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索绪尔关于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的论述,其自身是包含一些瑕疵和漏洞的.在重新考察了索绪尔关于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的相关论述后,发现了它自身存在的问题:把单纯符号和合成符号作为区分任意性与可论证性(理据性)的一个标准;以不同语言系统之内能指和所指结合关系的差别来证明同一语言系统之内能指和所指结合关系的任意性;忽视了语言符号能指和所指之间的社会、人文联系;把"任意性"与"约定俗成"当作同一概念;在用"所指"和"能指"分别替代语言符号的"概念"和"音响形象"时,也无法逃避名实(名称与客观事物)联系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结果造成任意性理论在论证时前后不一致.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了语言学理论上的模糊,引起了学界学者的争鸣.因此,需探究并明确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所应该具有的真正内涵,即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没有生理和本能性的联系,而且语言符号与它所指称的事物或现象的物理属性无关.  相似文献   

2.
戴瑞亮 《社科纵横》2010,25(5):169-170
近二十多年来,围绕着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问题国内外一些语言学家先后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从象似性的角度对任意性原则提出了质疑、挑战甚至否定。本文在理清任意性和象似性内涵的基础上,就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关系发表了见解。结论是,任意性和象似性在语言中同时存在,前者存在于符号个体层面,后者存在于符号组合层面(如复合词、派生词、句法结构);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任意性是语言的根本属性。  相似文献   

3.
语言学家从未间断过对语言符号形成因素的研究,并试图解决由此产生的"语言符号的第一性是任意性还是象似性"这一问题.事实上,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并非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研究语言符号的生成,可以得出结论:二者在语言词汇形成的过程中是互相补充,共同作用,缺一不可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石艳华  唐爱华 《唐都学刊》2008,24(3):101-104
在对任意性同词的音义间的理据关系进行考察之后,本文表明语音象征、拟声词和感叹词的理据性程度低,不是对任意性的挑战;象似性和同源词的派生理据不仅是语言符号相对任意性的体现,而且是对任意性原则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与李葆嘉先生商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与李葆嘉先生商榷聂志平现代语言学是建立在索绪尔语言学理论基础之上的,而其整个理论的基石,则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在语言学史上,除少数语言学家外,一般都承认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最近连续看到李葆嘉先生的两篇文章,认为语言符号不...  相似文献   

6.
商琳琳 《社科纵横》2006,21(3):156-157
语言符号理论是索绪尔创建的一系列著名语言理论之一。该理论涉及到了语言符号的重要性质:任意性与可论证性,不变性与可变性等等。这两对性质看起来似乎是相互对立、不可同时实现,那么索绪尔的语言符号观是不是也不能成立呢?但事实上,任意性同可论证性,不变性同可变性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是涉及不同的语言层面而言,彼此的关系是辩证的,统一于索绪尔的语言符号观。  相似文献   

7.
索绪尔“符号任意性原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符号任意性原则”是索绪尔语言学理论的中心内容,对于这一点,学术界正在获得越来越高的共识。然而人们忽视或误解这一原则的现象依然存在。不少学者关注于索绪尔对“语言”和“言语”的区分,这当然是抓住了索绪尔语言学思想的主要特色,但如果把这一区分当做其语言学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而忽视符号任意性原则在其语言学理论中的地位,显然是不合适的。另外,还有的学者把符号任意性原则等同于传统语言学上的约定主义①,从而忽视了这一原则的创新意图。如果说,把语言和言语的区分看作索绪尔语言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的想法还只是不合适的话,那么,…  相似文献   

8.
郭树林 《学术交流》2006,(10):152-154
乔姆斯基用数学工具严格给出了形式语言的生成定义,使语言学的研究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尽管这一定义非常广泛,但研究的主体却大多集中在自然语言与人工语言方面。自然语言与人工语言是形式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的直线性促成了语言的生成性或创造性。语言具有符号性、意义性和交际性的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语言应该具有相应的性质:符号性、意义性和交际性。而符号性这一生成性质,使得语言具有无限可扩展性、离散性、结构层次性。生成特性以外,形式语言显然也具有更新性。  相似文献   

9.
《求是学刊》2017,(3):76-82
对民事习惯的认可在民法典编纂中具有重要意义,需要从规范层面更加具体而审慎地分析。民事习惯的实践是复杂的,可分为三种:涉及民事主体个人利益的民事习惯、涉及自治团体利益的民事习惯以及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习惯。对这三种状态的民事习惯应采取不同的认可模式。根据民法理论,对民事习惯的认可在规范上分别表现为补充性的任意性规范、解释性的任意性规范和强制性规范三种形式。而在规范语词的选择上,三种规范都应采用"应当"一词。对民事习惯的认可并不意味着对其放任,这需要禁止性规范来对其限制。  相似文献   

10.
杜娟 《社科纵横》2012,(9):167-169
价值理论是索绪尔语言符号观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最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和混淆。本文从语言的共时性特征入手,对索绪尔语言价值的交换原则和比较原则进行了剖析,从而对语言价值的特征,价值和意义的区别,价值的来源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对进一步理解索绪尔的价值理论,进而对正确理解索绪尔的语言符号观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昭 《学术交流》2002,(5):132-134
自从索绪尔创立了现代语言学 ,它已经从符号本位逐渐过渡到人本位 ,人这一语言主体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传情达意的辅助手段也不尽相同 ,广义地说 ,许多文化现象和社会行为都能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任何非语言系统在文化背景下传递信息 ,都可大致分成“集” ,“分解成分” ,“组合方式”三部分。  相似文献   

12.
牛鸿英 《唐都学刊》2002,18(2):92-95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 ,老舍以文体风格的自觉追求和比较稳定的个性化风格而著称 ,他的小说语言在平实中透出深沉 ,俏皮里蕴涵严肃 ,既满足了大众的审美需求 ,又成就了自己的文体风格。留学英国和小市民出身是形成这种风格的外在影响和内在因素。使这两种看似矛盾的审美追求能够水乳交融的秘诀是老舍对人民的爱 ,以及对民族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不仅使老舍小说的语言具备了文体和心理分析的现实可能 ,同时 ,也使这种风格获得了深远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闫文培 《阅江学刊》2012,4(4):107-112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语言的发展,现代俚语的概念和构成已发生迁延和扩展,绝大多数社会流行语已成为现代俚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语用学、认知语言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多个视角考察俚语的形成机理可见,关联理论、认知语境、模因论以及逆反心理是现代俚语得以形成的基本原理、必要条件、重要途径和心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庞骏 《阅江学刊》2010,(3):95-100
行马是建筑物周围或门前的一种空间屏障设施,它本是战国时期的军事防御设施,至汉魏六朝逐渐演变成都城诸门、宫城诸门、公卿府邸等建筑物门外的空间屏障物,其功能也转化成分隔建筑物内外空间及政治权限的实物标志。例如宫城内外的监察权限通常是用“行马”这一特定概念来表述的,“行马内外”实际成为区别宫城内外两个不同空间管辖权的特定语言。都城门外、公卿府邸门外等设置的行马,其政治特权亦然。行马建筑设施的强化突出了统治者在城市空间划分和对主体“人”的行为进行约束这两方面的控制,凸显了皇权政治行为空间的等级性和文化象征性。  相似文献   

15.
白积洋 《创新》2009,3(11):12-17
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如期建成,这是中国和东盟深化合作、建立全面稳定合作关系的重要标志。与欧洲联盟及北美自由贸易区主要由发达国家构成不同,中国和东盟大多数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要走出一条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特色的区域经济合作之路,就要整合产业结构,加强政府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企业成为经济合作的主体。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外在标识,更是一个民族精神的灵魂。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两个文化体系,中国和印度虽处在相近的地理位置,具有相似的社会结构,但两种文化却不尽相同。比较中印思维方式上的“天人合一”与“梵我同一”,精神追求上的“伦理道德”与“宗教解脱”,民族心理上的“凝聚同化”与“宽容包容”,我们发现,印度文化是具有极大包容性、强烈宗教性、深刻内省性特质的宗教文化。  相似文献   

17.
张宁 《唐都学刊》2006,22(1):125-127
颜色词在各种民族语言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颜色的记录符号,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象征。从生理学角度看,每一种颜色词都具有象征意义;从语言学角度看,文化差异导致对颜色词的理解产生许多谬误;从社会学角度考察,颜色词与个人的心态、行为以及社会历史背景、社会习俗之间具有深层的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18.
褚宸舸 《唐都学刊》2006,22(4):130-134
当代学者对古代“灋”字含义的研究,是以《说文解字》为基础,不断批判和继承,并且添加新诠释,进行新论证的过程。蔡枢衡提出了对《说文解字》的质疑,胡大展、武树臣、张永和先后给出了既不同于《说文解字》,也不同于蔡枢衡的新解读。当代学者在论证方法上的贡献是,一方面追求多种论证角度和多重证据,另一方面更加注意“小心求证瀌灋”。研究价值问题上的失语和“古今”语言沟通问题上的随意是研究的缺憾之处。针对前者,要重视对“灋”字的价值阐释,并对理论预设进行反思;针对后者,研究者要站在古今融合论的立场,对语言表述和研究方法保持一种反省。  相似文献   

19.
邵之茜 《唐都学刊》2002,18(1):35-38
汉赋无论从其内容还是文体特征来看 ,都表现迥然有异于其他文学的独特风貌。其文化源头决不是单一的 ,是在先秦文学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庄子》艺术精神对汉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铺陈的手法和语言风格三方面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his article seeks to explain why Latino children maintain some knowledge of their native language even though past research has consistently supported the view that non‐English‐language use rarely lasts past the third generation. I argue that family context, in addition to assimilation characteristic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termining their language situation. Method. I use both logistic regression and tobit regression, as well as data from the 1988 National Education Longitudinal Study, to examine the use and proficiency of Spanish among Latino children. Result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language and family context strongly influence Spanish usage and proficiency for Latino children, regardless of generational status. Conclusions. These findings reveal a relationship between assimilation, family, and language that can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future academic and economic success of Latino childr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