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需要与实施创新驱动的国家战略实现有机衔接,重构黄河流域各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黄河流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制约因素表现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形势依然严峻,与东部地区以及长江流域的发展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以水资源利用为核心的流域经济合作机制尚未形成。创新驱动战略的目标是将科技创新作为首要目标,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产品创新和产业创新作为主要任务,以提高全流域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的机制体制创新作为制度保障。黄河流域创新驱动战略的总体思路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解决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动力问题。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力量。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构筑积聚国内外优秀人才的创新高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战略实现路径在于在节水产业、新能源技术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长期布局,依靠企业技术创新实现新动能培育,推动黄河全流域合作发展和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2.
运用战略思维分析新疆改革发展稳定,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实践中,以文化教育思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科技思想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以人才思想提升核心竞争力,统筹解决新疆实现现代化的发展问题。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教育科技人才思想是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把马克思主义教育、科技、人才思想的基本原理同新疆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对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土化、时代化创新。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在实践中解决了治疆稳疆的具体问题和现实矛盾,其教育科技人才思想对新疆统筹推进抓稳定促发展两方面工作具有重大实践意义。近年来,新疆立足自身战略定位,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抢抓新机遇,实施教育强基、科技赋能、人才固本等新举措,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实力。  相似文献   

3.
顺应文化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媒体融合新趋势,推进文化科技双向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是实现福建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产业竞争力、文化影响力的关键。在发展对策上,重点是建立系统的政策驱动机制,推进数字文化工程、打造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体系,以科技创新助力工业设计、推进文化制造业升级,构建文化科技融合基地平台,加强文化科技人才培育,实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和完善金融支撑促进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科技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先进的科技创新模式支撑.由于目前我国科技创新市场发育还不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原创性以及经济增长效应均较低,尤其是现有科技创新模式忽视创新成果的原创性及转化率,且与国家发展战略的契合度不高,有效科技创新不足成为制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主要因素之一.从科技市场培育角度来看,应基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理念,构建以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政府为主体的科技协同创新模式,转变创新主体观念和行为,完善创新成果交易市场,强化创新人才培养和管理,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充分有力的科技创新支撑.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创新经济地理研究,反思贸易格局变化和金融危机冲击下比较优势战略面临的现实困境,揭示创新型经济的第一资源是拥有异质性生产能力的人才;空间集聚是发挥人才优势的最佳组织形式,人才集聚基于空间临近、制度邻近、关系邻近促进了隐含知识的生产和共享,牵引需求、相关产业或企业、政府服务等不同元素进行网络化集结,进而通过强化创新激励和提高创新绩效启动区域整体创新和发展转型,因此,后金融危机阶段必须有效集聚和利用全球高级创新要素——人才,服务我国以创新驱动为主要内容的经济转型升级进程,重建地区或国家的竞争优势:一是以企业或产业发展拓展人才需求空间;二是创新引才模式,利用互补性机制和探索人才“虚拟同盟体”,促进人才及其知识跨越地区或国界流动与传播;三是以政策打造人才流向的区位优势:四是强化人才进一步集聚的人才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6.
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是全球经济绿色转型关注的热点,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考虑城市绿色创新发展.利用SBM-Undesirable模型测度2005-2017年中国286个地级市的绿色创新效率,揭示其空间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整体偏低,呈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综合技术效率的特征,且表现为全国波动上升、东部跃迁、中部塌陷、东北停滞的态势.经济外向度、金融发展水平、制造业集聚等对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而经济发展水平、环境规制、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不显著.因此,提高城市绿色创新效率,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应当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加快地区绿色创新协同发展,同时提升产业集聚水平,优化绿色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7.
体育特色小镇是以体育产业为主导的新型产业组织形式,产业创新是体育特色小镇快速成长的不竭动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数字化创新是体育特色小镇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也是体育特色小镇产业升级的重要战略举措.从提供技术支撑、打造信息平台、挖掘需求潜力提升供给质量等方面,分析了体育特色小镇产业数字化创新的动力;在进一步分析江苏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江苏应从打造特色文化、夯实数字化基础设施,构建数字化信息平台和加大数字化传播力度等方面入手,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驱动体育特色小镇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泉州作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发展模式正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创新驱动战略初见成效。但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过程中,研究开发投入总量不足、科技活跃度不高、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成为发展模式转型的瓶颈。突破瓶颈应紧紧围绕构建政策支撑发展体系、新型制造业体系、特色人才体系、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财税金融支持力度,推进政策链、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相互贯通,有机衔接协同发力。  相似文献   

9.
新技术革命背景下,创新驱动战略的动力源、要素构成及组合方式都发生变化,创新人才、创新链条、创新制度环境与创新系统成为发展重点。以天津为例,应以现代制造研发基地为支点,实现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创新的组合型创新驱动:依托"工业4.0"、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推进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由制造向创造转化;借力首都科技创新资源以"开放开源、互促共享"的开放式创新共建京津冀创新共同体;以体制改革为动力构建"市场主导+政府服务"的混合型发展模式,培育产学研协整,构建创新的培育、创新、引导三大机制。  相似文献   

10.
陈良华  何帅  李宛 《江苏社会科学》2023,(3):148-158+243-244
新型科研机构是近年来在我国出现的一种体制新颖、机制灵活的创新研发组织形式,全面系统地研究其本质特征与运行机制对指导其实践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梳理新型科研机构的演变发展过程与运行特点,从学理层面辨识新型科研机构补充观、机制观与融合观等三种本质观点,提出其本质是一种产学研深度融合模式下的创新联合体。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与分析工具,从现实过程和特点中映射出新型科研机构运行的知识输入、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三个子系统,厘清各个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构建新型科研机构运行系统的动力学流图;从静态视角分析得出人才集聚机制、协同创新机制、风险共担与利益共享机制和保障与激励机制四种运行反馈机制。最后,从动态视角对新型科研机构的运行系统模型进行仿真演化分析,揭示科技人才集聚水平、多元化研发资金、科技成果产出与创新收益的动态演化规律。通过探索新型科研机构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运行机制,为科学推进新型科研机构高质量创新、引领战略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构建创新型新疆;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方向,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创新型人才为重点,深入推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以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根本途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科技惠民,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的背景下,企业如何吸引和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过程中的重要课题。现阶段我国企业面临科技人才队伍"大而不强"、结构有待改善、研发成果与生产实际脱节等问题。通过分析华为科技人才梯队建设的成功经验可知,在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基础上,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企业应当挖掘、培养和激励三管齐下,实施精准的科技人才引进政策,搭建"应用型"培养平台,并打造多元化的激励体系,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此外,企业创新型人才本身应加强内在驱动系统的构建,不断提升和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3.
高层次人才集聚程度是影响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与传统研发机构相比,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具有人才引培集群性、人才机制弹性化和人才创新市场化等特点,但也存在高层次人才竞争压力大、与市场化要求具有一定距离、没有稳定的创新人才导入机制以及高层次人才集聚的规模效益、多元化机构属性设置逐渐暴露弊端等问题。借鉴德国四大科学联合会人才引育的经验,并结合我国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从构建“科学家+企业家”联动合作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和监管机制、构建“荣誉+长聘”的师资建设发展模式、建立与创新绩效相结合的收入分配机制和精准定位新型研发机构的突出优势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科技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科技发展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技全球化背景下 ,我国科技发展面临来自科技人才竞争等方面的挑战 ,由此我国科技发展应在战略调整、科技创新、人才引进与培养、体制改革等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以提高对科技全球化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5.
理工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理工科院校中工科类专业占有非常大的比重,理工类学科与产业发展联系密切,直接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其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对人才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求更严格,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需求。如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使之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分析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入手,探讨理工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构建理工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并从师资队伍、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经费投入四方面阐述保障措施,旨在为理工科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经济竞争日益取决于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条件下,河南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加快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应立足省情,坚持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并举、政府主导与市场驱动并重、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相结合、发挥“后发优势”等七项战略原则。  相似文献   

17.
范晔 《学术论坛》2023,(3):44-54
科技创新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文章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内涵的归纳,基于协同创新理论,构建了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的五个维度,即创新主体的协同合作、创新资源的集聚和配置、创新平台的搭建、创新网络联结的强化和创新环境的改善。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主要表现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基础扎实,创新主体合作活跃度和紧密度日益增强,本地国际创新型企业勇担创新主力,科技创新载体与创新人才持续壮大,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持续完善,但同时也面临原始创新不足与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科技创新发展均衡性与跨区域统筹协调性不足、人才结构矛盾凸显与创新平台能级偏低等困境。基于此,需要多主体协同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构建科技企业良好成长环境,促进创新要素自由流动,推进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人才高地建设。积极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持续发展,构建开放型融合发展的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相似文献   

18.
企业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科技人才是企业发展最稀缺和最宝贵的人力资本.构建和完善企业科技人才的激励机制,不仅有利于提高人们对企业科技人才的重视程度,而且有利于企业吸引人才、使用人才和留住人才,为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提供保障条件.对此,必须根据企业科技人才的特点和需求,在全面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基础上,从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和综合激励等方面,构建和完善企业科技人才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9.
试论战略目标转移中的科教兴国战略刘爱荣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发展教育则是科技进步的基础。科技与教育历来是互动共适的。要振兴科学技术,必须培养大量高素质的科技人才。科技人才是科学技术的载体,是科技活动、知识创新的主体,是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的媒...  相似文献   

20.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驱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重大转型期,宏观上支持中国长期增长的各项要素禀赋条件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要求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转向通过技术进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创新驱动”.创新驱动的内容包括产业创新、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制度创新、战略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创新驱动机制就是以改善供给为实现路径,在政策导向上实现一系列的转型:在政策激励方面实现从“投资激励”向“创新激励”的转变,在政策内容方面实现从“科技政策”向“创新政策”的转变,在创新人才培育方面实现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措施包括: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大力推动产业创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推动结构创新;加强建设产学研体系,积极推动体制创新;优化创新创业环境,重点提升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