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国民的广义的心理状态,与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在心理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从传统的束缚中挣脱出来,形成一冲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人的精神素质,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青年鲁迅对“中学”和“西学”都有广泛的接触和了解。他从比较和参照中看到传统文化的许多缺点,西方文化的某些优长,并从而使他在择善而从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富于时代色彩的新的文化意识。考察一下青年鲁迅在当时是如何更加着重于积极从西方文化中吸取先进的思想观念,对于我们今天在借鉴外国时如何摆脱单纯的技术设备,管理制度的引进而特别注意于更新自己的文化意识和心理结构,将会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
施云耿 《学园》2011,(18):176-177
心理暗示具有“双重性”,积极的心理暗示是人精神的“稳定剂”和激发潜能的“兴奋剂”,而消极的心理暗示则会影响人的情绪、思维和判断,甚至诱发各种心理疾病。帮助青年学生了解常伴随他们左右的不良的心理暗示并认识其危害性,使他们掌握积极的心理暗示方法,这也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90年代中国文学创作与批评的实际出发,对近年几位有成就的青年批评家所倡导的“新状态文学”论进行了理论上的商榷与探讨,在肯定其存在的合理性的同时,着重分析了它的偏颇与缺陷.指出其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命名的情结”,并初步分析了孕育这种“情结”的社会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4.
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思想,对法治的文化认同具有许多有益的启示。它要求关照各种不同的利益需求,形成和谐的利益关系,这有利于形成法治文化认同的合理的现实利益支点。“和而不同”思想对提高公众的民主与法治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合格的法治文化认同的主体,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和而不同”思想还有利于建立合理的法治文化认同的内容体系,形成全面的法治文化认同:从“和而不同”思想的视角出发,我们要创造中国特色的法治文化,形成中国特色的法治发展规则,正确认识法律的作用,进一步促进国家法律对民间规则、习俗的认可、接纳力度,使法律成为公众内心习惯的一部分,增强法律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5.
野间宏是"第一批战后派"先锋,其代表作《真空地带》深掘军队本质,表达被不义战争撕裂青春之痛,突出军国主义年代正义青年的悲剧,深触不义战争的反人性本质。《青年之环》重点突出战争对主人公形成的巨大身心压力,强调人面对战争压力,历经恶战苦斗后的无奈。《真空地带》是"战后文学最高杰作",尖锐地掘出军国主义国家本质,揭露残酷的军队生活与侵略战争之恶,表达了作者的厌军反军心理。  相似文献   

6.
<正> “五四”新文化运动实际上是以西方文化为主体而掀起的文艺复兴、思想启蒙运动,西方各种“思潮”、“主义”大量涌进,迫使这一代知识分子不得不在中西文化交汇中,重新组合自身的文化心理结构。有的以“全盘西化”为主体形成“西式”文化心态;有的以“东方精神文明”为主体形成传统文化心态;有的以“西学”为体、“中学”为用,形成“中西合壁”型文化心理结构。老舍没有赶上这一代知识分子在金戈铁马、大浪淘沙下所作的文化心理选择,他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落潮的情势下登上文坛的。这就决定他在登上文坛的同时,就带上  相似文献   

7.
青年毛泽东是在旧学与新学的双重影响下开始其早年思想行程的。中国传统文化对毛泽东早期思想的影响尤为深刻,主要表现为:在传统民族心理中的影响下,毛泽东形成了与当时动荡时局紧密相关的忧患意识;受传统“心学”的影响,毛泽东尤其强调伦理意志;在湘学经世致用传统的熏陶下,毛泽东非常强调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文化中国”与21世纪中国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文化”是一个歧义甚多的概念,本文所谓“文化”特指狭义文化,即思想文化。“文化中国”是近年来学界使用较多的一个概念。方克立先生曾介绍说:“80年代初,马来西亚一群华侨青年创办《青年中国》杂志,曾经出过一期‘文化中国’专号。这是较早地使用这一概念,但...  相似文献   

9.
以“躺平”“佛系”等为代表的当代青年的消极价值取向,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其社会根源较复杂,包括阶层分化、内卷化竞争、个人主义与精神至上、消费主义文化、经济发展与福利制度的逐步完善、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等。消极文化与价值观的蔓延对国家、社会和个人都有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与这种消极价值观相对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出现的铁人精神,其所展示的“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干事创业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奋发图强,对受到消极文化影响的当代青年能够起到价值引领的作用,对于消极文化中的置身事外、空虚安逸、个人主义、消极无为等价值观能够起到价值重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全唐诗》所收入的5000多首有关秋的诗篇看,尽管其作者的人生经历、生活环境各不相同,对秋的感觉和体味也各有差异,但绝大多数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悲凉凄苦、萧索枯寂的情感却是共同的,可见“秋”带着它挥之不去的萧瑟与苍凉,在这些诗人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创痕,形成“秋”中含悲这种独特的文化内涵。那么“秋”这种独特的文化内涵是怎样形成的呢?本文试从我们中华民族的生活传统、社会心理、审美情趣三方面加以探讨。一、“秋”是一种生命意识的自然感应“秋”的意识中渗透着我们中华民族农耕生活的情调。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繁衍在地球…  相似文献   

11.
作者认为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文化的骨架。而制约着阴阳五行文化的是深嵌在民族心理深层的两个文化系统——生殖文化和数理文化。从发源上说,阴阳文化植根于生殖文化系统,而五行文化则是由数理文化决定的。生殖文化的影响积淀于我们的民族意识和民族心理之中,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着特殊的制约作用;而数则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理性而有序的认识,中国古代的“礼”即“礼数”,是数理的社会表现形式,这就是“礼”与数的内在联系。阴阳五行文化交相辉映呈现出扑朔迷离的色彩,形成了“中国人的思想律”。  相似文献   

12.
麦清华 《探求》2011,(4):95-97
当前“90后”青年有些已经步人大学校闶,有些已经进入职场。“90后”具有鲜明的市场经济时代特征,这对传统的青年管理形成巨大挑战。本文从“90后”青年的群体性特征及其对管理的挑战出发,提出“90后”青年管理的思路和对策,即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工作新理念、完善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促进管理风格和管理手段的转变、积极推行青年自我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日本企业管理文化的形成及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本企业管理文化的形成及特点辽宁大学国际经济学院白钦先徐平所谓“企业管理文化”,是指人们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思想意识观念,一种思维方式,它是经过长期的实践形成的。在企业管理文化形成的过程中,日本企业经历了与欧美企业不同的发展道路,并形成了自己...  相似文献   

14.
“安土”观念对农民现代化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是在农民占绝对多数人口的现实背景下进行的,因此,农业人口质的现代化问题始终具有最根本性的意义。本文认为,中国农民特有的那一份深沉的“安土”心理,即对乡土的过分依恋心理对农业人对质的现代化是一个重要的障碍。这个障碍主要表现为,其一,在“安土”心理中极易在人格塑造中形成一种保守性性格,缺乏开拓创新的进取心;其二,在“安土”心理中也易在人格中形成一种自大的封闭性格,这种封闭性技主要表现为形成唯我独尊的心态。作者认为,改变这种“安土”心理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在国家进行国民教育中进行一种“发展”观教育。为此,必须反对目前知识界一些人对农耕文化中因“安土”而衍生的稳定、平和品性的天真赞美.这种赞美之所以是天真的,是因为它缺乏现实基础,因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需要中国农民在人格品性中摈弃“安土”心态,而培来一神永远的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15.
仇荣亚 《东西南北》2013,(12):77-79
与军队大院一样,机关大院文化也是北京大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以三里河为中心兴建了各大部委的办公地。随后各个机关大院也相继建成。这里也成了新北京高级知识分子最集中的地方之一,由此形成了大院文化独具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诗歌是人类文化的重要形态,它不单以文学艺术的一种“固体”文本存在,而且深入人的精神内部,形成较为稳定的作用于人类心理与行为的诗歌意识。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形式,诗歌为语言外化并且进入了社会信息交流的范畴。诗歌文本为人类对诗歌艺术走向共识提供了实在的依据,它无疑是诗歌文化研究最本质的对象。由于诗歌文本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虽来自人类的诗歌意识,但并不能充分反映诗歌意识的全部内容,我们必须注意对诗歌意识独特性的理解,才能更好地认识诗歌文本。一、诗歌意识的文化意义诗歌意识是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暗组织     
潘梅杰 《社会》2001,(6):36-38
“社会”是个复合体 ,它分为明社会与暗社会。明社会是“光明”的一面 ,包含了约定俗成并代表主流的价值、规范和机制 ,在众人皆知且认可的限度内存在并有效运行。暗社会是光线的影子 ,不仅是亚文化 ,更可能是反主流文化 ,另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价值、规范与机制。暗社会是与明社会具有同样复杂成分及问题的恢宏实体 ,蕴涵“黑暗”、“秘密”之群体心理意义 ,更有群体行为内涵。暗社会的存在有两个层面 ,一个是人的“暗心理”层面 ,即主体可以意识但不想暴露人前的心理 ,这种心理引发了人们通常能够注意到的“违规”或“逆反”行为 ,如走私贩毒…  相似文献   

18.
坚持对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既有实施操作的理论问题,也有切实可行的方法问题;既有价值观教育的具体内容问题,也有制订相应的青年政策问题。本文提出,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应作为贯穿于整个现代化进程与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必须坚持的长期价值观导向;而近期的青年价值观导向应是“爱国、公正、自主、创新”。文章认为,在思考未来青年政策时必须把握四个支点,即青年如何进行人生目标的设计,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对待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如何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青年亚文化群体的特征及其类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社会经济生活的表征,社会经济的多样性导致了社会文化的变异性、复杂性和开放性.主流文化并不能占据社会文化全部空间,而作为处于社会低端或中端、尚未取得话语权的亚文化,对整个社会的生存方式和价值走向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按照某种独特的价值与观念建立并维系的某个特殊文化群体称为亚文化群体.青年亚文化群体兼容了亚文化的批判性、自发性与非主流性和青年的创新性、模仿性与不确定性,加之网络媒介的推波助澜,使其成为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健康的亚文化群体与不良的亚文化群体并生共存,但其对青年世界观、人生现和价值观的形成却作用迥异,判若云泥.认识青年亚文化群体的特征和类型,剖析当代青年亚文化现象的利与弊,有助于社会媒体和相关部门增强自律意识和监管力度,为青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空间.  相似文献   

20.
梁实秋散文叙述了传统文人的文化心理与行为模式,刻画出一个具有传统意义的士大夫式的文人散文形象,体现出儒、道、释三位一体的文人文化人格。其文化人格是由孔孟的“君子”道德人格及道释消解洒脱而获得心灵自由的心理人格结构而成,由此构成了梁实秋散文的审美取向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