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朱镕基国务院总理2001年4月7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湖南省委书记杨正午、原省长储波的陪同下,对花垣县进行视察。朱总理反复强调“生态建设十分重要”,并鼓励花垣人民“一定要把花垣建设成为山川秀丽的新花垣”。文选德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宣传湘西关注湘西支持湘西开发湘西唐之享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湘西州是全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是全省唯一纳入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地区。省委、省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湘西自治州,进一步加快扶贫攻坚和经济发展的步伐。石昌禄湖南省民委主任花垣山水风光秀丽,自然资源富饶,民俗民风古朴,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2.
清王朝在镇压乾嘉苗民起义后,起用凤皇厅同知傅鼐“总理边务”,在湘西苗族地区筑碉、均田、屯丁,设苗官、苗兵,兴“苗义学”,建立了一套军事压迫与经济剥削、“防范”与“化导”、“剿”与“抚”相结合的“苗防屯政”体制。举办“屯政”,其主观目的是在于“寓兵于农”,“以苗养苗”和“以苗制苗”,恢复并加强对湘西“苗疆”的统治。  相似文献   

3.
总理湘西行     
清明刚过,雨过天晴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吉首市格外清爽宜人。2001年4月6日,夜幕刚刚降临,一辆南行的列车在吉首火车站缓缓停住。共和国总理朱鎔基和夫人劳安以及中直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在湖南省委书记杨正午、省长储波、省委常委、秘书长谢康生的陪同下,健步走下火车,和早已等候在这里的湘西州党政主要领导握手致意。杨正午同志为总理介绍:“这是州委书记彭对喜,州长武吉海;一个土家族,一个苗族。” 整整两天的湘西之行,是朱鎔基总理57年后的又一次湘西之行,也是建国以后共和国总理的第一次湘西之行。两天…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是黄河上游地区森林资源遭受破坏比较严重的一个时期,也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时期。在以木构架为主要建筑特征的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产生了对林木的需求,城市数量的增多与官署、民居、寺庙的修建,以及官员、百姓日常生活的薪柴需求,都对城市周围山地的森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城市周围的森林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而由近及远,渐而减少,特别是在清乾隆嘉庆时期以后,城市周围出现濯濯童山,森林仅于山脉深处。  相似文献   

5.
“大湘西”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湖南省西部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市和张家界市境内,集中居住了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瑶族和回族等少数民族。由于该区域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民族分布特点,曾在很长一段时期,历代封建王朝在这里实行了有别于内地民族的羁縻政策“土司制度”,因而,该区域民族民俗风情浓郁,原始古朴。民俗旅游资源是“大湘西”旅游的明珠,系统地开发和保护民俗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形成合力,是构筑“大湘西”黄金旅游区的基石和旅游发展的最大卖点。一、“大湘西”民俗旅游资源及其特征“大湘西”民俗旅游资源中最具特色的是土家族风情、…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到湘西做了为期半月的调查。近年来,湘西立足于本地区的实际,紧扣教育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这一主题,创造出一系列良好的经验,在全国民族教育战线,有“北延边,南湘西”之誉。“延边模式”的突出特点是普及程度高,而“湘西模式”的特点则主要体现在“教育长入经济”上。基于此点,我把调查的重点放在职业技术教育方面,地点则选择了创造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十六大的灵魂,也是我们学习和贯彻十六大精神所必须牢牢抓住的中心环节。面对新世纪、新任务,我们抢抓机遇整合资源,以庆祝“湘西剿匪”胜利50周年为契机,全力打造“湘西剿匪”特色文化品牌,通过筹建“湘西剿匪胜利公园”和成功举办“湘西剿匪胜利50周年”纪念活动,实践了“三个代表”的要求。整合资源,弘扬了独具特色的先进文化湘西剿匪是发生在五十多年前的我国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也是我国解放战争中的一块重要里程碑。辰溪作为当年湘西匪患的重灾区,是…  相似文献   

8.
陆群 《民族论坛》2006,(5):24-26
“落洞”是湘西神秘文化中一个富有特色的组成部分,至今仍大量存在于湘西民间,与“放蛊”、“赶尸”同称为“湘西三大邪”。“落洞”苗语的一种叫法是“抓顶帕略”,另一种叫法是“了滚巴”。“抓顶帕略”意思是“天崩地裂”,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从平地陷下去,与周围隔开;二是指心灵世界的与世隔绝,人进入到另一个世界,失去与正常人的正常交往和交流。“了滚巴”的“巴”读“bia”,意为“岩洞”,“滚”是“鬼”,“了”是“丢掉”的意思,“了滚巴”意思是把魂掉到洞里去了。无论是哪种叫法,都包含有人的精神“失去常态”的意思。  相似文献   

9.
显圣物是神圣空间神圣性的自我表征和核心来源,湘西苗族祭“滚年”仪式中的三个神圣空间,其神圣属性源自不同的显圣物.仪式中神圣空间的生成及其神圣属性的强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万物有灵”观念、禁忌观念、巫术观念、祖灵观念等原始宗教观念的投射,其中,以祖灵观念的影响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祭“滚年”是湘西苗族自然崇拜的典型形态,也是湘西苗族祖先崇拜的隐蔽形式.  相似文献   

10.
《民族论坛》2013,(7):59-65
在湘西,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可能是学校老师、企业经营人、政府公职人员、普通市民或农民,但却都在做着同一件事,那就是在湘西民族特色工艺领域,努力学习、传承、探索、创新,用巧手共同编织民族工艺发展梦!让我们仔细聆听他们追逐梦想、实现人生价值心声,向这些遵循己心指引,为湘西民族工艺作出努力和贡献的艺人致予敬慕之意。  相似文献   

11.
符云亮是近年走上文坛的又一位湘西青年作家。四五年前,我就读过他的文章,如他的《天无绝人之路》、《告别水牛》等。从那时候起,我就喜欢他的散文,并对这位朴实无华的湘西文学青年将来的作为充满信心和希望。这次读到他的《秘境诱惑》,证明了我对他的信心和希望是有道理的。《秘境诱惑》散发着湘西地域文化和人文色彩的灵光,称得上一卷表现湘西风土人情和历史名物的精彩画卷。全书分为描写湘西历史和地域名胜的“天孕湘西”,描写家庭故事及湘西人情风俗的“阳光不锈”和描写他个人生活情感的“命里村落”三大板块,而其中最动人的是“阳光不…  相似文献   

12.
清康熙、雍正年间,包括湘西在内的原湖广的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六十余年后,湘黔苗民以湘西永绥(今花垣县)、乾州(今吉首市)、凤凰三厅和贵州松桃厅为中心,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清王朝统治的乾嘉起义。湘西苗区的“改土归流”情况如何?它对湘西苗族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乾嘉起义与“改土归流”有什么联系?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李开佩  杨月 《民族论坛》2013,(6X):110-112
《湘西原始宗教艺术研究》注重于从艺术人类学的视角来审视湘西原始宗教艺术,关注湘西原始宗教艺术产生和发展的文化环境,深入探讨湘西原始宗教艺术的产生过程,基本形态和艺术特征,并对湘西原始宗教艺术的主要功能作了总结归纳。该书将艺术置之于深厚的原始宗教氛围之中来审视,避免了艺术学界长期以来所存在的只见艺术不见人的通病,具有独特的学术个性,为艺术人类学的本土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湘西原始宗教艺术研究》注重于从艺术人类学的视角来审视湘西原始宗教艺术,关注湘西原始宗教艺术产生和发展的文化环境,深入探讨湘西原始宗教艺术的产生过程,基本形态和艺术特征,并对湘西原始宗教艺术的主要功能作了总结归纳。该书将艺术置之于深厚的原始宗教氛围之中来审视,避免了艺术学界长期以来所存在的只见艺术不见人的通病,具有独特的学术个性,为艺术人类学的本土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由湘西作家李康学撰文、摄影家罗兆勇摄影、出版人覃代伦配图的“大湘西三部曲”,历时 3年,已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丛书全面、真实、本色地解读了历史的大湘西,民族的大湘西,人文的大湘西。黄永玉先生曾说:“这是几本湘西的书。”历史的大湘西神秘诡异的土司王朝,中国历史中的异数,在大湘西涓涓流淌的历史长河中曾经一枝独秀。《大湘西土司》,被誉为大湘西版的《尘埃落定》,以章回演义的文体,配以54幅精美图片,全方位解读了大湘西长达千年的古代土司史。全书以历史史实为经,从唐末五代时期老蛮头土司王吴著冲传令招驸马着笔,声色并茂地…  相似文献   

16.
声音     
“希望你珍惜时光,刻苦上进,掌握真本领,成为有用之才,既圆自己的青春之梦,将来也能更好地回馈家庭和社会,报效祖国。” ——7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给湘西自治州凤凰县古双云村大学生龙贵菊的回信,说得知她在各方面帮助下重拾学业非常高兴,并对她提出了殷切期待。  相似文献   

17.
一、湘西傩堂戏湘西自治州是以土家族、苗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里孕育了丰富多彩而又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湘西傩堂戏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傩堂戏又称傩戏、傩愿戏、傩坛戏、姜女儿戏、土地戏等,其历史之悠久,号称中国戏剧的活化石,源于中原一带的汉族地区,传入湘西后,逐渐“湘西化”,形成了今天的湘西傩堂戏。傩堂戏的原始雏形为驱鬼逐疫的巫术活动,并经历了从傩祭——傩仪——傩舞——傩戏的演变过程,其间充满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傩堂戏的演出总是与“冲傩还愿”的迷信习俗结合在一起,“冲傩”时,主人家…  相似文献   

18.
武吉海 《民族论坛》2014,(12):58-59
湘西苗族椎牛祭亦称“跳鼓脏”,苗语叫“拢尼”,即“吃牛”之意,是湘西苗族最大的原始宗教祭祀习俗。据文献记载和民间口碑资料证实,它产生于苗族远古的渔猎文化时期,并迅速地在本民族中传扬开来。  相似文献   

19.
“文化与田野”系列丛书之《湘西落洞》、《湘西巫蛊》,新近由民族出版社推出。众所周知,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也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基础和联系世界的桥梁。中国湖南的湘西,以其秀美的风光、迷人的风情为世人所称道。而最富吸引力的要数湘西民族民间文化中颇受人乐道的文化事象——“落洞”与“巫蛊”。作为一名出版人,我深受吸引的首先是图书的内容品质。除了极富魅力的选题内容以外,作者的文化表述、文字的驾驭…  相似文献   

20.
谈酒鬼     
酒鬼,这个名词听起来让人牙齿打颤。不做酒神,不做酒仙,偏做“酒鬼”,这就是湘西人的独特。在那片有着许许多多的人都爱枕着唐诗宋词睡觉,喜欢嚼着沈从文的文字下酒的地方,“酒鬼”这个名字的确意味深长,就象湘西那地方的气质:既人文,又蛮荒;又象湘西那地方的人的气质:既温婉,又强悍。所以,“酒鬼”的确切表义应当是:鬼到大俗处,就有了神气和仙气——真正地俗到极点,就登了大雅。   “酒鬼”是湘西一家著名酒厂生产的一种酒的名字——虽然“酒鬼”已经很有名声了,但作个解释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毕竟有很多人不喝酒。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