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郡望观念作为中华传统文化 ,为汉唐以来历代封建王朝所尊崇。渤海爵号与国号的来源 ,是与李唐王朝遵循郡望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可以说 ,正是基于大祚荣为古东夷大氏族裔融入者 ,古大氏之郡望为古渤海郡地 ,李唐王朝尊崇其祖先大庭氏及其地望渤海郡 ,故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自是始去名号 ,专称渤海  相似文献   

2.
会稽涂山考     
会稽涂山考朱元桂朱元桂,男,1943年生,绍兴市文联主席。《尚书·夏书》说禹“娶于徐山”,《春秋左氏传》曰“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吕氏春秋》、《史记》、《越绝书》、《吴越春秋》等都有关于禹与涂山的记载。所不同的是涂山是禹娶妻之地还是会诸侯...  相似文献   

3.
王守亮 《阅江学刊》2013,(5):141-144
赵晔《吴越春秋》记载了著名的禹娶涂山女神话。但《书钞》、《类聚》、《御览》等类书引此神话时,部分条目注出《吕氏春秋》,故古今有学者据此认为这是该书佚文,这是错误的。禹娶涂山女神话神秘怪诞之处在于九尾白狐意象。战国时期,九尾白狐被认为是以金德王天下的商汤兴起之瑞,与以木德王天下的禹无关。汉儒根据五行相生说改造古史系统,以禹为金德,九尾白狐遂成禹兴之瑞。汉人将九尾白狐意象纳入禹与涂山女的婚姻故事,一段近实的历史传说蜕变为一则浪漫的神话。禹娶涂山女神话是历史神话化的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4.
杜靖 《创新》2007,1(1):119-123
“太阳三足乌”图案是古代东夷内部两大集团——日部族和鸟部族——图腾徽志的合一,是东夷内部通过战争与婚姻整合的社会事实投入到神话传说中的结果。此外,本文一反释“日”为象形文字的说法,提出了“日”为会意字说,并对作为性秽语“日”字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何光岳的《东夷源流史》一书,最近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计42万字,共设32章,对东夷、鸟夷、风夷和少皋氏、皋陶、伯益的名称作了详实的考证,并阐述了东夷族团中嬴姓诸国、江国、黄国、六国、徐族、淮夷、群舒、羽民、人方、有虞氏、有象氏、善卷、夔国、郁夷、大月氏、河伯族、陈国、有穷氏后羿、寒国、苦夷、肃慎、夫余、渤海国、(氵岁)貉族、西王母、康国、渠搜、义渠、李氏等的来源、迁徙和分布。全书新意迭出,自成一家之说。象作者这样对历史上的东夷民族进行全面爬剔,纵横串联,在学术界殊为罕见,这是他对中华民族源流史研究的又一贡献。它的出版,必将引起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的注目。  相似文献   

6.
<正> 早在舜时,殷族先人即为北方一大势力,是即《舜纪》所说之“发”(亳),其中心(契阝)邑在今昌平县东南四十里,殷王武丁屡征土方(即共工穷奇氏部落,居今北京、承德、唐山间)、(口工)方(亦作邛方,无穷氏山戎,居北太行山),封建于北方的诸侯益多,其势力远及松辽、朝鲜半岛。《孟子》说:“纣伐东夷,而殒其身”,《左传》说:“纣为黎之蒐,而东夷叛之”。所谓“东夷”便包括这些邦国。因此,尽管他们都是纣之同宗,也反纣。武王灭纣后,“通道九夷八蛮”檄告鼎革之事,北方以殷族为主的诸侯表示归附。及武王死,管蔡三叔结纣子武庚为乱,淮泗流域殷人,江汉淮南的夏族南氏,汾河流域的尧族唐人等,皆相继叛周,北方的殷人也有“不靖”迹象。  相似文献   

7.
史书中关于河曲的地望,并不趋于一致,前后出入也较大,讹化也不少,本文则以相关史料的考察对比,并在此基础上做有效的分析,考经源流,定明是非。  相似文献   

8.
坐落在红岛的韩家民俗村,是在挖掘整理古东夷文化,渔祖郎君氏、盐宗夙沙氏为代表的渔盐文化遗产、神话传说基础上修建而成。据考证,韩家村是中国海盐生产的发源地,同时,也保留着历史悠久的中国渔业发展印记。如今在这里,不仅能感受到中国制盐业煎煮五千年的文化沉淀,也体味着自古至今渔舟唱晚的悠闲与安祥。  相似文献   

9.
东夷文化海岱渔盐部落史渔祖"郎君氏"据《易经·易辞下》记载:"古者郎君氏之王天下也,作结绳而为网罟,东猎于海,亦佃亦渔。"渔盐古镇韩家民俗村古代郎君港(音jiang)古渔场、郎君庙遗址承  相似文献   

10.
韩平德 《青岛画报》2011,(11):70-71
东夷文化海岱渔盐部落史渔祖"郎君氏"据《易经·易辞下》记载:"古者郎君氏之王天下也,作结绳而为网罟,东猎于海,亦佃亦渔。"渔盐古镇韩家民俗村古代郎君港(音jiang)、郎君庙遗址承载着中国五千年渔盐文化史。  相似文献   

11.
桂杰  高明勇 《东西南北》2011,(22):14-15
9月18日,北京四单图书大厦一楼。《朱镕基讲话实录》摆在最抢眼的位置,封面上朱锫基笑容慈祥温和,眼神笃定地望向远方。这套书吸引了很多读者翻阅和购买。一位收款员告诉记者,每天这套书的销量都有几十套至上百套。  相似文献   

12.
<正> 在苏加诺总统藏画中,有一幅泰国的《象战图》。中央电视台《世界史画廊》说,用象于战阵曾盛于南亚、东南亚是不错的,而谓象战始自该区诸国则误;因为史册记载最早的象阵出现在中国。《吕氏春秋·乐初篇》言,“南人服象,为虐东夷”,周公旦南征,破其象队,追击至于江南。这事虽不见于他书,而《史  相似文献   

13.
湘君、湘夫人神话与古代东夷族的始祖传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君、湘夫人神话所表现的是男性天神与女性水神的姻缘。在配偶神的身份、男女双方的趋就关系以及婚姻的自由和多变等方面,湘君、湘夫人神话与东夷族始祖传说相通,二者属于同一类型,出自同一母体,并体现出母系社会婚姻的一般属性。它们反映出鲜明的东夷文化特点,是河水崇拜与祖先崇拜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唐日关系的若干问题北京大学历史系沈仁安一、贞观唐使高表仁630年东突厥内属,唐初主要边患平定,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统制四夷自此始也”。①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贞观五年,631年,倭国“遣使献方物”,②东夷中最远的倭人前来朝贡(在此以前,624年朝鲜...  相似文献   

15.
关于杼山的地望问题刘宏伟关于世界茶文化发祥地杼山地望的确定,近年来有争论,已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兴趣。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部分同志认定古代杼山即今湖州市南埠乡之妙峰山,发表过不少文章[1];湖州市地名委则认定古代杼山就是湖州市妙西乡境内的宝积山,也有研...  相似文献   

16.
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最初接触,始于绳纹时代后期。《后汉书》载公元57年已有“光武赐以印绶”;107年“倭国王帅升等献生口百六十人,愿请见”;《魏志·倭人传》载,238年倭国女王卑弥呼“求诣天子朝献”;《东夷传》载,240年“奉诏书印绶,诣魏国”,两国...  相似文献   

17.
挹娄文化考     
《求是学刊》2019,(4):172-180
史料中关于挹娄的记述主要出现于两汉三国时期,但挹娄的实际存史时间可至少延续到魏晋时期。两汉时期的滚兔岭文化已经被确认为文献所载的挹娄文化遗存,凤林文化与滚兔岭文化具有明显的直接承继关系,二者在存史时间、地望、文化特征等方面均与文献中的挹娄文化相符。滚兔岭文化属于文献记载的早期挹娄文化,凤林文化就必定属于晚期挹娄文化,二者共同构成了汉至魏晋时期的挹娄文化。挹娄文化主体特征体现在年代、居住形式、生业方式与陶器组合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因《成王为城濮之行》可以跟《左传》对读,解决了很多疑难问题。但简文个别字词和句子的释读仍有讨论的余地。如简文的“寻(从殳)”应即清华简等的“鄩郢”,“!”应即清华简的“为郢”,地望今湖北宜城。“客于子文”可能是“以子文为客”,“寡持肉饮酒”即“孤持肉饮酒”,意为独自拿着肉喝酒,与下文的“举邦贺余,汝独否”意义相合,等等。对简文全部九支简进行系统研究之后,可以对全篇进行语译。  相似文献   

19.
渤海大氏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认为渤海史研究的关键需要弄清渤海大氏的源流。大氏所领导的粟末集团所以被李唐王朝封为渤海郡王,进而封为渤海国王,就因为大氏为东夷族系,曾活动于山东东北部渤海沿岸,这一地区在汉代设渤海郡。李唐王朝遵循中华传统文化,追本溯源,尊崇大祚荣为首的大氏族团的“得姓之地”、氏族发祥地——即在汉所设之渤海郡之故地,故封以渤海国王。古有大人国,古史上东方大人国即渤海大氏的故国。大氏族团由山东半岛经海路到达辽东半岛、朝鲜半岛北上,来到东北地区与东北古族肃慎—族团融合。渤海大氏集团以唐代文化为依归,同时受到室韦、契丹、突厥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方法,追踪女娃精卫之化神话的原始叙述,恢复其被遗弃的三个环节,再现其中华文化兼容性始源神话的本相,从中就可以看出:女娃精卫之化神话的文化地理背景,显示出商人所代表的东夷、东北夷文化西播中原的痕迹,汾水漳水源出的谒戾山、发鸠山,俱得名于随商人西迁的原始阿尔泰语族先民。女娲三变和最终移形为女娃的神话发展历程,及女娃精卫之化,体现出中华文明的文化包容与文化认同品性是如何相继产生、并以神话象征方式加以确认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