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多诺音乐美学思想以"非同一性哲学"为基础,以"否定的辩证法"为主要思维方式,对20世纪西方音乐中的相关类型进行了独到的评论。这种独特的哲学思维在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和理论范式,以及确立新的美学范式中具有巨大的阐释力量。非同一性是阿多诺音乐美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手稿》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重要的理论资源和思想原点,《手稿》中的美学思想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提供了最持久的美学启发,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但《手稿》美学研究所凸显出的经典阐释与开放阅读、文本依赖与语境研究、理论转译与思想误读等理论问题,仍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需要关注的内容.中国《手稿》美学研究需要走出“经典阐释”的单一选择,需要在进一步吸收其哲学思想内涵的基础上,更深刻地继承它的理论精神与美学精神,从而促进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3.
时尚文化的丰富感性内涵,使其具有无可否认的美的意蕴,甚至构成了当代人美的生存方式的重要内容,并呈现出诸如人本性、大众性、肉身性、设计性等独特的鲜明特征。因此,目前有必要开展时尚美学的理论研究,以适应现实生活和美学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美学界对于中国美学传统的研究,往往局限于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往往潜在地以西方美学传统作为参照框架.生命美学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状况.生命美学能够以其全新的阐释框架与方法去深刻精辟地阐释中国美学传统,深刻地阐释以往的美学派别所已经阐释过的中国美学问题,独到地发现以往的美学派别所无法阐释、无法洞见的中国美学问题,从而在中国美学传统研究中真正地切入美的源泉和核心,为当代的中国美学传统研究别开洞天.  相似文献   

5.
"默"作为一个词语,原本是指沉默不语、背诵记忆的意思,但是在中国文化中,它具有很深的哲学与美学意蕴。"默"在人生态度上,往往与一定的立场与价值观相联系;在认识论与审美观上,又与特定的思维方式相联系,彰显出审美心智。从先秦迄至六朝时代,这一词语的内容与人生态度、与审美方式的联系愈益紧密,经历了不断的变迁,在清代叶燮的《原诗》中获得了新的阐发,成为中国文论与美学的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6.
作为跨学科和新兴学科的研究和发展,文艺美学研究要摆脱两个观念上的混乱和误区:一是在既定学科分类中讨论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二是忽视对中国审美经验的理论阐释,将文艺美学与西方美学相混淆.本文结合中国古典美学的文献,用精神分析和人类学的方法阐释中国审美经验的特殊性及其理论意义.本文认为,以声音性形象的表征机制为基础的中国古典美学范畴"韵"在文艺美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用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深度阐释.  相似文献   

7.
美与生命的关联问题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显著特征 ,也是西方现代美学的主流 ,它们之间不过是由于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不同 ,而在美和美感的阐释上有着本质的差异。尽管这些阐释各自都有自己的精辟见解 ,但它们在揭示生命力本身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时都显得不够。因此 ,要建立新的生命美学体系 ,第一 ,在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上要和以往的美学体系决裂 ;第二 ,要建立自己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论斯图亚特·霍尔"族裔散居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族裔散居"是当下文学理论研究的热点.族裔散居的美学意象是其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族裔散居、族裔散居美学为研究的出发点,阐释其文化内涵,以霍尔的"族裔散居美学"为研究重点,彰显其"差异的政治"的美学价值,突显其对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的卓越贡献,为我们从事文学理论研究提供参照点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反"是老子辩证思维的中心范畴,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有着深远影响,因而其内涵中也具有了一定的文论意蕴.从文艺理论发展历史来看,"反"范畴的文论意蕴主要包括有无相生、正言若反和返朴归真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10.
东晋时期,中观般若理论在中国达到高峰。中观般若在印度佛学里,代表一种特殊的直觉智慧,其思想体系和价值结构都包含着丰富的美学意蕴。东晋时期,中观般若美学思想经鸠摩罗什、僧睿、僧肇等绍介、阐释,系统传入中国,并内在地实现了由佛学、哲学意蕴向美学意蕴的转化,在理论的内涵及构成上也完成了中国化美学理论模型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文学经典"的概念只具有话语修辞的功能,其内涵与"经典"的原初义有明显差异.经典的原初义是以固化的文本为标识,而文学经典却是以文本所呈现的意蕴作为判断依据.这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理论启发,即如果突破以固化文本为文学经典的传统观念,而把文学经典的文本存在方式视为一种"活态"存在,则可在文学经典的文化身分表达、文学经典的艺术生存空闻和西化的文学经典观等问题上获得新的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12.
现象学美学的接受与中国新时期美学基本理论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宣国 《学术月刊》2012,(2):95-105
中国新时期美学理论的建构,受到现象学美学的深刻影响。现象学美学的诸多理念,与中国传统哲学美学存在许多可以融合沟通的地方,有助于破除传统的美学观念,转变中国当代美学家的思维方式。叶朗建构"美在意象"的理论,强调审美活动是在物理世界之外建构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张世英以"显隐说"而不是"典型说"的思维方式看待美学基本理论问题,突出想象在审美活动中的意义;叶秀山将美和艺术看成是人与世界的基本交往形式,认为审美活动的意义首先在于理解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新实践美学"以存在论在补充实践论,将美看成是生成的而不是现成的,突出情感在审美活动中的意义,都与现象学美学重视人与世界的本源关系,强调美就存在于现象中的思想密切相关。这一接受事实说明,现象学美学对于中国当代美学理论建设和思维方式转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实践存在论美学"以"实践"为人的存在本体,将"实践"与"存在"相结合开启关学思考的路径,"实践"范畴是其核心范畴,其关于"实践"及其与相关范畴的逻辑关系的理论思考构成这一美学的理论基石.本文试图依循"实践存在论美学"自身的理论思路,考察其"实践"的内涵以及该理论如何将这种"实践"与密切相关的一些理论关键词,如"存在"、"审美活动"、"唯物主义"等相结合,并进一步对这一理论的美学阐释力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4.
论和谐思维方式的实践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人类丰富而复杂的辩证思维发展的途程中,和谐思维是源于中华深厚和合传统的一种辩证思维形态。与西方传统相比,它具有相对独立的思想内涵和表现形式,显现了鲜明的东方智慧特征,产生了持久和深刻的影响。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改革开放的推进,和谐思维在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的伟大实践中日益发挥出主导性的作用,因而被提到了理论的前台。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面临诸多繁杂的任务,但最关重要的是塑造能够担当起这一历史使命的和谐主体,而和谐主体又重在培植和谐的心理,发扬和谐的精神,确立和谐的思维。思维方式的变革是最根本的变革,不从心理底层破除非此即彼的二值对立思维方式的潜在影响,不重建切合时代需要的新的思维方式,和谐社会的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因而深入研究适合构建和谐社会的思维方式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期刊发的笔谈是由左亚文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谐思维方式研究》(07BZX011)的阶段性成果。其中左亚文的《和谐思维与矛盾思维异同关系再析》着重从致思取向、基本理论、价值原则、视域覆盖以及方法论原则等方面对和谐思维与矛盾思维的异同关系进行了具体的比较和论析,阐明了二者作为辩证思维的两种基本形态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贯通的性质,证明了人类辩证思维方法的多维性、多样性与本体性、统一性的辩证关系。夏建国的《论和谐思维方式的实践价值》则从生活实践的观点出发,提出和谐思维对于人们实践活动的调控、牵引、制导作用,具体表现在用和谐的视角观察对象、用和谐的思想分析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用和谐的尺度评判工作,并结合改革和建设的实际对其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证。韩美群的《和谐思维的本体诠释》从世界观的高度,阐释了"和谐"的本体意蕴,探析了和谐本体论的基本内涵及其理论贡献,揭明了和谐思维赖以成立的本体论根据。  相似文献   

15.
论时尚文化的审美意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具有感性自由的丰富内涵,当代时尚文化不仅在现象学层面上直接显现为审美现象,而且还体现出包括准功利性和人本性在内的一些与传统艺术很为不同的审美特征,从而向美学理论提出了一系列富于启发性的崭新课题。所以,有必要建立一门专门研究时尚文化审美意蕴的时尚美学,以适应社会现实和美学研究两方面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和谐思维的本体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丰富而复杂的辩证思维发展的途程中,和谐思维是源于中华深厚和合传统的一种辩证思维形态。与西方传统相比,它具有相对独立的思想内涵和表现形式,显现了鲜明的东方智慧特征,产生了持久和深刻的影响。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改革开放的推进,和谐思维在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的伟大实践中日益发挥出主导性的作用,因而被提到了理论的前台。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面临诸多繁杂的任务,但最关重要的是塑造能够担当起这一历史使命的和谐主体,而和谐主体又重在培植和谐的心理,发扬和谐的精神,确立和谐的思维。思维方式的变革是最根本的变革,不从心理底层破除非此即彼的二值对立思维方式的潜在影响,不重建切合时代需要的新的思维方式,和谐社会的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因而深入研究适合构建和谐社会的思维方式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期刊发的笔谈是由左亚文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谐思维方式研究》(07BZX011)的阶段性成果。其中左亚文的《和谐思维与矛盾思维异同关系再析》着重从致思取向、基本理论、价值原则、视域覆盖以及方法论原则等方面对和谐思维与矛盾思维的异同关系进行了具体的比较和论析,阐明了二者作为辩证思维的两种基本形态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贯通的性质,证明了人类辩证思维方法的多维性、多样性与本体性、统一性的辩证关系。夏建国的《论和谐思维方式的实践价值》则从生活实践的观点出发,提出和谐思维对于人们实践活动的调控、牵引、制导作用,具体表现在用和谐的视角观察对象、用和谐的思想分析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用和谐的尺度评判工作,并结合改革和建设的实际对其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证。韩美群的《和谐思维的本体诠释》从世界观的高度,阐释了"和谐"的本体意蕴,探析了和谐本体论的基本内涵及其理论贡献,揭明了和谐思维赖以成立的本体论根据。  相似文献   

17.
论美学范畴的学科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学范畴作为反映人类审美活动的本质属性和普遍联系的基本概念既是建构科学的美学理论体系的支撑点和生长点,也是美学思想史研究的核心内容。在这种史论结合的研究视野中,美学范畴自身的形成和演化以及诸美学范畴系列的有序化组合甚至成为美学家理论思维的逻辑形式。因此,如何认识和把握美学范畴的学科特性,如何深化对美学范畴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理解便成为我们推进美学史与美学理论研究的关键性契机,这正是本文探讨的核心问题。我们应当在历史与逻辑、空间与时间、理论阐释与经验描述的有机融合中形成对美学范畴的独特而有效的把握方式,真正认识美学范畴在共性与个性的结合中表现出的学科特性。本文拟从四方面作出初步阐释。  相似文献   

18.
主客体之分与新世纪美学的建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上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对美学研究中的所谓“主客体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的批判与超越成为中国美学界的新的潮流。一些美学家打出返回美学的原初性思维或本源性思维的旗号 ,尝试超越美学的对象性思维方式 ,而建立一种主客一体、超越对象性思维的新的美学思维方式和美学理论。这是继 2 0世纪 80年代的实践美学之后中国美学家们对美学的本体问题的又一思考方向 ,从发展中国美学精神、推进美学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来说是值得称道的。无论如何 ,它是美学家们对美学学科和现实审美文化精神的一种理论把握和寻找人类精神家园的努力。但是 ,就具体学…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丰富而复杂的辩证思维发展的途程中,和谐思维是源于中华深厚和合传统的一种辩证思维形态。与西方传统相比,它具有相对独立的思想内涵和表现形式,显现了鲜明的东方智慧特征,产生了持久和深刻的影响。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改革开放的推进,和谐思维在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的伟大实践中日益发挥出主导性的作用,因而被提到了理论的前台。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面临诸多繁杂的任务,但最关重要的是塑造能够担当起这一历史使命的和谐主体,而和谐主体又重在培植和谐的心理,发扬和谐的精神,确立和谐的思维。思维方式的变革是最根本的变革,不从心理底层破除非此即彼的二值对立思维方式的潜在影响,不重建切合时代需要的新的思维方式,和谐社会的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因而深入研究适合构建和谐社会的思维方式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期刊发的笔谈是由左亚文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谐思维方式研究》(07BZX011)的阶段性成果。其中左亚文的《和谐思维与矛盾思维异同关系再析》着重从致思取向、基本理论、价值原则、视域覆盖以及方法论原则等方面对和谐思维与矛盾思维的异同关系进行了具体的比较和论析,阐明了二者作为辩证思维的两种基本形态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贯通的性质,证明了人类辩证思维方法的多维性、多样性与本体性、统一性的辩证关系。夏建国的《论和谐思维方式的实践价值》则从生活实践的观点出发,提出和谐思维对于人们实践活动的调控、牵引、制导作用,具体表现在用和谐的视角观察对象、用和谐的思想分析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用和谐的尺度评判工作,并结合改革和建设的实际对其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证。韩美群的《和谐思维的本体诠释》从世界观的高度,阐释了"和谐"的本体意蕴,探析了和谐本体论的基本内涵及其理论贡献,揭明了和谐思维赖以成立的本体论根据。  相似文献   

20.
《文心雕龙》作为一部"体大而虑周"的中国古代文论巨著,其蕴含的极其丰富和深刻的文学、美学、逻辑学内涵根植于中国文学悠久的历史土壤中。以西方现代文学阐释学理论(对话论、阅读论、意义论、空白论)为整体参照系,具体运用视域融合、效果历史、阐释范式等理论要点,绘制《文心雕龙》的阐释路线图,将西方现代阐释学思想与中国古代传统的文论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在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上探析有关《文心雕龙》研究走过的足迹,是中西比较诗学研究方法的有益实践,为《文心雕龙》的阐释研究开启了新的视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