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笔墨是传统中国画的灵魂,其内涵非常丰富,它决定一幅画的优劣成败.对于用笔太刻露的作品,历代画家、理论家评价它是"有笔无墨",而对渲染太过、用笔较弱或不明显的作品,则说它是"有墨无笔".创作出"有笔有墨"、"得意忘形"的完美作品是中国画家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2.
《方氏墨谱》是徽州版画的典范之一,从《方氏墨谱》的艺术特征来看徽州版画的视觉表达,是一个以经典窥要点的概括手段。在分析徽州版画视觉表达的同时,把徽州版画发展轨迹里的徽商、徽文化、徽州本土画家、徽州刻书业中的代表等影响因素引入其中,与《方氏墨谱》的诞生背景一起融入到整个徽州版画发展的脉络当中,分析其视觉表达和总结视觉因素,为当代视觉艺术创作者寻找迷失的视觉表达经典理论寻求支撑和图式审美依据。  相似文献   

3.
黄宾虹在古人“笔法论”的基础上总结出“五笔”说;在用墨之法上,进行了一场墨法的革命,创立了“七墨”系统;并以写生来印证古人笔法和章法。黄宾虹的画学思想在后世画家的艺术道路上起到了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画"是理解石涛绘画美学思性与根据性,但更强调根据性."一画"也是画家创作的原动力和根本规律,它虽与具体的艺术技巧有关,但不再是对具体的法则与规律的描述."一画"还是在本体与画家主体之间的联系纽带,它根源于中国传统思想的"天人合一".而之所以能实现这种"天人合一",与画家的淡化功利观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中国画的用墨也是有讲究的。墨的发明大约要晚于笔。墨分“油烟”和“松烟”两种。油烟墨的特点是色泽黑亮,有光泽。中国画一般多用油烟,只有着色的画偶然用松烟。但在表现某些无光泽的物如墨蝴蝶、黑丝绒等,最好用松烟。中国画的墨,一般是加工制成的墨锭,我们在选择墨锭时,就要看它的墨色。墨泛出青紫光的最好,黑色的次之,泛红黄及白色的为最劣。磨墨时要用清水,用力平均,慢慢地磨研,磨到墨汁浓稠为止。用墨要现用现磨,磨好了而时间放得太久,称为宿墨,宿墨一般是不可用的。但也有画家喜用宿墨作画,那只是个别的。我们现在有…  相似文献   

6.
董其昌是明代松江画派的领袖。他在长期体悟和绘画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绘画思想。在学画方面,他主张既要学古人,也要师法造化。前人绘画虽有成法,但这并不会限制后世画家的自由,要"不合而合"。他以悟统学,强调画"须悟后可学"。这就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胸中丘壑";在技法上,他主张布局要讲究分合,用笔要明白虚实,有笔有墨,并且求势,讲究生动之韵。在画品上,他由儒入禅,尤其推崇南宗画风的平淡自然;在画体上,他则主张气韵、生机和以神体道的统一。他的南北分宗理论,则体现出崇南抑北的倾向,推崇的是南派的"文人画"、"士人气"和天趣,要求"寄乐于画",重视绘画对性情的陶养。  相似文献   

7.
李愚 《社区》2014,(23):22-22
宋徽宗喜欢书画,并且有很深的造诣。一天,他问随从:“天下何人画驴最好?”随从回答不出来,便四处打听画驴出名者姓甚名谁,匆忙中得知一位叫朱子明的画家有“驴画家”之称,即召他进宫画驴。得知被召进宫是为皇上画驴时,朱子明吓出一身冷汗。他原本是很有功底的山水画家,可同行们嫉妒他,四处造谣贬低他,说他是“驴画家”。“驴画家”的绰号并非擅长画驴所得,他根本不会画驴。  相似文献   

8.
李静 《老友》2014,(3):48-48
正笔墨为中国画的主要表现手段。古人云:"无笔无墨不成画。"只有墨而无笔立不起来,易软、平、灰、肉。反之,有笔无墨也缺乏表现力。墨的效果是靠笔运出来的,笔的轻重也是靠墨来呈现的,因此笔墨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下面谈谈中国画笔墨技巧中的有关问题。一、关于运笔运笔即是笔的运动,顺锋、逆锋效果不同,表现力也不同。笔锋。笔锋有中锋、侧锋、逆锋3种主要运笔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天下第一造假高手他是五百年来精鉴第一人,也是天下第一造假高手;他是中国画家中作品最多的,在"亿元"时代不断创造市场奇迹。张大千曾论画:"画中要它下雨就可以下雨,要出太阳就可以出太阳。造化在我手里,不为万物所驱使……心中有个神仙境界,就可以画出一个神仙境界。"张大千是20世纪最传奇的画家,少年遭绑票,被土匪任军师;未婚妻去世,跑去寺庙当了一百天和尚,法号大千;  相似文献   

10.
"扬州八怪"是中国绘画史上一批风格相近的画家总称,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主要靠卖画为生.盐商在扬州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奢靡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精神消费品的需求量大增."文之极,画也",盐商对绘画作品的需求拉近了与"扬州八怪"诸多画家之间的距离,画家依附盐商成为普遍现象,这种现象使"扬州八怪"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独特的一个群体.  相似文献   

11.
"新疆山水画"在古代及近代中国尚找不到它的称谓。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几代画家的努力,新疆山水画家已经在上世纪末与本世纪初成为颇受关注的山水画创作群体。在新疆大山水画从起步到被区内外专家学者和画家认同的历程中,新疆大山水画创作研究会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而石河子大学新疆大山水画研究所的成立则足以让我们期待新疆山水画发展的一个新阶段的到来。  相似文献   

12.
进入元代以后,钱选作为一个遗民画家,拒绝了新王朝的征聘而潜心于绘画艺术,这种格趣上的转向给他的艺术作品带来新的气质。钱选前期的画作在表现技巧和精神风貌上深受南宋院画的影响,后期的一些作品则较明显突破了院画体格的羁绊,在用墨和皴擦上呈现出宋元文人画家的特征。值得一提的是钱选的以诗题画,号称"吴兴八俊"的钱选的诗作多由感而作,他常将他的诗文题写到画作之中,并在诗、书、画、印的有机融合上独树一帜,从而构成了后来文人画的基本形制。  相似文献   

13.
娱乐广场     
选助手宋代有位知名的画家,他有3位高徒。一天,他把3个弟子叫到跟前吩咐:“你们跟我学画业已3载,也该出去自己闯荡了,只是我还想留一个徒弟在身边当助手。现在我请你们以《鸡》为题作一幅画,技艺高者可留下。”画家言明两天后看徒弟们作的画。第三天一大早,画家抱了1只母鸡去看画,他先走入大徒弟的画室,撩开画帘后老母鸡便冲着画“咯咯咯”地直叫。原来,大徒弟画的是一幅《群鸡争食图》。画家微微一笑,点了点头。接着他又来到二徒弟的画室,刚一揭开画帘,老母鸡便扑腾着往画上扑。原来,二徒弟画的是一幅《饿鹰抓雏鸡》。画家不由赞道:“妙也!…  相似文献   

14.
那些卑微的、低廉的、奇怪的、丑陋的"材料"被当代艺术大师们做成了一顿具有极高价值的"盛宴"用传统的眼光去看,3平米大的《白色的打结布块》怎么都不像是一幅绘画作品,因为它不是"画"成的,主体是由一块白布打结而成,画家只是在底部铺垫了纸和油彩。据说,这幅画的灵感来自于画家受心脏病侵袭时留下的记忆,白布打结所造就的褶皱,在画家心中与疾病有着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15.
闻香谈墨     
马力 《山西老年》2008,(8):28-28
如今,中国的"文房四宝"不仅是传统书写用具,还具有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墨锭,历来备受文人、书法、绘画家们的喜爱,并加以收藏,藏墨一直被认为是文  相似文献   

16.
从前,有一个露宿街头的乞丐,他认识了一个贫困潦倒的画家。不久,画家积郁成疾,临终前,画家送给乞丐一幅画。画的是一双大手和一张微笑的脸,乞丐欣喜若狂,因为□ 白国宁他曾听说过一些画家死后出名的事。于是,他便开始等着某一天用这幅画卖一大笔钱,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他等了许多年,画家没有出名,后来乞丐带着遗憾离开人间。富有戏剧性的是也有一个乞丐,同样的这个乞丐得到了一位画家的—幅画,画的内容同样是一双大手和一张微笑的脸,乞丐看懂了这幅画,他没有高兴,只是痛快地笑了一整天。从此,他不再向别人乞讨,他开始用自己的双手赚钱。…  相似文献   

17.
画家自己会藏怎样的画呢?2月18日15时在南京江东北路111号诸子艺术馆举行的"诸子2012·画家藏画——萧平、江宏伟、徐乐乐个人收藏展"上,你可以找到答案。萧平的藏画涉及古今中外,堪称海纳百川;江宏伟藏了不少身边画家的作品,可见触类旁通;徐乐乐的收藏则可以看出她强烈的喜好,不少竟是无名氏作品,藏之,只因为"画得好"...  相似文献   

18.
点滴小事能长期坚持,离大功告成近在咫尺。有两个绘画的小故事很能说明这一道理。一个国王听说有位画家擅长水彩画,便专程去拜访这位画家,订购一副孔雀的画。一年后,他登门取画。我订购的水彩画在哪儿?你的孔雀就要画好了。画家说。他拿出了画纸,不一会儿工夫,画了一只非常美丽的孔雀。  相似文献   

19.
个性是艺术的灵魂,《石涛题画集》中说:"笔墨乃性情之事,于依稀仿佛中,有非笔墨所能传者。"性格是与生俱来的,同一个表象特征,同一词、句、笔、墨,乃至思维、行为,既是成功的优势,又是不足的缺陷,优出于斯,悲亦出于斯也。一旦失去这种统一,个性差异就不存在了。人非其人,画难为画。文如其人,画如其人,概是于此。"米之颠、倪之...  相似文献   

20.
我们看到许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还没有真正弄懂题目包含的意思就匆匆动笔,等写完一看,结果跑题了,或者扣题不是很紧,想挽救也来不及了。为了避免“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同学们必须首先学会审题。相传在宋代的时候,一个画院经常出题考画家。有一次画题是一句诗:“踏花归去马蹄香。”要求画家根据这句诗画一幅画。要画好这幅画,首先要琢磨这句诗的意思。有的画家没有用心审题,就凭着一知半解随心所欲地画了起来。画的都是满地落花,游人骑在马上,马蹄踩着花瓣。主考官看了很不满意,连连摇头。这些画家失败的原因是没有把诗句中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