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正当孩子胆小、怯懦,挨了打也不还手,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时,父母总是很担忧,孩子将来怎么在社会上立足?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变得更勇敢呢?孩子胆小怎么办?总被人欺负怎么办?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怎么办?越来越多的父母焦虑孩子不够勇敢,缺乏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融入新环境、新关系的能力。怎么让孩子变得更勇敢呢?让孩子变得勇敢的首要条件,恰恰是父母能接纳孩子的"不勇敢"。当无论自己是否勇敢,父母都一样爱时,孩  相似文献   

2.
成长是什么?     
成长是什么?是父母看着孩子的背影渐行渐远. 一句"父母在,不远游",看似作为孝亲的善意提醒,却让子女心有挂念,唯恐"子欲养而亲不待"成真,以至于无时无刻不卷在一种莫名的牵挂中. 每年的大年初六,是母亲的生日.照例我们为人子女的是要聚在一起为母亲贺寿的,然而却是她请客.母亲讲她退休金花不完,我们知道她是为了子女付出,而无怨无悔.因为她那点退休金真的是少得可怜,她的日常开销同是少得可怜.  相似文献   

3.
真相是什么     
正孩子磨牙,是肚子里有蛔虫吗?L流言 "夜里磨牙,肚里虫爬"的说法在民间一直广为流传,很多父母一发现孩子在睡梦中磨牙,第一反应就是孩子肚子里有蛔虫了,赶紧给孩子服用驱虫药。那么这种说法到底科不科学呢?  相似文献   

4.
如果你已为人父母,如果你家里有天真活泼的孩子,你一定不希望"性侵害"这沉重的字眼与孩子联系在一起。而生活中太多令人震惊的性侵害悲剧偏偏就发生在孩子身上。作为家长,作为监护人,你该怎样教育孩子防范性侵害?万一孩子遭受了性侵害,你又该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5.
最近,大宝反对父母生二胎的新闻层出不穷。一对父母给大宝写下"永远第一爱你"的承诺书,才被大宝允许生二胎;更令人瞠目的是,一个13岁女孩以自杀威逼妈妈流产,而那个妈妈居然答应了,打掉3个多月的身孕,终结了一个新生命!网上很多人指责现在的孩子太自私了,冷酷无情,不懂得分享。可是,这都是孩子的错吗?人的本性中都有自私的部分,孩子不想父母的爱被分走,不想自己的零食和玩具被分享,情有可原,毕竟人非圣母。关键在于,孩子是如何章程这个样子的?父母后天又该如何引导,如何教育?听听那个妈妈是怎么说的:"她(大  相似文献   

6.
<正>为什么孩子一定要听话?听话的孩子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到底应该让孩子听从某个人,还是听从道理?曾经有一个妈妈问我:"我的孩子从小就非常乖,告诉他怎样就怎样,不捣乱,守规矩,衣服整洁,见人打招呼……可上了学后,孩子就慢慢变了,不讲卫生,说脏话,不断惹麻烦,为什么孩子不听话了呢?"我告诉她,孩子其实没变。他还是以前那个"听话"的孩子,只是现在他听从的人,已经不是父母,而是他的同学  相似文献   

7.
为孩子大办生日不妥张娟如今,独生子女家庭是比较普遍了,“四二一”的家庭结构把宠爱全部集中到了孩子的身上。遇上孩子过生日,不仅孩子的父母操办,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也唯恐怠慢了家庭宝贝,跟着要铺张一番。有一位小学生,过10岁生日,家里竟为他办了5桌酒席...  相似文献   

8.
问: 女童蓓蓓每年春节或是生日都会收到长辈们的红包,父母就帮她把钱存在了银行.由于平时父母外出打工,蓓蓓都是跟爷爷、奶奶住在一起,所以银行存折都交给奶奶代管.后来蓓蓓的父母因感情不和离婚,孩子随母亲生活,谁料奶奶却把她的压岁钱全部提取出来据为己有,后来虽多次索要,奶奶仍拒不返还.请问,这笔压岁钱该归谁?谁又有权利管理和处置呢?  相似文献   

9.
转眼间,"六一"儿童节又到了。儿童节是孩子们最幸福的日子,因为每到这一天,父母都会想方设法地让孩子们开心。他们会带孩子去游乐园,排一两个小时的长队,挤得大汗淋漓,只为了让孩子玩上海盗船或是过山车;他们会给孩子买最高级最安全的玩具,甚至不惜海外代购;他们会带孩子去旅行,从国内玩到国外……可奇怪的是,他们却不肯每天抽出几分钟,陪孩子玩一会儿最简单的亲子游戏。还记得"躲猫猫"吗?还记得"丢手绢"吗?还记得"老鹰捉小鸡"吗?我们小时候玩游戏时,总是跟小朋友们在一起,看不见妈妈的身影,因为她们总是"很忙"。可当我们做了父母,我们却依旧把孩子扔给幼儿园,扔给玩具。当孩子不爱和我们说话了,不去幼儿园了,不做我们让他做的事了,我们才开始着急,使出威逼利诱的十八种武器。其实,要想让孩子接受你,就得运用他们能够听得懂的语言来跟他交流。游戏就是孩子的第一语言。游戏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也是能带给父母最多喜悦的神奇之路。尤其在跟孩子发生争执和矛盾的时候,游戏经常能够很好地改变气氛和化解对峙,让父母与孩子很快融洽起来,连孩子身上的小问题,也能在游戏中迎刃而解。用玩的方式跟孩子说话,将快乐渗透在生活里,才是送给孩子最好的儿童节礼物。  相似文献   

10.
在孩子们眼中,能得到压岁钱,春节成了"致富"的好日子,很多孩子都有不错的"收成"。随着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孩子们的压岁钱也越来越多,如何让孩子合理使用"压岁钱"成了不少父母头疼的话题。那么,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压岁钱"是如何看的?针对孩子他们是否有理财计划?上海创信市场调查公司对此进行了专项调查。  相似文献   

11.
儿子3个月大时,我和妻子就去广州打工,把他留给老人照顾。经过16年艰苦打拼后,我们在广州开了饭馆,买了车子和房子,终于具备和孩子一起生活的条件了,但儿子却不来广州。我和妻子痛下决心,卖掉广州的房子回老家陪他,儿子却说:"和你们一起,在哪里都不幸福。"一直让他当留守孩子,我们深感抱歉,但说到底,也是为了他啊!都16岁了,怎么这么不理解父母呢?为什么总是要强调让孩子理解父母呢?你们是否尝试过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  相似文献   

12.
"儿子怎么都学不会,是不是他比别的孩子笨?""女儿成绩这么差,一定是因为她不努力!""每次考试都垫底,孩子能有什么前途?真让人发愁……"俗话说:孩子是自己的好。可孩子一旦上了学,有些父母的感觉就不一样了,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跟不上的孩子父母,压力陡然增加。看着人家学霸孩子,各有各的优秀,不仅成绩好,还勤奋自律;再看看自家孩子,考试成绩倒数,拿起书本就犯困。更让人绝望的是,明明时间、精力和金钱都没少付出,孩子却不进反退。  相似文献   

13.
《伴侣(A版)》2021,(4):52-53
谭素怡老师解析: 一、真的是为了孩子而不离婚吗? 以"要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所以不离婚"这种理由而委曲求全留在婚姻里的人,还真不在少数. 这个理由,初闻之有一种悲壮伟大的感觉,然而,夫妻不离婚,真的是为了孩子吗?还是一种隐蔽的自我欺骗呢? 很多父母在面对某些事情时,因自身力量不足而做不到,便会说自己是为孩子牺牲奉献: 我是为了孩子所以不去工作.真相可能是,我对自己是否能驾驭好一份新工作缺乏信心.  相似文献   

14.
QQ、微信、微博、抖音、快手、小红书、B站、半次元……当下孩子们热衷的网络社交平台越来越多。有的父母看见孩子在小红书里发布美妆视频,担心她耽误学习又不知该怎么沟通;有的父母每次点开孩子的朋友圈,都只能看到一片空白,是不是自己被屏蔽了?想问又不敢;有的父母不停刷新孩子在半次元上的动态,生怕孩子陷入危险而不自知……父母要怎么突破和孩子的网络屏障?如何与孩子共享网络社交的亲密时刻?本期策划将和你一起寻找这些父母关心的答案。  相似文献   

15.
正很多家长都会困惑:为什么孩子有时候乖得出奇,有时候却调皮得让人火冒三丈?如果不了解孩子的心,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孩子的"问题"。而当我们纠结于这些"问题"时,容易把孩子当作负担甚至是累赘,也就不可能享受陪伴和养育孩子的乐趣。所以,只有了解孩子的心,我们才能给孩子最有智慧的爱。作为父母,我们究竟对自己的孩子了解多少呢?儿童发展心理学家塞尔玛·弗雷伯格曾说:"我们对生命之初的3年几乎毫无印象,所以,当我们试图进入小孩的世界时,就像外星人一样,对  相似文献   

16.
正儿子都小学二年级了,但从来没问过我类似"我从哪里来的"之类的问题,我也觉得他没什么性好奇。咨询其他家长,无论男孩女孩都会关心这类话题。儿子这种情况正常吗?需要家长主动引导吗?通常来说,如果父母从不主动和孩子探讨他"从哪里来"、遇到与之相关的场景(比如电视里男女亲热、女人生孩子等画面)就回避的话,孩子当然不会表现出什么性好奇。因为父母给他的信息就是:这个问题敏感、晦气甚至羞耻,所以他认定不能在父母面前表现出对此类问题的关心。但是,就此断定他根本不关心自己"从哪里来"未免太过武断。现在孩子普遍早熟,接触各种信息的渠道很多。  相似文献   

17.
2007年6月,国内一家调查机构在对小学生做亲子关系问卷调查时发现,70%以上的孩子与父母缺乏沟通交流,80%左右的家长不重视对孩子的情感教育,导致孩子性格孤僻、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感恩、合作意识差。这些被统称为"草莓特质"的问题,的确在孩子身上普遍存在。如果您家里有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8.
正问:当初离婚的时候,因为前夫家里条件好,法院就把孩子判给了他。2个月前,前夫遭遇车祸去世了,于是我想把孩子(7周岁)要过来,而且我有抚养孩子的能力,但前夫的父母不同意。请问:我该怎么办?答:《婚姻法》第21条和第28条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  相似文献   

19.
因为忙于工作,我们把孩子推给保姆照顾;因为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我们一次次给孩子"加压"。没想到这样却使孩子患上了"抑郁症",作为父母,我们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20.
当我们面对一个不听话的孩子时,不如思考一下,他为什么不肯听话?有个朋友在电视台的少儿频道工作,爸爸妈妈们经常向她抱怨孩子不听话。孩子对父母的指令不敏感,对父母的教导充耳不闻,对和父母约定好的事情出尔反尔……这样的情况,着实令人抓狂。甚至有的父母还带孩子去检查听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