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业人口是指从事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的那部分人口,他们直接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赖以进行的主体。在业人口的文化素质是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的体现,影响和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探讨在业人口的文化素质状况,为科学地研究和制定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提供依据。据1987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推算:1987年7月1  相似文献   

2.
从事社会劳动并获得劳动报酬的在业人口,为社会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是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主体。分析研究和合理组织人口就业,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重要意义。一、茂名市劳动力资源利用情况据第三、四次人口普查资料,1990年中茂名市共有15岁以上在业人口2,602,294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3.2%。其中劳动适龄人口(男15—59岁,女15—54岁)2,377,464人,比1982年增长7.9%。就业率为88.8%,比1982年降低了3.5个百分点。其原因,(1)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15—19岁在校学生占同龄人口的39%,比1982年提高了7.5个百分点,使就业人口减少;(2)1966—1970年生育高峰期出生的20—24岁人口比1982年增长27.3%,超过同龄在业人口增长速度的21.2%,造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三是超龄在业人口达224830人, 比1982年增长了48.8%。占在业人口的8.6%,比1982年增加了2.2个百分点,影响待业人口就  相似文献   

3.
中国低龄女青年的就业状况伍理低龄女性在业人口是指15~19岁参加工作的女性青年。15~19岁的青年.正处在初高中毕业的当口。他们或升学继续在校学习,或参加工作从事有经营收入的劳动。这两种选择的结果,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对女性青年未来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广东人口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动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业人口产业结构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人口的构成状况,是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利用四普机器汇总资料,分析广东人口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一、在业人口规模扩大,总人口在业率略有上升,劳动力参与程度较高 1990年,广东15岁及以上的在业人口共3365.75万人,比1982年增加578.18万人,增长20.74%。这表明,广东在业人口仍呈增长趋势,规模日趋扩大。在业人口的增长势头,是由于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第二次出生高峰期出生的人口陆续加入就业,而同期退出就业的老年人相对少得多所致。8年间,新进入劳动年龄(男16~59岁、女16~54岁)的人口1057.85万人,比同期退出劳动年龄的人口多603.4万人。在这期间,广东经济迅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  相似文献   

5.
在一个人口总体中,劳动年龄人口是总人口中的主要部分,尤其是其中的在业人口,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部分,是人口作为生产力的体现者.在业人口分布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不同职业的劳动.分析在业人口的行业分布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对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都具有重要意义.北京是我们国家的首都,又是一个特大城市,对北京市在业人口行业状况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符合实际的结论与建议,其重要性更是不言  相似文献   

6.
就业结构调整中的新趋向——兼业现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兼业是一种特殊的就业形式,一般指就业者在一定时间内同时或交替从事两个以上的职业或行业,也包括从事一个职业或行业内部两个以上种类的工作。1995年人口小普查,首次对山东省在业人口的兼业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兼业界定为,在1995年4月1日至10月1日的...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国在业人口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业人口是直接为社会提供社会产品和服务的人口,是社会生产行为和社会生活赖以进行的主体。在业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在业人口的经济结构和性别年龄结构,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1982年人口普查为我们提供了详细的、全面的、准确的在业人口的资料。科学分析这些资料,研究其内在特点,找出规律性,对充分开发我国人口资源,制定有关政策,进一步认清我国基本国情有重大意义。本文试图对在业人口的在业程度,经济结构,性别年龄结构,文化科学素质及少数民族在业人口的特征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 新中国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10年来,我国女性人口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发生了深刻变化,尤其是女性的教育、就业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女性人口的教育状况和就业状况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对改善妇女地位状况有决定性的影响。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协调、处理好女性人口的教育与就业问题,才能使妇女的地位不断地提高。一、女性人口的教育和就业现状1.女性人口的教育状况。建国40年来,我国女性人口的教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从总体上看,男女受教育水平的差距在不断缩短。但仍存在着女性低于男性的现象。1982年的全国普查数据表明:全国女性12岁以上人口识字率平均为54.73%,男性为80.83%,而1987年的全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后,我国妇女的社会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她们不仅拥有与男子平等参与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的权利,而且享有广泛的就业机会。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更为广东省广大妇女的劳动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1990年广东共有在业人口3365.72万人,其中女性1527.34万人,和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相比,女性在业人口增加了308.20万人,增长25.28%。同期广东女性总人口由2622.66万人增加到3067.85万人,增长16.97%,女性在业人  相似文献   

10.
李若建 《南方人口》2013,28(1):12-18
由于人口生育率的急剧下降,中国人口不仅迅速老龄化,面临着“人口红利”消失等问题,同时还出现在业人口迅速高龄化的情况。导致在业人口高龄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同时与劳动参与程度的改变、教育发展等因素有关。到目前为止,在业人口高龄化主要是出现在农民与工人两个职业中,其他职业的情况相对不太明显。随着长期的低生育水平的延续,在业人口高龄将继续严重,并且将从以农民、工人两个职业为主,转变为全面的在业人口高龄化。此现象对中国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人们常用“妇女能顶半边天”来形容女性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巨大作用。长期以来,国内外各界十分关注中国女性人口,尤其是中国少数民族女性人口的社会地位问题,并将女性人口就业状况视为衡量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参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  相似文献   

12.
<正> 在业人口是人口的主体,是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决定因素。在业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在业人口的性别、年龄结构和经济结构,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继1982年之后,1990年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在业人口资料。科学地分析这些资料,对开发我国人力资源,制定相关政策,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作一些阐述。  相似文献   

13.
关于在业人口行业登记中的几个问题刘家强,车孟娟1990年,我国成功地进行了第四次人口普查。这次普查,为党和政府及时地了解国情、科学地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统筹安排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以及检查我国人口政策的执行情况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在业人口是社...  相似文献   

14.
人口作为社会经济的主体,它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人作为生产者消费者的统一体而实现的,创造社会财富和实现经济效益又主要要通过在业人员的劳动所取得的。深入研究白银在业人口与发展生产力的关系,认识其内在的联系,以期促使人们自觉地遵守人口发展的规律,合理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布局,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工作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次人口普查获得的资料就如一座宝库,努力开发与利用这些资料,对于认识我国人口现状,研究我国人口发展规律、了解计划生育状况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普查项目来看,其普查内容可分为四大类: 一类是人口的自然状况,包括人口的性别、年龄,与户主关系、生育与死亡状况。二类是人口的社会状况,包括民族、户口状况、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三类是人口的经济状况,包括在业人口的行业和职业构成、不在业人口状况。四类是人口迁移状况,包括1989年常住地状况和迁移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一、人口产业结构的现状与特征 人口产业结构是指在业人口的产业分布状况,亦称劳动力就业结构。建国以来,伴随着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我省人口产业结构变动大体分为两个阶段:1978年前缓慢变动阶段和1978年后加快变动阶段。 建国初期,我省同全国一样,基本上是以农业为主导的人口产业结构。全省劳动人口  相似文献   

17.
目前,人们所谈论的性别更多的是指社会性别,它赋予了生理性别不同的社会性质。女性被认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而女性就业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性,只有在经济上获得独立,才能提高其社会地位。从整个社会角度看,就业状况往往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而女性就业率则反映了一个国家女性的社会地位与社会的文明程度。对于女性个体来说,在现代社会中就业是参与社会生活的主要途径,是决定个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手段。妇女就业作为开发、  相似文献   

18.
刘娟 《人口学刊》2001,(6):55-59
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女性从事各种职业的比例增长很快,但女性平均受教育水平的研究表明女性的人力资本的增加值小于男性的人力资本的增加值。女性的各种职业的构成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从事体力为主的女性占全部在业女性的绝大多数,女性高就业掩饰了低入学率。社会提供男性和女性同样的就业机会,却是不同的工作和岗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女性人口的社会、经济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制度的变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法律规定在全社会实行男女平等和保护女性权力,改变了以往那种极度轻视女性人口的极不公正的状态,使得中国女性人口的社会、经济地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女性人口再生产也出现了新的特点。但是,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水平都比较低,中国女性人口的现状也存在着令人不十分满意的方面,需要在未来发展中关心女性,提高女性的社会、经济、文化地位。  相似文献   

20.
现代人口普查越来越重视调查有关人口的社会经济特征。在业人口的行业和职业就属于反映人口经济特征的两个重要的调查项目。有的国家把这两个项目归入优先调查项目之列。为了合理地使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促进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将在1982年7月1日进行的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也把在业人口的行业和职业列为调查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