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孙光 《北方论丛》2005,(4):67-73
竹林玄学是魏晋玄学的一个重要阶段.竹林七贤以"越名教而任自然"为基本倾向,但在对名教与自然关系的体任上又有所差别.他们通过各自的玄学实践,将庄子的人生哲学演绎为更具有人间性和示范性的生活模式和人格模式,也由此确立了自己在文化史上无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正> 近几年来,一直沉寂的魏晋玄学研究领域忽然热闹起来。虽然各家立论的角度不同,学术功力深浅各异,但其中醒豁的共同点却是有目共睹的,即打破了中哲史界长期沿用的“三大块”、“两个对子”之类削足适履的形而上学研究模式,力图恢复古人思想的本意,并且充分肯定了魏晋玄学在当时的思想解放意义。显然,中国当代思想界的理解之光已经照入那个曾一度难以理解的“黑暗时代”,或者说,学者们坎坷的自身经验使其能够理解魏晋人的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哲学的现代化进程中,方法论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普遍关注。在魏晋玄学研究领域,冯友兰先生通过对郭象玄学的研究提出了辨名析理的方法论进路,汤用彤先生通过对王弼玄学的研究提出了得意忘言的方法论进路。从魏晋玄学的特质和两位学者的学术旨趣分析,这两种方法论进路正好相互补充,构成魏晋玄学乃至中国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4.
魏晋玄学是一种产生于特殊时代背景下的文化思潮。它以被称为"三玄"的《老子》《庄子》和《周易》为宗,以有无、言意、才性、自然与名教等为主要辩题,以发言玄远为标志,以清谈为主要表现形式。在魏晋玄学的发展与勃兴过程中,竹林七贤以他们的创作、言论和行为形象而生动地诠释了魏晋玄学的精髓和意蕴。由于他们的积极参与和刻意张扬,以及他们在当时社会的广泛影响,魏晋玄学不仅表现得极富声色,而且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魏晋玄学与佛学的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玄学的兴起 ,在思想理论领域为佛学的中国化提供了机缘。玄学理论为佛学思想特别是般若空论的阐释所利用 ,因而佛学的中国化最初表现为佛学的玄学化倾向 ,但佛学又极力保持着佛教独立的宗教地位。僧肇在批判六家七宗的同时 ,阐发了般若空观本义 ,既标志着佛学玄学化倾向的终结 ,又标志着佛学中国化在玄学的推动下进入了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魏晋玄学所具备的很高的理论思维能力,是在其独具特色的理论探究中显现出来的.考察魏晋玄学的理论思维能力,对于研究中华民族的思维发展史,推动中国思维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吴丹 《北方论丛》2010,(1):126-128
全面理解本体论的内涵是正确剖析魏晋玄学思想的关键。魏晋玄学本体论区别于汉代宇宙生存论,不仅考察世界本原意义上的本体与现象的关系问题,还注重对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人类情性和社会道德关系的分析。魏晋玄学本体论思维模式对宋明理学心性本体论的建立影响深刻。  相似文献   

8.
玄学是一种崇尚老庄的哲学思潮,其中包含着浓厚的生命哲学和养生思想.玄学家在魏晋时期政治动荡的社会中,通过对虚伪名教的批评和对生命本真的关注,使养生之风盛行一时,也影响到道教的发展.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对神仙存在的论说,对得道成仙途径与方法的介绍,充满着玄学的清谈思辨和养生追求.本文将葛洪的道教思想放到与魏晋玄学的相互关系中来加以考察,以期展示葛洪通过借鉴魏晋玄学的养生思想推动了道教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魏晋玄学向佛学转变的内在哲学根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晋玄学与佛教般若学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然的“相似性”,这样一种相似性促使我们思考魏晋玄学中“名教”与“自然”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对于玄佛转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清理佛教般若学理论在中土的创造性发挥的思想历程,而且也会加深我们对魏晋玄学的整体认识,反过来又影响我们对魏晋玄学的重要评价.玄学与般若学的“相似性”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但玄学强调的自然主义和精神超越与佛教般若学追求的出世主义理想的“相似性”则是我们理解玄佛转变合流的一大关键.  相似文献   

10.
刘师培是近代一位颇有争议的学者,因政治上的失足而使其学术成就湮没不彰。本 文旨在考察刘师培在先秦诸子学研究领域的学术成就、学术影响,并且探讨刘师培治学方向 转变的原因。笔者认为刘师培诸子学研究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应该具有重要的地位,开创了 新的学术史体例,并且身体力行著有近代学术史力作《周末学术史序》;开中国近代实事求 是研究孔子之先风;刘师培还是中国近代完全应用西学探讨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第一人” ;同时他对先秦诸子典籍的整理研究做出了重大学术贡献。因此,无视刘师培在近代诸子学 研究领域的学术成就、学术影响、学术贡献,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