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参考 《今日南国》2014,(11):8-8
《华尔街日报》网站2014年10月18日报道称,在越南和中国这两个邻国努力管控越来越紧张的南中国海纠纷之际,越南称其与中国已同意在两国国防部之间开设一条直通电话线,以便解决纠纷. 越南国防部10月18日发表的一份声明说,国防部长冯光青17日在与中国国家副主席李源潮举行会晤时说:“两国、尤其是两军有必要继续合作,保持健康稳定的关系,并解决纠纷.”  相似文献   

2.
东盟国之一的越南作为中国的邻国,其历史文化深受中国的影响,同时也对中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清朝末年越南铜钱大量流通于中国,这种情况不仅仅存在于南方,而且还渗透到内地,甚至北京,对中国的一些地方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齐鹏飞 《中华魂》2012,(10):3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当代世界上陆地边界线最长、陆地邻国最多、陆地边界问题最复杂的民族国家之一。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基本依据新中国陆地边界谈判的历史时序,逐个介绍新中国与14个周边陆地邻国之间进行外交谈判以划定、勘定双边陆地边界线的基本情况,以及其中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内幕。  相似文献   

4.
民族主义既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民族国家建构的思想基础与行为实践。越南在封建时代是东南亚有一定延续性的典型中央集权国家。在其中存在的王朝民族主义对越南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民族国家建构时,主要通过典章制度的设置、行政机构的建设、儒家文化的本土化,以及对少数族群运用武力等进行。因此,纵观历史王朝民族主义作为族群—民族主义的一种形态,不仅在前现代时期存在,而且对越南封建时代取得超越东南亚其他国家的一体化成就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越南新娘"作为存在于中国的一类数量庞大的女性移民群体,因大众媒介的广泛报道而被熟知,对于什么是"越南新娘"、如何定义与划分"越南新娘"、为什么大量的"越南新娘"仅单方向从越南流向中国等问题却缺乏深入探讨.通常认为"越南新娘"迁徙的初始动力是源于对岸邻国不断腾飞的经济的影响,但是从权力分析视角观察,发现"越南新娘"单方向流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越南新娘"的流动背后所体现出的权力关系也是重叠的、多层次的,"越南新娘"处于权力结构的低端,面临婚姻中的权力、中越国家间权力的差异以及父权制的国际体系的多重影响.多重权力结构造成了"越南新娘"的生存困境,最终也导致了越来越多的类似"越南新娘"的女性移民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越南当局不断以报刊、杂志、电影、戏曲、历史专著等各种形式大肆宣传反对所谓“北方侵略”,利用历史,歪曲历史,、借古喻今,在越南人民群众中煽动敌视中国的情绪。我们毫不讳言。中国封建王朝是侵略过越南的。我们党,我国人民历来就谴责这种侵略。但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历史的真象是:既有中国封建王朝对越南的侵略,也有越南封建王朝对中国的侵略。现在越南当局却只讲中国封建王朝的侵略,甚至违背历史事  相似文献   

7.
天很蓝,水很清,游船正从越南的海防驶往芒街。船上有128名游客,全部来自中国,他们刚刚游览过下龙湾。 下龙湾是越南北方著名旅游景区,是闻名于世的世界遗产,被称为“海上桂林”。海湾中石峰林立,千奇百怪,其景色有如另类的中国桂林山水。  相似文献   

8.
不能把晚清以来的中国文学称作"民族国家文学"。与西方政教分离的世俗化不同,中国的现代进程是由王权社会向民权社会的转换。欧洲形成民族国家有"国驱"和"族驱"两种方式,分别以法国和德国为代表。中国的现代国家建构,既没有法国式的"国驱",又没有德国式的"族驱",而只有"他驱"。中国自秦汉以来一直是民族国家。由民族国家建构民族国家,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他驱"带动的现代民主国家建构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是破坏了原来和谐互济的"国"族"关系,新"国"不偕旧"族",旧"族"不援新"国"。"国"族"冲突的不可调和性,不仅决定了改造民族性成为清末民初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主题,而且严重地影响到此后中国的现代进程。为变"国"而变"族",变"族"以应变"国"之需,实为不得已而为之。清末民初的语言文字变革和"文学革命",以及随"文学革命"而来的从内质到外形的文学革新,都是为应变"国"之需而"去族性"(自我更新)的证明。把晚清以来集中体现"国"族"冲突和民族文化性格变化的文学看成民族国家文学,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引向了不归之路。  相似文献   

9.
现代人们所说的"民族"与"民族主义"概念是西方历史发展的产物,在欧洲民族国家建构与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学者们对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也存在着三类不同的认知取向。民族主义思想在近代被引介入中国之后,也产生了"统一历史主体"的作用,其本身在吸收与熔融、继承与改造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了中国化。比较近代中国各社会群体不同类型与内容的民族主义态度与倾向,可以从一个侧面映射近代中国的思想图景,以及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互为建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日本是邻国,历史上的文化交流从未中断过。由于日本与中国西南地区自然环境有很多相同之处,也会有相同的文化现象。本文探讨了日本、中国内地及西南少数民族天地起源与“气”生神话、化生神话与“贵左”观念、胎生神话与母体分解发散等神话情节及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邻国有着和睦相处、友好往来、进行文化经济交流的悠久历史。我国在中国与邻国关系史的研究中多年来比较注意这一主流,而对历史长河中客观存在的与个别国家极少的边境武装冲突甚至战争则研究不够。我认为这种不愉快的事件并不能损害中国和邻国人民的传统友谊和友好关系。因为这是中国封建统治者与邻国封建统治者之间的武装冲突和战争,中国人民和邻国人民则处于被驱使从事战争的地位,人力物力财力受到巨大的损失,都是最大的受害者。中国人民和邻国人民始终是互相同情的。  相似文献   

12.
唐代,作为中国诗歌艺术史上的"黄金时代",上承魏晋,下启宋元,其代表作唐诗,更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艺术瑰宝,它的诞生与发展,不仅提升了本国人民的艺术情操和文化气质,更对周边邻国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以越南为例,唐诗体裁中的"珠玉"——唐绝句于公元十世纪到二十世纪在越南便广为创作、传播和发展,由此可看出唐文化(中华文化)在亚洲汉语文化圈中的影响和地位。  相似文献   

13.
我国哈尼族居住在西南边疆的云南省境内,人口五十四万。主要分布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以及思茅专区的墨江、普洱县,玉溪专区的元江、新平、峨山县等地。在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等邻国也有哈尼族分布。  相似文献   

14.
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研究各国的文化交流以及各民族间的文学影响是必要的工作。上千年前,中国文学早已对越南文学产生过深刻的影响,越南人在不同的阶段一步一步地接受了中国文学的精华,从此丰富了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国现代文学作家当中,鲁迅是被传播到越南的第一位作家,与此同时,他也是越南普通高校选择作品授课的唯一的现代文学作家。通过对《呐喊》与《彷徨》等小说为主,研究鲁迅作品在越南的翻译情况,从而进一步肯定鲁迅作品在越南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5.
《金云翘传》作为越南民族的文学经典,是诗人阮攸对中国青心才人所著同名章回小说的移植和改创。在《金云翘传》中,凝结了作家主体精神对越南民族的文化传统与历史命运的思考与探求,整个叙事是民族叙事与女性话语的有机融合。翠翘形象是越南民族母道信仰和女神原型的再现,蕴藉着牺牲与救赎的深度模式。《金云翘传》的经典化及其在民间社会广为传播,使得这一作品已经内化为越南民族的审美意识,彰显出越南文学民族化的独特轨迹。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不可能和平地崛起,而 且,如果中国在未来数十年内继 续其引人注目的经济增长,美国 与中国有可能被卷入一场具有相 当大的战争可能性的激烈的安全 竞争。中国的大多数邻国,包括印 度、日本、新加坡、韩国、俄罗斯和 越南,将有可能与美国一起遏制 中国的权力。 为了预测亚洲的未来,人们 需要一种理论来解释,正在崛起 的强国有可能如何行动,而其他  相似文献   

17.
试论越南初始的铸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元十世纪中叶,越南建立了自主封建国家。此后一千多年,直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越南一直使用铜钱。越南独立铸币开始于何时?初始铜钱的制式如何?中国和越南一些古代文献有哪些记载?探讨这些问题,对于我们认识越南古代的钱币和中国货币文化的影响,都是有意义的。公元十世纪前,从汉朝至唐朝的千余年间,越南曾是中国的郡县,唐末五代十国时期,中原丧乱,越南获得自立。由于濡染汉文化甚深,越南封建国家基本上是  相似文献   

18.
略论苏联从中国占去黑瞎子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黑瞎子岛地区的中苏(俄)国界以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为界,这是不平等的《中俄瑗珲条约》与《中俄北京条约》所确定的。黑瞎子岛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929年苏联从中国占去黑瞎子岛是严重损害中国的事件。中国要求收回中东铁路和黑瞎子岛是被压迫民族国家反抗侵略压迫的正义行动。中东路事件的实质是被压迫民族国家反抗侵略者的矛盾与斗争。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中国各民族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法和代码》,分析越南语的语言特点及现状,针对越译中国各民族名称的混乱现象,探讨正确的译名,进行分门归类,提出沿用习惯译名、同越称求一致、同越南译名一致、按汉越音译名、按拼写法音译等五种译名方法  相似文献   

20.
黄玲 《百色学院学报》2012,25(1):116-121
中国与周边亚洲邻国及其他兄弟民族的文学比较是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前沿领域,民族地区高校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能够在民族文化与地方资源的基础上进行跨语言、跨民族、跨文化与跨学科的课程设置与学术研究。文章提出民族地区高校比较文学在教研过程中应贯彻区域特色与学科前沿相结合的思路,从而培养出适应全球化时代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又立足学科前沿的教研团队与特色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