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金宸 《社区》2008,(36):20-20
礼尚往来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拜年时带上一些礼物也是人之常情。但如果年复一年都送一样的礼就太没有新意了,人人都送烟、酒、糖、茶,也未免太俗套。那么,送礼的讲究是什么,怎样送礼才能送出情趣,并且让收礼者有所感动呢?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特别讲究送礼的国家。朋友同事之间要投桃报李,礼尚往来,有来不往非礼也,有求于人要送礼,巴结上司要送礼,跑官要官要送礼,越是地位高的人,送礼的人就越多,礼就越贵重。那么,怎样看待、处理礼品,普通人可见修养品质,官员则可见官德官风。毛泽东的“礼品观”,就显其高风亮节,很值得借鉴。据陪伴毛泽东12年的管家吴连登说,外宾送的礼品,内宾送的土特产,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那时候,毛泽东一家子就靠他的每月404.8元工资生活,常入不敷出。因此,吴曾劝说毛泽东,反正这些礼品是送给您的,您吃了用了都是应该的。不料,毛泽东作了这样一…  相似文献   

3.
邓晨 《社区》2011,(2):32
受中国古代礼尚往来的思想影响,日本送礼时花费的心思甚至超过了中国。日本有"中元"和"岁暮"这两种约定俗成的送礼季节,平时做客或是受人一点小帮助(小孩在别人家玩),也都一定要送上礼品。但是,在日本却鲜有"送礼焦虑"的报道,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什么叫幸福,幸福没有标准。有人说,老年幸福不用研究,钱多肯定幸福;房子大,地位高,就幸福。做出的研究结果正相反。有个名大学的名教授,两个孩子是博士、博士后,都在美国。老教授有一天下楼梯,滑了一下,股骨折了。孩子们都在美国,老教授是孤苦伶仃,冷雨敲窗,青灯对壁。所以说,人的幸福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健康。这是幸福的基石。70年代送礼送什么呢?点心;80年代送礼送保健品;90年代送礼送鲜花。21世纪最宝贵的是送健康,怎么送健康?健康最好的就是“养心八珍汤”。“养心八珍汤”那是真…  相似文献   

5.
送礼,是取悦妈妈最直接的利器!怎么样都是送,何不干脆多花点心思,送到妈妈的心坎里?你送得安心,妈妈收得也开心。如果你平时没大注意妈妈在生活中急需什么,那么不妨临时抱抱“佛脚”,看看《可乐》为你准备的十大礼包。  相似文献   

6.
送礼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但由于文化的差异,各国对送礼习俗也各有不同。送礼要送的贴心,就必须了解对方的收礼文化和习俗,以免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我国送礼成风,造成很坏的影响,一些领导干部生病住院、新房乔迁、过年过节,红白喜事,成为收礼的机会,老百姓很不满,如上下级之间、业务来往,亲朋好友之间礼尚往来,怎样确定是亲情还是变相行贿、拉关系。在当前反腐败形势下,要为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提供一点理论依据。明确“礼”和“贿赂”之间的界限。本文就中西方送礼行为下所反映出来的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差异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正>送礼"企业经营学"地球人都知道,人在江湖,身不由已。想办好企业,有时不送点礼,那大买卖就不太顺利。要是送了,多半就水到渠成,皆大欢喜。于是,精明的温州商人自然也是乐此不疲,笑眯眯的说,"局座!处座!关照!关照!"。这几年,温州的媒体就刊登了不少这样的事。  相似文献   

8.
张晓 《社区》2011,(2):31-32
过春节,什么活动少不了?有调查发现,七成人认为是"送礼",但送礼也让不少人头痛。近日,一项调查发现,87.38%的受访者存在"送礼焦虑",他们都曾或多或少地为送礼发愁。  相似文献   

9.
中国送礼的情形,文明国人都讥为是一种恶劣的风气。社会中彼此送点礼物,可以表达敬意,融洽感情,本可以算是很好的一种行为。但是民国以后,北平的政府,把表示好感的送礼,变成了迹近行贿及贪污的行为,这当然可以算是极恶劣的一种风气了!各国各民族,都免不了偶尔送点礼物,但不过稍稍见意就是了,中国在前清光绪中叶以后,虽然已经渐露奢侈的风气,但在中叶以前,保持的旧日风俗还不少,兹大致分类略谈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晓 《社区》2011,(3):31-32
过春节,什么活动少不了?有调查发现,七成人认为是“送礼”,但送礼也让不少人头痛。近日,一项调查发现,87.38%的受访者存在“送礼焦虑”,他们都曾或多或少地为送礼发愁。  相似文献   

11.
月饼经济学     
正不知从何时起,中秋节大家不再互赠月饼,而是采用月饼票的方式。月饼票一般都由知名品牌的糕点厂或酒店提供,印刷精美,非常适合送礼。这当中也潜含着另外一层意思:时下大家的生活水平都好了,在大家都不缺油水的今天,月饼吃多了的确有点腻,扔了又可惜,再去送人也不合时宜。如果送月饼票就可以变现,不仅各大厂商都回收自己发出的月饼票,街角巷尾也有很多"黄牛",彼此形成了多赢格局。  相似文献   

12.
送礼,一个古往今来人们再熟悉不过的词汇,自人类的生产力发展到能够生产剩余产品之日起,送礼这一行为就诞生了。笔者认为,古代的送礼行为有很多体现形式,如进献、赏赐、筵席、聘礼等等,都是通过某种途径给对方以好处,从而达到某种目的。这其中包含了双方各自的行为及送礼内容所反映的民族心理,少数民族也是如此。笔者将从《天聪九年档》入手,探讨当时满族的送礼文化。  相似文献   

13.
送礼的学问     
李大伟 《社区》2010,(2):62-62
中国,过去是礼仪之邦,现在是礼品之国,礼仪是待人接物的礼貌规矩,“杖者出,斯出矣”。礼品是商品,是人情投资,有时更是人情投机,办事送礼、过节送礼、见面送礼、喜事送礼、丧事也送礼,现在,送礼是一门处世为人的学问。  相似文献   

14.
细节日本     
范作申 《21世纪》2004,(3):44-45
日本的民俗文化可以说是丰富多彩,对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你去日本留学,不可不了解一下日本的民俗风情,以便较快地融入日本社会。笔者是专门从事日本文化研究工作的,并多次去日本实地考察研究。在众多的风俗礼仪中选择两个以飨读者。中元、岁末大送礼7月15日是日本的中元节。中元节是与正月十五的上元节和10月15日的下元节相对应的。在日本中元节实际上已经成为专门的送礼节,日本人称其为“御中元”。在素有“多礼之国”之称誉的日本,需要送礼的节日多得数也数不清。除了“御中元”、“御岁末”这两大送礼季节以外,…  相似文献   

15.
压岁钱 压岁钱,《辞海》的注释是:旧俗,农历除夕以彩绳穿钱,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者给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 如今,压岁钱已产生嬗变: 一是以压岁钱名义送礼。科员沈某想巴结局长大人,平常送礼有点俗气,也怕抖出去难听,春节前特意到局长家拜个早年,临走时丢下了一个红纸包,说是给局长千金的压岁钱。局长心领神会,未作多少推托,叫女儿说声谢谢,就笑纳了;二是以压岁钱名义行贿。跑官要官的官员在春节前后用送压岁钱的方式对上司进行感情投资,往往都很快收到“投挑报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关门大吉     
过春节,家家贴春联,内容各不相同,但有一句是共同的,那就是“开门大吉”。这是美好的心愿,但现实生活中未必开门都是大吉,有时开门是引狼入室,凶多吉少。这就要求人们,该关门时须关门,关门也会大吉。领导干部的楷模牛玉儒在廉洁自好方面,做到该关门时坚决地关,毫不留情。对送礼的关门。无论是任自治区副主席,还是当市委书记,牛玉儒家的门前总是“访客”不断。倘若是送礼的,他立刻拉下脸:礼品拿走,有事到办公室谈。对家人,牛玉儒约法三章:不准开门,不准收礼,不准说情。一次,别人好意,送了条围巾,妻子觉得没什么,便收下了。牛玉儒回来后大为光…  相似文献   

17.
《新天地》2006,(2)
为何“你送礼我不领情”王峰新春时节,晚辈上门多会送些礼品,以示孝敬之意,他们一片心意,却常常让我烦恼痛心。养生观念热,给老年人送上几盒保健品几乎是孝顺子女的首选。可是,想尽孝心的人们也许从未认真想  相似文献   

18.
送礼是生活中的常事,但送什么礼最好?送规劝为礼抗日名将张自忠任国民党第33集团军总司令时,虽然治军有方,但因他吸毒成癖,致使全军上行下效,严重影响了战斗力。1939年李宗仁去张部视察时,曾劝其戒毒,但张还是难敌鸦片的诱惑。  相似文献   

19.
土家族人是重情讲义的,在土家社会的各种礼仪场合,送礼是不可以少的,而在土家社会的许多婚俗礼仪场合,猪脚又是必须的礼物,猪脚的制作与交换也非常特殊。在现在的金钱社会里,猪脚的使用价值虽说没有降低,但与其它的名贵礼品相比其价值还是明显的在降低。但在土家社会中,猪脚文化并没有降低,相反还有加强的趋势。通过对土家社会婚俗中,猪脚这一特殊礼物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窥探土家社会的乡土文化。土家社会送礼送猪脚以前是送给丈人的,而现在则演变为对他所尊敬的人送礼,如师傅、老师等。从猪脚文化的这一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出土家社会文化在变迁。猪脚文化的变迁是随着改革开放土家族人的社会观念而改变的,是对外部动力的一个适应过程。  相似文献   

20.
唐颐 《社区》2011,(2):32
在欧美国家里,很少看到愁送礼的人。最主要的原因,大概是因为欧美人不爱"随便"送礼,送礼也是宜巧不宜重,宜熟不宜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