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深入研究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科学内涵,对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域发展理论体系和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有着重要意义。引入内容分析和扎根理论方法,构建了"环境—认知—实践"的系统分析框架,结合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进程,深入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形成逻辑。这一战略与特定的时代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从历史使命、基本方略和战略目标上深化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认知,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容框架和实现机制。因而,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都有着鲜明的新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重要论述的历史演进过程可分为酝酿、萌芽和发展三个阶段。习近平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重要论述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涵盖发展动力论、人民中心论、发展增长极论、跨区域合作论、对口帮扶论、对外开放论等主要内容,其核心思想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培育区域发展新动能,从依靠外力推动向激发内生动力转变,形成区域自我创新和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推动实现包容性增长。习近平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重要论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赋予其丰富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丰富了人类经济发展思想宝库,在指导区域、国家、世界三个层面的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区域经济学”是教育部在“马工程”教材全面修订之后启动编写的首批9种中国经济学系列教材之一。中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内容体系的构建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统揽,紧紧围绕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重大变化,聚焦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总任务,科学把握我国区域经济在新发展阶段的时代特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从中国区域经济基本问题、区域经济理论创新、区域经济发展伟大实践、区域经济结构变迁、区域经济关系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策略、区域经济政策体系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借鉴价值等方面,系统提炼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原创性、标识性的区域经济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从而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增强中国区域经济学教材对现实的解释力以及更好培养扎根中国大地的区域经济人才队伍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不仅是统筹我国城乡发展的基本单元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县域经济发展,是我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县域经济发展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结合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县域经济发展差异与产业特色优势,依托"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区和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战略,以制度变革和主动融入区域协同发展为着力点,促进县域经济跨区域融合共享发展,提升县域经济发展实力。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作了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新论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的创新与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认识和深刻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这一科学论断产生的依据、科学内涵以及重大意义,对正确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全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区域协调发展是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建设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系统解题方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区域协调发展之路,为世界其他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范式。本研究在系统分析党的十八大之前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演变历程的基础上,探寻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进路,揭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逻辑,并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和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变革的走向,展望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九大强调继续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对解决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区域协调发展通常表现为以政府合作为基础的若干行政区的整体可持续发展,政府合作机制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基础性和保障性作用。借鉴西方特别区治理模式,在分析区域政府基本特征、我国设立区域政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从立法、执法和司法三个维度探索区域政府的法治化构建,旨在完善地方政府合作机制,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向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问题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八个明确”深刻揭示和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个”基本方略”深刻揭示和回答了“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党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有机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的有机统一、中国立场与世界胸怀的有机统一、顶层规划与重大举措的有机统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新时代党的建设新境界.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中,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术语革命"的方法论,把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构推向新的阶段.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3个方面做出的术语改变,可以看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的话语体系与理论体系的术语创新,这既表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贡献的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又从理论层面与现实层面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因而从术语的变化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为我们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一步。新时代,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数字鸿沟加剧不平等以及生态空间利用不合理等问题影响和制约我国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东数西算”是我国出台的一项跨区域超级工程,它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跨越财富鸿沟、发挥数字成果溢出效应以缩小数字鸿沟、推动碳排放总量降低以改善生态环境。“东数西算”赋能新时代共同富裕,可以从发挥算力优势、发展新型基建、优化能源结构三个方面展开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1.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新时代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十八大以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显现出区域政策精准化、城市接轨融合普遍化以及区域协作平台多元化等特征,这表明我国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在不断增强。然而,现阶段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也面临着协作渠道不畅、机制不健全等挑战。随着中心城市在集聚生产要素、推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强,新时代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应当注重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促进市场一体化、建立协作平台、提高对中心城市发展的政策倾斜力度、打造现代化都市圈以及推动区域文化资源共同保护和开发等举措,发挥中心城市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面对新环境、新情况和新问题,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需要新的发展理念作为科学指导。新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贯彻新发展理念能够使新时代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更具科学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根据新时代我国变化了的实际国情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做出新的重大判断,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特征。做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判断,不仅具有坚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现实逻辑依据,也反映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历史逻辑,更是内在地蕴含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未来逻辑和客观要求,必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宽广博大的理论视野、赤诚为民的政治情怀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伟大思想具有民族性与世界性相融通的鲜明品格:民族性表现为植根于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秉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民族传统、致力于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世界性表现为具有鲜明而独特的开放性、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广泛持久的世界影响力。民族性与世界性融通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确立和发展过程中,融通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理论主旨中,融通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实践中。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遵循和方向指南,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推动我国经济发生更广泛、更深刻的历史性变革,开启中国经济新篇章.在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理论渊源的基础上,探究这一经济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以期更加清晰和全面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实质是实现共建共享的公平正义社会,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共享发展理念是我党在新形势下为了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公平正义而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是社会主义属性的本质要求。坚持和践行共享发展理念能够有效地缓解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实现共同富裕,使十三五规划顺利完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公正观为指导,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区域和城乡融合发展,健全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夯实共享发展基础,丰富和繁荣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促进人民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了区域协调发展、建设海洋强国、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配套完善等问题,从学理的角度看,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空间治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在实践上为当代中国发展构建了重要的空间,形成了良好的空间布局,意义非常重大。  相似文献   

18.
论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稳定协调发展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小平关于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含着丰富的社会稳定协调发展的思想内容,是我国当代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思想来源。深刻理解邓小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稳定协调发展思想对于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的实践进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新时代新型城镇化在促进生产力空间布局调整、推进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实施、推动中华民族经济复兴、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等方面的功能定位,深入阐释了新时代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规律性认识: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发展、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要防止“过度城镇化”“弱质城镇化”问题,尊重国情谋划城镇空间体系布局,处理好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注重突出城镇文化和地域特色。在政策路径上,要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等四大基本原则,结合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持续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高质量城镇化。习近平关于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自成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城镇化道路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深远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新时代宪法思想是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序言,成为国家和宪法的指导思想,不仅具有重大政治意义,而且具有重大法治意义.习近平新时代宪法思想内涵深刻、体系完整、高屋建瓴、谗大精深,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是新时代坚持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推进宪法实施和监督的根本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宪法思想引领下,我们党更加重视宪法实施和监督,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全面纳入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轨道,把实施宪法提高到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