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6 毫秒
1.
高山  李孝军 《统计与决策》2006,(15):125-126
一、问题的提出 用ψ(x)拟合m对数据(xk,yk)(k=1,2,…,m),使得误差平方和m∑k=1[yk-ψ(xk)]2最小,这种求ψ(x)的方法,称为最小二乘法.  相似文献   

2.
MPPS抽样下Hansen-Hurwitz估计量的扩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问题的提出一般来说 ,在抽样调查中 ,我们会尽量利用已知的辅助信息来提高估计的精度。下面考虑一个包含N个单元的有限总体 ,设y表示我们要研究的变量 ,x是一个已知而且是正的辅助变量 ,且它与变量y高度相关 ,yi 和xi 分别表示第i个单元的研究变量值和辅助变量值 (其中i =1,… ,N)。这样在抽样设计阶段 ,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辅助变量x。比如说 ,在放回抽样中 ,我们以pi 作为第i个总体单元被抽中的概率 (其中i =1,… ,N) ,而pi 的大小取决于已知的辅助变量值xi,即满足pi >0 ,∑Ni =1pi =1。在这样一种放回的不等概率抽样中 ,如果让每个…  相似文献   

3.
排序集抽样下利用辅助变量中位数构建了总体均值的改进比率估计模型,分析了该比率估计量的偏差和均方误差,并与简单随机抽样下的比率估计比较,证明了改进后的比率估计均方误差更小。以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为研究对象进行实例分析,研究表明,基于排序集样本和辅助变量中位数的比率估计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估计精度,验证了该构造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容越彦  陈光慧 《统计研究》2015,32(12):88-94
在总结现有模型辅助估计方法的基础上,本文通过构造一种半参数超总体模型,同时结合广义差分估计思想提出一种新型的模型辅助估计量。该估计量比传统的非参数和半参数回归估计利用更少、更易得到的辅助信息,即只需利用和广义回归估计相同的辅助信息,但一般会比广义回归估计拥有更高的估计精度。理论证明了该估计量是渐近设计无偏和设计一致的,其渐近设计均方误差为广义差分估计量的方差。模拟结果显示:其至少与广义回归估计一样好;对于线性程度越低的超总体模型,其估计精度比广义回归估计有越明显的提高;就本文模拟而言,光滑参数在0.04~0.12间适当取值时其会取到相对较好的估计效果。  相似文献   

5.
基于模型的推断是抽样技术中推断估计量的一种重要方式。文章研究得出,当比率估计模型或者扩张估计模型偏离总体真实模型时,比率估计和扩张估计往往是有偏的,平衡样本能够消除比率估计和扩张估计的偏倚,使得估计量是偏倚稳健的。  相似文献   

6.
在连续性抽样调查中,利用前期信息和辅助信息可以大大提高估计精度,但是以往的估计量大多假设辅助信息总体均值已知,文章介绍一种在连续性抽样调查中,辅助信息总体均值未知的情况下,通过两阶段抽样,利用轮换样本方法和辅助变量信息,对总体均值进行估计的新的估计方法,并将新提出的估计量与原有的估计量进行比较,发现其精度更高,而且有利于减少调查成本。  相似文献   

7.
抽样调查工作中无回答情形不可避免,双重抽样框下亦如此,因此需要对双重抽样框下抽样调查项目无回答造成的估计量偏差进行纠偏校正。首先通过二重抽样获取辅助变量的信息,使用其构造比率估计量与比率型指数估计量的组合估计量对双重抽样框下抽样调查中项目无回答数据进行插补,得到对应各部分子总体的均值估计,再用Hartley估计量的形式对总体总值进行估计。通过计算估计量偏差、均方误差及最优权重系数,对比相同条件下完全回答时同类型组合估计量均方误差的相对精度损失与使用单一比率型指数估计量的相对精度损失,随机模拟结果显示损失率较低,插补方法有效。选择合适的辅助变量构造比率估计量和比率型指数估计量的组合估计量做插补值,更充分利用辅助变量和已回答研究变量信息,基于提出的组合估计量于抽样调查工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辅助信息可利用的情况下,文章研究了有限总体总值的估计问题。首先回顾了Horvitz-Thompson估计量和广义回归估计量;然后指出当辅助变量与研究变量不满足经典线性回归模型假设时,可建立非参数回归模型,运用局部多项式回归估计的方法进行估计;最后,引入了一个实际例子,并对估计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卢山 《统计研究》2005,22(3):53-5
一、问题的提出在抽样调查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多目标抽样问题 ,包括多目标变量问题和多目标总体问题。多目标变量问题 ,是指用一套样本估计多个目标变量的总量、均值、比率和比例等估计量时 ,由于各个变量的总体分布不一致 ,导致不同变量的估计量精度 (一般用相对误差表示 )不同 ,而且可能相差很大。在实践中 ,多目标变量问题是一个普遍问题 ,因为任何一项调查都不可能仅仅调查一个指标 (即变量 )。解决多目标变量问题的关键是在抽样设计中选择合适的辅助变量。一般来说 ,在抽样设计中作为分层辅助信息的变量的估计量精度会比其他变量的估计量…  相似文献   

10.
毕画  伍业锋 《统计研究》2017,(9):120-128
在超总体模型中,一般用于构建模型的辅助变量多为连续型变量,对混合类型辅助变量的模型研究较少.为了同时利用与研究变量相关的连续型和离散型辅助变量的信息,本文提出在模型校准的框架下,利用非参数核回归方法,得到混合类型辅助变量下的模型校准估计量.研究证明,该估计量是渐进设计无偏、设计一致和渐进正态的,并给出了估计量的方差和方差的估计量.数值模拟的结果显示,本文在总体回归函数为线性和非线性的情况下,估计效果均有所提高.此外,通过CLHLS数据的验证也表明该估计量的效果优于仅利用连续型辅助变量的估计量.  相似文献   

11.
杨缅昆 《统计研究》2005,22(4):64-4
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节夫于 1 93 6年创立投入产出模型。由于这一模型在各国宏观经济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因而受到世人的瞩目。 1 968年 ,联合国统计局将投入产出核算纳入SNA中 ,使其与国民收入核算一道 ,成为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投入产出学领域内 ,国内外许多学者都试图在列昂节夫的投入产出模型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使投入产出分析不仅用于中间产品的分析上 ,也不仅用于考察最终产品和总产品之间的数量关系上 ,而是能在更大的经济领域内得到更广泛的运用。刘起运教授所发表的《结构式凯恩斯乘数模型研究》(《统计研…  相似文献   

12.
邓冰 《统计研究》2005,22(4):75-2
经济普查是一项国情国力的综合调查 ,调查的对象是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与人口普查、工业普查等相比 ,经济普查调查的范围更全、涉及的领域更广。国家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物力进行经济普查 ,得到的最终成果是经济普查数据资料。这些统计数据有 1 0 0 0余项指标 ,可谓非常全面和具体。如何开发应用这些原始数据资料 ,让经济普查数据更好、更方便地满足政府制订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需求 ,服务于社会 ,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有关“如何开发与利用经济普查数据”方面的讨论很多 ,有人主张…  相似文献   

13.
政府统计改革千头万绪,只有抓住主要矛盾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近来,以调查队的整合为标志的统计体制改革取得进展,国家统计、地方统计、部门统计三位一体的格局愈见清晰。在此之时,如能将统计标准化建设放在较为重要的位置,抓住这一统计制度的细微之处做好“文章”,则是通往“内创和谐、外树信誉、优质服务”的快捷之路。一、统计标准和统计标准化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准则,统计标准则是统计活动过程中用以衡量统计对象的准则。统计标准的内容其实十分广泛,不只是各种统计分类,统计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概念、范畴、目录、编码、表式,特别是统…  相似文献   

14.
刘平 《统计研究》2004,21(12):58-4
"十一五"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统计学科专家评审组于2004年9月11~12日在贵阳市召开了"统计学调研暨现代统计学研究"专家座谈会.会议总结了我国统计学科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统计学科的发展趋势,基本明确了我国统计学科需要着重研究的领域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王小童  高昌林 《统计研究》2009,26(3):97-101
  本文介绍创新调查分析领域比较流行的CDM模型的由来、结构及其在创新调查分析领域的应用,依据全国工业企业创新调查指标对CDM模型进行了改进,尝试建立一个适合进行中国企业创新的微观实证研究的模型框架。  相似文献   

16.
关于我国社会保障覆盖面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长青 《统计研究》2004,21(3):17-2
一、研究社会保障覆盖面的现实意义 (一)覆盖面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本质体现保险的科学机理是人多数人分摊少数人的风险.因此,任何一项商业保险总是希望吸引更多的投保人参加,投保人越多,承担风险的能力就越强,保险企业的盈利率也就越高.在一个大社会里,劳动者总是多于退休者(以后退休人员将会增多,但劳动年龄也会延长)就业者总是多于失业者、正常生产者总是多于职业病者,健康者总是多于疾患者.扩大覆盖面,就是要在更大的范围内均衡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倚轻倚重的费用负担.  相似文献   

17.
王琪延  白日荣 《统计研究》2008,25(5):102-106
本文阐述了统计在法律领域中的应用历史及发展演变过程,剖析了统计在法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统计在法律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能源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李世祥  成金华 《统计研究》2008,25(10):18-25
 内容提要:文章基于生产理论框架的非参数法,应用几个不同目标情景下的能源效率评价模型,从省际、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角度评价了中国的能源效率,并利用“两步法”估计了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即使以国内先进水平做参照,中国的能源效率总体水平仍然很低,而且省际、区际之间差异较大,表明节能减排潜力巨大。从主要的能源用户来看,工业部门以及6个主要耗能行业的能源效率都不高,这是由能源密集型的工业结构以及生产技术结构所决定的,反映出中国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工业行业技术升级的重要性。我们也发现,技术进步与地区之间的技术扩散,能源价格的适当提高与价格机制的完善,对于能源效率的改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洪  夏帆 《统计研究》2003,20(10):34-5
所谓非正规经济就是逃避税收和政府管制 ,未向政府部门申报的经济行为。非正规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反秩特征。非正规经济的规模与高税收、合法部门的低增长、高失业率、通货膨胀有正相关关系。一种社会契约限制了收入的增长 ,各种形式的价格管制又十分严格 ,如果非正规经济确实不受管制的影响 ,那么就可以期待在此期间未申报经济应当增长。概括起来 ,非正规经济的反秩特征有以下几点 :第一 ,短缺经济会诱发非正规经济。倘若社会某些商品出现短缺 ,则必然会导致该类商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价格上涨 ,从而形成卖方市场的格局。按照人们的消费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