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次贷危机是由于过度发展资产证券化、滥用衍生工具和监管缺失而引发,自爆发以来已经引发了全球经济震荡。试图从行为金融的视角解读次贷危机的成因,对各个市场主体的行为进行分析,得出次贷危机爆发的相关原因以及对我国监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已经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和证券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分析始于2007年初的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与深化过程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剖析了危机发生的成因,提出次贷危机对中国证券业发展的五点启示:加强对证券业的引导和监管;加快证券业自我创新体系建立;加强资本市场的制度性保障建设;加强公司治理和财务风险管理,提高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发展新型盈利模式,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货币危机外部原因是国际机构投机者的狙击。内部原因是宏观经济政策失误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所致,其表现是,汇率安排的制度性缺陷;经济结构调整滞后;资本帐户自由化速度过快;资本大量投入房地产业形成泡沫经济所带来银行业呆帐坏帐增加;央行缺乏对金融体系的有效监管。东南亚货币危机给中国的启示是,金融自由化要循序渐进;要控制吸引外资的数量,提高外资质量;要适时进行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加强金融监管,控制金融风险;加速发展国内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4.
美国次贷危机、中国宏观经济调控与资本市场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当前美国次贷危机不仅对美国经济和美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且给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及宏观调控带来负面影响。在国际和国内经济急剧变化的情况下,我国资本市场出现非理性行为,这将影响到我国金融安全。因此,次贷危机引起的我国经济一系列连锁反应给予我们若干重要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美国金融危机给国内的投资银行体系带来重大影响。从治理与监管的角度来看,在分散制约式金融监管背景下,美国的高杠杆运作和过度冒险,是导致其陷入危机的主要原因。危机后,大型综合性独立投行逐一转型,政府也强化了监管改革。我国投资银行业发展历史不长,应以美国投行治理与监管改革为借鉴,审慎地进行金融创新、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优化公司治理和改革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分析了美国正在发生的次级债危机。次级抵押贷款满足了低信用群体的住房要求并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但房价下跌和利率上升引发了信用危机,导致大量金融机构发生损失。其次探讨了导致危机爆发的信用泛滥、金融膨胀、住房价格高启和利率上升等原因,并判断由于美国经济增长稳定、次级债影响规模有限等,未来整体经济出现危机的可能性不大。最后指出了危机对中国房地产发展带来的启示,提出包括加强信贷监管、资产证券化、稳定房价和危机控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美国当前金融监管体制是一种基于机构的功能监管而不是纯粹的功能监管,是一种双层多头分业监管而不是统一监管。在金融混业经营趋势下,美国当前金融监管体制暴露出了许多缺陷。针对这些缺陷,2008年3月,美国财政部推出了《金融监管框架现代化蓝图》。从该蓝图提出的短、中、长期改革建议来看,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存在以下趋势:一是基于机构的功能监管框架向基于目标的监管框架转变;二是强化宏观审慎监管;三是强化美联储监管权力;四是强化监管协调。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表明了混业经营下长期坚持分业监管体制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我国金融混业经营趋势日益明显,因此我国金融分业监管体制向统一监管体制转变是必然选择。对比各种统一监管模式,我们认为,美国财政部提出的基于目标的监管框架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前,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全球金融动荡和经济下滑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经济特别是在商品出口和金融系统方面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对此,我国政府为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采取了扩大内需等一系列措施抵消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于微观视角的次贷危机行业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7年以来,美国经济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爆发了次贷危机,而由于蝴蝶效应的影响中国经济也必然不能独善其身.本文基于微观经济的视角,首先分析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接着按照行业相关性的理论,着重分析了次贷危机对于我国金融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并认为加强金融行业的风险防范和监管、审慎选择房地产市场的税收政策和手段有利于减少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确保我国经济的和谐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0.
影子银行监管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子银行"泛指游离于传统银行监管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影子银行在推动金融创新的同时,也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系统性风险。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影子银行的风险及其监管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一大焦点。针对危机中暴露出的监管问题,美国和欧盟相继出台了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或相关指令将影子银行纳入其监管框架,并加大监管力度;FSB则强调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强化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并提出分类监管措施。借鉴国际经验并立足我国的实际,我国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应当注重实现功能监管与机构监管,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之间的有效平衡。  相似文献   

11.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已席卷全球,本轮金融危机是因美国金融衍生产品泛滥和金融监管缺位造成的。危机对我国的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国坚持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宏观调控政策应对金融危机,确保了我国经济保持快速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2.
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的流动性大、金融监管不力、金融衍生产品泛滥以及房地产泡沫破灭,这些只是美国金融危机直接的、引发性的、操作层面的原因,其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理论、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以主权纸币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储备体系。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启示是:在改革开放的大历史背景下,中国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必须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以公有制为主体,分配制度上坚持效率与公平的统一,防止严重的两极分化;必须坚持政府对市场经济进行科学而有效的宏观调控;必须严防主权纸币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负作用,并力推改革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控制房地产市场,谨防重蹈美国次贷危机的覆辙。  相似文献   

13.
起源于美国2007年的次贷危机继而发展为全面的金融危机,给美国以及全世界的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部门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凸显了加强国际金融监管的必要性。本文分析了金融危机的产生及其所造成的影响,探讨了金融危机以来国际金融监管机构、英国、美国和中国金融监管法律框架的变革和完善,得出国际金融监管法律制度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法律约束力更强,更加注重消费者和投资者利益的保护等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新形势下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0世纪 90年代开始 ,区域性金融危机相继爆发 ,促使人们又关注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及其系统性风险 ,一般倾向认为金融自由化和金融监管放松并不是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到了 90年代后期 ,金融监管理论逐步转向协调风险和效益之间的均衡。与之对应 ,混业经营成为全球金融发展的四大趋势之一。从而混业监管模式也成为一种趋势。反观我国金融监管模式 ,现阶段以分业监管为重点 ,虽然在短期内适应我国分业经营为主的现状 ,但随着承诺WTO期限的到来以及混业经营的萌发 ,我国必然会走向混业监管模式。基于此 ,文章提出了我国金融监管模式改革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在给各国经济以重创的同时,也激起我们对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二者关系的重新审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是一种动态的博弈关系,二者在现代金融发展过程中既互相促进,也互相制约。金融监管松驰导致二者关系失衡虽是美国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但加强管制并非我国当前处理二者关系以走出危机阴影并防范和遏制金融风险的良药。重塑效益性与安全性相统一的金融发展观,坚持金融创新不能动摇,改善金融监管并在金融创新中及时跟进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理智选择。  相似文献   

16.
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影响与中国的应对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动因及如何引发全球的金融、经济危机进行了剖析,认为过于宽松的房贷政策种下了危机的种子,资产化将房地产市场风险传递到整个金融系统,利率的上升和房价的下跌最终导致这场危机爆发。而金融监管相对于金融创新的严重滞后、金融市场投机者的贪婪与社会责任的缺失、消费过度但储蓄不足的经济发展模式是这场金融危机深层次原因,经济全球化导致的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是这场危机迅速传染扩散的体制基础。为应对百年一遇的全球经济危机,中国应高度重视并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注重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完善金融监管的协调机制、呼吁并积极推进建立世界性机构协调全球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立体化环境监管模式的创建与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的监管是解决环境危机的良策,科学的监管模式是有效监管的前提。现行环境监管体制不顺、体系僵化、主体庞杂,应当建立一体两翼的环境监管体制模式和刚柔相济、内外结合的环境监管措施模式,即以行政区域监管为主体,以流域监管和局域监管为两翼的环境监管体制模式和集政府监管、协议监管、社会监管、自我监管的优长与互补,形成有机共生的环境监管措施模式。配合该模式的运行,应调整环境监管机构的设置,明确划分区域监管、流域监管、局域监管的职能权责;拓宽社会监管主体环境知情的途径,完善公众参与环境监管机制;通过协议监管、自我监管,激发企业环境责任意识和化解环境风险的自觉性,降低环境治理成本,提高监管效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过低的储蓄率、超前的金融创新、宽松的货币政策及松懈的金融监管,致使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并逐渐演变为全球金融风暴。金融风暴对中国的金融、经济层面都产生很大负面影响。当前,中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从金融层面、经济层面实施相应对策,并要注意短期和长期政策相结合,争取做到解燃眉之急的同时无后患之忧。  相似文献   

19.
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对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和影响,我国房地产业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由此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根据新形势,我国政府进一步明确了房地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并结合市场的复苏提供了相应的对策措施,通过投资信贷市场和土地增量适时投放,来确保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后危机时期金融监管之反思与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国在经历了全球性金融危机后纷纷强化金融监管,通过变革寻求出路。美国大力进行金融改革,通过整合与优化监管体制、强化金融消费者保护、实施全面监管等措施力图摆脱危机。这些措施体现了美国当局金融监管理念的变化,也显示了后危机时代金融监管的基本发展趋势。中国应以人为鉴未雨绸缪,及时反思和检讨传统监管理念并对其进行更新和重塑,在金融监管体制上强化协调与配合,在金融监管方法上侧重金融活动和金融监管的实际效果,在监管范围上实现全领域、全过程和全参与者的覆盖,以实现金融安全和市场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