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彭晓燕 《西域研究》2014,(2):92-115
正就我所知,察合台汗国送往其他国家的信札均未被保存下来。然而察合台汗国位于诸蒙古汗国的中心,且与邻国的关系往往很紧张,许多不同的史料也提及察合台汗国的使臣和信件,可见察合台汗国与其他蒙古汗国,以及诸如埃及和叙利亚的马木鲁克算端、德里算端、教廷等同时代  相似文献   

2.
察合台和窝阔台分别为成吉思汗长委所生次子和三千。他们以成吉思汗生前所分兀鲁思(封地)为基础,在蒙古帝国分裂后形成察台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并在蒙古、中亚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史学界对家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的内部研究已相当深入,但对他们之间关系的研究还不多见,因此本文试图从察合台汗国与窝阔台开国的关系入手,探讨他们之间关系的发展及对蒙古和中亚的影响。察合台汗国与窝阔台汗国虽形成于蒙古帝国逐渐分裂之后,但探讨察合台开国与窝阔台汗国的关系不应局限于蒙古帝国分裂之后,因为察合台汗国和寓阔台汗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公元1(?)47年,建立一百余年的察合台汗国终在纷繁复杂的内外矛盾夹击下分化瓦解。同年,汗国域内东部的蒙古都格拉特部异密借此混乱之机,拥立察合台汗后裔秃黑鲁帖木儿为汗,以今新疆阿克苏,伊犁诸地为中心,建立了尔后在中亚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和作用的东察合台汗国。东察合台汗国,自公元十四世纪中叶建立迄1678—82年为南下的蒙古准噶尔部贵族所灭,前后维持了三个世纪之久。有关东察合台汗国建立的史实,作者在另一篇论文中已先进行了钩沉。(1)本文则重点就第三任汗王黑的儿火者到歪思汗时期的东察合台汗国史进行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4.
(一)东察合台汗国,穆斯林古籍作蒙兀儿斯坦或叶尔羌汗国,汉文史书作别失八里或亦力把里。1347年,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控制着汗国东部地区,即天山南部的蒙古都格拉特部异密,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拥戴蒙古察合台汗后裔秃黑鲁帖木儿为汗,建立了东察合台汗国。汗国初以阿克苏为治所,后迁徒到阿力麻里(今霍城)。秃黑鲁帖木儿在任期间,于1360—1361年,在率部众皈依伊斯兰教之后,又两次发兵西征,占领了  相似文献   

5.
明代哈密地方的哈刺灰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初,随着察合台汗国的覆亡,我国新疆地区分裂为一些各自割据、不相统属的势力,仍旧由察合台汗的后裔的蒙古贵族所统治。新疆东部开始形成瓦刺四部,瓦刺的西边是别失八里,游牧于这一地区的哈萨克人和柯尔克孜人也都处在蒙古贵族统治之下。在天山以南地区,西部是喀  相似文献   

6.
海都(1235—1301)是蒙古汗国第二代大汗窝阔台的孙子。他于13世纪60年代创建的窝阔台汗国曾经长期称雄中亚,其本人也成为反叛元朝中央政府的西北各系蒙古诸王的首领。窝阔台汗国是海都依靠武力扩张建立起来的,其形成过程和察合台、钦察等汗国明显有别。察合台汗国和钦察汗国是在原来察合台、术赤的封地基础上建立的,汗国独立之前已经形成了由长王(汗)主政的、内部相对统一的家族式政治实体(即各系兀鲁思)。而窝阔台汗国则没有这种基础。窝阔台生前并没有和其他三个兄弟一样得到地域广阔的封地,成吉思汗给他的只是叶密…  相似文献   

7.
韩中义 《西域研究》2007,14(2):23-30
喀喇汗朝、西辽与蒙古西征至察合台汗国初期是西域苏非派从初传向兴盛的过渡时期,本文论述了早期苏非派在西域发展演变的历史,概述了其特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梳理察合台汗国政治中心阿力麻里城的历史演变,重点关注前人研究较薄弱的时段,并归纳其兴起及衰落的原因。认为阿力麻里之兴起与丝绸之路北道的拓展和国际中转贸易的兴盛密切相关,其衰落的原因则在于游牧政权所建城市的先天不足、蒙古统治阶层逐步走向定居。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无论是从元朝史还是从伊利汗国史的角度来看,大多数研究者对察合台汗国的评价都是消极的.察合台系诸王被描写成一群固守游牧传统,极度仇视定居社会的野蛮人和冒险家.而察合台汗国,就成了那些面对不可抗拒的"文明化"(汉化或伊斯兰化)潮流,转身逃逸的草原游牧贵族们抗拒时势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周思成 《西域研究》2023,(1):96-108
蒙元时期的蒙古文直译体诏令多见一种独特的尾句“他每不怕那甚么”(ülu˙u ayuqun mud)。广泛比较大蒙古国、元朝、伊利汗国、金帐汗国和察合台汗国的公文,可知以“惧怕”为中心词的诫饬语,在13~15世纪欧亚大陆上的诸蒙古政权中一度得到广泛应用,且衍生出多种形态。“不怕那甚么”与汉地、钦察、伊斯兰文书行政传统并无直接关系,似属大蒙古国时期开创的一种文书体式,定型于元世祖忽必烈统治中后期。诫饬语“不怕那甚么”还反映了早期蒙古国家在法律制度、政治文化和统治心态上的某些差异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穆罕默德·谢里甫是我国天山南路叶尔羌汗朝时期伊斯兰教苏非派著名人物.文章通过对其生平及所创乌瓦伊西耶教团的研究,论述了苏非主义在西域传播发展中形成的地方特色,说明了穆罕默德*谢里甫及其教团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所起历史作用和在学术文化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蒙古西征对穆斯林世界的命运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旭烈兀西征引发了穆斯林世界政治格局的巨大变动,导致波斯尼查尔派和阿拔斯王朝的覆灭,建立了蒙古贵族统治的伊利汗国。伊利汗国的伊斯兰化使一个新的穆斯林文明在旧文明的灰烬中兴起;旭烈兀西征也对伊斯兰文化的发展和苏菲主义的传播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高校中层干部能“上”难“下”问题一直是深化高校干部制度改革的瓶颈。文章明确了推进高校中层干部能“下”的紧要性,分析了高校中层干部难“下”的原因,并提出了推进高校中层干部能“下”机制的突破:一是突破观念禁锢,走出认识误区,为高校中层干部能“下”营造良好氛围;二是完善考核机制,创新考核方法,为干部能“下”提供准确依据;三是加大执行力度,强化责任担当,使干部能“下”严格落实到位;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完善配套机制,为干部能“下”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4.
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先祖。公元840年,在蒙古高原称雄近百年的回鹘汗国在内忧外患中覆亡,其余众大部分西迁至西域和中亚一带。适应于当地新的生存环境和发达的农业文明,回鹘由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草原游牧民族,转化为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农耕民族。回鹘社会的成功转型对现代维吾尔族的形成和新疆的历史发展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张世才 《西域研究》2012,(1):23-36,142
清代南疆基本社会结构的形成可追溯至当地伊斯兰化初期,蒙古入侵虽冲击了当地原有的社会结构,但随着民族融合的发展,原以职业为基础的社会结构模式并无根本上的变化。叶尔羌汗国后期最大的变化是和卓阶层的崛起及建立起有利于本阶层的政教合一权力结构,清政府对天山南路的统一是从对当地社会等级结构与权力结构进行彻底有利于自己的改造开始的,虽然清政府最终变成了一切权力与威望的来源,但当地社会仍等级森严。新疆建省后,原有等级结构的松动和阶级结构的强化是南疆社会结构变迁的主要特征,这种变化具有从封建时代向近代化方向转变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明末期到清前期长城沿线民族贸易点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有关的贸易点及其贸易情况的分析研究,探讨长城沿线贸易点,商品种类、贸易量、市场性质等方面的变化,考察不同历史背景下长城及其贸易地位对长城南北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调查质量成为目前制约市场调查发展的瓶颈,影响了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以房地产市场调查为例,论述其计划、人员、抽样、访问、操作流程等几个质量控制的关节点。  相似文献   

18.
新刑法对交通肇事罪"因逃逸致人死亡"这一加重处罚情节的规定比较简单,而现实中逃逸致人死亡的行为非常复杂,从而导致理论上和实践上存在大量的分歧。作者以刑法理论为指导,对交通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罪过形式和法律性质以及交通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杨毅 《学术探索》2004,(7):119-122
学校的办学特色源于现实需求和学校办学优势的结合 ,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培育过程。独立学院只有客观、准确地为学校的发展作出一个科学的定位 ,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形成一个独特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 ,才能在发展中显现出自己的办学特色 ,最终走出特色办学之路  相似文献   

20.
唐宋时期孟子、颜回虽在国家祭祀、儒家道统中有其地位,但并未形成如孔子的祭祀规模,也没有形成如孔门后裔类似的优待制度,金元时期出于建立道统合法性的急迫性,政府仿照孔子建立祭祀孟子、颜回、追访优颜、孟后裔的制度,在国家推动下产生了所谓的孟子、颜回圣裔世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