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毋庸置疑,人民监督员制度广安试点工作开展一年多来,在西南政法大学司法研究中心和广安市人民检察院的密切合作下,双方针对人民监督员制度在司法实践和司法改革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在实践中推行试点,在试点中实施评估,在评估中进行完善,不仅完成了书面的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2.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最高人民检察院为贯彻司法改革而推行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它充分体现了权利制约权力、主权在民、民众参与司法和司法民主的理念.三年来的实践中,人民监督员制度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但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去完善它.  相似文献   

3.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我国检察机关的一项制度创新,它有效地回答了"谁来监督监督者"的追问,这项制度的成功推行,是因为它有四个方面坚实的理论依据:人民主权是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政治基础,司法民主是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理论前提,司法公正是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理论追求,权力监督是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理论核心。  相似文献   

4.
人民监督员制度本是检察机关办理职务犯罪案件的监督机制。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后职务犯罪调查权转移至监察委员会,人民监督员制度受到冲击,亟待转型重塑。在法理层面,基于司法民主的要求,人民监督员制度应定位为检察工作的外部监督机制,而非职务犯罪调查的外部监督机制;在观念层面,要理顺监察体制改革与司法体制改革的关系,通过深化司法改革解决监察体制改革后的遗留问题;在操作层面,要因应“捕诉合一”制度改革,将人民监督员的监督重点放在检察机关的批捕与起诉行为上。在人民监督员制度内部改革方面,要确保监督评议过程的独立性,增强监督评议结果的约束力,并注重保障人民监督员的知情权、监督权以及人身权,从而实现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功能回归。  相似文献   

5.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正当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众参与检察体现了权利对权力的制约 ,同时体现了司法民主性。目前有三种典型的民众参与检察的模式 ,美国通过大陪审团体现民众参与检察 ,日本检察审查会制度也是一种典型模式 ,我国推出的人民监督员制度是另一种典型模式。本文从合法性、代表性、实效性三个角度对我国的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正当性进行了评论。  相似文献   

6.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03年秋推出的一项民主监督制度,为的是确保其职务犯罪侦查权和起诉权的正确行使。这项旨在促进司法民主和司法公正的改革尝试,被载人了《2004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在实务界和理论界,人民监督员制度引起了相当激烈的争论。无论是关注制度试点与司法改革,还是衡量司法与民主的关系,甚至移情于宪政之路,人们普遍对人民监督员制度寄予厚望,当然也不乏批评。这五年来,人民监督员制度在肯定与批评的交织声中逐渐成长,并且在全国检察院系统推广。  相似文献   

7.
一、为何竞争? 在司法民主层面,人民陪审员制度与人民监督员制度都是司法机关引入人民群众参与国家司法活动的具体形式,均属司法民主化之制度性体现;在法律技术运作层面言,人民陪审员制度与人民监督员制度都一定程度上强调将普通民众及其质朴的社会正义观导人司法活动中,以避免司法人员因职业化而可能导致机械化、官僚化等司法异质现象,以寻求司法活动的顺利展开。可以说,二者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8.
人民监督员制度试行至今,发挥了作用,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由于这一制度目前仅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有关规定来操作,学界和司法界不少人士认为应完善立法、确立人民监督员的法律地位。笔者以为,为人民监督员寻找更充分的法律依据是制度的发展方向,但前提是制度需经充分的司法实践,循序渐进,制度的立法设计应该与国家司法体制改革相协调,不能操之过急,待时机成熟后再提出立法较妥当。就此对当前立法存在的矛盾及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求为该制度立法奠定良好的立法基础,并提出立法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9.
“通过试点进行司法改革”既是在方法论层面上对司法改革的贡献,而通过“检校合作”等试验性司法实践模式,又是对中国司法改革的实质性促进。该方法在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试点与改革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示。但在该方法的运用过程中,“试点”效应被过分放大,而相对的“非试点”或“弱试点”地区的经验则在一定程度上被试点的光环所荫蔽,由此笔者认为,试点改革之“试点”内容应该开放灵活、博采众长,而这必须顾及试点外之经验,人民监督员这一缺乏域外经验参考、自主探索幅度和规模又如此空前的制度更应如此。  相似文献   

10.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检察院在司法改革的浪潮中推出的制度创新,自2003年开始实施至今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得到普遍认同。法是现实的反映,人民监督员制度作为监督监督机关的一种制度需要通过立法来反映和推动。正值《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修改之际,作者分析了立法的必要性,法律依据,试点实践中制度的弊端,结合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立法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希望对人民监督员的立法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我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推出的一项新制度,该制度的目的是让人民来监督检察机关,是权利监督权力的体现,是体现和发扬司法民主的一种形式,为防止司法腐败起了很好的作用.人民监督员制度法制化是其持续稳定发挥效力的有效途径,其法制化过程要着力解决好几个问题,如人民监督员的遴选、监督范围、监督效力,等等.  相似文献   

12.
五年前试行的人民监督员制度,从一开始就得到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高度关注.五年来的试点实践中,尽管遇到一些疑问,存在一些问题,但制度效能是出乎预料的好,得到中央及各级党委、人大、各级政府的充分肯定,受到包括专家学者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和赞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现结合四川检察机关五年来的试点工作实际,再次谈谈对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一些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03年10月,针对检察权外部监督的缺位,最高人民检察院推出了人民监督员制度。人民监督员制度实施至今,对检察机关自侦案件的监督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作为一项创新制度,不可否认,也同时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从法理角度,对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可行性予以肯定,并在此基础之上,对人民监督员制度进行了理性思考,进而提出完善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体制外”模式试点始于2006年3月,当时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全国确定了4个人民监督员体制外试点市——四川省广安市、辽宁省锦州市、山东省日照市和宁夏自治区银川市。2008年6月24日,笔者有幸观摩广安市岳池县人民监督员监督个案,并参加岳池县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座谈会,对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体制外”模式有一些感想,并在思考作为一项民主司法制度的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未来。笔者认为人民监督员制度“体制外”模式的最终出路还是在“体制内”,只有该制度嵌人公民的民主政治生活,融人公民的民主法治观念,该制度才能真正制度化并具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人民监督员制度作为我国司法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有效防止了冤假错案的出现和执法中的偏差,充分显示了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科学性和生命力,也表明人民监督员制度正在走向成熟.但由于这一制度的产生缺乏足够的理论和立法依据,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缺陷.所以研究如何进一步完善该制度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评人民监督员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监督员制度设立的主要目的在于将人民检察院拟作不起诉、撤案或被逮捕人员不服逮捕的几类案件置于人民监督员的监督之下,防止检察院因这几类案件无监督者而进行暗箱操作。但该制度对于人民监督员的资格要求较低,难以保证监督的质量;人民监督员意见的法律效力最终取决于检察院又似乎与设立该制度的目的背道而驰;人民监督员监督的成本、范围和方式等都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要完善人民监督员的资格条件和产生程序,要强化监督评议意见的法律效力,要完善监督程序等。  相似文献   

17.
人民代表大会的司法监督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在对司法权行使的各种监督制约机制中具有最重要的地位,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人大司法监督机制,并支持人民检察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更好地行使法律监督权.目前,我国的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都建立了人民监督员制度,采取的是分散管理模式.笔者认为应由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管理人民监督员,落实人民监督员制度,并提出了人大领导下的人民监督统一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和试点的成效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就试点工作情况看虽然开局顺利,但人民监督员试点工作也面临很多不利因素。其深层次原因是在相对落后的民主氛围下,社会诚信缺乏和司法机关、司法人员公信力不强的现状,人民参与司法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19.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检察机关的接受外部监督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应对该制度实效性的制约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强化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实效性可考虑从完善任职条件、规范监督程序、加强监督意见的效力以及借鉴域外司法制度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现行人民监督员制度从本质上讲属于内部监督,因为人民监督员的监督权来源于检察机关的委托。要加强人民监督员监督的有效性和实现有效的人民监督员监督,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民监督员的构成、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职责及其监督方式、人民监督员参与监督的相关保障制度等等。尤其要适度强化监督表决意见的刚性,赋予监督员异议权,增加其程序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