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2 毫秒
1.
非常惭愧的是,虽是学文学的,余秋雨先生的曾经被炒得红红火火的《文化苦旅》我一直没有读,倒是余先生与评论界、出版界的一些纠葛却通过媒体知道一二.这就造成我对余先生的感情一直处在非常复杂的情境里.不过SRAS降临以后,我对余先生态度明朗了许多.  相似文献   

2.
余秋雨散文是当代学者散文的典范。他的散文具有巨大的历史容量,历史的深邃苍凉、沧海桑田常被诉诸笔端,余秋雨散文的描写与历史有着密切的关联,无论是小篇章还是鸿篇巨制,都有着独特的历史魅力。本文就余秋雨散文的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余秋雨在他的《文化苦旅》一书中说,江南的小镇太多了,拆散了看,哪一个都构不成一种独立的历史名胜,然而如果把它们全躲开了,那就是躲开了一种再亲密不过的人文文化,躲开了一种把自然与人情搭建的无比巧妙的生态环境,躲开了无数文人心底的思念与企盼  相似文献   

4.
闪问余秋雨     
余秋雨 《中外书摘》2009,(12):24-26
余秋雨在北京大学开了一门课,内容是中国文化史。每次课程结束之前,学生们会随口问几个与课程无关的问题,大多是当下发生的事情,余秋雨即兴回答,便是《闪问余秋雨》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在拜读余秋雨散文的过程中总会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厚重感和平静的心态,余秋雨的散文普遍是对山水以及自然等情怀进行的抒发,使得我国文人骨子里那份情怀和文人品质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余秋雨本身本身就具备了相应的历史深度,更是具备了一个学者应用的高尚情操,可以充分感知到我国文人的优秀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6.
岁月轻晃,倏然间发现自己在南昌生活已有很多年了。每日在这个城市里行走匆匆,总觉得南昌是个单调乏味的城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墓卷西山雨……"仿佛只在梦里寻觅。难怪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这样描述:"在我所到过的省会中,南昌算是不太好玩的一个,(幸好它的郊外还有个青云谱。)"借用这句话,我想说,南昌本是个不太好玩的城市,幸好它的大街小巷还有一副副趣味横生的楹联……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东国家社会与文化》总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所所长朱威烈教授主持承担的2001年教育部重大研究课题——《当代中东国家社会与文化》已有部分子课题完稿付梓。朱威烈教授为此撰写了《总序》,原外交部副部长、前驻埃及大使、现外交学院院长杨福昌、现任驻沙特大使吴思科、前驻约旦大使刘宝莱等资深外交家分别为《当代埃及社会与文化》、《当代沙特阿拉伯王国社会与文化》、《当代约旦哈希姆王国社会与文化》撰写了《序》。本刊现征得作者同意,将他们撰写的《总序》和《序》先行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著名散文家余秋雨出生于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战乱,年幼的他随家人一道从上海逃难到浙江省余姚县农村,从此将这里认作自已精神上的“老家”。刚满8岁便开始自学《史记》、《论语》、和《离骚》的余秋雨,在抗战结束后又跟全家人一道重新回到上海。在余秋雨就读的学校里,老师对他的天分十分赏识。当时上海的教育环境极差,外语老师通过种种渠道给他买了套《基础英语》,并全力教他大学时代,生活对于余秋雨来说是矛盾与混乱的学校几乎不上课,每年连续参加包括挖塘泥疏通河道貌岸然在内的各种劳动达8个月经上。但时至今日,余秋雨…  相似文献   

9.
某日,在新浪博客首页读到了著名博客潘石屹先生的一篇博文,题为《古代文人阮籍对管理上的贡献》。我对魏晋人物素来喜欢,便破例点击了潘先生的博客。进去一看,才知道是篇借古说今的文章,开篇就说:"中国从古到今都有一类文化人,他们心目中的偶像是像阮籍、嵇康这样的人物。余秋雨曾在他的散文中写过,李白就对阮籍很钦佩,曾为他的  相似文献   

10.
对国内文化圈保持一定关注,便会知道余秋雨、郭敬明等人历来是媒体焦点。无论事情大小,只要发生在这些人身上,多半会引来一番恶炒。这回,余秋雨又被他的老冤家、《北京文学》杂志编辑萧夏林盯上了。萧夏林在自己的博客上长篇大论,质疑余秋雨搞假捐款。他称余秋雨所谓去年第一时间向灾区捐款20万元,其实恐怕是零。萧夏林文的依据是,他观察了一年,没有看到任何捐款20万元的报道。这一消息很快在网上引起了讨论,成了余秋雨的捐款门事件。  相似文献   

11.
马俊敏 《职业》2016,(11):141-142
哲理散文是散文中比较难理解的一类.本文以《像山那样思考》一文为例,阐述了中职学生哲理散文的教学策略.通过寻找合适案例启发引导、分析标题确定思维方向、紧扣主线理清课文内容、知人论世把握文章主旨等方法,降低了学生学习哲理散文的难度.学生的学习意愿明显加强,阅读能力有了一定提升.  相似文献   

12.
《隐秘的故乡》是帕蒂古丽的第三本散文集。这位已经在浙江余姚生活了18年的维吾尔族女作家,近年来以火山爆发一般的创作激情,成为国内散文创作领域的新锐人物,有4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在《人民文学》《散文选刊》《天涯》等刊物发表,先后出版了《跟羊儿分享的秘密》《混血的村庄》和《隐秘的故乡》三本散文集。多篇作品荣获全国散文大赛一等奖等奖项。  相似文献   

13.
于沙,本名王振汉,1927年出生,湖南临澄人,1953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国家一级作家。现任中国诗歌学会理事,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理事,湖南诗词协会顾问。著有诗集、散文诗集、散文集《第一行足迹》、《爱的备忘录》、《跋涉之歌》、《于沙诗选》及《于沙亲情散文》等7种。新时期中,有10o余件作品选人60余种选本。有作品选入大学、中专课本。其成果和小传,载入《诗歌词典》、叶国新诗大辞典》、《世界华人文化名人传略》、《中国当代文艺界名人录》等辞书。认识诗人于沙,缘于乡友之情。深秋的一个傍晚,我再次见到于沙,他依然显得年轻火热…  相似文献   

14.
在阿拉伯文学中,艺术散文是表达优美,结构精良,风格雄辩,含有严密思想的作品.关于它产生的年代,专家学者们众说纷纭,但不少认为它产生在《古兰经》之前,然后与《古兰经》并行发展、繁荣.艺术散文的主要特点是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简短明了的方式阐明思想.它主要分为演说、批评、书信三大类.阿拉伯著名的演说家有:齐亚德·本·艾比、哈扎兹·本·尤素福、穆赫塔·沙格菲·本·弗贾埃、艾哈纳大·本·伊萨;麦地那的泰米姆·达利;沙姆的格兰和奥扎依.到了阿拔斯朝,散文创作有了进一步发展,数量上甚至超过了诗歌作品.当派别斗争和叛乱之火平息,阿拉伯的雄辩艺术(指演说)衰落时,人们便借助文化知识和写作艺术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用笔代替了嘴.行政文书、国家的印刷品,艺术和文学的争鸣取代了演说.  相似文献   

15.
凯鲁亚克在《在路上》这部小说中淋漓尽致地实现了他"自发式散文"的写作主张,表现出狂野的形式与典型的美国文化风格。本文从人物的主体解构、情节的非线性和消解崇高三个方面探讨《在路上》呈现的后现代审美特征,以加深对该作品及后现代文学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古代传记散文是我国散文百花园中的一丛奇葩,是当前我们高中阶段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追本溯源,它缘于汉代著名文学家司马迁,他在《史记》中以纪传体的形式首开了古代人物传记的先河。后代的《汉书》、《后汉书》等等基本都是以《史记》的基本体例作为模板,稍作改动。  相似文献   

17.
《左传》对小说影响巨大,前人也多有论述。而《左传》中的巫文化则更影响深远,就连当代的一些小说家都在吸收《左传》巫文化的营养。《左传》中的巫文化包括占卜、梦幻、怪异故事等,占卜的影响可谓渗透到后世小说的各个方面,梦幻则直接影响到小说中的故事情节,至于神怪故事不仅情节影响了小说,甚至有些故事,小说作者直接借为题材,用于创作自己的小说。  相似文献   

18.
《野草》是鲁迅的一本散文诗集,收录了他从1924-1926年期间创作的多篇散文,真实地描述了当时社会的水深火热,是鲁迅精神世界的真实反映。本文就《野草》中之鲁迅的精神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到此文落笔为止,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大肆宣扬“2003年中国文化新闻”排行榜的重要媒体,就超过五家。这些排行榜主要包括了以下内容:SARS疫情引发“报告文学热”、“中国二十世纪文化偶像”评选揭晓、百年巴金、金庸“华山论剑”、“电影属地审查制”获得通过、张国荣之死、“英皇”事件,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报刊整顿、咬嚼余秋雨、湖南两位老作家退出作协引发争议、王蒙又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故宫天价购买《出师颂》涉嫌内幕交易、中国唯一的性文化博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个散文家辈出的国家。自春秋战国时代产生散文以来,表述某种哲学思想,成为中国历代散文的一大特色,有名的《老子》、《庄子》等,更成为上古散文的典型。伟大的社会急剧变革,必然会产生伟大的文学作品,也必然会产生伟大的散文作品和作家。“散文易学而难工”,历史上的散文大家,无不学文渊博,经历丰富。许地山先生作为民国时期的散文大师,自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