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三级供应链内中游企业纵向合作研发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纵向合作创新是制造业企业常用的技术创新模式.本丈利用三级供应链模型对Samitan Banerjee andPing Lin(2001)的二级纵向合作创新模型进行改进,研究了在M个上游企业、1个中游企业和N个下游企业构成的三级供应链中,中游企业的技术研发策略对技术研发效果和整个产业链体系的利润函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未创新的初始状态,中游企业的研发活动可以增加供应链上各级企业的利润;中游企业的独立研发策略会产生溢出效应,使上、下游企业利润增加;相对于独立研发策略,中游企业的合作研发策略可以获得更大的研发效果,更高的中游企业和全产业链利润.  相似文献   

2.
集群供应链链间技术创新博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集群供应链形成的地域-盟约型网络组织结构,为组织的技术创新合作提供了建立各种联系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开放化。本文研究了集群环境中两条由单一核心企业与单一上游企业构成密切合作的两级供应链系统研发不合作以及研发合作的博弈形式下各供应链的选择策略及利润函数。结果表明:增加创新投资,会增加该创新型产品在整个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双寡头进行研发合作时的利润会明显高于非合作时的情况;研发合作博弈情形下,各参与主体在决策时应根据组织短期和长期的战略目标作出不同的决策。  相似文献   

3.
在考虑集群内企业拥有不同的技术创新效率的情形下,建立两阶段非合作博弈模型,讨论当集群企业在不同时机创新时,技术溢出对其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分析出随着技术溢出的提高,领先企业和跟随企业创新投入的不同变化情形,推导出由此产生的企业集群整体技术创新能力的演化方式,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上下游企业间的研发协作与产销竞争共存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供应链内上下游企业间的研发合作广泛存在,但研究并不多.考虑供应链内联合研发与产销竞争共存时的企业策略及谈判能力、技术溢出等因素的影响.与横向研发协作不同的是,即使在较低的技术共享水平下,链内联合研发仍具有较高的投资水平和生产规模.在伙伴选择过程中,与自己谈判能力相近的企业进行联合是最优的.而就是否提高技术共享水平,上下游成员却始终存在冲突;进而,指出只有在整体协调能力较强时联盟才能具有较高的技术共享水平.  相似文献   

5.
创新投入补贴和创新产品补贴是两种典型的研发补贴方式。本文以龙头带动型集群为研究背景,构建集群中领导者和追随者的两阶段博弈模型,重点讨论政府研发补贴方式和补贴对象选择对集群领导者与追随者研发投入的引导效果。研究发现:(1)高技术溢出情况下,创新投入补贴引导效果总体优于创新产品补贴;低技术溢出情况下,两种补贴方式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引导效果基本一致。(2)同时对领导者和追随者进行补贴仅有可能提高追随者的研发投入积极性;如果仅对领导者或仅对追随者进行补贴,大部分情况下会提高被补贴企业研发投入积极性,同时损害未被补贴企业的研发投入积极性。(3)对高技术溢出集群进行研发补贴的促进效果总体优于对低技术溢出集群进行研发补贴的促进效果。本文对已有研发补贴政策研究从理论上进行了拓展,可为政府制定面向产业集群的补贴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提出混合溢出的概念,研究在混合溢出下同行业双寡头间的研发合作.采用博弈论方法,以AJ模型为基础.双寡头在生产市场上竞争,而在研发活动上可选择合作或不合作.提出了三阶段的研究模式.第一阶段,选择研发投资;第二阶段,选择可控的溢出水平;第三阶段,选择产量.采用逆向归纳法求解.并对双寡头在研发上合作和不合作两种情形进行分析.有以下结论:双寡头研发合作时会产生最大的溢出水平;双寡头单独研发会产生最小的溢出水平;研发合作时的研发成果、产量及利润都比不合作时要高.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内双寡头企业合作创新博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旭  李仕明 《管理学报》2007,4(1):94-99
在A-J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产业集群内双寡头企业间的距离衰减系数变量,采用3阶段博弈,分析技术创新企业间的距离对技术创新水平和产品市场的影响,分析企业在博弈中的决策,以及决策条件和效果,为产业集群内企业技术合作创新决策提供依据。博弈第1阶段是企业在产业集群内的创新合作对象选择,决定相互之间的距离;第2阶段是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决策;第3阶段是企业在产品市场上进行古诺竞争决定产量。  相似文献   

8.
双寡头R&D合作与非合作时的最优溢出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本文考虑一个双寡头模型,其中两个企业都从事存在溢出的R&D活动。每个企业在产品市场上进行竞争之前,首先确定自己的R&D投资。根据在R&D阶段和产量阶段是否合作,讨论三种情况下使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溢出水平。在每种情况下,都讨论了溢出的变动对R&D支出、产量、利润、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创新投入补贴还是创新产品补贴:技术联盟的政府策略选择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作为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技术联盟创新方式受到了高度重视。由于补贴方式的争议以及溢出效应的存在促使国家必须对技术联盟企业补贴方式进行判断。本文构建了一个三阶段的博弈模型,对创新投入补贴和创新产品补贴进行分析。解析分析和算例表明:企业的创新投入会随着溢出效应的增强而增加,在宽松知识产权的激励下企业的创新投入会与溢出效应之间达到良性循环;在政府介入技术联盟创新系统的情况下,创新产品补贴方式比创新投入补贴方式更为有效。这对政府部门加大创新激励,科学选择创新补贴方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混合溢出的双寡头横向R&D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混合溢出的概念,研究在混合溢出下同行业双寡头间的研发合作.采用博弈论方法,以AJ模型为基础.双寡头在生产市场上竞争,而在研发活动上可选择合作或不合作.提出了三阶段的研究模式.第一阶段,选择研发投资;第二阶段,选择可控的溢出水平;第三阶段,选择产量.采用逆向归纳法求解.并对双寡头在研发上合作和不合作两种情形进行分析.有以下结论双寡头研发合作时会产生最大的溢出水平;双寡头单独研发会产生最小的溢出水平;研发合作时的研发成果、产量及利润都比不合作时要高.  相似文献   

11.
将政府竞争政策与技术创新因素引入到两级多晶硅供应链博弈模型中,研究不同情形下政府竞争奖励与技术创新努力水平对于各级制造商最优利润的影响。构建关于硅片批发价与光伏系统销售量的利润博弈模型,求得了各级制造商的最优利润函数,并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竞争与协调两种情形下竞争政策与技术创新因素对于各级制造商最优与整体供应链总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1)政府竞争政策有利于增加制造商的利润;(2)技术创新努力水平的升高可以较快的增加制造商的利润;(3)与竞争情形相比,协调情形下各制造商的利润及整个供应链总利润更高。  相似文献   

12.
供应链涉及多个利益主体,优化供应链的全局效益需要成员企业的协调来实现。效率评估的非参数法应用广泛,但是单纯的效率优化未考虑资源的可替代性和再分配,忽视了投入(产出)结构调整释放的优化空间。对于效率分解,取折衷或单边最优的方案不完全符合企业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本文针对两级供应链的利润优化问题建立一般化的分析框架,同时考虑了技术进步和资源可替代性的影响,对成员企业的利润博弈展开讨论,探讨了合作博弈如何促成供应链实现集权模式下的最优。通过建立议价模型得出了纳什均衡基础上的成员企业最优利润组合,并给出了实现最优分配方案的中间产品均衡定价。  相似文献   

13.
本文考虑两个制造商的竞争,从创新投入的视角构建零售商需求预测信息共享模型,运用贝叶斯统计理论和斯坦伯格博弈方法,探讨了制造商之间的竞争和其开展的成本降低创新对零售商需求预测信息共享的影响。研究发现:(1)制造商的创新投入决策受竞争对手和零售商信息共享的双重影响。(2)由于两个竞争型制造商进行成本降低创新,存在一定的条件使得零售商可以通过免费共享需求信息而获利。(3)当制造商们的创新能力较强时,供应链能够自发达到完全信息共享状态。当制造商们的创新能力较弱时,零售商的信息共享价值为负,竞争型制造商可以通过支付信息共享费用来激励零售商共享需求预测信息。制造商支付的信息共享费用与创新能力、上游竞争强度、预测准确性和随机需求波动性正相关。本文的研究克服了Shang等(2016)关于上游竞争型供应链中零售商信息共享研究中未考虑制造商创新的不足,并进一步探讨了上游竞争型供应链中的信息共享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4.
已有研究往往孤立地分析企业横向或纵向R&D合作问题,而现实中,企业有可能同时采用两种合作形式进行技术创新。针对这一现象,建立了上下游企业同时进行横向与纵向R&D合作的博弈模型,并与下游企业只选择横向R&D合作的情形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1)与下游企业只进行横向R&D合作的情形相比,同时进行横向与纵向R&D合作将带来更高的均衡产量、R&D投入水平和行业利润;(2)当R&D成本分担比例较低(较高)时,上游企业具有(缺乏)R&D合作动机,该结果与技术溢出水平高低无关;(3)当上游企业R&D成本分担比例较高或技术溢出水平较低时,下游企业必然同时选择与上游企业R&D合作。为保持合作的稳定性,通过构建基于满意度的NASH谈判模型,设计了上下游企业R&D合作的利益协调机制。算例表明,该协调机制能避免传统R&D成本分担法引起的合作冲突。  相似文献   

15.
企业常常面临选择:零部件生产是自己制造还是外包给零部件供应商,在产业组织理论中是一个企业纵向一体化的选择问题。在分析指出下游企业零部件生产的外包和自制的市场行为改变了该产业组织的结构的基础上,本文分别以上游供应商利润、下游企业利润和消费者剩余为优化目标,研究上游供应商的产品定价、下游企业零部件生产的外包和自制决策,将cournot博弈嵌套到Stackelberg博弈中,建立该产业组织的复合博弈模型,得到了该产业组织在不同结构下的不同均衡,即相关企业的最优生产经营决策。对于上游供应商,下游企业零部件生产的外包比自制总是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并且两者的差距随着市场容量的增加而增大,对于下游企业,其零部件自制获得的利润总是高于外包获得的利润,其竞争的下游企业的利润则也是与之同方向变化。这些结果可供供应链的企业在竞争环境下制定最优市场策略时参考,尤其是可供企业在零部件外包或自制决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李伟  李凯 《中国管理科学》2019,27(5):196-207
针对供应链中渠道势力的变化,构建了不同渠道势力结构下的研发决策模型,考察了渠道势力变化和研发溢出效应对竞争制造商最优研发决策以及供应链利润的影响。研究发现:1)随着零售商渠道势力的增强,制造商的研发水平降低。2)研发溢出效应对最优研发水平的影响与制造商之间的竞争程度有关:当制造商之间的竞争程度较弱时,随着研发溢出效应的增强,最优研发水平上升;当制造商之间的竞争较强时,随着研发溢出效应的增强,最优研发水平下降;当制造商之间的竞争程度适中时,随着研发溢出效应的增强,最优研发水平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变化。3)渠道势力的变化不会改变研发溢出效应对研发水平的影响结论,但是会改变结论变化的临界值大小;4)渠道势力对供应链利润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制造商竞争程度和研发溢出效应的大小。  相似文献   

17.
在企业多周期连续促销背景下,假设需求受上下游企业促销努力水平、产品商誉和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共同影响,考虑产品商誉和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动态变化,构建双渠道模式制造商和零售商线上线下联合促销的四种微分博弈模型,以解决供应链上企业的促销决策问题。结果表明,两阶段补偿契约提高了零售商促销的积极性,实现上下游企业利润的帕累托改进,在买方抗衡势力的作用下,制造商将进一步提高促销成本分担比例使得零售商达到集中决策下的最优促销努力水平,但该契约对制造商促销努力激励不足。为此,进一步设计两阶段成本分担契约以实现同时激励上下游企业的促销努力,无论买方抗衡势力如何变化该契约都不会造成上下游企业的决策偏离,实现供应链完美协调。  相似文献   

18.
针对绿色环保产品价格过高,阻碍其成为主流消费品这一现实问题,在绿色经济背景下,探讨零售商向负责绿色研发成本投入的制造商提供不同联合研发契约时的供应链均衡策略和协调问题。以零售商主导的双边垄断型绿色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在考虑消费者环保意识、产品绿色度水平、价格等多种因素影响需求的基础上,分别探讨批发价契约、成本分担契约和两部制契约对绿色产品需求、供应链成员利润及渠道利润的影响。结果表明,成本分担契约无法实现供应链成员利润的Pareta改进;一定条件下,两部制契约可以实现供应链成员利润的双赢,并提高绿色产品的市场需求。此外,虽然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并不总是会带来绿色产品市场需求的增加,但却总是会使得绿色供应链的利润提高;并且较高的消费者环保意识将激励企业追求一个较低的绿色成本系数,从而促使企业积极进行绿色技术创新努力。  相似文献   

19.
张令荣  王健  彭博 《中国管理科学》2020,28(11):145-154
供应链内外部碳配额交易是碳配额政策下供应链协调碳配额的重要途径,对供应链成员企业碳减排决策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单供应商和单制造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在完善的碳配额交易市场情况下,通过构建供应链外部碳交易路径和内外部碳配额交易路径共存的博弈模型,分析了碳配额政策下内外部碳配额交易条件、企业减排策略和利润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外部碳交易路径下,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减排决策相互影响,且当单位碳排放量和碳减排成本系数相等时,上游企业碳减排率是下游企业的两倍;同时进行内外部碳配额交易能降低中间产品批发价格,提高供应链成员企业碳减排率、增加企业利润。算例验证了结论的有效性,并发现企业碳配额和内部碳交易价格在一定区间内才能使内部碳交易达成,此时制造商会分担供应商的碳减排费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双层粒子群算法的上下游企业决策动态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寡占市场结构下,企业决策的相互影响效应更为显著。此时,企业融资决策与产量决策不仅仅影响自身利润,而且会影响到其竞争对手和供应商,即企业决策的策略性效应。本文建立一个考虑产品替代性与市场环境波动内外因素的上下游企业决策动态博弈模型,针对该决策的非线性二层规划特点,设计了双层粒子群算法,并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企业决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第一,产品替代性对下游企业具有“竞争效应”,对上游企业生产与利润的下降具有“放大效应”,与债务融资有限责任效应相比,产品替代性的“竞争效应”对下游企业的产量博弈和利润影响更大,另外,债务有限责任效应与债务破产效应左右了产品替代性对下游企业破产均衡临界点的影响。第二,市场环境波动对企业产量决策和融资决策的影响与Wanzenried[1]一致,而在影响下游企业利润和上游企业利润方面并不一致。第三,针对负债融资和无负债融资两种情形,不论产品替代性较低还是较高,较高的市场波动程度都能促使负债企业考虑债务的战略性作用,且下游企业的负债融资存在“Prisoner’s Dilemma”现象,上游企业的垄断市场地位则加强了下游企业负债融资“放大效应”对其利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