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按劳分配不是一种具体的分配方式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基础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分配上的区别 ,不是具体分配方式而是分配结果的区别。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是覆盖全社会的 ,按生产要素分配在初次分配领域发挥作用 ,按劳分配在再分配领域发挥作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以按生产要素分配为基础与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宏观调控目标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2.
按劳分配的"劳"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劳"在涵义、产生条件、分配对象和实现形式上有着严格的区别。我们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并不是所有生产要素都参与价值的创造,也不是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而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三位一体公式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位一体公式与按生产要素分配余陶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给按劳分配的实现带来新的特点,但不是对按劳分配原则的否定。那种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要被“按生产要素分配”所代替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按生...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五大在分配理论方面的贡献是第一次提出“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理解。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是资本主义的东西,会导致两极分化。在现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否有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呢?这是我们应该重点搞清楚的问题。从多种角度来考察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可以加深对这个论述的理解和认识,更好地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一、从马克思的有关论述来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并引用威廉配弟的形象比喻: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  相似文献   

5.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以及宏观收入分配调控机制,都是对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按劳分配制度的发展与突破.这些并不是对马克思分配理论的否定,而是对马克思分配理论发展创新的现实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表现.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给按劳分配的实现带来新的特点,但不是对按劳分配原则的否定。那种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要被“按生产要素分配”所代替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按生产要素分配”实质上是萨伊三位一体公式的翻版。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按劳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之间的关系的分析,认为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一分配方式的一个组成部分,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则是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揭示资本主义雇佣剥削关系的一种提法,与按劳分配并存的分配方式只可能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进而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现阶段劳动者的收入到底是按劳分配的结果还是按劳动这一生产要素分配的结果或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结果结果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之间的关系的分析,认为按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一分配方式的一个组成部分,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则是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揭示资本主义雇佣剥削关系的一种提法,与按劳分配并存的分配方式只可能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进而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现阶段劳动者的收入到底是按劳分配的结果还是按劳动这一生产要素分配的结果或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结果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的一种基本分配方法。“服从资本的意志和利益”是资本主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质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按劳分配的“劳”仍然是生产要素的构成部分 ,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不仅具有其合理性 ,而且具有“结合”的客观经济条件。又由于“按劳分配”是社会分配的主体 ,因此 ,“符合劳动者的意志和利益”则是社会主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质  相似文献   

10.
本主要论述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涵义;“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实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有效结合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原则的理论探索与现实依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同按劳分配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二者有许多相通之处。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一系列重要文献都对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一些重要观点;同时,我国的生产要素市场及各种要素收入也逐步发展起来。所有这些,既为进一步贯彻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原则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与客观现实依据,也强烈要求全面确立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价值分配的对象是价值,不是财富.按劳分配的现实理论依据是劳动价值论,最终理论依据是按贡献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是以承认其价值创造作用为基础的按贡献分配,而不是按所有权分配.  相似文献   

13.
从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内容出发,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然后,对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相结合的必然性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二者相结合的途径与方法:(1)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2)按劳分配要借助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把劳动力价值分配和按劳动贡献参与分配结合起来;(3)按生产要素分配要正确处理好劳动和资本的关系,保证劳动者和投资者合理合法的物质利益;(4)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既要注意克服平均主义又要防止两极分化。通过对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研究,不断创新收入分配理论,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4.
文中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及其缺陷,以及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因和负面作用。正是因为两种分配制度都有不足之处,因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按劳分配应当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并进一步阐述了两种分配制度相结合的理论依据、实践意义和现实基础,说明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在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的结合中,怎样实现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的结合,怎样坚持和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贯彻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应首先搞清其结合的实质、具体方式和市场条件,在两者的结合中,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实行市场化的按劳分配,必须对传统按劳分配理论有较大的突破,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原则.按生产要素分配,必须摆脱传统经济理论的影响和束缚,应该把按生产要素分配看作是市场经济共有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两者的结合是有层次的结合,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不应是并列的两种分配方式,而应是分配原则与其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只是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而实现形式问题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部分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都可以表现为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按生产要素分配作为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将表现得更为普遍和充分.  相似文献   

18.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分配制度的改革。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具体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社会主义按要素分配的内涵与资本主义按要素分配的内涵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与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有着密切关系 ,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形式的补充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明确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分析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所有制依据和理论依据 ,论述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 ,指出了我国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明确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分析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所有制依据和理论依据,论述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指出了我国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