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瞿秋白的文学见解中,最为核心的是他关于文学性质的看法,他认为文学是由生产力状态和阶级关系决定的社会上层建筑中的一种意识形态。由于如此,文学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产生之后要返回去影响社会生活,所以文学一定具有目的性和功利性,在阶级社会中,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都有倾向性。在文学的各种功利关系、各种社会作用中,瞿秋白特别强调文学同政治的密切关系,政治影响文学,文学也影响政治;文学是宣传,是煽动,但并非一切煽动都是文艺,文艺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由于文学有目的性、功利性和阶级性,所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十分重视发挥文学在无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使之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有力武器。要能如此,必须实现文学方向的一次转变,即由为地主资产阶级服务的文学转变为为劳动大众服务的文学。这便是文艺大众化问题。瞿秋白关于文艺大众化的一系列论述为毛泽东的文艺工农兵方向、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等思想奠定了基础。为了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学艺术,我们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原理,瞿秋白文艺观中的基本精神永远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瞿秋白在中国传播列宁主义的历史功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瞿秋白从1920年10月首次赴苏俄探求救国真理至1928年春再次去莫斯科的整整八年岁月中,为了中国革命斗争的需要,满腔热情地宣传列宁及列宁主义的伟大历史功绩:是瞿秋白最早地把列宁这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用文艺的手笔,展现在中国人民面前,是瞿秋白及时地让中国人民真实地了解十月革命后苏俄实况,决心“以俄为师”,走十月革命的道路;是瞿秋白大量地翻译了列宁著作,并致力于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瞿秋白是亲历和见证了五四新文学发生、发展历史现场的中国共产主义革命早期的领导人。反思瞿秋白蔚为系统的五四新文学论说,以及他一系列关于五四新文学的回忆与观照,不论从五四新文学史观生成的角度,还是从还原历史的现场感的层面,对于重新认识五四新文学的时空错位、泛文化现象、面相多元与革命史意味的演义与提纯等问题,都相当有反思价值。  相似文献   

4.
瞿秋白早期文学批评与俄罗斯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瞿秋白的现实主义文学批评观念源自于俄罗斯文学的滋养 ,瞿秋白把俄罗斯现实主义精神与“文学为人生”的理念相结合 ,不断完善自己的现实主义美学观 ,为五四现实主义文学提供了理论支持 ,对瞿秋白早期文学批评观念的研究 ,是了解瞿秋白整个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体系演进轨迹的不可缺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5.
教育通讯的轰动效应是指改革时代以通讯报道为手段推进教育改革所产生的社会效应。本文分析刘堂江教育通讯产生轰动效应的原因在于:选择了具有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最佳结合的事实;力求主观与客观高度统一,提炼出蕴含时代精神的主题思想;让新闻与文学靠拢,从而在审美意义上取得受众的认同和共鸣。  相似文献   

6.
瞿秋白早期创作与俄罗斯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以瞿秋白早期文学创作活动与俄罗斯文学的关系为研究对象 ,认为瞿秋白在接受俄罗斯文学的影响时 ,显示了人格的矛盾 ,一方面他注重外在的行动 ,另一方面却迷恋托尔斯泰主义。瞿秋白在具体创作中 ,借用托尔斯泰等作家的表现方法进行文体实验 ,在“五四”文学发展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笔  相似文献   

7.
文学是人类生命意识的表达薛富兴面对历史,我们与古人截然相反;在古入眼里,明不如唐宋,唐宋不如汉魏。就文学而言,一切都要以诗骚为宗师。现在我们又把它翻了个个儿;先秦尚浑然,魏晋方自觉,明清始及平凡性……总之,后面总比前面的好,不然何言发展?这两种观点形...  相似文献   

8.
"人杰宣传"派——英模报告文学是遭受非议最多,甚至影响对报告文学整体评价的流派之一。实际上,一切文学都是宣传,文学不能脱离政治和缺少歌颂,问题是为什么样的政治和怎样为政治进行"宣传",歌颂什么和怎样歌颂;英模报告文学同样有干预现实的功能,只不过不是从反面进行否定、抨击,而是侧重从正面进行肯定、提倡和引导。它的"政治"、"宣传"有主动迎合与独立思考之别,在官方意志(主流意识)与民间立场、主体倾向与艺术效果的统一上有完美、和谐与顾此失彼之分。新时期以来,它不再紧跟"中心",而注重将主旋律与多样化有机融合,在"政治"、"宣传"中挖掘传统文化精华与弘扬民族精神。它所挖掘和"宣传"的典型,必将对改善与提升民族素质、推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发挥积极、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9.
瞿秋白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本文从现代旅外游记文学的开拓者,“红色丝绸之路”的开辟者、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创建者、文学大众化的最早倡议者、最早翻译介绍俄罗斯和苏联作家的优秀翻译者和最先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了鲁迅思想的发展等六个方面论述了瞿秋白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给人以新的提示和启迪。  相似文献   

10.
文学的忧患意识,是作家对现实人生、社会现状的深邃思考,是历代进步作家对国家兴亡、人民苦难深切关怀的艺术表现。中国文人自古就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瞿秋白的忧患意识不仅仅是对中国文学传统的继承,更来自俄罗斯文学的影响。在俄罗斯文学作品中,表现的往往是忧世之思的大忧患,与其不同,瞿秋白散文集《饿乡纪程》中表现的是个人之忧的小忧患向忧世之思的大忧患的转化。  相似文献   

11.
“认识世界有两双眼睛,一双是科学的眼睛,一双是文学的眼睛。”这是著名学者钱理群先生一句非常经典的话。科学与文学既统一又对证,科学创造多姿的物质世界,文学建构丰富的精神家园;科学需要理性的探究,文学需要情感的积淀;科学让战争更加残酷,而文学一直呼唤和平;科学有时伤害解剖生命,而文学一直在呵护关爱生命。  相似文献   

12.
美声唱法的流行化趋势、新时期新民歌多流派的大融合走向,正好从辩证法的哲学角度说明了当代声乐艺术”唱法概念”的多元化统一趋势。任何矛盾的对立和统一都是自身存在的,是不可分割的;同样,任何唱法之间以及其唱法本身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分歧和对抗。但是一切物质都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着,事物与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在对立中和谐统一才是物质发展的最终规律。  相似文献   

13.
瞿秋白与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纯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的关系很少有人研究,本文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4.
先烈瞿秋白在英勇就义前,写了一篇将近两万字的《多余的话》①。“文化大革命”中极左路线把它打成“叛徒的自白书”,制造了瞿秋白的大冤案。新时期到来后,党中央为瞿秋白平了反,说瞿秋白同志被捕后,“拒绝劝降”,“坚持了党的立场,保持了革命的节操,显示了视死如归,从容就义的英勇气概。”《多余的话》,“一没有出卖党和同志;二没有攻击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三没有吹捧国民党;四没有向敌人求饶乞求不死的任何内容”,“它决不是叛变投降的自白书。”②假如瞿秋白地下有知,当可含笑于九泉。在给瞿秋白及其《多余的话》作了平…  相似文献   

15.
瞿秋白政论文立意深刻,主题鲜明,析义剖理都能够做到深入浅出、思维缜密、逻辑周严、行文畅达,显示了他丰厚的文化积淀、敏捷的才思与高超的写作技巧.有着文学天赋的瞿秋白还把严肃的政论文写得生动形象、文采斐然,既有浓郁的理论色彩,又有撼人的情感魅力,特色鲜明.  相似文献   

16.
翻译活动是我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革命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文学活动始于翻译实践.他是最早从俄文原文翻译苏俄文艺作品的翻译家之一,也是最早介绍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到中国的人,他还是五四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瞿秋白早期的翻译活动具有明显的特征:文学与政治并重的翻译题材;明确的翻译目的;翻译实践与创作并举的文艺路线.他早期的翻译活动因其独特的个性对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乃至于现代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为他中后期的翻译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多余的人"作为一条明晰的主轴,贯穿瞿秋白一生的创作。瞿秋白的遗书《多余的话》,在瞿氏文章中有发展与演变。瞿秋白性格内具二律悖反特质的精神现象,为后来他所做的《多余的话》提供可相互佐证的基础。瞿秋白文章内存在多层次的自我符码与戏码。过往的瞿秋白研究虽亦谈论俄国文学对他的影响,但常偏重从中国文学文本、文化与政治角度出发来探讨,而忽略他对19世纪俄罗斯文艺遗产、苏联以及共产国际的认知与认同,以致无法呈现跨文化文本的发展与痕迹。本论文藉由爬梳评论,并综合分析中、俄、英、日四方之过往文献,追源溯本。  相似文献   

18.
瞿秋白同志在他短暂的一生中,集中精力从事文学活动的时间不多,但他给我们留下的文学遗产却相当丰富。报告文学,杂文诗歌,文学理论,还有文学作品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总数近二百万字。瞿秋白同志的这些著译,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史上光辉的一页。瞿秋白同志对于发展我国新文学运动,特别是对于推动我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深入发展,是有巨大的功绩的。其中,尤其值得我们充分肯定和认真研究的是他在  相似文献   

19.
“文学”是“孔门四科”之一。孔子所说的文学跟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并不是一回事。历史上对孔子所说的文学有各种各样的界定,但都不得要领。笔者认为,孔子所说的文学指的是能用“异辞”来阐发孔子的思想,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思想政治宣传。不过,它的含义后来发生了演变,从宣传孔子思想变成宣传儒家典籍,最后变成宣传“道”,形成儒家“文以载道”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20.
瞿秋白与俄苏文学及其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秋白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不仅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且在马列文论和文学翻译领域,也是孜孜不倦、勤奋耕耘,做出了卓著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