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范畴,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说史上是一次重大的突破。我认为,这一范畴所概括的是社会主义经济两重属性、两个方面的统一,而不能理解成两个东西、两种经济的混合。把社会主义经济表述为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统一,实际上是对经济范畴作板块结构式解释痕迹的残留,是理论不彻底的表现。为了准确把握这一范畴,有必要对有关范畴作些考察。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突破和发展。而传统的经济学是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我们知道,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只有在承认商品经济的前提下才能谈得上价值规律的作用。我们说,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这是针对资本主义的无计划经济而言的。计划经济不是商品经济的对立物,而只是商品经济的一个特征,是有计划的商品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党的文件上,这是第一次明确地提出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并明确肯定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和多年来理论探索的高度总结,也是对马列主义的重大创造性的发展。我们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一系列重大基本理论问题上都有新的突破,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明确社会主义经济具有商品经济的属性。《决定》强调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这里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明确地否定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肯定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就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在党中央历来的文件和决定中还是第一次,它对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摒弃了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相对立的传统观念,实事求是地肯定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现在大家都认为,这是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它对社会主义建设,对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都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但在如何认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点上,各人的体会却是很有些不同的。按照传统观念,计划经济的计划,主要是指令性计划;指令性计划的主要依据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而价值规律则是次要的规律。从这个传统观念去体会,难免就会认为,所谓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无非就是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扩大指导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经济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探讨如何加快地区的经济发展,首先要破除社会主义经济是产品经济的传统观念,树立和加强商品经济观念,完成观念上的这一变革,以商品经济的观念来指导一切经济工作,才能使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因此,树立和增加商品经济观念,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突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它正确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为经济体制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问题的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对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是改革我国经济体制包括计划体制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一、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的统一,统一在什么地方,我想是否可以这样说:(一)计划经济必须自觉地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二)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所特有的规律;两者的统一就是统一在价值规律这个根本问题上。在这里,与其讲“统一”,不如讲“一致”,更准切地说,两者是一回事。因为既然讲“统一”,就得承认两者是对立物,否则中央就不会提“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了。当然作为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服从符合价值规律的计划管理。因此,现在就可以说,什么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回答就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  相似文献   

10.
<正>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出现多元化.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范围内,依然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但要适应商品经济条件实行分配模式转换.本文试就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模式问题进行理论探讨.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按劳分配模式转换的必然性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有计划有控制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以公有制为基础,不仅在运行上要实现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统一,而且在分配上要实现按劳分配和商品经济的统一.实现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有机统一以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实现按劳分配和商品经济的有机统一,则必然要改革按劳分配体制,即按  相似文献   

11.
目前,把产品经济或计划经济作为高于商品经济的经济形态,即形成“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这一表明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三个阶段的公式,似乎在我国经济理论界已成为定论,其实,在我看来,并非如此。我认为,在未来社会中高于商品经济的经济形态应是时间经济,而不是产品经济,也不是计划经济。作为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一定社会的经济形态或经济性质,是要概括和反映这个社会的基本经济特征的。那么,高于商品经济形态的经济形态,也必须要反映高于商品社会的无商品的社会的基本经济特征。然而,如果用“产品经济”或“计划经济”的概念来表述商品经济消除以后的经济性质,显然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12.
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进而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处于一种相互对立的关系,这是理论界长期存在的一种传统观点。近些年来,这种观点已有所突破,认识到与商品经济对立的是目然经济和产品经济,它们都属于经济运行形式;与计划经济对立的是资本主义雇佣经济,二者都属于社会经济制度。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混乱,一方面把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对立起来,当作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对待,而不是把它当作商品经济的别称。另一方面,当现实经济运行发生混乱时,又把商品经济与计划经济对立起来,认为可与计划经济统一或结合的仅仅是作为商品经济运行机制的一部分的市场调节,而不是商品经济本身,并且认为有一个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对立,二者此消彼长,没有任何统一结合可言。这些理论混乱导致了我们在经济  相似文献   

13.
<正>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阐明了社会主义经济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突破了把社会主义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巨大意义。 长期以来,有两方面的传统观念总在人们的头脑中作怪:一方面把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相混淆;另一方面把社会主义经济和产品经济相混淆。众所周知,商品经济和产品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都是相对立的。既然有了上述两方面的混淆,  相似文献   

14.
一、坚持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统一长期以来,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在总体上说是计划经济,是克服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个别工厂中的生产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的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而能够“按照全社会和每个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的社会的有计划的调节”的经济(《马恩选集》第三卷,第313、319页),这点是几乎没有什么争论的。但是,对于社会主义经济是否还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经济,具有商品经济的若干本质属性,认识就有一个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我曾在《学术月刊》1985年第1期上发表的《论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那篇文章,主要讲了三点意思:(1)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2)商品经济在我国充分发展的重大意义;(3)要从公有制经济、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这三个相互联系着的命题,来全面理解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科学论断。在这篇文章里,我准备再谈三点意见,作为前一篇文章的第三部分的进一步展开。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科学的概括,不仅为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认识更进了一步。但是,直至目前为止,经济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并不一致,仍存在较大分歧。最近有些同志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立脚点是商品经济”。对此种阐释,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认为,社会主义经济从本质上来讲,只能是计划经济,而不是商品经济。但它又不是产品形式的计划经济,而是商品形式的计划经济,简称商品计划经济。下面,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就总体说,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但是,为什么说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为什么说“就总体说”是这样?既是计划经济,又是商品经济,其中有没有矛盾?本文试从理论与实际统一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不当之处,请识者教正。为了说明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商品生产,什么是自给生产?商品生产是指不是为  相似文献   

18.
一、破除一个传统观念只有物质生产才创造国民收入,非物质生产只实现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我国长期形成的一种占统治地位的传统观念。尽管我们天天都在强调“两个文明”的建设,但却不愿意在统计指标上给精神文明的产品留下一块地盘。商品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服务经济,而大量服务是通过无形产品体现出来的。只看到物质产品的增加,主要是工农业产品的增加,看不到在商品交换中服务产品的增加,实际上是一种产品经济的观念。现在我们要实现从产品经济观念到商品经济观念的转换,就要相应确定一套足以反映我们时代特征的统计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传统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逐步摆脱了传统观念,并形成新的认识。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十三后四中全会后,又提出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作机制。邓小平同志在一次重要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个精辟论断,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特点 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社会实行计划经济同发展商品经济之所以是统一的,是由社会主义经济特征决定的。 首先,社会主义经济具有商品性,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客观存在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因为社会有了分工,产品交换才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