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林  刘洋 《统计教育》2009,(3):34-37
本文使用基于分位数回归的技术,对中国股市IPO抑价与上市公司内在价值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公司价值,未来的盈利能力才是投资者所关心的,它是公司内在价值的核心;IPO抑价程度适中的水平,反映公司内在价值的几个方面大都对IPO抑价水平有显著影响,且这种影响有助于降低其抑价水平;在IPO抑价较低的分位点或者IPO抑价很高的分位点,其抑价现象与公司内在价值无关,市场上存在一定投机行为。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2006年新老划断后至2009年12月31日之间首次公开发行的(IP0)327家公司为研究对象,在我国大小非解禁和货币政策剧烈波动的背景下研究该区间内IPO抑价的影响因素。本研究表明在控制其它变量后,发行当日解禁股的总市值、定向配售与否与IPO抑价正相关,但是不显著,限售股所占比例和贷款利率与IPO抑价显著正相关,存款准备金率与IPO抑价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引入后市流动性需求对中国询价制下IPO抑价现象进行分析,承销商和发行人为了创造后市交易,通过抑价发行吸引部分对股票价格估计较低的投资者,创造一定程度的股票抛售,提高股票的流动性。然后针对询价制下IPO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借助于换手率和有效流速等流动性指标,我们发现,新股流动性随着上市后时间的增加而减小,且后市短期流动性越大,IPO抑价率就越高。  相似文献   

4.
新股流动性风险及其与IPO抑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上交所新股交易高频数据从四个不同维度实证分析了自动撮合市场中IPO股票后市流动性风险的变动特征,发现IPO投资者面临的流动性风险高于后市投资者.将流动性资产定价理论应用于IPO抑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后市流动性风险与IPO抑价显著正相关,流动性越差,抑价越高.  相似文献   

5.
新股发行周期波动的Markov三区制转换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将传统的IPO周期市场“热销”和“冷发”两种状态拓展为“热销”、“冷发”和“过渡”三种状态,并结合稳健性考虑和我国IPO市场实际对测度IPO周期的变量进行了改进,构造了一套新的包含IPO数量、抑价、市场条件、政府调控四类共十种代理变量的指标体系,然后将变量分别应用三区制Markov区制转换模型进行回归并通过滤波迭代法得到滤波概率和平滑概率,继而得出每组变量对应的IPO周期,最后通过综合对比获得了我国A股市场1994年1月至2012年6月的IPO周期划分结果。结果显示我国IPO发行周期波动存在“热销”、“冷发”和“过渡”三种状态,并刻画了IPO周期与IPO数量、抑价、市场条件、政府调控之间的关系,研究丰富了IPO周期理论,并有助于IPO发行的有效决策。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内外已有的IPO抑价理论,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状况以及创业板自身的特征,选取了8个变量并建立回归分析模型,以截至2010年2月28日在创业板发行并上市的57只股票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深圳创业板市场存在严重的IPO抑价现象;影响创业板IPO抑价的主要因素是从众效应和投机效应.最后提出了强化市场监督,鼓励合格企业上市和加强投资者教育等建议措施,希望为促进创新企业发展、推进创业板市场的建设和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我国IPO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首先以现金流一收益模型估计出盈余管理程度,根据提出的研究假设,构建多元回归模型,经实证分析发现盈余管理行为与上市后的IPO高抑价之间显著正相关.再通过分析偏相关系数,指出IPO发行价和首日收盘价分别与报告盈余的相关性要高于其真实盈余,从而得出是由于我国一、二级市场的制度特征以及由此引起的投资者行为差异使得促成发行上市后IPO高抑价现象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周孝华  张健 《统计与决策》2007,(14):112-114
本文借助最佳拍卖机制,分析了IPO阶段发行公司的股票分配策略及IPO抑价现象。利用"显示机制"分别建立了IPO过程中机构投资者、散户及发行公司的预期收入模型,在使发行公司整体收益最大化及保证机构投资者"讲真话"的条件下,对模型进行了分析求解。然后在三方利益博弈基础上求解出均衡价格,进而分析IPO抑价的形成。最后选择2004年我国沪市、深市所有新发股票,以个股盈利率和个股净资产率作为衡量股票内在价值的两个指标,对相关结论进行了实证。  相似文献   

9.
全面注册制改革助推资本市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信息披露是注册制的核心。招股说明书是股票发行阶段信息披露的主要载体,能减少公司与投资者间的信息不对称,是注册制改革下提高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主要途径。首先选取2016年至2021年A股全部首次公开发行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利用文本数据挖掘技术,构建招股说明书特质信息含量指标,接着通过回归分析研究招股说明书特质信息含量对于IPO抑价的影响,再基于公司信息透明度水平进行异质性分析,最后分别从注册制改革和外部监督的视角分析招股说明书特质信息含量对IPO抑价的调节机制。研究发现:招股说明书特质信息含量显著降低IPO抑价率,招股说明书特质信息含量对IPO抑价率的负向作用在无独立董事及发行费用高的企业样本中更强;注册制改革促进了企业的信息披露,会减弱特质信息含量对IPO抑价率的负向作用;风险投资和国有企业会减弱特质信息含量对IPO抑价率的负向作用。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增设文本特质信息评估制度,提高特质信息披露增量的政策建议,鼓励企业主动进行特质信息披露;提高市场定价效率,提升资本市场在整体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鉴于创业板高科技公司的高成长性,引入人力资本系数概念可以求出机构投资者对高科技公司股票的预估价格。在引入回拨机制下,通过研究利益相关方利益最大化时的期望,从而推导出利益均衡时高科技公司股票IPO(首次公开发行)的一个价格模型。研究表明:IPO定价不仅与IPO公司资产价值相关,而且与发行费用等参数有关;IPO价格和抑价程度均是机构投资者内部估值的增函数。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股票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IPO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文章对深沪A股市场05.1-07.12首次公开发行(1PO)的194家1PO企业进行了相关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了所有权保留份额、净资产教额和资产负债率对1PO企业价值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Leland&Pyle信号模型在中国A股市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到目前为止,IPOs抑价仍然是困扰金融学界的一个难题。文章就相关文献的研究予以整理,对这些理论对于我国市场的适用性进行探讨,并着重考虑了中国股票市场的风险价值,试图对中国IPOs抑价问题做出分析和判断,并指出中国在当前条件下应如何降低IPOs抑价率。  相似文献   

13.
国内基于特定IPO制度视角的相关IPO折价观点具有其合理性,但是缺乏对其深入的研究,尤其体现在不同IPO制度下对IPO折价的影响机理和股权分置与中国IPO高折价之间的关系上.基于此,利用一个供求分析框架从政府管制的角度对中国IPO高折价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并通过实证分析证明政府管制(IPO制度设计)是造成中国IPO高折价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赵铁成  韩夷 《统计与决策》2006,(11):110-111
新股抑价是指股票的发行价格低于上市首日价格,从而产生正的初始回报的现象。新股抑价现象有悖于有效市场假说(EMH),因为在有效市场上,由于套利资本的存在,新股的发行价格应与上市首日的价格相一致。但各国研究表明,新股抑价普遍存在于各国股票市场,成熟股票市场的抑价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5.
投资者情绪及波动与IPOs抑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投资者情绪及情绪波动角度,对中国IPOs抑价现象进行分析,并通过对2005~2006年沪、深A股的IPOs样本数据实证检验,采用中签率、首日换手率衡量投资者情绪,采用后市流动性指标标准差来衡量投资者情绪波动,发现IPOs抑价与投资者情绪及后市情绪波动正相关。投资者情绪是导致我国高抑价的重要行为因素。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公司IPO最常用的理论定价方法,结合我国股票市场的特殊性,以行业平均市盈率为基础,在定价的过程中,引入VaR(Value at risk)理论,并结合Copula函数和Monte carlo模拟计算可比公司VaR;在公司IPO的理论定价模型中,参考可比公司VaR值,对理论模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进。  相似文献   

17.
文章考察了沪深市场1997年1月1日至2001年6月30日间上市的A股股票在上市后三年内的收益状况,发现中国股票市场上的新股表现出显著的短期弱势、长期强势特征;与自编指数相比较,若以中信综指、中信风格指数为市场基准,将造成对大盘、中盘和小盘新股长期收益状况的认识偏差;在考察了相关因素对新股长期收益状况的影响后发现,上市首日抑价水平和换手率较低的新股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而抑价水平和换手率较高的新股投资价值较低。  相似文献   

18.
现代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产生了一个标准的委托代理问题.文章用委托代理理论模型来分析企业员工的薪酬方案设计问题,探讨并分析了理论上最优的薪酬方案的关键影响因素;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分析了理论模型中薪酬方案关键影响因素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IPO重启,新股发行再次成为热点,现有数据显示IPO异象依然存在.文章利用2009-2012年中国A股数据,从一级市场信息不确定性和二级市场投资者情绪角度,研究IPO短期回报与长期收益.实证结果表明,信息不确定性的加剧和投资者情绪的高涨会提高IPO首日回报.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投资者情绪的变动,信息不确定性对IPO首日回报的影响不同.此外,上市首日投资者情绪越高涨,IPO长期收益越低迷,但是信息不确定性对IPO长期收益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20.
中国证券市场IPO定价模型及其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证券市场IPO折价率明显高于多数国家,缺乏科学的定价模型是产生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作为一个"新兴加转轨"的证券市场,发达国家的IPO定价理论并不能在中国证券市场简单地应用.在回顾以往定价理论的基础之上,试图通过对影响IPO定价的诸多因素的回归分析,建立一个IPO定价模型,并对之进行检验.各项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统计检验效果较好,且可以有效地降低中国股市IPO折价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