伴随世界权势格局尤其是中美实力对比的变化,中国逐渐步入和平崛起进程中的"多事之年",为应对来自国际国内的多重压力,中国需要将已有的"文化-公共"外交进行战略化考量,以消除国外民众和舆论对中国的误解以及预防性形象构建为战略目标,并通过不同战略手段的运用,探寻中国的"文化-公共"外交战略,实现进一步持续性崛起。  相似文献   

6.
中美战略竞争发展趋势是关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世界问题。基于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研究方法,根据中美之间的利益基础和综合国力两个关键变量,建立中美大国战略竞争与博弈策略的分析框架,以中美高层对话为切入点,分析过去20年中美竞争与合作的复杂态势,并研判中美战略竞争发展趋势。基本研究结论是: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中美两国间的利益增加,两国竞争与合作空间都在提升;美国国内资本主义及世界霸权主义本质仍会以对抗为主的战略策略挑战中国;中国是推动两国合作共赢、管控分歧的主导方,积极应对、大有作为,引领世界和平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石油作为一种关系到国家安全的战略物资,在影响中美关系的诸多因素中作用日益突出。中美两国不同的石油安全战略,必然产生在石油问题上的博弈。美国的石油安全战略已成为影响中国实施石油安全战略最重要的国际环境因素,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的解决必然受中美关系大局及双方石油互动关系的影响。认识到中美两国利益的交错性与复杂性,认为中美两国在石油问题上需要更多地沟通和对话,就目前而言,中国加入国际能源机构是最佳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8.
1954—1955年,处于相互隔绝和敌对状态的中美两国在日内瓦进行了三个阶段的外交谈判,最终就双方平民回国问题达成协议。从两国解密的外交档案来看,著名火箭专家钱学森的回国问题是当时中美在平民回国问题上外交博弈的焦点。经过多次试探,中美双方在会谈中逐渐形成了等价交换的默契。钱学森的顺利回国是中方在中美日内瓦会谈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是互联网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就是中美关系,21世纪互联网时代中美关系何去何从?这个问题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现实意义,是关乎全球利益的重大问题。新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美共享式发展,以及中西文明在碰撞中融合三大因素,奠定了中美合作共赢关系的基本轨迹;同时,分析了中美博弈的三种模式,得出的结论是:建立新型中美关系的要点是角色定位清晰,美国要发挥"火车头"作用,中国要发挥"稳压器"作用,互联网对于巩固中美关系发挥着重要作用,中美网络空间的合作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展,互联网时代能缔造中美双赢的未来与全球共赢的未来。  相似文献   

10.
台湾是中国领土主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与美日等外部势力的干预而出现台湾问题,同时也衍生出了特殊的美日台关系。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着力推动"重返亚太"战略,其主要内容即是强化与扩展其亚太同盟关系,通过加强其亚太盟友之间的相互依赖与合作来有效遏制中国"威胁",从而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霸权地位与其他核心利益。在美国亚太战略的作用下,马英九当局的对日政策呈现出典型的两面性。一方面,由于受到马英九当局固有对日认知态度的影响,台日关系出现明显疏远的一面,甚至一度陷入僵局。但是,另一方面亦可以发现在奥巴马政府加紧推动"重返亚太"战略的背景下,处于美国"亚太再平衡"结构中的台日关系因应美国亚太利益需要也在某些实务方面取得了突出的进展,整体来看台日关系维持着一种"冷中有热"的特殊微妙状态。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台湾问题的特殊性,美日台关系本质上还是从属于中美日关系的大框架。  相似文献   

11.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被迫同美国进行的一场正义的自卫战争,其对中国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国家统一以及世界战略格局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国利用朝鲜战争制造了台湾问题,使新中国失去了解决台湾问题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宝贵时机,使得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极为敏感的核心问题。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逐渐改变了对台方针和政策。  相似文献   

12.
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大的原则问题。 5 0年来 ,美国对台湾政策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 ,特别是给中国人民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带来了许多变数。只要中国没有实现统一 ,台湾就会被美国作为“一张牌”在中美关系中长期打下去。美国从战略全局出发 ,虽然不得不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但任何时候都不会轻易放弃台湾 ,台湾问题仍是中美两国关系中最具潜在爆炸性的问题。中美关系的发展前景 ,仍将会是起伏不定的  相似文献   

13.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民内部的事情。解决台湾问题有两种方式 ,即武力与和平的方式。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提出了武力与和平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构想。但由于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 ,因此各有不同的侧重点。邓小平继承毛泽东“一国两制”的思想 ,明确提出了“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最佳途径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4.
农产品贸易是中美两国贸易的一项主要内容 ,中国进入 WTO后 ,美方的农产品会大量进入中国市场 ,而且还会要求中国开放更大的农产品市场 ,中国同样也希望美方这样。贸易中两国必然会产生矛盾 ,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是发展中美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中国融入国际人权两公约包含程序性融入和规范性融入两个层次。1996年之前,美国因素虽然阻碍了中国对国际人权两公约的程序性融入,但却引发和推动了中国的规范性融入。1996年之后,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美国因素从程序和规范两个方面都促进了中国融入的进程,推动中国签署了两公约。中国融入国际人权两公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美国因素也将长期发挥作用,但它只是非决定性的外部因素,中国融入国际人权两公约的根本动力是国内的改革开放。美国对华人权政策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美国的战略利益,中美之间在人权问题上仍然存在着合作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以博弈论为理论依据,对中美两国的不同贸易政策所产生的收益进行量化评估,以此为依据建立中美贸易政策博弈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可知:在中美贸易政策博弈中,对美国而言,收益最大的情况是美国对中国单方面发起贸易战,但是中国保持全面克制,不采用对抗策略;对中国而言,最大收益的情况是中美之间没有贸易战,但如果在被迫面对美国发起的贸易战时,采用理智的对抗策略才会使收益最大化;守成大国和崛起大国之间的经贸关系总是趋向于紧张的方向发展是此模型的博弈困境。中国如果想走出博弈困境,将战略压力转化为战略机遇,应有自己的顶层设计和底线思维。从短期来看,其占优策略是非对称性的对抗策略。从长期来看,中国应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和鼓励实体经济发展实现在稳定出口的前提下,转向内需驱动和科技创新的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17.
台湾问题既是中国内战的后遗症,也是冷战的遗留问题;冷战在亚洲的结束具有相对的非彻底性,即冷战结束的渐变性。这种特征反映在美国和日本调整对台湾的战略中;同时,日本染指台湾问题、美国对台湾问题的干涉加强,两者殊途同归,也塑造和反映了冷战在亚洲结束的渐变性特色。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美国对华政策正处于形成过程中。美国的对华政策存在着通过谈判在外交上承认新中国的可能性。在美苏冷战的两极世界格局下 ,美国为了加强其在全球遏制苏联的力量 ,在中苏之间实施“楔子战略” ,决定改变对华政策 ,即由二战后的“介入政策”转为“脱身政策” ,脱身国民党政权 ,撒手台湾 ,承认新中国。朝鲜战争爆发后 ,美国人认为苏联已开始在全球扩张共产主义 ,在目前情况下 ,中苏的分裂已失去现实基础 ,台湾也不能被中共控制 ,于是 ,美国对华政策走进了死胡同。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技术进步和能源消费的相互作用,首先利用生产函数理论的Solow余值法给出了技术进步节能率的计算公式,然后通过对中国和美国的技术进步节能率的测算和对比分析,说明了中国的技术进步还有待进一步深化,最后应用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能源技术进步的演化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