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学生们说:"我们能在这菁菁校园学海泛舟,感到其乐融融." 老师们说:"我们能在这美丽的校园辛勤耕耘,感到引以为荣." 家长们说:"我们把子女送到这里求学,感到万个放心." 这所学校就是以努力实施平民教育而崛起的重庆市首所农村联招学校--重庆市木洞中学.这是一所学生青睐、家长信赖,同行颔首、社会赞许、政府满意的新兴联招学校.被巴渝大地誉为"实施平民教育的摇篮".  相似文献   

2.
作为老师,要想真正了解学生,搞好教育工作,家访是一个重要手段.家访让老师在切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文化素质,家庭教育状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全面认识、分析、理解,真正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登门造访,与学生、家长架起了联系与沟通的桥梁,织成家长与教师达成共识的纽带,也是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然而,当前家访中仍存在一些误区:一是告状,学生在校出了事便急奔学生家中,将家长作为出气筒;二是表功,老师带着学生的成绩单,将成绩告知家长,以成绩论英雄;三是暗访,突然袭击,往往搞得被访家长和学生都措手不及,极大地损害了为师者在学生及其家长心目中的形象.如何更好地做好家访呢?我认为: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作业潦草,是特别令老师和家长头疼的事,也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行为习惯以及学习成绩,家长撕孩子的本子,老师三令五申地讲作业字迹工整,格式规范的诸多好处,甚至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地重作,似乎都无济于事.家长拿孩子无可奈何,老师也觉得毫无所措.其实,学生作业潦草,根源不在学生,而在于我们老师,下面我对学生作业潦草谈五个方面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这既是学生家长的众望所归,更是每一个教师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所在。怎样卓有成效地引领与教育学生,让家长真正心满意足、让老师能够如愿以偿呢?众多教育战线的同行对此进行了长期而艰苦的探索,积累了不少行之有效的经验,这是令人深感欣慰的。我是一个步  相似文献   

5.
白金娥 《科学咨询》2008,(10):41-41
作为老师,要想真正了解学生,搞好教育工作,家访是一个重要手段。家访让老师在切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文化素质,家庭教育状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全面认识、分析、理解,真正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登门造访,与学生、家长架起了联系与沟通的桥梁,织成家长与教师达成共识的纽带,也是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然而,当前家访中仍存在一些误区:一是告状,学生在校出了事便急奔学生家中,将家长作为出气筒:二是表功,老师带着学生的成绩单,将成绩告知家长,以成绩论英雄三是暗访,突然袭击,往往搞得被访家长和学生都措手不及,极大地损害了为师者在学生及其家长心目中的形象。如何更好地做好家访呢?我认为:  相似文献   

6.
如今,当教师难,当班主任更难.一个班级五六十个学生,一百多个家长,无论班主任怎么努力,有的家长总喜欢用加法把老师的过失加起来,久而久之,就产生了矛盾、积怨、对立,严重影响班级工作的正常开展. 为此,我就自己做班主任工作的一些经验教训对"班主任如何与家长沟通"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讲究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1、沟通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心平气和地对待不同类型的家长.和孩子们打交道是一门学问,和家长打交道是一门更深的学问,每个家长从事的职业不同,文化修养、政治素质不同.尤其是年轻的班主任,还没有感受过为人父母的辛酸,也没有丰富的社会经历,虽然可能与学生的代沟不大,但总怯于与家长沟通,或在沟通中容易出现意外,导致沟通的失败.因此,我认为要正确对待不同类型的家长.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而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又对家校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教育孩子的主体--家庭和学校,是影响学生发展最主要的两大环境,家长和教师分别是这两大环境的施教者.家长对教师的认同与依托、对学校的信任与支持,教师对家长的尊重与沟通、对学生的关爱与呵护,是建立相互信任的家校关系的必要条件.只有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互相配合、相互支持,才算是良性的家校关系,才会有和谐的教育环境,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刘柳  张炜 《科学咨询》2008,(22):14-14
我在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经过理论研读,通过观摩学习,在工作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经过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班级建设搞得有声有色,得到学生、家长、课任教师、学校领导的认可与肯定.这里我仅就与学生沟通走进学生心灵,营造良好班级环境谈谈我的一点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在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经过理论研读,通过观摩学习,在工作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经过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班级建设搞得有声有色,得到学生、家长、课任教师、学校领导的认可与肯定.这里我仅就与学生沟通走进学生心灵,营造良好班级环境谈谈我的一点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初中化学为义务教育的一门学科,它的定义是通过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能力,使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且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怎样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贯彻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当前化学教师都在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在这里谈几点粗浅看法,与大家共同研究。  相似文献   

11.
高一阶段是学习高中数学的基础,也是高中数学学习好坏的关键时期.对于高一新生而言,面对着全新的教材和学习环境,他们应如何学好数学呢?这是很多学生、家长以及老师面临的困惑.从本人从事多年的数学教学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明确意义主动学习 "数学无用论"在很多学生甚至家长心里根深蒂固,他们学习数学都是迫于升学考试的无奈,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12.
陈松林 《科学咨询》2008,(18):28-28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中一项责任重大的工作.学校把-个班级交给班主任,家长把孩子托付给班主任,班主任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对得起学校对得起家长.不过,要做一个好的班主任确非易事.现在就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接受批评教育这一点,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13.
王飞涛  江苹 《科学咨询》2007,(14):22-22
家长会在教育体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联系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纽带、桥梁和通道.旧的、模式化的家长会严重阻碍了这一功能的实施.本文阐述了在理念、内容和形式等各个方面对家长会所进行的一些创新的尝试.希望这些尝试将有助于让家长会真正发挥其作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4.
现代的学生幸福指数提高了,有时我认为他们幸福得无法接受。家长们为了孩子那是肯花大价钱的,是否花了很多精力我不说,钱是大大地花了,见了多大的成效就值得探讨了。我是一名任教27年的教师,从我的学生生活到现在看到的学生生活,那是天地之差。现代学生的生活条件如此丰裕,为什么学生中出现的厌学情绪分外浓厚,这是很让人深思的。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不管是学生的升学,还是单位上职称的评定,都必须英语过关.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家长才会如此重视孩子的英语学习.从小学起,就开始了英语学习的学生们,有的轻松自如地学到了知识,可有很多,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英语还是没学好.这是为什么呢?作为一个从事多年英语教学的老师的回答就是:学生是否有学习英语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何晓玲 《科学咨询》2008,(12):15-15
生活中常会遇到这样的事:父母带孩子外出就餐,孩子不小心将装满饮料的玻璃杯碰翻,饮料洒一地,甚至弄脏客人的衣服,家长情急之下就会将孩子训斥一番,孩子则不知所措,心里充满了恐惧与自责,心想:下次可不敢了,一定要小心再小心.从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看,家长的这一做法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因为每个孩子都不希望家长不留情面地对他们大喊大叫,批评他们如何不小心,这会让孩子感到难堪和抵触,并认为犯错是很可怕的事.人生本来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成长是一个错了再试的过程,"失败"的经验和"成功"的经验一样可贵.  相似文献   

17.
班主任工作是一条扁担,一头挑的是学校的要求,一头挑的是学生及家长的心愿.“要求”塞满了学校的各种教学任务、教学要求;另一头的“心愿”装的却是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及学生的天真幼稚与调皮叛逆.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对推动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就强调了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乐之",才能"乐学".而数学又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严谨逻辑性的学科,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枯燥和认识上的障碍.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成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哪?笔者根据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做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19.
张安富 《科学咨询》2008,(16):14-14
为了提高家庭心理辅导的水平,促进孩子个性的充分发展,进而形成健康、理想的人格,就必须强化家长对家庭之爱的认知.如果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就能够对国家、社会、自己、孩子有一个更真实和更深刻的了解,既能更好地当好家长和指导自己的人生,又能更好地引导自己孩子的人生.  相似文献   

20.
生活中常会遇到这样的事:父母带孩子外出就餐,孩子不小心将装满饮料的玻璃杯碰翻,饮料洒一地,甚至弄脏客人的衣服,家长情急之下就会将孩子训斥一番,孩子则不知所措,心里充满了恐惧与自责,心想:下次可不敢了,一定要小心再小心.从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看,家长的这一做法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因为每个孩子都不希望家长不留情面地对他们大喊大叫,批评他们如何不小心,这会让孩子感到难堪和抵触,并认为犯错是很可怕的事.人生本来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成长是一个错了再试的过程,"失败"的经验和"成功"的经验一样可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