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郑永年 《领导文萃》2014,(10):27-32
<正>对中国来说,尽管美日同盟并不是说美、日两国是一体的,但如果不能对美日同盟有正确的理解,就会犯重大的战略错误。实际上,现在人们对中日关系的很多方面都看不清楚,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如果换一个角度,从美日关系的角度来看中日关系,就会看得比较清楚一些。在美日关系中,美国面临着一种困局,我们暂且把此称为美国的"日本困境"。从"日本困境"中,人  相似文献   

2.
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晋三去年10月初访问中国,近年来沦入僵局的中日关系出现转机。中日关系近年来呈现不少矛盾的磨擦,焦点表现为靖国神社问题,而更大的背景则是,中日两国国力不同程度同时上升,双边关系已进入历史性的转折期和过渡期。正如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曾不适应日本的上升一样,如今日本许多人也尚未完全做好接受中国发展的心理准备。看来,中日关系真正理顺,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双方不断为此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3.
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晋三去年10月初访问中国,近年来沦入僵局的中日关系出现转机。中日关系近年来呈现不少矛盾的磨擦,焦点表现为靖国神社问题,而更大的背景则是,中日两国国力不同程度同时上升,双边关系已进入历史性的转折期和过渡期。正如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曾不适应日本的上升一样,如今日本许多人也尚未完全做好接受中国发展的心理准备。看来,中日关系真正理顺,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双方不断为此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4.
岳巍 《领导文萃》2014,(21):7-22
<正>钓鱼岛、东海争端及历史问题导致目前中日两国政治关系紧张,甚至带来双方在军事上的不确定因素。作为亚洲两个最重要的国家,中日关系出现问题不仅仅涉及亚洲的安全与稳定,甚至威胁世界和平。就像120年前的甲午战争一样,当前中日争端并非仅仅是中日两国之间的事。1894年中日之爆发甲午战争,如今过去了120年,整整两个甲子,期间,中国与日本都经历过太多的重大事件,包括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  相似文献   

5.
<正>利用"依附型"美日同盟维护霸权的安排成为美国亚太战略的软肋中日关系近来日趋紧张。表面看,这一紧张局势源于钓鱼岛之争。但其根本原因,是中日双方在亚太战略格局变迁中的利益冲突和博弈。美国在这一博弈过程中面临的战略两难困境,则为中日关系的发展增添了更加不稳定的变数。最终的结果,不仅关系到三个大国力量的此消彼长,而且将对整个亚太以至世界格  相似文献   

6.
对当前中日关系若干问题的看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中日两国互有需求中国与日本,是亚洲的两个大国,在全球也是有分量的国家。两国地理上隔海相望,血缘上十分相近,文化上渊源深厚,经济上互补性很强。其一,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需要日本的资金、技术和高端产品;日本以贸易和技术立国,需要中国这样潜力巨大而又相距甚近的投资和贸易市场,还需要中国制造的低成本日用品。中国如果失去日本的资金和技术,其损失的一部分可以从欧美寻求替代,而一旦日本失去中国大市场,在世界其他市场接近饱和或尚未发育的情况下,其损失难以弥补。其二,日本经济十多年来持续低迷,而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引擎,这种鲜明对比决定了日本必须搭乘中国快车以寻求经济重振的外力和契机。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在日本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发展最快的是同中国的贸易,赚钱最多的是投资中国的企业;2002年,中日贸易首次出现中国大陆逆差的现象;在日本的经济增长中,中国拉动的部分接近一半,超过了美国;2003年,日本对中华经济圈  相似文献   

7.
我在20年前从一个工程师改行搞日本问题研究,主要研究日本的经济和科技问题,现在已经退休。2003年春天,我在中国的《战略与管理》杂志先后读到马立诚、时殷弘有关对日关系的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先是在日本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而马先生和时先生两个人的称呼在日语中碰巧与“老奶奶、老爷爷”的发音一模一样,好像他们注定是会在日本出一些名的。尔后,马先生和时先生在中国国内也引起了热烈的讨论,特别是在互联网上引起了非常强烈的反应,甚至被一些人说成是“汉奸”、“卖国贼”。这种强烈的反应使我感到吃惊,也促使我思考他们的文章为什么会使有…  相似文献   

8.
最近,马立诚和时殷弘先后在《战略与管理》杂志上发表了他们对于中日关系的新看法,掀起了中国国内舆论就对日认识问题的争论。马立诚和时殷弘所持的观点,有别于长期以来在中国盛行的“军国主义复活论”。马立诚认为:让一个战败的日本永远不能恢复到正常国家状态,是不可能的。面对日本未来成为一个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趋势,中国应该把日本恢复正常国家军事状态的军事诉求,同重新恢复军国主义发展道路区别对待。时殷弘则强调,营造良好的中日关系,具有战略上的重要性。中国应该抛开历史问题、强化日中两国在东亚政治和经济上的合作、积极支持…  相似文献   

9.
去年10月8-9日,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晋三正式访问中国,引起举世关注。此次访问的实现,不仅标志着自2000年10月中国前总理朱镕基访日以来中断了6年之久的两国首脑正式访问得以恢复,而且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双方首脑就正视历史、面向未来,把中日关系推向更高层次,努力构筑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达成一致;在改善双边关系的具体措施方面,双方同意推进经济领域部长级对话,通过安全对话和防务交流增进安全领域互信,并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协调与合作;关于首脑会谈和互访,中方领导人原则上同意在今年回访日本。中日关系在朝着改善的方向发展,而且势头看好。  相似文献   

10.
日本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则超过美国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日两国的贸易往来成为两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来源,中日之间贸易结构的变化正随着中日之间贸易量的不断增大和两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而逐渐发生变化,本文以分析中日两国商品贸易结构的变化及特点为基础,探讨了中日两国贸易商品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中日关系能否超越历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2年8月底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朝日新闻》社联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0%的中国人将历史问题看作是影响中日关系的第一因素。无疑,切实执行中日双方达成的“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共识是解决历史问题的根本途径,但日本的历史观与政治潮流则显示:日本难以如德国般反省二战历史。这就引出了本文的写作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中日关系能否超越历史问题?本人的看法是:中方应当采取进一步的措施,超越历史问题,为了国家的总体和长远利益,这可能是中国不得不吞下的一枚苦果。这个观点的得出,乃基于对以下几个问题的分析而得出的逻辑判断。在开始讨论之…  相似文献   

12.
因日本对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进行所谓"国有化",中日关系局势紧张,由此引发的寒潮在经贸领域已经开始显现.专家表示,中日关系的紧张局势对中日经贸活动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未来如果日本当局继续倒行逆施,双边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双边投资部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双方经济都会受到伤害.中日经贸关系如发生变动,也会波及整个亚洲的经济格局.  相似文献   

13.
罗屿 《领导文萃》2012,(14):107-110
《小康》:涉外交往时,很可能会面对一些突发情况,就像近期日本名古屋市长的出言不逊。能否结合您的亲身体会,谈谈地方官员走出国门时,遇到分歧该如何应对?吴建民:我们是要讲友好,但有分歧的时候,一定要表达自己的立场。我举个例子。2005年我是国际展览局主席,日本爱知县举办世博会,日本中部大学校长饭吉厚夫请我在"中日关系研讨会"上发言。2005年中日关系因为靖国神社问题比较紧张。我在会上就对小泉首相坚持参拜靖国神社表示了批评。我讲为什么中国人反对他;讲中日关系大局是什么;讲两国人民世代友好  相似文献   

14.
日本最近对中国的挑衅行为,已经由咄咄逼人演变为横冲直撞。自小泉政府执政以来,中日关系不仅出现了严重倒退,而且不断衍生出新的麻烦。在历史问题上,日本政要公然否定并为侵略加害历史歌功颂德;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小泉比以往任何一届首相都要肆无忌惮,我行我素;在台湾问题上,日本狐假虎威,挟美日安保协议而公然将台海纳入安保范围,扬言将之作为日本参与干预的战略目标,暴露出侵犯中国核心利益的野心;在涉及中国主权的领土问题上,日本再也不愿“搁置争议”,而是迫不及待,先后默许怂恿右翼议员登上岛礁,登记“户籍”,一次次挑起事端。而8…  相似文献   

15.
去年11月7日,全球知名的反腐败组织“透明国际”公布了2006年度清廉指数排行榜。此榜聚集了世界上163个国家和地区,是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在清廉指数总体排名中,腐败比较严重的国家占了约75%,几乎包括所有的低收入国家,腐败非常严重的国家有71个,占被调查国家总数的近一半。芬兰、冰岛和新西兰并列为全球最清廉的国家,而海地位居排行榜末位。情况不容乐观的国家包括美国、古巴、以色列、约旦等,而在总体排名中取得进步的有中国大陆、印度、日本、黎巴嫩、土耳其等国。  相似文献   

16.
那些数     
正24%:中国今年或将成全球最大经济体——世界银行4月30日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GDP达到了美国的87%。就2011年的情况而言,美国仍是全球最大经济体,但以购买力平价衡量,中国则紧随其后。IMF预计,2011年至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了24%,而美国仅增长了7.6%,所以今年中国经济规模很可能会超过美国。  相似文献   

17.
论对日关系新思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日关系需不需要“新思维”?对此,笔者的回答是肯定的:为了打破中日关系中政治摩擦不断以致出现僵局的现状,推动中日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各方面的关系与对话获得进一步发展,对日关系确实需要新思维,而且这种“新思维”已经在产生之中。当然,“对日关系新思维”决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早在1999年,在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界、特别是日本研究界,围绕对日关系问题就展开了空前热烈的议论,可以说,在那个时候,“对日关系新思维”就开始酝酿了。一系列的研讨会、讲演会,连篇累牍的报告、文章(既有个人提出的也有研究机构提出的),都在“对日…  相似文献   

18.
冷战已经结束,对日本和美国共同的咸胁——苏联已经消失了,日美安全体系已经遇到了最大挑战。在美国有些人说,现在的头号敌人已经不是苏联而是日本,在日本也有更多人批评美国的对外政策。但是,在布什当权时,两国政府非常成功地扼制了这两种倾向。两国政府都申明,经济危机不应当抹杀两国政治安全利益的重要性。克林顿新政府上台后,有了一些新的不可预见性。大家都  相似文献   

19.
有向无环图DAG分析法能克服误差修正ECM模型存在的参数经济意义不明显或者过度识别问题。采用DAG方法研究了中国、美国、欧盟、日本和香港这五个全球重要经济体物价波动的传导关系。结果发现,美国和欧盟之间存在双向的物价波动传导,中国受到美国和日本物价波动的传导。另外,除了引导香港之外,中国并不影响其他3个经济体。因此,中国通缩出口或中国通胀出口论并不成立。  相似文献   

20.
新书推荐     
《领导文萃》2010,(4):146-147
<正>《庄子的享受》王蒙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本书是王蒙对《庄子》内七篇的解读。谈庄子是一,藉庄子谈人生谈自己是二,谈思想谈世界是三……王蒙说,与其说是他注庄子,不如说是庄子注他。《日本改变中国》王海涛著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9年12日出版在近现代历史上,每每在中华民族气运的关键时刻,总能发现日本的身影,本书对近代以来中日关系进行了回顾和剖析,试图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