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2 毫秒
1.
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描述了"新产业革命"是一个"信息"时代;苏联的尼·伊·茹科夫在他编著的《控制论的哲学原理》一书中也谈到:"'在控制论,原子、基因和宇宙时代',信息问题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不亚于动力和原料".信息的交流要求一种中介形式,那就是人们的社会交往.考察我国人们相互间的社会交往的历史轨迹,很自然会想到老子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很多年前,北岛写过一首诗《生活》:网。网是生活最好的注脚,铺天盖地的网让人无从遁形,每个孤独的个体都是网上的一个节点。北岛没有预料到,一种叫做Internet的有形网络,以其无与伦比的快捷和便利,迅速渗入到社会各个领域,改变着人类的互动方式、思维习惯,挑战着传统的伦理道德和社会价值体系,甚至改变着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生活,即网;网,即社会。20年的时间,我们目睹了一个强大的“网络社会”的崛起。网人网事关于网事一个网虫的一天网络是展现自我的舞台崭新的数字化疆土网络悖论与时代挑战网络颠覆了什么?网络时代…  相似文献   

3.
在杰里米·里夫金和特德·霍华德合著《熵:一种新的世界观》一书中,他们将熵增定律同许多领域中的自然观相联系,认为必须将熵增这一物理原理视为新的世界观,去考察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各个领域,并且得出一个十分悲观的结论:我们的地球必会走向"热寂"和"物质混乱"状态。但是,用熵定律不能概括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那种夸大熵增定律的适用范围,认为它不但适用于地球,而且也适用于整个宇宙的观点是悲观且片面的。  相似文献   

4.
伊战 《职业》2007,(15):65-66
一、贴近生活的必要性   1.《语文课教学大纲》指出:教学中应"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大纲》为语文教学联系实际、贴近生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王海天  盛逵 《城市》2007,(2):55-58
"人要衣装,佛要金装",对于桥梁建设来说,景观效果就是凸显其建筑风格、艺术特点的华服.我国的造桥历史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的"卢沟桥","卢沟晓月"美景作为燕京八景之一闻名中外,桥上数不清的石狮子,更突出了它神秘的吸引力;而有"百尺高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之赞誉的赵州桥,更以世界现存最古老、最雄伟的石拱桥的姿态,为我们展现了古人在桥梁建筑美学上的深厚造诣.  相似文献   

6.
生活在21世纪的青年人,没有经历过社会改革变迁带来的痛苦,在那个颠沛流离的社会中,究竟涣散着怎样的人性?电影《芙蓉镇》通过一个小镇上多个人物的命运变化,向我们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复杂变迁。它和老舍的话剧《茶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虽然时代不同,但却都是表达的人性的扭曲和命运的压迫。电影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鲜活的。这部影片,是社会人性的大盘点。  相似文献   

7.
社会激活了沉睡的语言《城市生活》:您好,黄集伟老师,我们杂志在做一个关于"新词爆炸"的话题,探讨新词现象。我们认为近几年汉语的新词增加速度越来越快,并已经呈现爆炸现象,您觉得这个判断如何?黄集伟:对。你的这个判断挺对,现在新词的确呈膨胀式的增长。《城市生活》:你觉得这个是由网络  相似文献   

8.
以选美为开端的中国选秀早在20年前就已出现,当时的人们并不认为这是一种健康的电视节目。那个年代,穿着泳装在电视上抛头露面对于选手也需要莫大的勇气。而今天的选秀节目在很多人看来同样低俗,原因和20年前大抵没有根本区别,一样的"格调不高"。《美在花城》诞生于1988年,虽然改革开放已十年。但人们的观念里还是保守成分居多,所以才会有"腐朽的资产阶级生活"的争议。但在今天看来,《美在花城》是一个时代的进步。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有勇气充分展现自我才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象征。但20年后的选秀又开始走向另一面,日渐增多的炒作已然让展现自我的意义变质,为吸引瞩球而做的小动作则开始让人厌倦,浓烈的唯列色彩让原本单纯的选秀充满了异味。选秀似乎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20年来,形形色色的选秀与中国社会价值观及生活方式之间.呈现出某种耐人寻味的互动关系。一部中国选秀发展史,就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变迁史。  相似文献   

9.
《黑王子》是默多克创作中期以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中纠缠不清的爱情关系为重要主题的一部作品。其中的四位女性人物都渴望拥有完美的爱情,但因斯芬克斯因子的作用而走向殊途,同时展现了文本中女性人物"唯我主义"爱情观的的消融到向善的爱情观的重新建构的过程。由人性和兽性因子组合而成的斯芬克斯因子是文学作品解读与阐释关键点。斯芬克斯因子通过理性意志、自由意志和非理性意志之间的伦理冲突决定了人类伦理选择在个体发展和社会历史中的价值。本文指出,《黑王子》中爱情主题在斯芬克斯因子作用下展现了默多克作为道德哲学家对于女性爱情观的主张,唯有打破兽性因子控制下的"唯我主义"爱情观,把充满爱的目光投到外部世界,才有可能达到"善"的世界。  相似文献   

10.
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儒家先哲在《礼记·礼运》中抒发了"大同"的社会理想,这体现了我们的祖先们既独善其身亦兼济天下的宽广胸怀.《国语·周语》里就有这样的记载:"武不可黩,文不可匿".可见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政治家就有了尚文抑武的思想.近代以来,在经历了历史洪流的洗礼和阵痛之后,今天的中国成功地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道路.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拥有实现美好理想的机遇和前景,中国人在新时代中延续着自己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1.
当代青少年生活在"三维世界"中,即理想世界、虚拟世界、现实世界.认真研究当代青少年的特点,正确分析他们生活在"三维世界"的规律性,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青少年的"三维世界":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构筑青少年的理想世界;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引领青少年的虚拟世界;引导青少年立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世界,是我们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通过读《宋史·卓行》,可从中窥出若干问题与结论,其起源、背景、原因都有一定的浅析。《宋史·卓行》展现的是一种对于道义上的极力维护,道义属于精神文化范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精神文化上的正确轨道是对整个社会有着极大的帮助,亦是上至政府下至百姓均不敢轻视的法宝。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的困惑》读后刘建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邵道生先生新著《中国社会的困惑》一书中给我们的远非理性的鞭斥,而引发人们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以处变不惊的豪情抛弃空谈,投身治理社会的自省行动。正如《困惑》卷首展现的作者自白:一个社会心理学研究者关于剧变...  相似文献   

14.
《舞姬》"它以战后面临转折期的日本社会为背景,以一个芭蕾舞演员在婚姻问题上经历的曲折和对舞蹈艺术的执着追求为主线,交织着在战后日本资产阶级民主化进程中,家庭生活暴露出来的封建意识和民主思想的矛盾与冲突。"主要通过主人公波子与其丈夫矢木和二十几年前的情人竹原三人间的情感纠结与波子一家四人间的家庭矛盾,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战后日本内在矛盾的现状。在这里主要探寻的是主人公的内心情感世界与其通过内心与行为映射出来的不同的文化心理所表现出来的人物内在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5.
凌星成 《职业》2016,(34):114-116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中.《易经》贲卦的象辞上讲:"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其释义是:刚柔交错成文,这是天象;社会制度、风俗教化是人们生活的基础,是社会人文现象.  相似文献   

16.
阿兰·德波顿是近年来享誉国际的专栏作家。不过自从他写下了《幸福的建筑》一书后,似乎对建筑的情感欲罢不能,尤其是现代建筑。于是他突发奇想,与几位志同道合者共同创立了一个名为“活着的建筑”项目,邀请世界著名的建筑师在英国的各个地方,设计独立的度假别墅,  相似文献   

17.
在以"丛林法则"为生存要旨的商业社会中,世界500强的京瓷公司创办人稻盛和夫,以他的"利他主义"商业理念展现着人性光辉的无私照耀。世界正逐渐扁平,商业的力量也日渐深入人心.一系列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中国变得愈发不容忽视。中国企业家阶  相似文献   

18.
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被誉为美国"爵士时代"的代言人和"桂冠诗人"。菲茨杰拉德认为《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男人的书"。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和她们的悲剧生活与当时所处社会下的男权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小说对女性人物的负面描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当时美国社会对女性的态度。虽然男权意识占主导地位,但是女性主义已经萌芽。  相似文献   

19.
松花粉,上帝赐给人类的保健佳品松花粉有着源远流长的食药兼用历史,从2400年前的《神农本草经》到今天的《中华药典》等历代医药典籍中都有记载.在民间以其神奇的功效被奉为"仙药"。汉·《神农本草经》记载:"(松花粉)气味甘平无毒.主治心腹寒热邪气.利小便.消淤血.久服轻身益气力.延年。"唐·《新修本草》:"松花即松黄,指取正似蒲黄,久服令轻身,疗病胜似皮,叶及脂也。"明·《本草纲目》:"松花.甘、温、无毒。润心肺,益气,除风止血,亦可酿酒。"清·《本草从新》:"善糁诸痘疮伤损并湿烂不痂。"  相似文献   

20.
一、《大趋势》导出的双向目标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他的《大趋势》一书中写道:“我们社会采用的技术越多,人们聚集的机会也越多,也就越想要和别人在一起.”他把这种现象总结为现代信息社会的一个相互助长的反应公式——高技术和高交往.它启发我们,设若将此公式中的“技术”一词置换为“素质”,那么也就可以得出处于改革和开放政策下,当代青联工作的一个新公式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