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变声期是指由童声变化为成人嗓音的这一特殊的发育时期,是每个青少年生长发育必然经过的一个生理变化过程。在这段时间内,由于身体内部神经系统,尤其是性腺激素的增长内分泌的变化,使身体各部,特别是喉部器官不平衡的急剧发育。出现声带与喉部器官生产发育的比例严重失调,声带变长、变宽,经常处于不正常的闭合状态,声带后端明显出现变声三角,常伴有声带充血,水肿的现象。在这段时间里,喉部软骨也迅速变化,喉结实出,但声带增长的速度远比喉肌各部分发展得快。由于这个不平衡的发展,使得喉神经失调,喉肌群功能紊乱。喉肌不协调越严重,嗓音的变化就越大。所以,变声期中嗓音沙涩,嘶哑,高音音律不稳,常伴有怪音出现,音域急剧下降,男生可下降一个八度左右,女生也会下降  相似文献   

2.
一、变声期的概况变声期是指嗓音由童声转变为成人声的时期。掌握变声期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了解变声朗嗓音变化规律及科学的训练方法,对将来声乐教学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变声期早期(一般开始于十二、三岁,到十七、八岁结束,女孩略早些,大约在月经初潮开始,男孩稍晚些,大约有遗精现象时开始)表现为发声持续性差、易疲劳、声音不稳定、唱歌时感到很费力,男生喉部及甲状软骨没有明显变化,声若仍为童声,有些沙哑、粗糙。女生常感到声音涩滞,大约2~3个月后,声音才逐渐变得丰满,假声也逐渐明显起来。在变声期中期,男生喉头迅…  相似文献   

3.
用声音烧水     
《阅读与作文》2014,(7):39-39
彼得·戴维是新西兰的一位萨克斯管演奏者,也是一种叫“声音加热器”的发明者。戴维现今是一位92岁的老人。70多年前,他就注意到,当他练习吹萨克斯时,家里的物体就会在不同的音调下振动:眼镜会在某一个音调下振动,桌洞里的刀子和叉子会在另一个音调下叮当作响,他意识到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特定的共振频率。  相似文献   

4.
重要的是我敢称之为自己的声音的一种东西。是的,重要的是自己的声音。重要的是生动的、特殊的自己个人所有的音调,这些音调在其他每个人的喉咙里是发不出来的。……一个有生命力的、富有独创精神的才能卓越之士,他所具有的主要的、显著的特征也’就在这里。——屠格涅夫语言是文学的建筑材料。文学风格“是语言的表现形态”。文学语言的“个性”化是形成作家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一个作家如果没有独特的语言“体式”,就很难表  相似文献   

5.
变声期不仅困惑着青少年 ,而且也影响着声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声音训练。对变声期生理状况、声音训练的研究 ,有利于声乐专业教学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发展。因此 ,为了解决青少年在变声期“倒嗓”的问题 ,对处在变声期的青少年如何进行科学的声音训练和嗓音保健方面的问题进行探索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对于那些长期困惑在技术训练不能自拔的学生,应该从“最基本的声音”入手,首先考虑“有呼吸支持的声音”。不要急于追寻声音的张力和弹性,不要过分细微化的考虑声音的变化和色彩,甚至去限定自己属于美声或者民族唱法。绝大多数时候,学生的嗓音问题出现在呼吸僵硬、嗓音“挤咔”、颈部肌肉紧张等等问题。所以,嗓音的“安放”应该是他们首先注意的学习问题。有经验的教师,总是格外注意学生本身对歌唱的直觉性感受、学生自身具备的音乐潜能、学生的心理状态、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及学生的文化修养,而这一切必须的前提是教师“因人而宜、师法自然”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7.
学生的学习风格与学习活动有着密切关系。在学习的时候,每个学生都必须由自己来感知外界的刺激,然后再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处理、储存或提取,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因为学生之间存在着生理和心理上的个别差异,所以这个过程也是因人而异的,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学习风格。  相似文献   

8.
“嘎——嘎——”“好低沉好有磁性哟!”“哈哈,好一个沙哑男低音!”……听,同学们又在取笑我了。不知什么时候,我的嗓子突然“坏”了,变得粗粗的,沙沙的,说起话来真像鸭子叫,同学们也因此“赏”给我一雅号——唐老鸭。想想当初,我可是全校闻名的歌星。不吹,那银铃般的歌声不知征服了多少双耳说起话来,那嗓音也绝对清亮悦耳。可现……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我那原本引以为的嗓音一下子没了,难道被偷了不成?起初,只要我一开口说话,大家就会投来惊异的目光:“怎么了,你的嗓子?”“你什么时候变成这样的声音了?”……面对大家的种种质疑,我真是惶恐…  相似文献   

9.
“大音希声”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老子提出的关于声音的美学观点。其“大音”即是“道”本身的声音,也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声音、最纯粹的声音。从这种声音派生出世界上一切可以称得上美好的声音。老子以“希声”之音为美,他崇尚自然,主张清静无为。老子以“道法自然”的“希声”之音为典范,从而派生出了“弦外之音”的音乐审美观。而“弦外之音”的欣赏层面所揭示出的创造性思维则是一个多元而复杂的过程。因此,了解和注重人们的审美取向,借鉴老子基于“道法自然”的“大音希声”的音乐审美思想,对现实的音乐审美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们历来重视对同形异义词的研究。但是词汇演变的情况十分复杂,同形异义词在演变过程中与多义词往往有交叉现象。某些词兼有同形异义词和多义词的内容,稍不注意,就可能混淆,因此很有必要划清二者的界限。 关于词义的研究,前人主张“因声求义”,因为任何一个词都是形、音、义三者结合的统一体,音是基本的因素。只有紧紧抓住音这个枢纽,用以统摄形、义的研究,才能提纲挈领,纲举目张。所谓“治经莫重于得义,得义莫重于得音”①,“就古音以求古义,引申触类,不限形体”②,都是汉语训诂研究方面可资借鉴的。划清同形异义词和多义词的界限,同样也必须从声音入手,进行词的音、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 在大量的二胡作品中,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各种调式占有很大的比例。而这类调式旋律的构成、发展与“三音组”的内在联系又是那样的密切。数年的学琴、练琴、教琴,使我从中颇受教益,下面就把握这类调式在二胡演奏中的音准问题作些探讨。 一、“三音组” 我们知道,五声调式是按照纯五度排列起来的五个音所构成的调式。其中,以“大二度”和“小三度”所构成的“三音组”为其旋律进行的基础音调。 A、“三音组”的类别  相似文献   

12.
论歌唱听觉     
歌唱艺术既是嗓音发声的艺术 ,又是听觉的艺术。歌唱艺术音乐声响只能在作用于人的听觉生理器官 ,并产生相应的音乐听觉生理和心理感知反映之后 ,才能最终实现和完成歌唱审美艺术创造活动。在歌唱活动中 ,以人声嗓音歌唱音乐声响为具体感知对象的听觉生理、心理机制活动 ,由于受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形成了独具规律的歌唱听觉现象 ,制约和影响着人们的歌唱艺术实践。深入探索研究与歌唱活动相关的听觉艺术规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从生下来啼哭开始,声音要从孩童时期稚嫩的童声、青春期的变声期、再经过中青年时期缓慢的声音变化,逐渐过渡到老年人的声音。声音也像我们的年龄一样在“长大和变老”。  相似文献   

14.
《春秋左氏传》庄二十三年:“斗谷於菟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国难。”孔颖达注:“‘斗谷於菟’,令尹子文也。‘谷’双走反。楚人谓乳曰‘谷。’汉书作彀,音同。‘於’,音邬,菟音兔。”孔颖达把“斗”当作姓,只注了“谷”字。近人编《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这个人时,也就照这个注的传统解释在“斗”和“谷於菟”之间加上点。这个加法,好像很有根据,因为除了“斗·谷於菟”之外,还有“斗·伯比”,“斗·椒”等。  相似文献   

15.
人类感知和确立外部世界的途径主要依赖生理的条件获取“形象”,在哲学上,肉身感官形象和艺术创造形象可分为具象与抽象两类。视觉的“眼见为实”表明了眼睛的具象性——空间的具象性,听觉的“耳听为虚”,表明了耳朵的抽象性——时间的抽象性。这是人类最特有的生理/文化现象。基于人的生理构造的艺术抽象,声音能够先于视觉走向“抽象”的生理/文化的基本条件,体现了耳朵感官基础上的声音抽象的可能性与必然性。声音的抽象也就是对时间的抽象。这是音乐之所以抽象的时间逻辑,也是建立在视听生理基础上的抽象维度。人类的生理基础决定了人的行为方式,人类的文化行为决定了人的精神行为。人的视听感官的矛盾决定了人类在抽象、抽象思维和抽象艺术上的对立与统一。人类抽象意识、抽象概念和抽象艺术的存在使自身摆脱了一般生命的限度,进入了一个智慧生命的阶段。从人类听觉艺术抽象化的发展来看,追寻时间的抽象意义一直是抽象艺术的绝对维度,因此,我们可以研判,视觉艺术的抽象化发生与发展也一定是建立在空间维度上的时间意义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60Co-γ射线辐照贮藏百合的生理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辐照抑制百合鳞片萌发,既使用外源激素IAA或BA处理辐照百合也不能使其恢复萌发:辐照能使百合Vc含量升高,并随辐照剂量增大;对Vc氧化酶活性影响效果不显著;实验还发现辐照阻止了百合蛋白质含量的减少;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随辐照剂量不同而不同,低剂量使其降低,高剂量使其升高。  相似文献   

17.
王龙 《社区》2012,(5):7-7
“梨园”这个词,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京剧界追根溯源就到了“梨园”这个地方,于是.就用了“梨园”的名称,世代相传,称戏曲界叫“梨园界”,这一行业叫“梨园行”。戏曲演员们为“梨园弟子”,而有几代人从事这个事业的家庭为“梨园世家”。  相似文献   

18.
“声音”对于歌唱者来说就如同是他的生命,如何去保护它、维持它,使它永远光芒四射,是每位歌唱者梦寐以求的。本文以发声方法、身体健康、饮食等方面来论述艺术嗓音的保护,使歌唱者能从中找到嗓音保健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以高校研究生为诊断对象开展运动生理脉象研究意义重大。研究生运动生理脉象研究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将计算机生物识别与信息处理技术相结合,通过生物信息采集、信号数据处理、计算机控制与图形显示,对105名硕、博士研究生的脉搏压力曲线的波动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其运动前后的生理脉象有三种变化情况:降中峡变得特别低;潮波和重搏波变高;切迹和重搏波变得低,脉象变滑。研究表明,这些变化与检测对象的体质和平时锻炼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人间三月,乍暖还寒。驻足街头,看着行人着装的变化、檐头融落的冰水,仰望头顶雁阵的回归,心中不禁一震:啊,“七九河开,八九雁来……”生活告诉我:春天来到了。生活每天都在告诉我们什么。然而,这个叫作“生活”的万花筒,到底有谁能真正破解那花色图案变幻的规律?因为,太多的人只顾在生活的旋涡中挣扎,被“名利”的浊流迷失了双眼;至于那些涉世不深的孩子,又常常习惯于信听书本与世俗的声音,难有独到的清醒。拿学生作文来说,提到李白,有的看到的是他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格伟岸;有的看到他饮酒、赋诗,寄情山水的豪放;很少有人探究那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