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法苑珠林》是研究佛教文化最为重要的文献之一,中华书局出版的《法苑珠林校注》是目前研究者利用的首选整理本。文中对该书的二十处校勘标点提出商榷和补充。  相似文献   

2.
《法苑珠林》是研究佛教文化最为重要的文献之一,中华书局出版的《法苑珠林校注》是一部上乘的古籍整理著作,但其中的校勘偶有可商之处,文中对该书的二十二处校勘提出商榷和补充。  相似文献   

3.
文章考察《法苑珠林》的异文,并利用其所引用《续高僧传》原文及异文,运用对勘与理校的方法,对中华书局版的《法苑珠林校注》中的10条校点作了商补。  相似文献   

4.
《法苑珠林》是最为重要的佛教文献之一。中华书局出版的《法苑珠林校注》是一部高质量的古籍整理著作,但其中的标点偶有可商之处,文中列举了该书的十九处标点疑误之处。  相似文献   

5.
《法苑珠林》是最为重要的佛教文献之一.中华书局出版的《法苑珠林校注》是一部高质量的古籍整理著作,然其中仍有许多可商讨、补充之处.今搜罗十八条予以辨正,希望能对该书的正确解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法苑珠林》百卷本更接近释道世所撰原貌,其卷次划分更为清晰,且知识分类更为系统和成熟。《嘉兴藏》目录中虽拟定《法苑珠林》为百卷,实际刊刻内容却是一百二十卷。《嘉兴藏》刊刻材料中可能有来自民间的版本。  相似文献   

7.
《法苑珠林》是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中被忽略的一部重要文献,它体现了公元7世纪社会知识总结、不同文化整合的现实需要,它所反映的思想与当时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干宝的宗教信仰属于道教。其宗教观之形成与孙吴文化密切相关。佛教对于干宝的影响甚微。《搜神记》虽然为《法苑珠林》大量采录 ,其中故事多属于道教 ,佛教故事很少。把握干宝及其所处时代的道教文化精神 ,是解读这部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写于1946年的《青色魇》,讲述了佛经典籍《法苑珠林》中驹那罗王子的故事。同《七色魇》其他文章一样,《青色魇》也呈现出晦涩难解的文本状态,评论多将之称为“抽象的抒情”。从佛经故事重说的角度将之与上世纪30年代的《月下小景》进行比较,不难剖析这种“抽象抒情”文风形成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一、佛教传入中国的史料考索佛教在二千五百年前创自印度(注一),为现今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之一。公元前四世纪有印度幻术人来华,已将佛教的影子向中国透露,但来留下任何传教的影响,别详拙撰《佛教入华的先声》。迄秦汉之际,佛教始传入中国。①:隋费长房《历代三宝记》、唐释道世《法苑珠林》(卷二)、《佛祖历代通载》(卷五)皆记:  相似文献   

11.
牛来颖 《南都学坛》2010,30(2):42-44
对于唐代都城长安地理景观的研究经过研究者的努力不断得到拓展和深化。但是由于资料的散佚,可依据的研究资料有限,而对笔记小说和佛教典籍的深入挖掘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佛教典籍《法苑珠林》和世俗笔记小说的文字记述与叙事模式,为我们展现了唐代长安城街坊格局、里宅佛寺等真实的都城景观,揭示了唐代都城长安的地理环境及社会文化面貌。  相似文献   

12.
元曲火烧袄庙事出处 元曲《倩女离魂》剧有云:“全不想这姻亲是旧盟,则待教祆庙火刮刮匝匝烈焰生。”又《误失金环》剧有云:“都做了月缺花残舷断绝,谁承望火烧袄庙烟光烈。”又《西天取经》剧、《争报恩》剧均有“火烧祆庙”之语。近人朱居易《元剧俗语方言例释》云:“故事见《渊鉴类函》卷五十八。”余检《类函》,此事见《公主类》三《玉环解》条下引《蜀志》。然不知《蜀志》究系何书。偶翻《法苑珠林》,乃得此事出处。  相似文献   

13.
《西游记》中的故事多有本事可考,本文聊举十则。孙悟空龙宫得到金箍棒、祭赛国索回佛宝、金兜洞丢失金箍棒皆取自《法苑珠林》。孙悟空偷蟠桃后遭天兵围剿取材于《太平广记》。孙悟空与如来斗法的故事与《大般涅槃经》的相关记载大同小异。人参果似是《神异经》与《酉阳杂俎》里的两种异果"杂交"而成。孙悟空与鹿力大仙的比赛内容是《拾遗记》里提到的浣肠。女儿国最确切的原型是《后汉书·东夷传》里的女国。木仙庵谈诗的场景完全来自于《东阳夜怪录》。比丘国以小儿心肝入药的故事脱胎于《新唐书·杨虞卿传》。孙悟空随处召问土地的情节则来自于《吴越春秋》。  相似文献   

14.
经过综合考证,《山海经》记载的君子国其地望应该在红山文化的分布范围之内,红山古国所特有的礼玉文化,是君子国国民人格基因的文化源头.孤竹国的伯夷、叔齐也秉承了君子国的人文传统.君子品格是东北亚文化圈普遍认同的道德基准,也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最核心的价值理念.据唐代佛家文献《法苑珠林》记载,释迦牟尼灭度前,曾留下建议弟子向君子国传播佛法的遗嘱.史实证明,燕王慕容皝在龙城(朝阳)建东北第一座佛寺——龙翔佛寺,成为佛教向东北亚地区传播的重要节点,被视为东北亚佛教祖庭.辽西地区不仅是红山古国的核心地区,也是君子国故地重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祖地之一.  相似文献   

15.
经过综合考证,《山海经》记载的君子国其地望应该在红山文化的分布范围之内,红山古国所特有的礼玉文化,是君子国国民人格基因的文化源头.孤竹国的伯夷、叔齐也秉承了君子国的人文传统.君子品格是东北亚文化圈普遍认同的道德基准,也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最核心的价值理念.据唐代佛家文献《法苑珠林》记载,释迦牟尼灭度前,曾留下建议弟子向君子国传播佛法的遗嘱.史实证明,燕王慕容皝在龙城(朝阳)建东北第一座佛寺——龙翔佛寺,成为佛教向东北亚地区传播的重要节点,被视为东北亚佛教祖庭.辽西地区不仅是红山古国的核心地区,也是君子国故地重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祖地之一.  相似文献   

16.
<正> 沈从文短篇小说集《月下小景》,题为集名的那篇作品依据于黄罗寨的故事,其他八篇均取材于《法苑珠林》中所引各种经典.笔者认为,要揭示沈从文文学创作的奥秘,如不指明在素材处理方面——关心什么,有什么创新——只是单纯地就素材的生发敷衍详加分析,那是不可能搞清楚的.此外,他在1932、33年间写过一些取材于佛教故事的小说,其中有的只不过是把文字译成现代白话.这些作品的写作动机是什么,思想倾向是什么,共同的主题是什么,曾经依据什么传说,联系同时期写的其他作品,很好地研究一番,发表自己的看法,便是本文的写作意图.《月下小景》最初的设想,是写成象《天方夜谭》式或《十日谈》式的百篇故事.但“由于时间和精力都不允许”,现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的小说集《月下小景》创作于1932年至1933年,集中九篇小说,除作序的第一篇外,其他均为《法苑珠林》中佛经故事的新编。这些新编故事和原佛经故事一样,都不是按照真实性原则描写现实人生的小说,而是寄寓哲理的寓言,不同的是原佛经故事所寄寓的是佛教哲学,而新编故事所寄寓的则是沈从文的生命哲学。沈从文的生命哲学是爱与美的哲学。它把人分为“生活”的人和“生命”的人两种。“生活”的人,不脱动物本性,所求为食与性的满足,虽有所爱,但这爱的基础不外是情欲,由于目标容易达到,所以常常陶醉于生活的完美和幸福中而成为惰性十足、无所追求、丧失生命力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详细考证和分析,认为滁州大学张铉博士所发现之《程氏墨苑》中的"笑笑生"可能是徐渭。彭好古此信当写于万历十六年(1588年)至《程氏墨苑》最后出版时的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之间。此文通过对《程氏墨苑》版本的分析考证,提出《程氏墨苑》最早的版本基本上是与《方氏墨谱》同时筹备和出版的,最早的一版应筹画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完成于万历十六年(1588年)。彭好古的信可能写于《程氏墨苑》初版后不久。另外,笔者发现一封徐渭致"小彭先生"的信,可能与彭好古、程大约和方于鲁有关。  相似文献   

19.
蔡镇楚专著《诗话学》和论文《唐人诗格与宋诗话之比较》谓李淑《诗苑类格》、李邯郸《诗格》是两种不同的唐代诗格著作;《中国历代的话选》谓《诗苑类格》佚文仅《诗人玉屑》录存三条。本文针对这些错误说法提出:(一)李淑《诗苑类格》和李邯郸《诗格》是宋代著作;(二)它们是同一著作;(三)《诗苑类格》佚文还为《类说》、《记纂渊海》、《事文类聚》、《困学纪闻》、《小学绀珠》、《南溪笔录群贤诗话》、《诗林广记》等录存,除去重复,计得八条;每条佚文除有文字校理外,对出处、原作者等问题也作了考察、说明。  相似文献   

20.
刘向《说苑》中“引诗”61首,有13首诗与《孔子诗论》相同,其它48首诗篇皆不见于《孔子诗论》。对13首诗进行比较的结论是:二者在解诗方法上截然不同,《说苑》“引诗”没有受《孔子诗论》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