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天峰 《决策探索》2014,(14):45-47
2010年9月,时任中央党校校长的习近平同志在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强调:"领导干部工作上要大胆,用权上则要谨慎,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自觉接受纪律和法律的约束。"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敬畏是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心理基础。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领导干部树立敬畏观念,对于抵制各种诱惑,克服"四风"侵蚀,始终保持良好形象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部分领导干部信仰丧失,用权任性,言行肆无忌惮,对党纪、国法、道德及社会评价毫无敬畏。丧失敬畏之心会造成领导干部信仰缺失,侵蚀党的执政根基;责任缺失,污染政治生态;独断专行,损害党的威信;骄奢淫逸,败坏党的形象。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坚持人民立场,对党的事业负责,敬畏党性、品德、责任、能力、作风、法纪,才能树立正确的敬畏"靶标"。因此,要对领导干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日常管理监督,加强"八小时之外"的监督,畅通监督渠道,让领导干部养成在阳光下工作和生活的习惯。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一位领导同志在与新提拔的领导干部进行任前谈话时说:"作为领导干部,不论从事什么工作,担任何种职务,都要对自己手中的权力有一种敬畏感;只有对手中的权力心存敬畏,才能干干净净为民工作."话虽朴素,却道出了领导干部对待权力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4.
<正>近来读明代《菜根谭》,作者在书中写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的确,敬畏是人生的大智慧,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行为准则。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并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保持高尚精神追求,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做到公正用权、依法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曾说,共产党员"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所谓"怕",就是敬畏。领导干部保持敬畏之心,不仅是一种人生智慧,更关乎党性修养和作风品行。近期来,一些领导干部的"雷人"之语,时有耳闻。张狂的言行、傲慢的态度,源于一些领导干部被权力与金钱蒙蔽了双眼,心中缺少两个字——敬畏。  相似文献   

6.
吹风     
《领导文萃》2014,(7):132-133
正习近平: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作风问题都与公私问题有联系,都与公款、公权有关系,"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要引导党员、干部正确对待组织的问题,言行一致、表里  相似文献   

7.
正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将率领中国共产党人从西柏坡进京开启执政生涯形象地比喻为进京"赶考"。一代伟人这种"赶考"心态,深深警示和告诫着每名党员领导干部要以终身学习观念、遵纪自律观念、谦诚敬畏观念,自觉保持人民公仆本色、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党员领导干部常保"赶考"心态,就要视自己为"考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学习是一种态度,党员领导干部要向书本学习、  相似文献   

8.
正领导干部身上承载着人民的期望、组织的重托,肩负着发展一方、造福一方的重任,要在人民公仆的"舞台"上大显身手唱好"戏",唱出群众满意、喝彩的"戏",就必须以感恩心做事,以平常心做人,以敬畏心约束自己做好事、做好人。  相似文献   

9.
张伯行的"刻",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是处事中的坚持原则,是履职中的不遗余力。张伯行的"刻",孕育于其诗礼传家的优良家风和理学气息浓郁的成长环境,形成于其对"千圣之学"的笃信与敬畏和自觉继承道统的责任与担当,践行于其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仕途生涯。张伯行的"刻"对当代领导干部的借鉴在于:心存敬畏,有恪固之心;坚持原则,有底线意识;以人为本,不忘初心。  相似文献   

10.
<正>"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在系统阐述依法治国的重要讲话中,要求领导干部做尊法的模范,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做学法的模范,带头  相似文献   

11.
<正>一要敬畏法规,严格依法行政。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要求各级领导坚  相似文献   

12.
1近年,媒体不断曝出一些地方官员张狂的言行、傲慢的态度,这实际上是一些领导干部被权力与金钱蒙蔽了双眼,心中缺少两个字——敬畏。请你谈谈,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应当敬畏什么?  相似文献   

13.
领导论丛     
正领导干部要知畏惧、懂规矩、敬法纪李汉华党员领导干部践行严以用权,就是要按照党纪法规的要求,把岗位职能职责履行到位,做到不违规、不逾矩。一要常怀敬畏之心,做到行之有规。对手中的权力,要常怀敬畏之心,淡泊名利、坦然处之;当然还要自觉筑牢慎权的"防火墙",严防"牛栏关猫",使权力运行有边界、有约束、受监督,任何时候不搞特权、以权谋私。二要常怀律己之心,做到用之有度。一方面要充分  相似文献   

14.
现实生活充满各色诱惑,作为领导干部能否经得起考验,不仅是领导干部个人的问题,家庭的问题,更是事关党的事业的大事。因此,作为领导必须自觉加强修养,敬畏法规不越线,过好人生的政治、金钱、亲情、友情、美色、心态等"六道关",向党和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相似文献   

15.
<正>做官先做人,为政必修身。领导干部践行"三严三实",首要的是严以修身,修身重在日常、经常,必须落细、落实、落小。各级领导干部不管是"八小时以内"还是"八小时以外",不管从事公务活动还是参与社会交往,都要把修身律己放在首位,始终心存敬畏,慎独慎微,发挥好"关键少数"作用。为此,领导干部修身律己必须规范"三种生活"。政治生活做到"三严"习近平总书记曾形象地指出:党内政治生活是锻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的熔炉。如果炉子长  相似文献   

16.
吹风     
《领导文萃》2015,(7):134-135
习近平:党纪国法不能成为"橡皮泥"、"稻草人",违纪违法都要受到追究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要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党纪国法不能成为"橡  相似文献   

17.
筱陈 《领导文萃》2014,(18):125-125
正人当怀揣敬畏之心。细品"敬畏"一词,敬是畏的前提,因敬而生畏,畏在敬之中。敬发自于内心,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一个人,敬什么,看出一个人的道德素养、价值取向。敬畏之畏,是自觉之畏,是基于崇敬、尊敬后生发出的畏惧,敬到极致,畏也到了极致。当我们谈到一些人物,心中自然会生起敬畏之心,那是因为这些人物身上所具有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动着人们,这种的人格魅力外化成为了一种感召力,让人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让人在崇敬中透着畏惧。人有敬畏之心,  相似文献   

18.
省部声音     
正杨晓渡中央纪委副书记要深刻汲取山西系统性、塌方式腐败教训,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作为当务之急,抓纪律、改作风,治病树、伐烂树,积极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党员领导干部要战战兢兢、心存敬畏,秉公用权、廉洁自律,远离"圈子文化""山头主义"。  相似文献   

19.
正策划人语"口言善,身行恶"的"两面人"古已有之,荀子称之为"国妖"。对当今社会的官场"两面人"现象,党中央洞若观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襟怀坦白、言行一致,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对党忠诚老实,对群众忠诚老实,做到台上台下一种表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越界、越轨。这是对领导干部的谆谆劝诫,也是对官场"两面人"的郑重警告。然而,官场"两面人"依旧屡禁不止,给党和国家的发展带  相似文献   

20.
正成长为一名领导干部需要很长时间,但倒下去可能就在一夜之间。所以,领导干部从政要有底线思维,要心存敬畏,戒奢戒贪,优先解决好思想意识问题,要牢记"四慎",守住廉政的底线。一、从政之始要"慎初",牢记"轿夫穿新鞋"的警示作用很多大贪官、老贪官其实在从政之初并非都是贪官,都经历了一个从小贪到大贪、从量变到质变的演变过程。因为贪污受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