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理解文学语篇,要求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认知环境不断趋同。同时,也要理解小说中不同人物认知环境的差异对小说发展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小说《好人难寻》中两个主要人物之间的对话来分析小说所建构的无效交际,以探索非理性交际行为中的话语关联性。  相似文献   

2.
Booth认为在实际读者和文本之间有隐含读者,在文本和实际作者之间有隐含作者。Leech和Short认为小说中有四个层层嵌入的话语层次起作用:作者和读者,隐含作者和隐含读者,叙述者和对话者,以及角色和角色之间的话语层次。福克纳在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自由灵活利用四个话语层次,对读者进行告知和引导,实现了Leech和Short提出的观点:作者不仅要告知读者一个特定的小说或故事,与读者建立"亲近"的关系,也要树立作者本人的观点,让小说的内容得到正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侦探小说《东方快车谋杀案》成功的悬念建构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作者对小说文体宏观层面"人物话语表达方式"的审美选择。"自由直接引语"和"直接引语"被重点地用于制造悬念,这两种直接式极大缩短了叙述距离,使读者能直接探究人物话语含义,影响读者对人物话语的解读。"言语行为的叙述体"有助于掩盖必要信息,也发挥了制造悬念的功能。侦探小说的文体选择与它的美学效果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4.
小说对话参与小说文本的建构,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它是人物与人物交流的表现形式,也是作者与读者沟通的媒介;《在水仙花心起舞》正是通过有限的人物对话,使小说主人公阿丹这一形象跃然纸上。本文拟从言语交际和对话认知两个方面对文本中的对话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Thomas的话语角色类型理论,并以此理论为指导,分析了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不同人物的话语角色特征,解析了话语角色在言语交际中的转换类型,并从人物的话语角色及其转换的角度,深入剖析了小说中的人物个性和矛盾冲突,从而指出Thomas语用理论对汉语语料具有一定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Thomas的话语角色类型理论,并以此理论为指导,分析了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不同人物的话语角色特征,解析了话语角色在言语交际中的转换类型,并从人物的话语角色及其转换的角度,深入剖析了小说中的人物个性和矛盾冲突,从而指出Thomas语用理论对汉语语料具有一定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7.
简·里斯在《藻海无边》中对帝国主义殖民话语进行了系统的颠覆,并采取多种文本策略试图重塑边缘人物"主体"身份。以后殖民身份建构为视角,探索作家超越边缘人物的"他者"身份对自我"主体"身份的正面建构和对帝国殖民主义的解构。虽然小说从叙事策略、人物形象及话语策略入手,严重挑战了帝国主义殖民话语并对传统欧洲主、奴二元对立模式形成了巨大冲击,但由于作者本人身份困境及帝国主义框架的共同制约,后殖民地"主体"身份建构难以取得最终的成功。  相似文献   

8.
文龙接续小说评点传统,形成了饱具自我特色的人物评点话语。文龙对人物批评标准客观性的努力,表露出强烈的批判理性精神。文龙推动小说批评文体的形成与演变,为现代人物批评夯实了牢固的理论基础。立足于读者维度。进行生命与智慧的交流,文龙强调读者对作品的加工改造,凸现读者的主体意识,自觉地从读者维度探求小说评点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9.
小说的叙述视点是作者选择的叙述故事、小说等文艺作品的叙述者。它既是作者叙述某个故事的视角,又是作者提供给读者的视野。通过它,作者可以将故事的发生、发展、情节的冲突和高潮、时间顺序、前因后果、人物角色、中心思想等等呈现出来;通过它,读者能感觉到作者所要...  相似文献   

10.
当代作家叶广芩在小说中经常运用预叙手法,提前向读者透露故事情节,揭示人物命运。作者采用的预叙手段除了常见的直接从叙述者的视角提及故事情节、人物命运外,京剧也是其主要运用的手段。叶广芩小说通过京剧剧名、行当角色等对人物性格和命运作预叙,达到了强化故事结果,增强悬念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狂人日记》的审美活动中,与其审人物形象,不如审人物角色;与其审人物形象中的性格美,不如审人物角色话语中所裹挟的思想含量和技术含量;与其审人物的思想,不如审作者的修辞策略。《狂人日记》让读者永远着迷的地方,必然包括它第一次传达了“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这一思想命题以及传达这一思想命题的修辞策略,套一句大家熟透了的话,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体,是“实现的内容”。小说修辞学为我们理解《狂人日记》多方面的诗学因素提供了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2.
卡夫卡通过小说中人物存在的境遇,言说现代人的异化感、孤独感、负罪感、恐惧感、陌生感和无归宿感。卡夫卡的文学创造是审美现代性的历程中对荒谬世界的一个模型建构。这个建构模型突现了卡夫卡现代主义文学话语的现代性意义,并开创了现代主义小说的言说方式与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13.
儿童视角是一种叙事策略,一种独特的话语表述方式.儿童叙事视角的运用是迟子建小说叙述的一大特色.从角色上它可以分为角色和非角色叙事两大类,从叙述人角度又可以分为纯儿童视角与准儿童视角.在这些别具一格的儿童叙事中,自然富有了灵性,人际更为简单而纯朴.儿童叙事视角的运用营造了一个烂漫的童话般的世界,而叙述视角的动态性、话语蕴藉的多维性则使小说文本更具张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了"复调"的美学意味.它刷新了读者的审美视野,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一方乡民的温情关怀.  相似文献   

14.
作为语用现象的预设,在文学语篇的建构和解读中具有重要作用。文学作者/文本和读者也处于交互式话语交流过程中。通常这种文学交流的预设具体表现为文类规约。文学话语比其他话语类型有更大的语用灵活度,可以更自由地采用或摆脱相关预设。从语用的角度分析作者遵守或故意违反预设的不同效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美国著名作家厄普代克的小说《福特执政回忆录》。  相似文献   

15.
作为语用现象的预设,在文学语篇的建构和解读中具有重要作用。文学作者/文本和读者也处于交互式话语交流过程中。通常这种文学交流的预设具体表现为文类规约。文学话语比其他话语类型有更大的语用灵活度,可以更自由地采用或摆脱相关预设。从语用的角度分析作者遵守或故意违反预设的不同效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美国著名作家厄普代克的小说《福特执政回忆录》。  相似文献   

16.
汪曾祺小说中,叙事话语的多样性是一个突出的文本现象。具体而言,在其小说中,叙述者通常会与读者以及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对话,甚至跳出作品,对作品中的人与事乃至作品本身的艺术水平进行评价,使得小说的叙事话语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其叙事话语中既有叙述者与读者的对话,也有以大量补白形式出现的说明文字,还有作者的插入语交代其写作动机与构思过程,等等。汪曾祺小说中叙事话语的多样性成为作者与读者之间进行“对话”与“共情”的重要方式,也赋予了小说文本极大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7.
心理分析与叙述话语的运用使托尼·莫里森的《宠儿》这部小说显得与众不同。作者通过想像的方式和独特的角度来解构与重构现实 ,分析与探求人物的心理 ,发掘与展现黑奴的内心生活 ,给读者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小说人物的话语表达方式是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也是作者将既定人物形象传达给读者的有效方法.在《名利场》中,萨克雷运用直接引语刻画了狡猾善骗的贝基,用言语行为的叙述体描绘了温柔的艾米利亚,用自由间接引语塑造了忠厚善良的杜宾,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A Dill Pickle的叙述声音、距离及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西兰籍女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在其短篇小说"A Dill Pickle"中,采用作者型的叙述声音,通过人物内视点,利用表述行为、对信息量的控制等含蓄型叙述,以及大量运用人物的直接话语,牢牢控制作者、人物及读者之间的距离,树立了作者的权威性,从而控制了读者的价值判断.同时,作者在读者与女主人公之间成功建立起同情的纽带,使读者认可女主人公的价值判断,从而从侧面加强了作者型叙述声音的权威,使读者认可作者的价值判断,并与其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20.
现代叙事学理论引入小说研究,使小说叙事话语的探讨成为热点。区分出一部小说所采用的叙事话语,可以说明作品的艺术效果及其感染力,反映作者创作的艺术成就。王小波《这是真的》的叙事话语,集中体现为以下四个主要特征:零聚焦的叙事视角;恰当的人物话语表达形式;定与不定的话语人物身份叙述;黑色幽默的叙述笔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