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玛拉与丹恩历险记》是多丽丝.莱辛最典型的生态警示录。该小说的主人公从南方逃亡到北方,其认识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深刻体现了深层生态自我实现过程——从反映个人生理需求的"本我"到"社会的自我"、从"社会的自我"到形而上的"生态自我"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2.
查尔斯·泰勒在其著作《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中,主要谈论了现代认同中自我的兴起.自我理解的变化是从许多不同根源获得的,他关注的是哲学宗教中某些重要变化.从柏拉图经奥古斯丁、笛卡尔到洛克"以及从柏拉图经奥古斯丁到蒙田,泰勒向我们展现了两条"自我形成"的线索."自我形成"的线索自奥古斯丁以后,在横向以及纵向的发展上各有异同.详细比较"分解自我"这条线索中,笛卡尔与洛克的不同点,以及在"分解自我"与"自我探索模式"这两条线索中笛卡尔与蒙田的相同点,从而清晰展现两条"自我形成"线索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以实践唯物主义和实践辩证法的视角从"现实"与"可能"、"现存"、"历史"、"理论"、"抽象"、"理想"等诸多范畴的对立统一中把握现实的内涵.作为实践结果的现实是不断发展的,把握现实、反思现实、超越现实的哲学也必然是不断发展的.从哲学的本性来说,根本就没有什么不可超越的哲学.如果有的话,那就是不断地进行着自我反思、自我扬弃、自我超越的哲学.如果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可超越的哲学的话,那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不断地进行着自我反思、自我扬弃、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4.
从拉康的心理分析角度来看,张爱玲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反映了男主人公振保从主体的自我分裂逐渐走向自我认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小说中出现的镜子是一个关键的隐喻,在振保的自我认同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暗示了振保在镜像阶段的心理发展。从对振保的自我认知的分析中可以得知,无论他生命中出现的是"红玫瑰"或"白玫瑰",振保真正需要的,与其说是"玫瑰",不如说是一个完整的自我认同。经由镜中之像,他逐渐建立起来一个统一的自我形象,自我认知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自我"的问题,在中国文化体系中一直是一个敏感的问题.透过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自我观的现象,分析了关于"自我"的理念.提出了"自我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化"倾向,以及"道德化自我"演变成"泛道德化自我"的极端状态的基本历程.同时,从文化学的角度论述了确立正确的"自我观"所要处理好的三个关系,即德性与才性的关系、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关于传统文化背景下的"自我观"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的问题,在中国文化体系中一直是一个敏感的问题.透过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自我观的现象,分析了关于"自我"的理念.提出了"自我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化"倾向,以及"道德化自我"演变成"泛道德化自我"的极端状态的基本历程.同时,从文化学的角度论述了确立正确的"自我观"所要处理好的三个关系,即德性与才性的关系、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个体的心理问题常因不合理的自我概念引起。"来访者中心疗法"倡导在特定的咨询关系中帮助来访者澄清自己、了解自己,从而接纳自己。在咨询实践中,青少年来访者往往存在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冲突而自我导向能力不足的问题。从罗杰斯的"自我理论"出发,结合咨询实例,阐述在应用"来访者中心疗法"进行咨询实践的思考,表明帮助青少年构建恰当的理想自我是通向人格整合的可行之道,并就关于好的理想自我的标准提出尝试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首先,梳理西方人类学自我角色的演变并划分三种类型:远行自我、政治自我和本土自我。其次,从人类学自我跨越的历程中说明本土学者的出现对于反思学科的重要性。最后,归纳对本土人类学者批评的基础上,提出"自我扮演"的概念以探讨本土人类学如何定位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生态自我"是深层生态学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其"自我实现"理论得以确立的基础。"生态自我"的概念与东方的物我观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企图突破西方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将自我的意义从个体扩大到生态。而庄子哲学中的物我观体现了丰富的生态智慧,与"生态自我"的理念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可以丰富和深化深层生态学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加缪在表现反抗荒诞时,彰显出的自由选择基础上的道德责任,使加缪文学作品的历史理性主义批判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即从抽象的历史置疑衍生出了具体的自我审判。自我审判往往借助"阳光"、"灯光"、"镜子"等艺术意象得以充分表现。自我审判扩展到全社会,酝酿出的针对自我和社会的双重审判,终归又扩展、延伸了社会历史批判的广度、深度。  相似文献   

11.
"混融自我"是指在多元文化混搭背景下,个体在多维涵化过程中形成的多个文化自我之间的混融。本文以"混融自我"作为分析工具,以当代中国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作为分析对象,梳理了中国社会三种文化(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和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与当代中国人三重自我(关系我、个体我和集体我)的关系,并从文化会聚心理学视角出发,提出了中国人"混融自我"的建构,即三类认同两种文化的二重"混融自我"和一类认同三种文化的三重"混融自我",进而指出中国人理想的自我系统应该是三种文化自我和四种混融自我的并存,最终指向"多元一体"的具有统整性的自我系统,其中,集体我或集体我为主导的混融自我与其他自我之间是并存、包容和指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教育即生长"是杜威一个重要的教育观,它属于一种新的儿童观和发展观。杜威特别重视儿童的自我成长,认为儿童自身具有向上生长的能力。本文从促进儿童自我发展的角度解析杜威的"教育即生长"的内在涵义,分析当今我国儿童教育所反映出的一些问题,以及探讨如何促进儿童的自我生长,以期实现从理论上为教育理论提供依据,从实践上为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把"犹太人问题"从神学问题转变为社会历史问题,从考察"安息日的犹太人"转向考察"日常的犹太人",从宗教批判进入市民社会批判。他提出,"犹太精神"是现代人自我异化的最高境界体现,只有把市民社会从"犹太精神"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才能扬弃人的自我异化;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才能重塑社会关系,最终实现人类解放。  相似文献   

14.
从女权主义话语的视角对莫里森的小说《柏油孩子》进行关照,诠释小说中体现女权主义话语的"黑色"声音、黑人女性文化身份的认同与颠覆以及消解、重构黑人女权主义话语的路径——喻指。小说以人名、物名、地名喻指白人文化主导下黑人女性的生存境遇,折射出黑人妇女在追求自我解放的过程中从"迷失自我"到"彰显自我"的成长之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女权主义话语叙述风格。  相似文献   

15.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具有两重性,贫困大学生如何应对自己的心理贫困?立足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识自我效能感对贫困大学生成长的作用机制;从影响自我效能感的诸因素出发,帮助贫困大学生积极自我确认,抑制其消极的自我定位,避免心理贫困,或逐步实现自我"心理脱贫"。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转型期,大学生自我攻击行为时有发生,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自我攻击是个体以自我生命有机体为代价来寻求自我解脱的情绪发泄方式.自我攻击行为轻则造成身体伤害,重则失去生命,这就是极端自我攻击.深入剖析大学生极端自我攻击心理生成机理、寻求有效的预防对策对于确保学生健康成长、维护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也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要求.文章通过对2004-2008年全国高校大学生极端自我攻击案例的不完全统计分析,剖析大学生极端自我攻击行为发生的直接原因和社会根源,指出大学生极端自我攻击心理生成机理具有阶段性、外显性、否定性和可控性特征,并从"治本"和"治标"两个方面提出预防大学生极端自我攻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继笛卡儿以"我思故我在"揭开近代西方主体性哲学转向的帷幕以来,康德既在批判笛卡儿的基础上实现了自我学的先验转向,又以此为基础回应了休谟的无自我论的挑战。早期胡塞尔曾站在休谟的立场上批判了康德的先验自我,可随着从描述心理学向先验现象学的转向,胡塞尔又从休谟的立场回到了康德的先验自我的立场,并最终再次通过后期发生现象学的转向对"现象学自我"的构造性分析,既在新的台阶上承继了康德,又在更深层次上回应了休谟的怀疑论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一部党的百年历史,就是党"自我革命"的历史.党的自我革命强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敢于直面自身缺点和问题,通过自我警醒、自我反思、自我超越的自我革命,保持纯洁性和先进性,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及现代化事业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的历史经验,对新时代党推进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兴党强党,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家们关于心理结构的研究,提出人的行为动力由"自我动力"与"超我动力"共同构成。自我动力产生"自我价值观",它以是否"利己"作为一切判断的标准,因而使人产生自私和利己的行为;超我动力产生"超我价值观",它以是否"利他"作为一切判断的标准,因而使人产生无私和利他的行为。显然,将管理制度与文化理念紧密结合,就能从员工的自我动力与超我动力两个方面有效激发与控制员工的行为。利用这种机理,可以指导我们设计出有效的管理体系:"自我与超我结合,文化与制度并重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0.
于泽元 《南都学坛》2014,(2):113-118
教师教育智慧是教育的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状态,主要表现为"自我的教育"的生起和坚持以及对教育现场直觉性的整体感知。强大清晰自我是教师教育智慧生发的基础,然而受到自我迷失和分裂的阻碍,必须通过自我统整,消解教师内在世界中"我想要"和"你应该"之间的矛盾,将教师的内在能量从冲突解放出来,从而能够有动力、有能力、有信心在爱和善的基础上坚持自我的教育,实现对教育现场的本质直观和灵活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