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小人物通过自身抗争并获取胜利是观众喜闻乐见的电影叙事模式。从历史宏大叙事到聚焦个体叙事的过程中,小人物意象的建构在影片基调铺垫、故事叙述推动、主题内核表达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张艺谋执导的《影》和《满江红》皆讲述了小人物与皇室强权抗争的故事。两部电影中强权下的“刺杀”母题、小人物悲剧命运特征以及人物本体蜕变过程的共同点,以小见大地体现出古装题材电影中小人物意象建构所运用的叙事模式和独特的创作思路。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和电影的不断发展,在新时代语境下,主旋律电影的叙事话语在不断尝试中有了新发展。对此,围绕主旋律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的叙事话语转变,可以从人物范型的平民化、情节构造的陌生化及主题彰显的明朗化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人物范型的平民化主要体现在人物价值的多元化与人物形象的朴实化两方面;情节构造的陌生化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3.
《上甘岭》与《金刚川》都以奇迹呈现的方式表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主义精神,但叙事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就作品主题而言,《上甘岭》的主题是胜利,《金刚川》的主题是牺牲;在叙事方式、人物塑造、意识形态投射上,二者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两部不同时期出品的抗美援朝题材电影,都体现出中国电影人对时代主题的主动回应,反映出国家意志下主旋律电影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4.
由于研究方法的局限,近30年的华语电影研究存在主体性和审美性的不足。因而,华语电影诗学应坚持以审美为中心,从美学、文化和产业跨学科比较研究的角度对华语电影的独特类型、主题模式、文化传统、身份意识、审美传统、产业模式等进行总体的和整体的研究。因为存在迎合西方、片面追求票房和偏重散点运作等方面的问题,华语电影产业进军海外市场并不理想。我们应立足华语社群,重点发掘泛亚电影市场;积极培育产业链;成立“华语电影产业集群”。讨论李安等的武侠电影的成功之处,是一个关乎全球化时代华语电影发展的重要问题。《卧》等影片成功的一个关键在于叙事策略的转变。它们不再满足于刀光剑影生活的奇观化呈现,而是通过叙事主旨的“去江湖化”、叙事方式的个性化和叙事内容的人文化,策动了一场华语武侠电影叙事策略的变革。  相似文献   

5.
新主流电影不再简单延续传统主旋律电影中“为国家牺牲小家,为集体牺牲个体”的压抑性叙事策略,而是营造对观众充满吸引力的戏剧性“道德悖论”困境,之后运用“去悖论叙事”手法使悖论危机获得圆满化解,帮助观众的压迫心理得到想象性释放,最终实现意识形态主题的顺畅表达。以艺术伦理学范畴内的“叙事伦理”切入分析,新主流电影主要选择以“情节叙事性”“人民伦理性”两种“去悖论叙事”方法,从传统主旋律影片“非此即彼”的道德悖论困境中成功抽离,潜移默化间完成了新主流电影“角色-观众”间审美的隐性置换。  相似文献   

6.
由于研究方法的局限,近30年的华语电影研究存在主体性和审美性的不足。因而,华语电影诗学应坚持以审美为中心,从美学、文化和产业跨学科比较研究的角度对华语电影的独特类型、主题模式、文化传统、身份意识、审美传统、产业模式等进行总体的和整体的研究。因为存在迎合西方、片面追求票房和偏重散点运作等方面的问题,华语电影产业进军海外市场并不理想。我们应立足华语社群,重点发掘泛亚电影市场;积极培育产业链;成立“华语电影产业集群”。讨论李安等的武侠电影的成功之处,是一个关乎全球化时代华语电影发展的重要问题。《卧》等影片成功的一个关键在于叙事策略的转变。它们不再满足于刀光剑影生活的奇观化呈现,而是通过叙事主旨的“去江湖化”、叙事方式的个性化和叙事内容的人文化,策动了一场华语武侠电影叙事策略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娄烨的电影《推拿》突破了同类型残障题材电影的叙事陈规,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反类型化”倾向:它一方面规避了声泪俱下的“苦难模式”,另一方面亦不同于宣扬“身残志坚”的主旋律励志电影,同时也与略带理想化色彩的残疾人“纯爱电影”拉开了距离。将《推拿》置于描写残障群体的电影文本序列中进行观照,对其独特的“声音关怀”、“盲视觉”的电影语言,以及平等的叙事姿态进行了细致评析。  相似文献   

8.
由于研究方法的局限,近30年的华语电影研究存在主体性和审美性的不足。因而,华语电影诗学应坚持以审美为中心,从美学、文化和产业跨学科比较研究的角度对华语电影的独特类型、主题模式、文化传统、身份意识、审美传统、产业模式等进行总体的和整体的研究。因为存在迎合西方、片面追求票房和偏重散点运作等方面的问题,华语电影产业进军海外市场并不理想。我们应立足华语社群,重点发掘泛亚电影市场;积极培育产业链;成立“华语电影产业集群”。讨论李安等的武侠电影的成功之处,是一个关乎全球化时代华语电影发展的重要问题。《卧》等影片成功的一个关键在于叙事策略的转变。它们不再满足于刀光剑影生活的奇观化呈现,而是通过叙事主旨的“去江湖化”、叙事方式的个性化和叙事内容的人文化,策动了一场华语武侠电影叙事策略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由于研究方法的局限,近30年的华语电影研究存在主体性和审美性的不足.因而,华语电影诗学应坚持以审美为中心,从芙学、文化和产业跨学科比较研究的角度对华语电影的独特类型、主题模式、文化传统、身份意识、审美传统、产业模式等进行总体的和整体的研究.因为存在迎合西方、片面追求票房和偏重散点运作等方面的问题,华语电影产业进军海外市场并不理想.我们应立足华语社群,重点发掘泛亚电影市场;积极培育产业链;成立“华语电影产业集群”.讨论李安等的武侠电影的成功之处,是一个关乎全球化时代华语电影发展的重要问题.《卧》等影片成功的一个关键在于叙事策略的转变.它们不再满足于刀光剑影生活的奇观化呈现,而是通过叙事主旨的“去江湖化”、叙事方式的个性化和叙事内容的人文化,策动了一场华语武侠电影叙事策略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主旋律电影也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发展与创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背景下,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的上映,突破了传统主旋律电影创作思维框架,影片在架构上更加追求灵活多变,叙事手法上更加倾向“类型化”融合,角色塑造上更加讲求真实性刻画,艺术表达上更为注重多元素融入,不仅维系了电影艺术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平衡,更有效激发了观众的乡愁记忆与审美共情,实现了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在创作策略上的成功变革。  相似文献   

11.
从叙事学的角度,对比中国北朝民歌《木兰诗》和迪斯尼影片《木兰》不同的叙事结构和叙事手法,分析迪斯尼为了达到其娱乐大众的商业目的,对中国传统的花木兰故事所进行的人物及主题方面的改编和西方化处理,以期阐释在影片《木兰》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西方意识形态对中国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解构。  相似文献   

12.
电影《草房子》是对同名小说的“图解式转化”,在主题表达、形象塑造、情节设置及风格传递等方面,与原小说基本一致;但受影像、篇幅、受众等因素影响,还是做了一些必要的改动,包括删减主要人物、压缩故事时间、简化叙事结构、设置双重视角、删减或调整故事情节等;通过媒介的转换,电影《草房子》和同名小说在遵循各自的艺术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对优秀的“互文性”作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叙事的历史起源和它的当代外观之间的策略矛盾演化为历史叙事与当代叙事的连续性问题。如何在跨越历史叙事和当代叙事的场域中平衡叙事的仪式属性和传递属性,关系到一种可持续的国家叙事母体的建构。国宝之为国宝,其合法性在于对国家叙事的承诺。讲述文物的故事,是为了寻找真正的宝藏。《国家宝藏》以戏剧结构集传播者、传播过程、传播效果于一体,完成了文物仪式化传播的闭环。《国家宝藏》以鲜明的叙事指向性致力于对每一件文物做主题化的探索。从前世传奇到今生故事,在文物的在场性和历史的戏剧性中破解创造文明的密码。通过对其中三种重要主题的分析,能看到文物叙事在构建中国叙事体系方面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4.
电影是时空的艺术,空间对电影的意义至关重要。电影中丰富多元的空间结构在推动情节发展的同时,也以其幽微精深的意指深化了叙事效果。电影《过界男女》正是借助空间叙事策略以完成电影艺术的叙事目的,影片不仅围绕"过界"主题建构起二元空间结构的叙事框架,还以空间作为推动故事发展的动力与线索,而且通过具有丰富意指的空间意象展现影片的审美意蕴,传达对现代人类生存的反思与关怀。  相似文献   

15.
电影《英雄》是中国新世纪商业大片的代表性作品,其情节布局的缺陷一直为人们诟病。运用维戈茨基艺术心理学“katharsis”阐释,对电影《英雄》情节设计、人物形象塑造以及情感表达上的缺陷进行分析,探讨英雄悲剧性电影在叙事策略上应遵循的艺术规律,以启示当代中国电影的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16.
日益风靡的网络游戏促发了电影对其进行“再媒介化”的创作,由此诞生了一批“网游电影”,《头号玩家》和《失控玩家》即其中的两部代表性影片。与之前的电影对单一物理现实的呈现不同,这两部影片转向了对科技仿真现实与物理现实的共时思考和同时表现,其中内含着“网游电影”之“一个银幕、两种现实、三重世界”的结构关系,亦显示出“网游电影”与传统电影在叙事、主题、意识形态之间的关联及差异。此外,“网游电影”在吸收游戏元素的同时,又受到了电影艺术的规约和再编码。  相似文献   

17.
电影《白鹿原》史诗性不足为人所诟,究其原因,主要是影片女性叙事策略的采用,遮蔽了厚重的历史叙事的内质,使电影的史诗风格和史诗氛围有所缺失。影片把田小娥和男人们的情感发展作为故事的主线,使情欲和本能成为了影片主题,女性镜像体系掩盖了土地和农民的关系、历史和民族命运的历史叙事。这种女性叙事策略的选择,和导演的创作观念和风格倾向,存在着必然联系。同时,也使《白鹿原》现在时态的电影文本,呈现出史诗性缺失的必然肌理。  相似文献   

18.
从叙事学的角度,对比中国北朝民歌《木兰诗》和迪斯尼影片《木兰》不同的叙事结构和叙事手法,分析迪斯尼为了达到其娱乐大众的商业目的,对中国传统的花木兰故事所进行的人物及主题方面的改编和西方化处理,以期阐释在影片《木兰》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西方意识形态对中国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解构.  相似文献   

19.
近年的新主流电影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整体格局中的最重要的潮流或现象之一。其中《长津湖》与《长津湖之水门桥》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作品。这两部影片以“抗美援朝战争”为背景题材,以全景视野统一架构起战争叙事中的宏观历史与微观视角,将诗意化家国情怀与写实性战争展现进行多维度的联结。这两部影片标志着新主流电影经历“外向型”和“内向型”两个发展阶段后,迈上新主流电影大片的新台阶。作为“新主流”与“类型创作”融合发展的标志,其一方面实现了对以往主旋律战争题材的承继与创新,另一方面对于探寻当代民族影像的艺术创新、文化融合与工业美学探索等,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战狼2》的成功离不开对好莱坞类型片编剧模式的学习借鉴,其从“建置”“对抗”到“结局”的每一环节,都严格遵循三幕剧的编剧原则设置。影片通过叙述中国当代孤胆英雄海外营救同胞的惊心动魄的故事,强力彰显了中国正在崛起的强国气象,这也使其成为国内对好莱坞编剧技法学习借鉴最成功的影片之一,并由此拓宽了主旋律电影的类型化创作领域。不过,该片在编剧方面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如剧情循规蹈矩、缺乏突破创新、无法避免类型片通病,以及非洲叙事存在认知偏见与优越感倾向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