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组织团结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解决和说明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柳德舫 《探求》2007,(2):16-20,6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社会各类组织、各阶层人员都要共同承担的伟大历史重任。作为重要社会组织的企业,必须通过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努力。本文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及其重大意义,分析了中国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中的贡献、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能缺少道德的作用,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需要依靠公民道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基础性意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主要表现在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是培养和谐社会合格主体的重要途径,是传播和谐社会价值理念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0.
孟蕴华 《社科纵横》2008,23(9):145-146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高校青年是否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校要通过加强师德建设、课堂建设、阵地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路径帮助青年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1.
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的经济与社会的微观基础。和谐企业的本质是员工关系的和谐,改革和规范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掌握正确的分配原则,科学地调节利益分配,均衡企业与员工利益的获取,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和企业文化建设,使和谐企业建立在牢固的物质基础上,才能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与和谐程度。  相似文献   

12.
我国有八千三百多万残疾人,涉及2.6亿家庭人口。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改善残疾人状况,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目前社会上存在一定程度对残疾人的偏见,甚至相关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也从问题或者缺陷的消极视角去看待他们。本文希望结合实践中的观察和行动介入的经验,从优势视角反思残疾人服务。  相似文献   

13.
国际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一个不能不加以注意的重要趋势。我们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原则要求,就不仅要从国内社会发展变化的现实来认识,还要以更广阔的世界眼光,从国际化的环境和趋势来加以认识。由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与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国际化进程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素质和能力,应当包括提高领导干部的国际化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现实条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天哲  赵绥生 《创新》2007,2(2):60-63
社会和谐之所以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具备了实现社会和谐的客观现实条件。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和谐的政治前提,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致性是社会和谐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和谐的物质条件,党的领导是社会和谐的政治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5.
刘丹  祁永梅 《创新》2007,1(5):72-75
文化以其特殊的功能在社会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国以来,党领导人民在文化建设中取得了辉煌成就,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证明了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密切关系。和谐文化建设是党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新时期针对文化走向多元化的现实,在科学分析我国文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的文化发展战略。因此,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新时期,调动各方面力量营造和构建高品位的和谐文化,对于中国蒸蒸日上的社会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全面和准确地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辩证思维,用科学的思想方法认识和处理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各种关系,防止任何形而上学的观点和偏向。一是要辩证把握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正确认识构建和谐社会在总体布局中的地位;二是要辩证把握和谐与不和谐的关系,在矛盾运动中不断促进和谐因素的增长;三是要辩证把握长期性与阶段性的关系,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地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四是要辩证把握均衡与非均衡的关系,正确认识和科学运用治国理政的战略策略;五是要辩证把握活力与和谐的关系,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现代女性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特殊作用表现为:女性是和谐家庭的建设者、女性是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女性在环境维护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女性的优势品质为和谐社会建构提供持久精神动力、中国女性特殊的性别文化诉求成为和谐社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目前城乡发展的差距问题日益严重,阻碍了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因此,必须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同时,也进一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于实现和谐发展的自觉认识,进一步深化了对于实现和谐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辩证关系的科学认识。实现和谐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本质特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目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更加强调和谐发展,更加强调以人为本的发展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进一步在实践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道路,在和谐发展的过程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而提出的战略思想。面对着战略机遇和凸显的矛盾,如果举措得当将促使经济加快发展、社会平稳进步;如应对失误,则将导致经济徘徊不前、社会长期动荡。要促使社会和谐发展,就要妥善协调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一是要统筹兼顾,缩小城乡、地区发展的差距;二是要把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发展社会事业作为当前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着力点。由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所采取的协调各个方面利益关系的举措,始终贯穿着促进公平正义与激发社会活力的统一,因而贯彻这样的战略思想和具体部署,就能有力地促进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