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褒斜道是古代关中通往汉中的一条交通要道。这条道路沿褒斜河谷而成,北起郿县之斜口,南至褒城县之褒口,全长470里。穿越险境,傍山伴水,凿石架木,下撑以柱,上覆以板,是为栈阁,因名褒斜栈道。东汉永平年间在栈道南口人工开凿了一段隧道,世称石门。长16.3米,通宽4.2米,南口高3.4米,北口高3.7米。石门内壁及其南北数里的断崖间以及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的褒斜道,是人们沿着褒谷和斜谷两条谷道所步履而成的。后来伴随着铁器的兴起和商业的发达,才在险绝处凿石架木增置栈阁,是为栈道。这是我国最早的栈道。其所以如此,除了发展交通,促进生产、增进人类文明这个社会因素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得利于褒、斜二谷本身所具有的优越的自然条件。因此,正确认识褒、斜二谷的自然面貌,是研究  相似文献   

3.
一、绪论屈原(公元前340-公元前278)是中国古代楚国人。他是中国《楚辞》的尊定者,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代表诗人。他的《楚辞》文学不仅对中国诗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而且对日本和越南,尤其是对朝鲜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试图根据现有资料,考察屈原《楚辞》对朝鲜诗歌文学,尤其对郑澈歌辞创作的影响,同时考察朝鲜接受屈原影响的几个特点,这将对中朝文学比较研究具有一定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为主要研究内容,探讨《聊斋志异》与中国古代神话的关系.以人物的描写刻画、写作的手法以及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等为切入口,浅谈中国古代神话对《聊斋志异》的影响,从《聊斋志异》中看中国古代神话在清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校历来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改革开放十四年来,尤其在最近几年,无论就其研究的深度,还是从其研究领域的广度,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有一部分成果居国内一流水平,有的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冯友兰先生所著《中国哲学史新编》,是先生毕生从事中国哲学史教学、科研活动心血的结晶。他用自已在解放后学到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来分析中国哲学,重新研究了中国哲学史。这部著作在海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张岱年先生所著《中国哲学发微》,是其多年研究中国哲学的论文汇集,包括了《中国古代哲学中若干基本概念的起源与演变》、《中国古代哲学的几个特点》、《关于中国唯物主义思想的两个问题》等著  相似文献   

6.
有清一代穿越秦巴山地的连云栈道,不仅勾通着我国西部地区南北的交通,而且不同角色的行旅游记或行诗作对履栈作了种种记述。本根据《船山诗草》,简要勾勒出张问陶的生平事迹,较为详细地梳理出了他的六次履栈,指出了这些纪行诗是性灵派一路,他的连云栈之行又使其诗更显沉郁空灵,从而在清代诗歌史上留下了一笔可贵的化遗产。  相似文献   

7.
图绘功臣是中国古代君王表彰有功之臣的一种方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涵义。君王希望借此酬报有功之士,激励贤能之臣,凸显人才之盛,展示国势之强。宋代继承汉、唐为功臣绘像的传统,在显谟阁、景灵宫、昭勋崇德阁举行过几次大规模图绘活动。宋代功臣画像具有五个鲜明特点:所绘功臣时间跨度较长、覆盖面较广;在文武大臣比例上,体现出宋代重文轻武的时代特征;与功臣配享这一古代祭祀体制有着密切关系;与贯穿北、南宋的文人党争现象相呼应;形成一套可操作性、常态化遴选画像功臣标准。宋代功臣画像对政治生态产生深远影响,体现在促使功臣子孙荫补制度发生变革、激励人才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万历十六年(1588)名地理学家王士性取道连云栈道入川典试。在短短十几天时间归地连云栈及其沿途地理景观作了系统考察。留下了许多足珍贵的诗资料,而今藏张良庙的《青山好》碑,堪称价值不菲的实物。王士性是地理学家,而连云栈之行无颖人他以某些地理学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晋太康修栈道石刻镌于今陕西省留坝县江口镇以北红崖河西侧古褒斜栈道近旁的崖壁间,原刻已毁,仅有的一张拓片据云是1932年陕西省城固张叔亮先生的学生所拓,后为张叔亮先生所收藏,建国后转交城固县政协。60年代初,陕西省文管会和陕西省博物馆组成的陕南工作组调查褒斜道南段栈道遗迹时,曾于城固县政协得此拓片。刊于《文物》1964年11期的《褒斜道连云栈南段调查简报》(以下简称《简报》)一文中,附有此拓片的录文和照片,可惜未将拓片的尺寸及字径署明,迄今已无从可考了,诚为憾事。好在总算留下了照片的影印版,在原物无存的情况下,也是弥足珍贵的(原刻照片附后)。  相似文献   

10.
“龙学”的全称为《文心雕龙》研究学,是一门以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专著棗《文心雕龙》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科,也是国学中屈指可数的以某部极具代表性的古代典籍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之一。撰写于南朝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专著棗《文心雕龙》,以其体大思精饮誉于世。它不仅在中国文论史上占有最为显赫的地位,而且在世界上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千百年来,在中国,对《文心雕龙》的校勘、考证、注疏、整理、评点乃至较为系统的研究等几乎延绵不断。进入20世纪以后,西方文论与中国传统文论的相互激荡、相互碰撞、相互融合,为《文心雕龙》研究…  相似文献   

11.
皮朝纲先生是建国后在美学界致力于研究中国古典美学起步较早的一位学者,70年代,已初现成果,《中国古代美学史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一书,便收录皮先生数篇文章。其后,皮先生辛勤耕耘,成果叠出,数年间先后出版《中国古典美学探索》、《中国古代文艺美学概要》、《中国古代审美心理学论纲》(合著)、《静默的美学-禅宗与中国古典美学》(合著)等几部专著和大量论文。对中国古典美学研究,贡献甚大。具体可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明清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重要阶段,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开始就对其有分类研究。对比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谭邦和《明清小说史》等几种代表性著作,就其中的明清小说分类体系进行比照研究,可以发现这几种分类体系各有其优点,也皆有其不足。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尝试建立一种新的更为合理的明清小说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五行思想作为古代中国稳定文化模式中的一种重要亚结构,对工艺美术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文章从《考工记》入手,从工艺美术理论、工艺美术制品形制等方面对这种影响进行分析,得出了初步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4.
李晓春博士的《张载哲学与中国古代思维方式研究》是一部研究张载哲学和中国古代思维方式的学术专著.李博士从中国古代思维方式的独特视角,对张载哲学的核心命题“太虚即气”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得出了张载哲学研究在当代受到西学研究视域影响而误读的结论.该书不仅仅是一部研究张载哲学的著作,还是一部系统的反思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15.
<金瓶梅词话>是以<水浒传>武氏兄弟的故事作为入话的,<金瓶梅>自传世以来诸版本系统和今日经整理的各种校注本多把<水浒传>的"栈"改为"赚",此处的"赚"实应为"栈",之所以产生错误,是因为不明了它乃与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技术和风俗有关.其本义为古代的一种采用圈养方法、通过加大饲料用量及营养成分并减少动物活动时间来催肥肉用禽畜的技术,这在古代的正史、野记、农书、前人诗文和笔记都可以找到大量证据.  相似文献   

16.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据《汉书·艺文志》著录原书十八卷,包括《素问》九卷,《灵枢》九卷,是产生于秦汉时期的一部医学典籍.《内经》不仅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中国哲学史也有着重大影响.它吸取先秦的唯物的精气说、阴阳五行说和形神论,作为医学理论基础,对人的生理与心理,病理与药理,治疗与保健等各方面问题,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从而又发展了中国古代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本文仅就《内经》的形神论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小说论稿》一书是程国赋教授从事中国古典小说研究二十余年来学术成果的结集,研究范围主要涵盖了先秦神话、唐五代小说以及明清通俗小说.共收录论文34篇(含附录5篇).该书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是对卞孝萱先生等人学术理念的继承与发展和古代小说研究中运用“文史互证”方法的成功范例;其二,展现出了作者厚重的文献功底与新颖的学术视角,研究成果具有高度的创新性;其三,从科学的文学史观出发,对中国小说史予以深入梳理与合理建构,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全书研究内容广泛,视角新颖,堪称近年来中国古代小说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18.
王希恩 《东方论坛》2008,(2):123-124
崔明德教授是民族理论和中国民族关系研究的专家,已出版《两汉民族关系思想史》和《隋唐民族关系探索》等多部在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的专著,其中《中国古代和亲通史》被选人“代表国家级社科研究的最高水平”的《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第二批优秀成果的第一项。最近,由齐鲁书社出版发行的崔明德教授与马晓丽、曹鲁超合著的《中国民族思想的学科建设与创新》一书,  相似文献   

19.
班昭,字惠班.又名姬.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生于光武帝时期,死于安帝时期.享年70有余.班昭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女子.文学作品有著名的《针缕赋》、《大雀赋》、《东征赋》,其中《东征赋》被收入梁昭明太子萧统所编的《文选》.她的《女诫》.是中国古代女子教育的重要文献.她又是《汉书》作者之一.她亦参预过东汉朝廷的政务决策.总之,班昭在文学、教育、史学、政治领域都有值得研究的成就与影响.我这篇文章,不是全面研究班昭,而只是从中国史学史和东汉政治史角度.对她的成就、影响与同仁试作讨论.  相似文献   

20.
《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为我们呈现了古代中国的早期文明与文化,尽管几千年来中外学者都对《诗经》研究做出过不懈努力,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对《诗经》的理解和阐释仍存在许多疑问和纷争。本文试图运用历史阐释学理论,探讨和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三个《诗经》英译本对《诗经》文化的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