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3 毫秒
1.
“元帅升帐了,好神气!”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的总司令,朱德为中国革命立下了赫赫战功。由于战功卓著,1955年,毛泽东任命朱德为开国第一元帅。9月29日,在中南海怀仁堂,毛泽东主席亲自授予朱德元帅军衔、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曾任中央领导人专职摄影师的侯波记录下了当时领袖与元帅之间亲密无间、赤诚相待的感人情景:  相似文献   

2.
先渠 《当代老年》2010,(4):18-19
1949年12月,毛泽东首次访问苏联,揭开了中苏同盟的起点。毛泽东亲自为斯大林选好了足有两车皮的寿礼——车江西蜜橘和一车山东大葱,这也是中外外交史上少有的“国礼”。  相似文献   

3.
叶子 《老人世界》2011,(6):34-35
毛泽东喜欢用“马革裹尸”的故事勉励和教育干部。1950年,中共中央应胡志明主席的邀请,派罗贵波率顾问团到越南工作。临走时,毛泽东对他们讲了“马革裹尸”成语的来源。一年后,罗贵波回国汇报工作时,毛泽东又说,我送你们两句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怒批陈伯达:“孙权劝曹操当皇帝,小子不怀好意!”曾思玉告诉笔者,他有生以来,第一次见毛泽东大怒是1970年8月在庐山召开的中共九届二中全会上,林彪以歌颂毛泽东为幌子,大讲天才问题,提出要设国家主席。第二天,华北组在会上散发第六号简报,刊登了陈伯达吹捧林彪,坚持要设国家主席的发言。毛泽东看出林彪的野心,决定拿陈伯达开刀。  相似文献   

5.
石海 《老年人》2009,(10):40-41
1945年6月,党的七届一中全会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史称“五大书记”。毛泽东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书记处主席。从此以后至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五大书记”成为党的最高领导层。  相似文献   

6.
湖南醴陵的“文革瓷”,因造型优美、风格独特,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而独具魅力。毛泽东生前最喜欢用醴陵的瓷器。主席用瓷无疑标志着这一时期陶瓷发展的最高水平。1974年,毛泽东最后一次回湖南,住在湖南省委九所的一号楼。在这里,他与周恩来一起度过了他82岁的生日。为了庆贺主席的生日,时任湖南省委第二书记的张平化指令醴陵群力瓷厂研制烧造一种小碗,专供毛泽东个人使用。这种后来被蒙上几分神秘色彩和赋予特殊政治意义的“主席瓷”,在半个世纪前是如何研制的?又是谁绘制了这“中国第一瓷”呢?几十年来一直鲜为人知,这段历…  相似文献   

7.
在很多关于毛泽东主席的录像或照片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他手中夹着一支烟身棕黑、烟灰雪白、形状粗实的雪茄。这雪茄曾是主席的爱好之一,陪伴了主席5年之久。这里所说的正是在北京卷制这种雪茄烟的“132小组”。  相似文献   

8.
提起建国初期的刘青山、张子善事件,熟悉的人不少,但谈到纪凯夫事件知道的人恐怕不多。当年亲身经历这一事件全过程的李之琏先生(曾任中宣部秘书长)撰写的《纪凯夫事件始末》详细披露了曾震惊中央,毛泽东主席亲自批示处理,被称之“开国反腐第二案”的许多内情,值得一读。纪凯夫,事件发生时任武汉市第二医院文书,青年团员,一个地地道道的“小人物”,只因向组织揭发该院党支部书记有盗款嫌疑,就受到—连串手握重权人的打击报复,以至于盗款嫌疑人来技处理,揭发盗款人的他却被先行送进公安局拘留所。事件发生后,引起邓子恢(时任中共中央中南局书记兼纪委书记)、钱瑛(时任中南局副书记,后曾任内务部部长)的关注,派中南局纪委秘书长李之琏亲自处理此事。但事件曲折复杂,阻力重重,以至“杨乃武与小白菜”  相似文献   

9.
正小孟(孟锦云,毛泽东的贴身护士)来到主席身边时,主席已患了白内障,很多人劝他做个手术,他却总是不愿意,就像劝他吃药一样。他常说:“医生的话不能听,最多只能听一半。”一天上午,小孟对主席说:“你做个手术吧,很简单,手术之后,你就能看清楚我了。”不知为什么,这次主席没有表示反对,但也没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2001,(7)
一间窑洞在红军转战陕北的一天深夜,部队进驻一个小村。由于村小房少,毛泽东和十几个同志同住一间小窑洞。房东大嫂走上前,忐忑不安地说:“这窑洞太小了,地方太小了,对不住首长了。” 毛泽东随着大嫂的语调说:“我们队伍太多了,人马太多了,对不住大嫂了。” 三句话对三句话,三个“了”对三个“了”,富有哲理,耐人寻味。 一条毛巾 毛泽东的节俭,往往出乎人们想象。转战陕北期间,毛泽东只用一条毛巾,早上洗脸,晚上擦脚。说是毛巾,其实早就没“毛”了,像块麻布片。卫士长李银桥说:“主席领条新毛巾吧,这条毛巾实在太旧…  相似文献   

11.
1955年7月,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周里,去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会议期间,毛泽东主席邀请他去中南海丰泽园家里座谈农业合作化问题。毛泽东见到他,亲切握手,风趣地说:“周公制礼来了!”周里原名周礼,他感慨地说:“主席记性真好。我还是2...  相似文献   

12.
曾思玉告诉笔者,他有生以来,第—次见毛泽东大怒是1970年8月在庐山召开的中共九届二中全会上,林彪以歌颂毛泽东为幌子,大讲天才问题,提出要设国家主席。第二天,华北组在会上散发第六号简报,刊登了陈伯达吹捧林彪,坚持要设国家主席的发言。毛泽东看出林彪的野心,决定拿陈伯达开刀。会议的第三天,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吸收华北组、东北组、华东组、中南组、西南组、西北组第—召集人参加。曾思玉作为中南组第一召集人出席了这次会议。会上,毛泽东异常严厉地指着陈伯达说:“陈伯达呀陈伯达,我们共事三十多年,你阴一套阳一套…  相似文献   

13.
罗胸怀 《中外书摘》2006,(10):26-27
1956年4月的一个夜晚,刘亚楼办公桌上连通中南海的专线电话铃响了,电话是毛泽东亲自打来的:“五一”后要南下广州考察,而且要坐飞机去。  相似文献   

14.
杨保成 《当代老年》2007,(11):27-27
1950年秋,一天下午,毛泽东主席请邵力子和傅作义去他中南海住处面谈。邵、傅二人准时到达。入座之后,邵力子发现毛主席的书桌上放满了文房四宝,并从墨迹未干的纸幅那边飘来阵阵墨香。便问道:“主席正在写字?”这时,毛主席神秘地一笑:“是呵,我刚才做了一个谜,想请先生给解一下。”边说边站了起来,将宣纸拿起来递了过去。顿时,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治淮”展现在邵力子的面前。  相似文献   

15.
胤凌 《当代老年》2006,(1):30-31
共和国十大将中,被毛泽东主席称之为“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的徐海东大将的女儿徐文金,在湖北大晤山老区家务了一辈子农,当了一辈子农民。  相似文献   

16.
我认为,今天我们所讲的“公共外交”活动起源于1936年7月16日,在陕北中央红军所在地保安村,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接见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美国医生乔治·海德姆,并接受了斯诺的现场采访。毛泽东向两位远道而来的美国人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联合战线的问题。这是毛泽东第一次真正同他邀请来的两位美国客人进行长时间的会谈。现场还有毛泽东夫人贺子珍、翻译吴亮平。这是中共早期“公共外交”的第一个活动。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当年在延安时,每年春节都要在枣园小礼堂请村里老乡吃饭,每家也都会携软糕、油馍、黄酒、麻糖等物来给主席拜年。吃饭时摆十几桌,每桌都有一位领导作陪,饭菜无非是些家常货,绝无半点特殊化。毛泽东给大家敬酒时总说:“大家都是我的邻居,不要客气,过几天我还要到你们家做客勒!”于是家家都把家里打扫干净,等着主席光临。但每次毛泽东去各家拜年总是来去匆匆,不吃饭更不喝酒,他怕破费了老乡呢!  相似文献   

18.
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主席发出了“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随后,全国各地农村涌现了一大批赤脚医生,并普遍建立了合作医疗,形成了农村医疗卫生防治网。  相似文献   

19.
1931年,在江西瑞金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毛泽东被选任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担任主席后,呕心沥血领导着苏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曾经成功地领导了一次反假币斗争。  相似文献   

20.
阿英 《现代妇女》2010,(1):47-47
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在其《清平乐·六盘山》词中曾有“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的激情绝句;而今现代版的“长缨缚苍龙”,再次奏响了人类健康领域的绝响之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