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托妮·莫里森对于《娇女》的核心情节——瑟 思杀婴的处理,采用了多重叙事角度和时序颠倒、纵横交错等后现代派写作手法,揭露了蓄 奴制的罪恶,说明了杀婴行为既是蓄奴制下黑人对白人的反抗,又是黑奴深厚母爱的表达方 式。被杀的娇女的阴魂,既是贩奴过程中屈死的六千万黑奴冤魂的化身,也是整个黑人苦难 历史的缩影。  相似文献   

2.
龚秀英 《社区》2012,(27):40-41
自21世纪初被创建以来,“房奴”以迅雷之势席卷了中华大地,未成奴的心慌,已成奴的心更慌。如今的房,已经让“奴”们有苦难言了:工作时挣钱,生活时也挣钱,就连休息了还在想着下一轮的挣钱。挣钱还贷,天经地义,只是那些被金钱挤掉的健康身体和幸福细节,作为“房奴”的你,留意到了吗?  相似文献   

3.
一朵花的心     
陈华 《社区》2014,(23):25-25
寺院新来了两个小和尚,一高一矮。高个儿小和尚憨厚、木讷、不善言辞,矮个儿小和尚精明、善变、伶牙俐齿。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美国废奴运动的剖析,阐明了其对美国政治、思想、文学的巨大影响。由此说明了废奴主义构成了19世纪上半叶美国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5.
文苑趣话     
佛印巧对下联 相传,有一次苏东坡和他的朋友佛印和尚在一起谈论佛事。佛印和尚信口开河,大吹什么佛法无边,神通广大。这些话,恰巧被躲在屏风后面的苏小妹听到了。她有意要和佛印和尚开玩笑,便写了一张纸条叫丫环递给苏东坡。苏东坡接过来一看,原来是个上联,要佛印对下联。那上联是:“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相似文献   

6.
“刘寄奴”作人名时为宋武帝刘裕小名,作植物名时指一味中草药。通过对本草刘寄奴的命名传说“伐薪射蛇”的分析,可知此药草在古代并无统一性状,在许多民间故事中扮演着神奇宝物的角色,可以按照AT分类法归入AT612型。在民间故事的起源之外,“刘寄奴伐薪射蛇”的形成还受到了汉代帝王符瑞传说和晋宋之际的政治与社会风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两个和尚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庙里。两山之间有一条溪,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个时间下山去溪边泉水。久而久之,他们便成为好朋友了。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史学派研讨中国上古史有"无奴论"与"有奴论"等多种视野。作为马克思主义史学派研讨中国上古史的先驱之一,嵇文甫由于不满郭沫若在"有奴论"视野下把中国上古定性为"奴隶制社会",基于旧学传人深厚素养和留学莫斯科中山大学期间苏联主流学界关于中国"无奴论"理论,通过探讨"奴隶"标准界定、区分存在奴隶、奴隶制与奴隶社会定性两个问题之差别、考察殷商西周劳动者身份、思考宗族制度在中国上古社会演进中重要地位等问题,从"长期封建论"走向"中国古代社会的早熟性""国家初形成时代"和"原始国家封建时代",否定了中国上古"有奴论"的基础。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派的学术重塑,除学术队伍的扩大外,对学派内部成员基于对唯物史观不同理解引发的"学术层面"争论,以及由此导致的研究多样性发掘也不可或缺。奴隶制社会并非马克思主义史学探讨中国上古文明的唯一理路,无论"有奴论""无奴论"或早期国家形成等理论,都必须建立在坚实理论探讨和材料支撑基础上,都应取长补短,重视对方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杨新 《社区》2009,(11):36-38
清代初年和尚画家之多,在中国绘画史上是极其罕见的。除“四僧”之外.著名的和尚画家还有弘智、自扃、普荷、七处、珂雪、智舷、诠修、超揆、超弘等人。在一个短时期内,涌现这么多的和尚画家正是政权鼎革时势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中世纪末与近代初的英国历史和奴隶贸易密切相联,可以说,奴隶贸易是英国历史的重要部分,从16世纪中期起到19世纪初止,在长达两个半世纪中,英国积极参与贩奴活动,贩奴是它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贩奴促进了工业革命及大城市的兴起,在贩奴及以后的禁奴活动中,英国夺得了海上霸权及广大殖民地,因而称雄于世界。  相似文献   

11.
绘丹 《华人时刊》2009,(5):71-71
频繁打手机的人有"话奴"之称。韩国人做过调查,"话奴"们一天的通话费用比普通消费者高出五倍。而另一项调查显示,"话奴"们的通话内容中,百分之九十都是可有可无的。也就是说,"话奴"们无端为电讯公司奉献了金钱不说,每天浪费的时间更是无法计算。  相似文献   

12.
亚伯罕·林肯的悲剧张福财亚伯拉罕·林肯是美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在美国历史上是一位作出划时代贡献的人物,国内外学者充分肯定了他在美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历史作用及影响。但在“废除奴隶制”问题上,他是一位坚定的废奴主义者吗?抑或是废奴运动中的“...  相似文献   

13.
主奴关系的辩证法主要经历了从黑格尔、萨特到法农的衍变历程。黑格尔首次将主奴关系的欲望辩证法引入主体的认同机制,将主体的认同与他者密切关联,而主奴关系的辩证法则是主体认同的普遍性机制。萨特秉承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的基本观念,将“凝视”揭示为一种人类本体论上的敌对关系,主体是在他人凝视的眼光中来完成自我塑造的。法农则将黑格尔主奴辩证法和萨特的凝视暴力理论直接运用于后殖民的批评实践,开创了其后的后殖民话语潮流。  相似文献   

14.
“奴”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奴”最初为“古罪人” ,其中男称为“奴” ,女称为“婢” ;后作为谦词 ,亦是男女混用。妇女自称为“奴” ,始于宋代。在古代方言中 ,用“奴”字的地域十分广泛。  相似文献   

15.
退步与向前     
唐宝民 《百姓生活》2010,(12):16-16
唐朝布袋和尚《插秧诗》曰:“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布袋和尚是从劳动中退步插秧的情境来阐述参禅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韩国人做过调查,频繁打手机的人有"话奴"之称,"话奴"们一天的通话时间比普通消费者话费高出五倍;而另一项调查显示,"话奴"们的通话内容中,百分之九十都是可有可无的。也就是说,"话奴"们无端为电讯公司奉献了金钱不说,每天浪费的时间更是无法计算。  相似文献   

17.
朱萍  康康 《北京纪事》2011,(4):22-27
在买房、结婚潮中,80后逐渐开始占扰主流,房奴、车奴、孩奴……这些时代流行语也仿佛成了他们的专属,  相似文献   

18.
爱伦·坡在评论中含蓄表达了对奴隶制的看法。他秉承保守的政治倾向:他严厉批判狂热的废奴主义,为南方辩护;赞扬对主奴关系的美化,提议建立和谐的主奴关系,借以强化南方的社会等级,保持南方和联邦的稳定;警告解放奴隶后果严重,会造成南方人财产的损失,动摇整个南方社会的根基。可见,爱伦.坡反对废奴运动,美化奴隶制,表达了对奴隶制的保守观点。  相似文献   

19.
论李自成之归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主要通过对历代禅隐夹山说之分析以及对奉天王大和尚墓、碑刻、遗像、“奉天玉诏”铜牌、“梅花百韵”诗、野拂和尚撰文的残碑、野拂和尚碑、夹山附近发现的文物等考证研究,为李自成禅隐并死于湖南石门夹山之说,提供了较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20.
龚秀英 《社区》2012,(18):40-41
自21世纪初被创建以来,"房奴"以迅雷之势席卷了中华大地,未成奴的心慌,已成奴的心更慌。如今的房,已经让"奴"们有苦难言了:工作时挣钱,生活时也挣钱,就连休息了,还在想着下一轮的挣钱。挣钱还贷,天经地义,只是那些被金钱挤掉的健康身体和幸福细节,作为"房奴"的你,留意到了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