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代美国华裔女性主义文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随着当代美国华裔文学的繁荣,作为冒现的文学,当代美国华裔女性主义文学也开辟出了自己的新领域.少数族裔妇女认为.不仅性别,而且种族、文化、阶级等诸多因素都参与了女性主体建构.当代美国华裔女性写作研究以多元视角丰富了我们对女性的认知方式,并为美国华裔及亚裔研究、美国华裔文学及亚裔文学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路径与窗口——论刘若愚及在美国学界崛起的华裔比较诗学研究族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ang Naiqiao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多年来,华裔学者在西方学术语境下操用英语所展开的中西比较诗学研究,在美国学界崛起了一个重要的学术流派,即华裔比较诗学研究族群,其中首席学者就是刘若愚。不同于汉语本土的国别诗学研究,华裔比较诗学研究族群的学术目的,是为了把中国诗学准确地介绍给西方学者,也是为了使中国诗学走出单边的汉语学术语境,融入世界文学理论的家族谱系,因此这就决定他们必须把中国诗学汇通与整合到西方诗学体系中,以此使西方学者能够透过其熟悉的本土诗学理论作为沟通的路径和对话的窗口,来接受与研究中国诗学,所以他们所从事的比较诗学研究是在一种颇具相当难度的汉英诗学理论话语的转换中,使中国诗学思想及中国诗学研究走向国际学术界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考量,华裔族群的比较诗学研究所操用的是一种杂混的学术英语,其中浸润着来自于中国诗学文化传统的诸种信息,而对中国汉语学者来说,这些学术信息也成为中国学者步入西方诗学体系的路径与窗口。 相似文献
3.
李红梅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5(5):86-93
西方作家在中国的域外传记书写是中国文学界与传记研究领域的一个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这类传记是在“西学东渐”、中西交融的基础上诞生的,现已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这类传记的审美价值与人文思想内涵明显地带有中西传记、中西文学观念之间相互碰撞、冲突和交融的痕迹。这类传记的出现和发展加速了中国传记和中国文学现代转换的历史进程,同时也从深层意义上揭示了合理的对外文化交流政策、宽松自由的文化氛围对中西文化、文学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光峰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6):29-31
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欧文.白壁得于1908年撰写的《文学与美国的大学》一书,在近一个世纪后读来,就像是为今天的高校现状而写,令人惊叹历史的契合。在今天这个量化的时代,必须造就有质的人。量化必须为质服务。文章旨在取其精华,引为借鉴,以促进人们对中国高校目前状况的反思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廖胜刚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6):114-120
意识形态作为象征符号、价值观同信仰相结合的完整体系是任何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成为一国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冷战后美国以“遏制”、“削弱”苏联为目的的反共产主义战略迅速转向“全球民主化”攻势,并表现于新干涉主义、新保守主义和新现实主义三种意识形态政策话语。美国外交政策意识形态内涵着巨大的裂痕与冲突,即存在普世价值与全球扩张主义;“欢迎一个强大、繁荣、成功和巩固国际规范、增进全球安全与和平的中国”与“结网--对中国有条件的套住政策”;理想主义与“美国式的资本主义已经从神坛上跌落下来”;“天赋人权”、“人人自由平等”的双重标准四个方面的悖论,表现出美国“人权神话”、自由女神像背后的反人权、反自由的伪善嘴脸。 相似文献
6.
董键铭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8(6):84-90
罗斯多尔斯基认为,很多马克思的批判者甚至马克思主义者都不理解马克思的方法及其与黑格尔之间的关系,从而以经济学的方式“误解”了马克思。《大纲》构成了黑格尔思想与《资本论》之间的桥梁,因而对《资本论》的方法的揭示要诉诸对《大纲》的研究。《资本论》的核心方法表现在两方面:其一表现为从抽象概念到具体概念的“抽象上升法”;其二表现为具体概念的辩证运动与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运动的统一,这表征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这种方法规定了《资本论》的核心理论性质,它们都与黑格尔有密切关系,而与经济学有本质性区别。 相似文献
7.
《我是华金》系美国奇卡诺族裔诗人鲁道尔夫·贡萨雷斯创作的经典史诗。诗歌叙述了各少数族裔在奇卡诺族形成中经历的血腥斗争及其在白人主流社会里的尴尬处境,以及奇卡诺人为保存自己独特的文化、争取与白人同等的权利所进行的长期不懈的抗争。诗歌的主人公“华金”是不断激励自我,寻求自我,进行不屈不挠的奇卡诺人的代表,是奇卡诺人民族身份的象征。 相似文献
8.
普卫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5(4)
云南各少数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与其生存环境社会和生产发展水平相适应,从原始记事方法逐步形成和发展了理财思想观念.对其起源的社会背景和表现的方式进行探讨,对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将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秀兰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20(1):91-94
萧红和姜敬爱作为中国和韩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女作家,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她们都从自身的女性作家的性别身份入手进行文学创作,对女性的悲剧意识的表现方面呈现出相同与不同之处.这种不同分别在婚姻悲剧与精神悲剧中体现出来,而女性的人生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也是性别身份的悲剧. 相似文献
10.
崔治忠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6(4):20-30
金岳霖没有直接回答何谓知识,但揭示了知识事实是关系事实,知识等同于真命题。他立足于常识,肯定知识之有,回答了知识的可能问题和知识的限制问题,但又明确指出他的知识论不涉及这两个问题。当代知识论学家在普遍接受柏拉图知识概念的同时,通过回应盖蒂尔挑战来完善传统的知识概念。为此,他们提出了无假信念条件、挫败条件、可靠性理论、结论性理由以及因果理论等方案。但是,这些方案无法弥补传统知识概念的不足和缺陷。金岳霖的知识概念与当代知识论中的知识概念有许多相同之处,但也存在明显区别。后者主要表现为金岳霖和当代知识论学家对知识有无明确的定义、知识的构成要素、怀疑论的挑战、知识概念的分析方法等方面持有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11.
刘心莲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3):36-39
美国文化中有关"沉默"的种族中心和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观点给跨越两种文化的华裔美国人带来了心灵的冲击和阵痛。美国华裔女性同样曾经经历过,也正在经历着声音的政治,而这正是贯穿美国华裔女性写作的主题之一。为了追索自我身份的认同,她们通过写作挖掘历史,重塑历史,在各种强迫禁声的强大压力下最终发出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12.
周琼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5)
从文化角度来解析在异质文化语境下汤婷婷、谭恩美两位美国华裔女作家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她们打破原有的文化认识模式:对中国文化传统并不是一味认同,而是进行理性的反思,这种自我审视并不是为了背弃,而是一种自我认识。通过这种文化反思、文化自审,我们才能更好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增强自我意识,更好地进行自我定位。 相似文献
13.
肖薇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133-136
华裔女性作为异域少数族裔承受着双重压力本土男权观念和异域的种族歧视.这导致了华裔女性写作的双重边缘性.通过文学文本反映这种压力和边缘性,正是华裔女性写作的魅力和特质. 相似文献
14.
李文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3,(3):55-60
在当前中国农村地区,男女两性在获取土地资源、继承财产、就业机会与经济收入以及参与家庭决策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农村男女经济地位的差异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歧视和贬低妇女的传统文化观念、男女不平等的性别劳动分工以及人力资本等因素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缩小农村男女两性在参与经济发展、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方面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完善保障妇女权利的法律政策,积极宣传和倡导男女平等的先进性别文化,提高农村妇女的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同时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5.
论北美汉学界中国女作家研究中的性别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浩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21-126
近年来北美汉学研究出现了新的转折,一批女性汉学家运用性别批评理论,从传记生平考据、意识形态语境以及性别政治等角度,对中国现当代女作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对传统的汉学研究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为重新认识中国现当代女作家及创作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解读方式,为海内外学界跨文化的沟通、交流与对话搭建平台。 相似文献
16.
马慧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8(2):148-155
以任碧莲为代表的许多当代华人女作家几乎都从相距近90年的北美亚裔女性文学的先驱水仙花那里汲取过精神力量和创作灵感。水仙花与任碧莲她们对种族问题、族裔文化认同问题、女权问题皆有着理性、深刻的思考,也都通过文学述说了自己的话语。她们文风迥异,但或公开或隐晦地揭露种族歧视与偏见,宽泛关注多个民族、多个文化的融合与交流问题,期盼建立一个没有种族差别的"一家人"的理想世界。她们以女权主义者的敏感性触及和批判了中西文化中封建父权观念和物质至上的男性中心意识对两性的精神荼毒。 相似文献
17.
王向东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2(4):103-107
阎真的长篇新作《因为女人》,自2007年底首发以来,引起巨大反响。这是一枚层次丰富的洋葱:故事层面呈现当代社会司空见惯的弱肉强食的性别图景,字里行间充盈着对弱势女性的怜惜;深层却透露出隐合作者对男性中心价值标准的无意识屈从;而其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和性别本质主义的思维始点更直接挑战着女性主义者的承受底线。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与中国妇女健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刘伯红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4):9-18
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特征。它是一把双刃剑:既可给妇女健康带来积极的影响,推进妇女健康的发展;又可以给妇女健康带来消极影响,损害妇女的身心健康。这里着重探讨全球化机制———特别是公民社会和公共政策的发展,市场化、商业化与私有化对社会服务的介入———与中国妇女健康的互动关系,可以促进中国健康政策的改革与性别平等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秦永丽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0(2):85-88
使用模糊限制语是英语写作中常用的策略之一。由于对模糊限制语认识不足,国内作者撰写的实证性科技论文英文摘要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频率低于美国作者,并且种类比较单一,缺少变化。在摘要写作得体方面,国内作者要重视模糊限制语的作用,加强规范写作英文摘要的能力,提高论文被刊载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高校女生的发展状况及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女生的发展状况主要从学业与能力表现、职业准备、社会交往、政治和社会事务参与、婚恋状况、身心健康和社会性别观念等七个方面衡量。研究发现,高校女生在学习表现上并不落后于男生;绝大部分女生赞同女性也应该有自己的一番事业;通过寻找兼职及获得职业证书的方式为自己积累求职资本;更偏好与初级群体建立联系,和其他人建立起情感性的密切关系;在政治活动和参与社团活动等方面并不落后,有更多的女生加入社会公益组织;在平衡学业和情感关系上,高校女生表现出一定的优势;高校女生的社会性别观念日趋理性、平等。高校女生有着良好的发展状况和发展环境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和处于不利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