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传实 《探求》2002,(4):4-6
“三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具有深远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对“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进行分析探讨。认为“三个代表”是具有深刻哲学内涵的科学体系,深刻地蕴含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继承和发展的统一。文章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论述了“三个代表”的哲学内涵:第一方面,“三个代表”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第二方面,“三个代表”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第三方面,“三个代表”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并提出把“三个代表”作为指导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时期实际相结合的桥梁,指导我们进行战略思维和科学决策的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2.
论“三个代表”的重大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振亮  樊文娟 《浙江学刊》2002,3(5):216-21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里程碑意义的理论创新成果。用“三个代表”表述党的性质和建设纲领 ,在党的建设史上是第一次 ;“三个代表”解决了执政党保持先进性的重大课题 ;“三个代表”是对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科学认识的最新概括 ,发展了邓小平理论的主题 ;“三个代表”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论和“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樊至光 《探求》2001,(5):17-18,55
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伟大创新;落实“三个代表”的关键,在于能否真正实现“代表”;其目标是要建设一个经得起各种考验的执政党,并对全党同志提出了更高的党性修养要求。  相似文献   

4.
张先贤 《探求》2002,(1):9-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统一的整体。第一个“代表”是第二、第三个“代表”的基础条件 ;第二个“代表”是第一个“代表”的方向、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前两个“代表”以第三个“代表”为出发点和归宿。三者相互联系、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全党提出的新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并把它作为开展“三讲”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6.
涂湘建 《探求》2001,(Z1):19-20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新时期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伟大纲领和行动指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区各级党的组织,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加强社区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建设。 一、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充分认识加强社区党组织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李凯 《学术交流》2004,(12):25-2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全面的发展观,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建设的规律;坚持马克恩主义的政治文明观,实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党的庄严使命,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政治建设的规律;坚持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揭示了党领导文化建设的规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最新科学成果。  相似文献   

8.
朱振中 《探求》2002,(5):4-6
本文指出要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广州市的经济建设结合起来,抓住机遇,促进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9.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深入推进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职责,被赋予新的角色。实际工作中,对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的狭义解读,工作职能“全能属性”的曲解,工作内容的事务化倾向与“三全育人”理念产生一定背离,是阻碍辅导员实现角色转型的瓶颈。因此,高校应加强政策落实,完善体系建设,明确职业导向,助力辅导员完成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0.
甄喜善 《社科纵横》2002,17(3):22-24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长期执政地位的法宝 ,这就是“三个代表”的思想。“三个代表”是有利于民主的 ,对当前的民主建设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可为民主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证 ;可为民主提供先进生产力基础 ;可为民主提供发展方向上的保证 ;可为民主提供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利益方面的激励机制与驱动作用。本文第一次将“三个代表”与民主结合起来考察 ,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为指导,结合本单位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就企业如何搞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及如何抓好干部队伍的建设和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总结和探讨,认为企业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推进党建工作,必须重点抓好党支部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张学森 《探求》2003,46(6):11-13
本文从意识形态的视角,分析论证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并强调指出: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会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马永顺是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 ,他把发展生产、建设国家作为人生的根本目标 ,把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作为人生的崇高价值追求 ,把心系人民、造福子孙作为人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集中体现了他一生坚定不移地实践“三个代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为全党树立了光辉的典范。深入学习宣传马永顺的先进事迹 ,对动员广大党员更好地实践“三个代表”的思想 ,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甲优  段华明 《探求》2003,(5):10-13,19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实践的升 华。当前,全党和全国人民应深化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认识,增强贯彻“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相似文献   

15.
认真学习和领会“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从宏观层面探讨地方高校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应遵循的规律和采取的措施,指出地方高校今后的发展,一定要准确定位,办出特色;提升层次,缩短差距;转变机制,办出活力,以差别化优势立于高校之林。  相似文献   

16.
江雪莲 《探求》2002,(1):12-15
“七一”讲话作为建党80周年的重要文献 ,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坚持理论创新而形成的科学体系。“七一”讲话在理论上的新发展、新贡献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 ,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理论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理论 ;第二 ,提出了“三个代表”的科学理论体系 ,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为“科技创新和科技体制创新”的思想 ,创造性地提出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的学说 ;第三 ,对党建学说做了新的发展 ,提出发展党的群众基础、判断先进性和吸收党员的标准 ;第四 ,首次在党的文献中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在我国当代社会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17.
将“四史”教育融入“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是深化“课程思政”建设要求的重要举措,是确保思政元素系统阐释的有效途径。育人、教师、课堂三个层面的需求为“四史”教育融入“课程思政”提供了可能性。“四史”教育融入“课程思政”需要通过系统考虑做好顶层设计、抓好教师这一实施主体、着力创新课堂教育形式、重视进行阶段效果评估等具体路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小敏主编,李振连、霍秀媚副主编的理论专著《“三个代表”与政治文明》2002年12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该书分上、中、下三编共15章。上编主要论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主要内涵和创新价值;中编侧重论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内容;下编则从“三个代表”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关系的  相似文献   

19.
否定与批判“言志”诗学,曾是中国现代文学转型的标志。但从五四新文学开始,“言志”诗学不仅没有被剔出中国现代文学的审美范畴,相反,却借助于西方话语得到合理的传承。“言”救亡图存的启蒙之“志”,与“抒”忧国忧民的个人之“情”,中国现代文学都未摆脱“志”者“大情”、“情”者“小志”的传统思维,具体表现在:主“思”派提倡文学创作的功利意识,进而以“志”代“情”回归“道”统;主“情”派则提倡文学创作的真情实感,进而以“情”传“志”,回归“道”统。中国现代文学的理论与实践,虽然涂抹着光怪陆离的“西化”色彩,但其重新“释道”与巧妙“言志”的本质特征,恰恰表明了它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而不是简单地抛弃“传统”后走向了“西方”。  相似文献   

20.
法律和道德都是治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 ,但二者的内涵和实施方式不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又是道德经济 ,因此 ,既要加强法制建设 ,又要加强道德建设。目前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 ,只有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给合起来 ,发挥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的双重作用 ,才能构成完整、系统、科学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