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贾志红 《中华魂》2021,(4):40-41
2021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冬奥会筹办工作,来到了位于北京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调研。总书记带我们见识了这条赛道有多"牛"。雪道铺设在悬崖边,山顶平台海拔2198米,是北京市海拔最高建筑,赛道落差近900米,坡面长度3000多米,难度系数高,极具挑战性,是一条迸发着速度与激情的赛道。事实上,在更多的"赛道"上,中国正在奋力奔跑着,永不言弃、勇毅向前。  相似文献   

2.
对红色经典《红岩》与英雄城市重庆的看似不言而喻的密切关系,学界缺乏全面的梳理和深入的研究。《红岩》蕴涵着丰富的重庆民俗文化因子,折射着斑斓的重庆民俗文化光彩,在总体上形成对重庆民俗文化的自然地理特征与人文社会风貌的双重展示。前者可从"山城"之别称、"江城"之古称、"雾都"之美誉三个方面分析,后者可从社区文化、方言文化、仪典节令、服饰文化四个层面梳理。  相似文献   

3.
1968年,在墨西哥奥运会的百米赛道上,美国选手吉·海因斯撞线后,转过身子看着运动场上的记分牌。当指示灯打出"9.95"的字样后,海因斯摊开双手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话。由于他身边没有话筒,因此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的课堂风格是由老师主导的,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老师的言语趣味和教学追求既决定着课堂风格的形成速度和呈现风貌,也决定着课堂风  相似文献   

5.
刘克庄是晚宋文学整体风貌的重要塑造人.他一生最为主要的社会身份即是乡绅(地方精英),这一身份的最终确立与祠禄官制有着密切关系.由于他的乡绅身份,在闽中地区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地域文人群体,通过考察这一群体的结构,可引申出对"江湖诗派"的再思考.另一方面,由于社会身份的转变,刘克庄的文学创作在审美趣味、主题选择乃至写作笔法上产生新变,从而在根本上决定了其文学的总体风貌.这对重新梳理晚宋文学的发展脉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梳理了"文学自觉说"的学术史,并藉此探讨了汉代文学风貌中的若干重要问题。本文认为,"文学自觉说"最初只是就魏晋时代的理论批评风气而发,它也只是在理论批评的层面上才具备科学性。后世学者的种种建构和解构,背离了"自觉说"的初衷,增大了"自觉"一词的涵义混乱,同时也模糊了"文学"的概念。这段学术史,不断加深着人们对汉代文学风貌的辨析和认识,但也存在矫枉过正之弊。事实上,从文体、修辞、内容三方面看,汉代文学仍有诸多模糊、依傍、质朴之处,其更多地延续了先秦文学,而与魏晋文学之间差异明显。因此,就"断限效应"而言,"魏晋文学自觉说"仍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陆机主体才性的特殊性是影响这一诗风形成的重要因素.受江东陆氏家风家学特点的制约,陆机具有矜重清厉的性情气质、优厚的才学及呈才意识.其矜重、清厉的特殊性情制约着诗歌繁缛而庄重典雅的风貌,而其"才多"及呈才意识又较为直接地影响到诗风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8.
中唐诗人李益的"南行诗"具有与其边塞诗不同的题材内容与审美风貌。在题材内容上,它们可以分为羁旅乡思、怀古伤今、妇女婚恋等三类;在审美风貌上,它们洋溢着清新优美的南国风味,同时又不失北方诗风的刚健因子。李益是盛、中唐北方诗人在"南行"过程中诗风发生变化的代表作家之一。  相似文献   

9.
党超 《南都学坛》2004,24(6):14-20
由于对风俗和民俗概念认识的差异,大多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没有系统的风俗理论,进而讲风俗研究史多从近代五四新文化运动时起,对古人的风俗理论有所忽视。实际上,古人有着丰富的风俗理论。班固第一个对风俗做出阐释,形成了正确的风俗观。其风俗观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地理环境影响着风俗形成的初始状态;其二,历史文化传统规定着风俗演变的内在轨迹;其三,王道教化对二者的"中和"使之和谐,决定着风俗转化的理想状态。班固的风俗观奠定了中国古代风俗理论研究的基础。自此以后,尽管对风俗的研究不断发展,但其体制、风貌大都没有脱离这个基本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
如果把发展中的某种产业比喻为一部正在赛道上前进的赛车,那么自主创新无疑就是赛车的核心部件——引擎。引擎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赛车的行驶情况,如我市的软件产业,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十五”以来,销售收入以52.7%的平均年增长率增长,就如F1赛道上拥有强力引擎的赛车,飞速前行;又如原先行驶状况良好的拥有众多南京老名牌的轻工产业,忽视了“引擎”——自主创新的作用,偏离了轨道,慢慢的停滞不前乃至被淘汰出局。对于产业发展而言,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1.
"长庆体"叙事歌行在近代掀起了继元白、梅村之后的第三次创作高潮,于诗坛上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目前学术界对近代的这类诗歌关注不够,本文从近代"长庆体"诗歌的创作情况入手,分析这类诗歌的创作风貌、特色及其解构的原因。试图从史的角度描绘出这种精美诗体的发展轨迹和生命历程,进而从一个侧面理解和阐释中国古典诗歌的命运与归宿。  相似文献   

12.
明代小说序跋继承了传统序跋文体的特点,又有不少新的突破,形成自己独有的风貌,如艺术表达的多元化、语言风貌的千姿百态、主客问答的独特结构等等,很大程度上突破序跋文体实用功能的局限,从而成就了其不可忽视的文学价值,构成明代散文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3.
<正> 刘秀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儒生出身的开国皇帝,他之为政,往往浸润着儒家气息。建国伊始,刘秀便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地表彰名节,从而直接导致了“东汉尚名节”之士风的形成,使东汉士人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风貌。本文就此作一探讨,以求教益。  相似文献   

14.
徐渭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狂狷"之士,其颠狂怪异的人格形态的形成,既受到时代思潮与社会风尚的影响,也与他个人生理与心理的病变有密切关系.不幸而痛苦的人生造成了徐渭心理的病态,而心理的病变又使他的文学创作呈现出一种奇特甚至怪异的风貌.  相似文献   

15.
苏丹 《南都学坛》2014,(3):35-37
邓州越调是豫西越调流派的典型代表,在唱腔、板式、行当、伴奏、剧目等方面保持着河南越调"母调"的原始风貌,在河南越调的三大流派中独具特色。邓州越调的艺术特征和审美追求折射出豫西南地区人们对越调艺术的文化诉求:坚守越调原始风貌,延续越调传统;融汇外来音乐,凸显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16.
清婉·浅切·悲凉——郑谷诗歌风格略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谷诗风经历了由清丽至清苦进而至清淡的演变,最终形成了自己清婉悠然、沉郁悲凉、深入浅出的特色.其诗歌艺术风貌特征可概括为:"清婉""浅切""悲凉".  相似文献   

17.
张二棍是近几年活跃在中国诗坛的山西优秀诗人,其作品内敛、干净、悲悯,具有特殊的审美意蕴和审美价值.张二棍诗歌多从底层视角展开,语言简洁、质朴,作品渗透着作家对"此在"现世的审视以及对生命深情的理解与悲悯.其作品美学风貌具体表现为:价值向度上"在世"与"超越"的悲悯之美,修辞策略上冷郁叙述与悲悯情怀的"张力"之美,美学风格上质朴、有力的精简之美.  相似文献   

18.
周密之词具有"雅"的特征:其词中"清"与"雅"的结合,呈现出生动别致的词学风貌;其词中"新"与"雅"的互动使得情感的表达显得委婉含蓄,雅人深致;其词中"和"与"雅"的共鸣使得其词超脱于俗众而形成自然典雅、清丽绵邈的音韵特色。周密雅词之"雅"通过风格、情感、音律等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其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9.
正为警一任,安民一方。自1997年从警以来,一直在农村派出所工作的焦建新,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十五年来,从一名普通民警到"爱民之星",他用行动诠释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崇高追求,展示了新时期人民警察的良好风貌。  相似文献   

20.
镇江名城风貌区现状的衰退是由内外双重因素的共同作用所造成的.复兴名城风貌区必须解决好激发地区活力、改善民生环境、保持与传承历史文化等三大问题,镇江近期城市发展战略选择应整体谋划"南山北水名城"文章.规划定位为凸现晚清民国风格、滨江都市休闲功能;焕发经济活力应提升街区的综合功能,优化人口结构,鼓励和帮助形成功能多元、相互融合的都市中心区;改善民生环境应注意区分保护类别,在保护名城风貌区的整体风貌前提下,允许开发建设,逐步改造危旧房屋;地区交通必须强化纵向联系,让街区从封闭走向开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