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小曙  高向鹏 《城市观察》2009,3(3):155-159
城市反文化现象是伴随着城市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而出现的,作为文化现象的一个方面,本文初步探讨了城市文化与反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城市反文化现象的具体表现形态;同时指出城市反文化现象的存在是不可忽视的一股文化力量,其负面效应愈演愈烈,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正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博物馆已成为城市文化的标志和形象的代表。城市博物馆,在塑造社会文明方面扮演着极重要的角色。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博物馆文化事业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我国已建有博物馆4165家,其中国有博物馆3354家,非国有博物馆811家。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城市博物馆传统的收藏和展示功能正面临着强劲的冲击,一味靠政府资助的运营模式更是受  相似文献   

3.
正文化是城市的内核和灵魂,它涵养着每一座城市,是城市发展永不衰竭的动力。纵观世界城市的发展崛起,文化的力量都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迈向世界城市,我们必须尊重这座城市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遵循城市及文化的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和利用文化的力量加快武汉发展,实现复兴大武汉的宏伟目标。以文化的力量推动城市转型发展。我们这座城市依然处于要素驱动的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在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工业化迈向后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中,武汉  相似文献   

4.
关于城市文化的拙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致远 《城市》2009,(5):3-10
跨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加快城市化进程.城市发展史无前例.城市面貌革故鼎新.城市味道若有若失。人们对城市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和兴致。尤其是2007年城市文化国际研讨会发表《城市文化北京宣言》以后.城市文化热议不息,有关论著已载入2008年《城市科学学科发展报告》,迈入2009年,在面对金融危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之际.城市文化必将激发城市活力。这就需要我们对城市文化进一步感悟、探讨和调理,故而掷出一管之拙见。  相似文献   

5.
城市需要怎样的雕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斗斗 《城市》2009,(1):76-78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飞速发展.我们在为国家和城市发展成就骄傲的同时.也看到一个新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城市文化价值如何体现?我们在保留好自己城市原有文化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去创造、开发新的城市文化形象元素.体现城市的文化价值呢?  相似文献   

6.
正一、引言从城市产生之日起,文化便影响着城市,如今文化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新一轮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策略和趋势。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全球城市文化发展趋同,传统文化在特色文化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每个城市的特色文化资源建设特色文化城市,是增强城市文化底蕴、发展文化产业以及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正城市logo是城市品牌形象的重中之重,也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会产生的必然举措。它能简单明了地突出城市特色,有强烈的可识别性,易于城市品牌的传播,简单的图形设计也有利于城市logo在各种传播媒介上的使用。应该说,城市logo的设计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在不断升华,它源于人们对城市文化的传承及城市精神的进步,体现了城市的多元化和人们所赋予它的更多期待。  相似文献   

8.
韩建东 《城市观察》2009,1(1):187-190
博物馆已经逐渐成为城市文明的重要代表之一,通过对我国北京的故宫、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等国内外著名的博物馆的介绍说明人类文明发展史需要其作为载体去展示城市风采。并以南通博物苑、江苏省昆山市锦溪镇的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等活生生的例子说明,现代城市需要博物馆,有特色的博物馆将充分展现城市的性格与魅力.由此增强城市文化吸引力。  相似文献   

9.
汪菲 《城市观察》2014,(3):97-104
基于纽约、伦敦及东京三市创意产业发展分析,可以看到这些世界城市创意产业已经逐渐走出了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的园区建设模式,更多关注城市核心区域与非核心区域的全面均衡发展,关注文化创意的传承与演化,具体表现在城市居民多样化、建设主体多元化、创意区域拓展化等方面。期冀国内城市在创意产业发展中也积极促进园区与社区的互动,把园区建成子区域文化中心,吸引普通居民的广泛创意参与。  相似文献   

10.
李菁  段斌 《城市》2011,(3):13-14
城市作为一个生命体,以规划为骨架,以建筑为血肉,以文化为灵魂。城市文化是城市成长与发展的内在基因,是城市个性与魅力的源泉。随着我国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旧城改造中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提升等问题广受关注,城市文化已成为城市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中坚力量,本文试从青少年角度出发,采用观众调查的方法,探索博物馆如何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提升青少年的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从而促进城市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讨论两项影响当前和日后关于博物馆(尤其是城市博物馆)研究的主题:藏品以及专门陈列藏品的建筑。然后探讨设立城市博物馆的城市(大都市或小城镇)规模的问题。最后,运用档案学、图像学和地图学的资源以及多媒体工具来展现城市在一段历史长河中的更迭,这对于与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受众(如游客、市民、新移民和儿童等)进行交流而言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王明浩  李灵芝 《城市》2014,(2):46-49
正城市景观反映一座城市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记载、发展、弘扬着城市文化,是城市容貌的展示,是城市特色的体现,是城市各种空间艺术的表征。城市景观是指由各类建筑、建筑小品、构筑物、道路和广场等硬质界面所形成的硬质景观,由湖泊、河流、水体、公园和城市绿化等自然界面所形成的软质景观共同构成的城市空间。在这里,就城市空间与城市景观的关系作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城市的形态。从文化层面来看,文化软实力为城市发展提供了软环境,有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增强城市凝聚力。从理论视角来看,文化软实力体现了一个城市的价值取向和精神文明,是历史文化和人文素养长期积淀和不断塑造的结果。“十二五”期间,上海定位于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以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为主要目标。从实践角度来看,上海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面临着如何突破改革创新,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以期构建智慧城市和创新城市。  相似文献   

15.
任致远 《城市》2014,(1):3-8
正城市地名,不单单是一个特定的名词,其内涵十分丰富,凝结着自然地理特征,凝结着历史文化演化传统,凝结着社会发展脉络,凝结着重大事件纪念意义,凝结着地方民俗风情,凝结着人民心中的良好愿望,凝结着名人名胜传记志略等,以抽象的文字符号演绎着城市的个性特质和沿革故事,是城市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一种文化表达,是  相似文献   

16.
文静 《城市》2011,(2):30-34
历时半年的上海世博会已经圆满落幕,精彩的盛会过后,留给我们的是人类对于城市发展的不懈探索,以及将对中国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精神文化资源。各国带来的最佳创意和最能代表其社会发展的成就为城市设计者和建设者们提供了最直观、最深刻的感受,希望由此产生的灵感火花能够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7.
如果我们将"城市"作为组织的场所会怎样?这个问题的提出,其隐含的意义也许解释了为何城市未能成为以卓越和专业为信条的组织研究领域的传统认知手段的一部分。分析学家们有可能在城市中迷失:对客体和主体、或者结构和代理的传统区分,在涉及城市的组织特性的术语时,往往会错乱。本评论文章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不再将城市作为组织理论家们在他们那些太过熟悉和沉溺的"组织研究与某某问题"("某某"可以是本文探讨的"城市")模式中的另一个关注目标。相反,我们希望思考城市和都市力量如何能够成为不断重新评估一种方式的场所,这种方式能让研究组织理论的学者可以通过社会和文化转型等问题参与其中。总而言之,这些文章反对我们将城市简单地视作追求秩序的一种意愿的结果以及由此产生的外部效应,而是呼吁我们对新的组织形式敞开怀抱。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感悟和想象才刚刚起步。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区音乐文化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是社会文化的一个表现形式,对于构建和谐社区,促进音乐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城市社区音乐文化的现状、社区音乐文化的作用以及未来发展策略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为以后的城市社区音乐文化发展提供确实可行的发展方案。  相似文献   

19.
城市人口的迅速膨胀和信息社会的多元交流共同造就了大众休闲文化,而城市休闲空间则为这一文化的交流与扩散提供有效载体,并在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整个社会的休闲消费特质必然对城市休闲空间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而休闲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使城市休闲空间拥有了更多的内容和形式。通过城市休闲空间的实践考察,可以发现:从社区公共休闲空间—市区休闲组团空间—环城延展休闲空间—城郊多维休闲空间,发展到虚拟动态休闲空间,现代城市已经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开放式城市休闲空间体系。随着休闲经济的发展,未来城市休闲空间将向着综合性与集中化、体验性与人性化、健康性与生态化、文化性与特色化的方向拓展。  相似文献   

20.
任致远 《城市》2016,(7):5-9
笔者通过对一系列关于我国城市发展的中央精神的研究,提出了如何对待传统与现代的问题。指出了建国70年来,我们走过了一段又一段坎坷曲折的路程,不同时期的思想意识左右着我们对传统与现代认识的文化取向和实际行动,严重影响着传统文化的存亡和发展,留下了深刻的经验和沉痛的教训,有些损失是难以弥补的。在对待传统与现代的问题上,应当以传统与现代相融交辉作为我国城市发展的文化取向,体现“中而新”的城市形象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