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3 毫秒
1.
有一个人身高2米7,生活很不方便,于是他找到医生,希望自己能变矮一点。医生说:“对不起,我真的是爱莫能助。不过我认识一个巫师,他或许能够帮助你。”这个人按照医生提供的地址找到了巫师。“巫师,我身高2米7,你能帮助我变得矮一点吗?你是我唯一的希望了。”巫师挠了挠头皮,然后答道:“办法倒是有一个。你走进森林,会看到一  相似文献   

2.
《可乐》2007,(5)
有个人身高2.7米,生活很不方便。于是他找到医生,希望能把自己变矮一点。医生说:“对不起,我真的是爱莫能助。不过,我认识一个巫师,他或许能够帮助你。”  相似文献   

3.
癌症是一种心身疾病,有学者把癌症易感行为特征称为C型行为,主要表现为社会化过度,缺乏自我意识。他们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要干什么,只知道应该干什么,别人、社会和家庭希望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所以这种人总是把满足别人的需要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为了跟别人合作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合作而合作。为了能和所有的人搞好关系,即使有人对他做了不可原谅的行为,他也能表示理解并原谅。他因为怕愤怒、焦虑、悲观等负性情绪的表达会损害人际关系,就尽量把它藏在内心,甚至否定它的存在。无疑,这样的人是绝对的好人。  相似文献   

4.
幸福三要素     
余也鲁 《社区》2013,(11):10-10
幸福的生活有三个不可缺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 有希望 亚历山大大帝有一次大送礼物,表示他的慷慨。他给了甲一大笔钱,给了乙一个省份,给了丙一个高官。他的朋友听到这件事后.对他说:“你要是一直这样做下去。你自己会一贫如洗。”亚历山大回答说:“我哪会一贫如洗.我为我自己留下的是一份最伟大的礼物。我所留下的是我的希望。”一个人要是只生活在回忆中,却失去了希望,他的生命已经开始终结。回忆不能鼓舞我们有力地生活下去,回忆只能让我们逃避,好像囚犯逃出监狱。  相似文献   

5.
无耻的种类很多,埋怨便是其中的一种。 我小时候有一个邻居玩伴叫立立,他三岁的时候,爸爸得癌症去世了,是他妈妈一个人守寡靠着在街道小厂做工养活他,妈妈怕孩子受苦,自己舍不得吃,给孩子吃,舍不得穿,给孩子穿。可立立总是跟他妈妈埋怨,自己怎么就没有一个当官挣大钱的爸爸。  相似文献   

6.
美丽谎言     
《可乐》2006,(8)
有位女孩报名参加了"临终关怀志愿者活动"。所谓"临终关怀志愿者活动"就是照顾一些身患绝症、即将不久于人世的老人的起居。女孩照顾的是一位癌症患者,老人的子女在国外,但生活状况不尽如人意,反倒老人自己有不少积蓄。女孩去之前,医生告诉她,老人已经对自己绝望了,希望她能安慰他。每个星期六,女孩准时来到老人身边,和他说话,给他讲故事,并在护士给他打吊针的时候,帮他揉手臂。医生发现,自从女孩来了之后,老人的精神有了很大改善。他开始主动配合医生治疗,病痛发作的时候,也不再大喊大叫,而是默默忍着,待人接物的态度也有了变化。医生为老人的变化感到高兴。但医生渐渐发现了一件令人不安的事情。每个周末,每当女孩离开时,老人  相似文献   

7.
我以为,最大的幸福不是你得到了多少,而是你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我是一个崇尚自由的人,只希望自己能选择将来,能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我就决定要去当一名老师。不过我从来没有想过做“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或者是  相似文献   

8.
《阅读与作文》2009,(11):36-37
我是一只老鼠 有一个人总认为自己是老鼠,在医生的帮助下。总算调整过来了。出院那天,他刚走到门口,突然有一只猫出现在他面前.令他目瞪口呆。 医生说,你现在你已经好了,为什么还这样? 这人说:我是知道我不是老鼠了,可猫知道吗?  相似文献   

9.
《源流》2007,(9)
听说他是一个癌症重症患者,我以为将见到一个病怏怏、满怀心事的人。谁料站在我面前的承明,身材魁梧、脸色红润、乐观豁达、快人快语。我很快就忘记了他的病人身份,只记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与作文》2008,(4):47-47
贝多芬去世前耳聋了20多年,平时他日夜希望自己的耳朵能复聪。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断断续续地说:“到了天堂,我就能听得见了。“床旁侍候的人无不泪下。  相似文献   

11.
能否做好那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志。小时候,我怀着一个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医生。因为我觉得医生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并且坚信总有一天会实现自己的梦想。长大后,我的梦想改变了,而且在不断地变化着,自己就像一个追梦少年一样不断追寻着梦想。我相信:鸟儿有了翅膀,才会飞翔;人有了梦想,才更有力量。  相似文献   

12.
老张今年体检时查出患上了大肠癌,好不容易才预约到某医院的专家主刀手术。一个月后,老张开刀切除了恶性肿瘤。医生说手术很成功,还嘱咐老张好好静养,准备进行化疗。老张高兴极了,觉得整个人都轻松了,癌症似乎已经远离自己。他小心地调养身体,传闻忌口的食物一点儿也不敢碰,饮食能多清淡就有多清淡。3个月后,老张因有便血到医院复查肠镜,医生却告诉他又发现了新病灶,且病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3.
在乔治的记忆中,父亲一直就是瘸着一条腿走路的,他的一切都平淡无奇。所以,他总是想母亲怎么会和这样一个人结婚呢?他总觉得,父亲那条瘸腿,带给自己的是耻辱。一次市里举行中学生篮球赛,他是队里的主力,他找到母亲。说出了他的心愿:他希望母亲能陪他同往,在赛场上,只要看到母亲的目光,他就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母亲笑了,说,那当然,你就是不说,我和你父亲也会去的。他听罢摇了摇头,说,我不是说父亲,我只希望你去。母亲很是吃惊,问这是为什么。他勉强地笑了笑,说我总认为,一个残疾人站在场边,会使得整个气氛变味儿。母亲叹一口气说,你是嫌弃你…  相似文献   

14.
李大夫:我是一个文化人,虽年届古稀,但身体还算健康,在每年的定期体检中,除牙病外,一切都接近正常,因此,我常说自己要活100岁。但是,近几个月来,我的3个最要好的同行,先后患癌症、脑中风、腰椎骨折,长年卧病在床。我看到他们的痛苦状况,以及家人为此的巨大付出,心里很不是滋味。尤其是看到那位癌症朋友痛苦地死去时,我通宵失眠。这以后,我就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想法,总希望自己能在某天猝死,而不要像他们一样,自己痛苦,殃及后人。现在,这种想法越来越严重,这是否有害? 重庆张×希望猝死,是当今银发族中一种较为普遍的异常心理。也就是说,他们当…  相似文献   

15.
正案例:认识小艾的人都说他是个性格温和的男生,待人接物比较得体,能顾及周围人的情绪。就这么一个被大家认同的人,却怎么也处理不好自己和母亲的关系。两人的关系从十几年前小艾父亲去世后就开始恶化,最近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他母亲因此向咨询师求助,希望咨询师劝说他听从自己的一个决定。母子两人坐在咨询室里,不可避免地又争吵起来。  相似文献   

16.
可乐门诊     
《可乐》2007,(3)
健康是快乐生活的基础。无论您有什么烦恼,都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kele@cnhubei.com,我们会代您请教专家和医生。下期的“可乐门诊”将会有您想要的答案。同事老是自言自语,正常吗Q办公室新来一个同事,人长得挺正常,可就是喜欢自己一个人说话。有一次,办公室里就我和他在(但他可能没看到我,我们的办公桌用格子分开了),他  相似文献   

17.
海纳 《中华魂》2012,(1):30
越是成功的人,越说自己浅薄;越是伟大的人,越说自己平凡。袁隆平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主持研究的超级稻,亩产已经达到926.6公斤,但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他仍把自己比作"种子"、"小学生"和"运动员"。袁隆平的第一个比喻:"我是一粒种子"。他说:"我是搞育种的,我觉得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事业才能够根深叶茂,枝粗果硕。"种子是一种希望,也是一种力量。但要做一粒好种子,就必须埋入泥土,深入基层。想当初,袁隆平也是可以留在城里的。因为他出  相似文献   

18.
曾繁旭 《社区》2005,(3):46-47
2001年春节,10多天里,孙杰去了3个医院检查,坚信自己得了癌症,而且全身都出了问题。回家后他把屋里的窗帘全部拉上,不开灯,一个人躲在黑暗中苦思冥想。他变得无比敏感,在报纸上看到一个“死”字或者“癌”字,他都会把整份新报纸扔出去,吓得出冷汗;如果他听说外面有什么不好的消息,就连门都不敢出。“我的青春、理想、事业、辉煌,最重要的,我的形象,一切的一切,走了,消失了,我这个人不存在了。”曾经,他无比坚定地信仰这一切啊,毫无保留地追求,但现在,没有了。他整个人像大厦一般坍塌,整天想着自己就要慢慢在病痛中死去。“常趴在窗口,就想纵…  相似文献   

19.
尽管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如愿,但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最终能拥有一份最好的工作。然而,当一个人心目中理想的工作与现实距离太远,他往往会“身在曹营心在汉”干不好工作。把一个人一  相似文献   

20.
《百姓生活》2008,(6):66-66
世界卫生组织曾向全世界声明,如有哪个人能攻克癌症,就为他塑一尊"半身金像"。这一声明曾在全世界医务界引起轰动。无数个学者、专家都梦想着能为自己塑个半身金像。癌症——这个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一杀手,在当今世界上不知有多少人被推入绝望的深渊。据有关资料表明,全世界每年癌症患者高达900万人,被癌症吞噬的生命竟有600万人,令人惊心动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